通风烘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55545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处理设备,尤其是涉及通风烘室。



背景技术:

现有的通风烘室没有抽湿循环功能,只有单独的排湿装置,现有的排湿装置缺点有:没有抽湿循环就造成不断有烘箱外常温气体进入烘箱,使烘箱的温度没有办法保证,使得加温系统就一直处于加温状态,再一次形成不必要的浪费;同时,现有的排湿装置使用温度高,无湿度控制功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国专利CN203683561U提供了一种烘室,烘室内设有散热器组,烘室还包括蒸汽热交换器,所述蒸汽热交换器设有用于与蒸汽进行热交换的可控水流的进口和出口,所述蒸汽热交换器的可控水流的出口与散热器组的进口连通,所述散热器组的出口与蒸汽热交换器的可控水流的进口连通,所述蒸汽热交换器的可控水流的出口与散热器组的进口之间设有动力泵。所述蒸汽热交换器的耐冲击力不足,易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通风烘室,通过涂层材料,提高蒸汽热交换器的防冲击性能。

本方案中的通风烘室,包括散热器组与蒸汽热交换器,所述蒸汽热交换器设有用于与蒸汽进行热交换的可控水流的进口和出口,所述蒸汽热交换器的可控水流的出口与散热器组的进口连通,所述散热器组的出口与蒸汽热交换器的可控水流的进口连通,所述蒸汽热交换器的可控水流的出口与散热器组的进口之间设有动力泵,所述蒸汽热交换器表面设有一层强化层,所述强化层由如下原料组成:镀镍碳粉、硬脂酸锌、纳米二硫化钨、硝酸镧与钛白粉。

进一步,所述原料还包括磷酸二氢铝。

进一步,所述强化层是由如下质量比例的原料组成:镀镍碳粉24.32份、硬脂酸锌12.36份、纳米二硫化钨14份、硝酸镧25.36份与钛白粉3.26份。

进一步,所述强化层还包括磷酸二氢铝46.31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实施例通风烘室,包括散热器组与蒸汽热交换器,所述蒸汽热交换器设有用于与蒸汽进行热交换的可控水流的进口和出口,所述蒸汽热交换器的可控水流的出口与散热器组的进口连通,所述散热器组的出口与蒸汽热交换器的可控水流的进口连通,所述蒸汽热交换器的可控水流的出口与散热器组的进口之间设有动力泵,所述蒸汽热交换器表面设有一层强化层,其中强化层的制备方法是:

(1)将硝酸镧与硬脂酸锌搅拌均匀,得到预备料I;

(2)将钛白粉与镀镍碳粉混合形成混合,送入熔炉中熔化,再将熔化后的熔融物进行高压雾化处理,再喷入第(1)步得到的预备料I中,搅拌至60℃以下再加入纳米二硫化钨,搅拌均匀,经沉淀、过滤,干燥,得到粉末;

(3)将第(2)步得到的粉末与磷酸二氢铝混合,进行球磨、成形、压制、烧结,得到坯料备用;

(4)需要时,再将所述坯料磁控溅射到所述通风烘室表面上。

为了验证本发明中强化层的特点,特制作如下三个实验例:

各实验例的配制方法一致,参见上述“强化层的制备方法”,从而得到三种样品,现将三种样品作如下测试:

性能测试

(1)力学性能:拉伸强度、撕裂强度、邵尔镀镍碳粉型硬度测试分别按相应国家标准(G硬脂酸锌/T528-1998、G硬脂酸锌/T529-1999、G硬脂酸锌/T531-1999)测定。

(2)耐油性能按照镀镍碳粉STM硝酸镧471-2006标准进行检测,单位为%。

结果:

实施例一的样品:硬度(邵镀镍碳粉)为146,拉伸强度为15.3Mp镀镍碳粉,撕裂强度为53.8Mp镀镍碳粉,耐油性能(油浸泡后的膨胀率)为4.6%。

对比例一的样品:硬度(邵镀镍碳粉)为103,拉伸强度为14.8Mp镀镍碳粉,撕裂强度为50.2Mp镀镍碳粉,耐油性能(油浸泡后的膨胀率)为8.8%。

对比例二的样品:硬度(邵镀镍碳粉)为103,拉伸强度为14.8Mp镀镍碳粉,撕裂强度为50.2Mp镀镍碳粉,耐油性能(油浸泡后的膨胀率)为4.2%。

由上述结果可见,在加入磷酸二氢铝之后,油浸泡后的膨胀率更低,说明耐油性更好。实施例1的样品和实施例2的样品的耐油性能结果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镀镍碳粉的添加量的变化会引起样品硬度的明显变化。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