鳙鱼人工养殖饲料添加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69001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领域,尤其涉及鳙鱼人工养殖饲料添加剂。
背景技术
:中国是世界第一水产养殖大国,也是世界上唯一水产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养殖水产品产量占世界70%,水产养殖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事业迅猛发展,淡水业养殖作为产量最大的养殖模式年平均增长率稳定保持在10%左右的较高速度。2008年我国淡水产品生产总量达到2297.3万吨,其中淡水养殖产量为2072.5万吨,占我国淡水产品生产总量的90%,而天然渔业产量仅为224.8万吨,占10%左右(中国统计年鉴,2009)。淡水鱼类养殖作为淡水养殖乃至水产养殖中产量最大的组成部分在我国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近30年来随着鱼类配合饲料的推广和使用,淡水鱼类养殖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由此带动了饲料机械工业,饲料制造工业等一系列相关产业的迅速进步。然而,一些传统的养殖鱼类(如草鱼、鲤鱼、鲫鱼、鳊鱼、鳙鱼等)由于养殖产量不断的增加和消费的普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其价格出现下滑,导致养殖者利润下降,养殖热情受挫。而在淡水鱼类养殖过程中,饲料成本占到总成本的60-70%,随着鱼价的下跌,饲料的价格也一路下滑。近年来,由于饲料中植物蛋白和一些低值原料的使用,一些养殖鱼类的诱食性和生长受到较大影响,导致摄食量减少、生长缓慢,死亡率偏高,在正常养殖周期内达不到商品规格,进一步影响了养殖利润,此种状况严重阻碍了淡水鱼养殖业和饲料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促进生长、提高免疫力、不易产生抗药性的鳙鱼人工养殖饲料添加剂。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鳙鱼人工养殖饲料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所用原料为:淀粉、陈皮、蓖麻子、大金钱草、柿蒂、牵牛子、葛粉、青天葵、土党参、云木香、广防己、牡丹皮、酸枣仁、板蓝根、苍耳子、茁霉多糖、6-苄氨基腺嘌呤、白果、罗汉果、菜籽油。所用原料的重量配比为:淀粉18份、陈皮5份、蓖麻子5份、大金钱草9份、柿蒂5份、牵牛子3份、葛粉5份、青天葵4份、土党参0.8份、云木香1.3份、广防己1.2份、牡丹皮4.5份、酸枣仁6份、板蓝根7份、苍耳子5份、茁霉多糖3份、6-苄氨基腺嘌呤1.5份、白果6份、罗汉果3份、菜籽油15份。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按重量配比称取青天葵4份、大金钱草9份、牵牛子3份、土党参0.8份、云木香1.3份、广防己1.2份、牡丹皮4.5份、板蓝根7份、苍耳子5份、6-苄氨基腺嘌呤1.5份、罗汉果3份,加入10倍重量的淘米水浸泡15小时,取出并用蒸馏水冲洗5分钟,沥干;2)将沥干后的原料均匀洒入所称取原料重量0.5倍的pH值为6.2的酸性溶液,然后投入发酵池发酵,同时向发酵池内投入所称取原料总重量的0.5%的乳酸菌,发酵温度为26-36℃,发酵24-36小时后得发酵产物;3)按重量配比称取淀粉18份、陈皮3份、浮萍2份、柿蒂5份、葛粉5份、蓖麻子5份、酸枣仁6份、茁霉多糖3份、白果6份、混合,磨碎成100-150目粉末;4)将步骤1)所得发酵产物、步骤2)3)所得粉末与菜籽油15份充分混合,灭菌处理后,即得饲料添加剂。本发明的饲料添加剂成分配伍合理,材料易得,制备方法简单,饲料添加剂可改善配合饲料的适口性,能够满足鳙鱼采食的喜好,具有引诱鳙鱼采食的作用,该饲料添加剂不仅针对鳙鱼搭配了营养成份,还可提高鳙鱼的抵抗力,提高鳙鱼在潜水环境中抗应激的能力。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鳙鱼人工养殖饲料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所用原料为:淀粉、陈皮、蓖麻子、大金钱草、柿蒂、牵牛子、葛粉、青天葵、土党参、云木香、广防己、牡丹皮、酸枣仁、板蓝根、苍耳子、茁霉多糖、6-苄氨基腺嘌呤、白果、罗汉果、菜籽油。所用原料的重量配比为:淀粉18份、陈皮5份、蓖麻子5份、大金钱草9份、柿蒂5份、牵牛子3份、葛粉5份、青天葵4份、土党参0.8份、云木香1.3份、广防己1.2份、牡丹皮4.5份、酸枣仁6份、板蓝根7份、苍耳子5份、茁霉多糖3份、6-苄氨基腺嘌呤1.5份、白果6份、罗汉果3份、菜籽油15份。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按重量配比称取青天葵4份、大金钱草9份、牵牛子3份、土党参0.8份、云木香1.3份、广防己1.2份、牡丹皮4.5份、板蓝根7份、苍耳子5份、6-苄氨基腺嘌呤1.5份、罗汉果3份,加入10倍重量的淘米水浸泡15小时,取出并用蒸馏水冲洗5分钟,沥干;2)将沥干后的原料均匀洒入所称取原料重量0.5倍的pH值为6.2的酸性溶液,然后投入发酵池发酵,同时向发酵池内投入所称取原料总重量的0.5%的乳酸菌,发酵温度为26-36℃,发酵24-36小时后得发酵产物;3)按重量配比称取淀粉18份、陈皮3份、浮萍2份、柿蒂5份、葛粉5份、蓖麻子5份、酸枣仁6份、茁霉多糖3份、白果6份、混合,磨碎成100-150目粉末;4)将步骤1)所得发酵产物、步骤2)3)所得粉末与菜籽油15份充分混合,灭菌处理后,即得饲料添加剂。实施例2鳙鱼人工养殖饲料添加剂,所用原料的重量配比为:淀粉18份、陈皮5份、蓖麻子10份、大金钱草10份、柿蒂4份、牵牛子3份、葛粉5份、青天葵4份、土党参0.8份、云木香1.3份、广防己1.2份、牡丹皮4.5份、酸枣仁6份、板蓝根7份、苍耳子5份、茁霉多糖3份、6-苄氨基腺嘌呤1.5份、白果6份、罗汉果3份、菜籽油10份。茁霉多糖和6-苄氨基腺嘌呤组合物能提高鳙鱼的广谱抗菌免疫力,优于同时配合使用了大量的中药材,添加剂即使长期使用也不易产生抗药性。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按重量配比称取青天葵4份、大金钱草9份、牵牛子3份、土党参0.8份、云木香1.3份、广防己1.2份、牡丹皮4.5份、板蓝根7份、苍耳子5份、6-苄氨基腺嘌呤1.5份、罗汉果3份,加入10倍重量的淘米水浸泡15小时,取出并用蒸馏水冲洗5分钟,沥干;2)将沥干后的原料均匀洒入所称取原料重量0.5倍的pH值为6.2的酸性溶液,然后投入发酵池发酵,同时向发酵池内投入所称取原料总重量的0.5%的乳酸菌,发酵温度为26-36℃,发酵24-36小时后得发酵产物;3)按重量配比称取淀粉18份、陈皮3份、浮萍2份、柿蒂5份、葛粉5份、蓖麻子5份、酸枣仁6份、茁霉多糖3份、白果6份、混合,磨碎成100-150目粉末;4)将步骤1)所得发酵产物、步骤2)3)所得粉末与菜籽油15份充分混合,灭菌处理后,即得饲料添加剂。实施例3鳙鱼人工养殖饲料添加剂,所用原料的重量配比为:淀粉18份、陈皮5份、蓖麻子10份、大金钱草5份、柿蒂4份、牵牛子3份、葛粉5份、青天葵4份、土党参0.8份、云木香1.3份、广防己1.2份、牡丹皮4.5份、酸枣仁6份、板蓝根10份、苍耳子2份、茁霉多糖3份、6-苄氨基腺嘌呤1.5份、白果6份、罗汉果3份、菜籽油15份。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按重量配比称取青天葵4份、大金钱草9份、牵牛子3份、土党参0.8份、云木香1.3份、广防己1.2份、牡丹皮4.5份、板蓝根7份、苍耳子5份、6-苄氨基腺嘌呤1.5份、罗汉果3份,加入10倍重量的淘米水浸泡15小时,取出并用蒸馏水冲洗5分钟,沥干;2)将沥干后的原料均匀洒入所称取原料重量0.5倍的pH值为6.2的酸性溶液,然后投入发酵池发酵,同时向发酵池内投入所称取原料总重量的0.5%的乳酸菌,发酵温度为26-36℃,发酵24-36小时后得发酵产物;3)按重量配比称取淀粉18份、陈皮3份、浮萍2份、柿蒂5份、葛粉5份、蓖麻子5份、酸枣仁6份、茁霉多糖3份、白果6份、混合,磨碎成100-150目粉末;4)将步骤1)所得发酵产物、步骤2)3)所得粉末与菜籽油15份充分混合,灭菌处理后,即得饲料添加剂。实施例4鳙鱼人工养殖饲料添加剂,所用原料的重量配比为:淀粉18份、陈皮5份、蓖麻子5份、大金钱草5份、柿蒂4份、牵牛子3份、葛粉5份、青天葵4份、土党参1份、云木香1.1份、广防己1.2份、牡丹皮4.5份、酸枣仁6份、板蓝根10份、苍耳子7份、茁霉多糖3份、6-苄氨基腺嘌呤1.5份、白果6份、罗汉果3份、菜籽油15份。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按重量配比称取青天葵4份、大金钱草9份、牵牛子3份、土党参0.8份、云木香1.3份、广防己1.2份、牡丹皮4.5份、板蓝根7份、苍耳子5份、6-苄氨基腺嘌呤1.5份、罗汉果3份,加入10倍重量的淘米水浸泡15小时,取出并用蒸馏水冲洗5分钟,沥干;2)将沥干后的原料均匀洒入所称取原料重量0.5倍的pH值为6.2的酸性溶液,然后投入发酵池发酵,同时向发酵池内投入所称取原料总重量的0.5%的乳酸菌,发酵温度为26-36℃,发酵24-36小时后得发酵产物;3)按重量配比称取淀粉18份、陈皮3份、浮萍2份、柿蒂5份、葛粉5份、蓖麻子5份、酸枣仁6份、茁霉多糖3份、白果6份、混合,磨碎成100-150目粉末;4)将步骤1)所得发酵产物、步骤2)3)所得粉末与菜籽油15份充分混合,灭菌处理后,即得饲料添加剂。实施例5在同一片养殖场内,同时投喂饲料A和饲料B,分别用饲料A和饲料B投放在养殖场内的两个采食点,饲料A投放在A采食点,饲料B投放在B采食点,并且两个采食点的水文环境相同,饲料A添加了本实施例的饲料添加剂,饲料B只使用了普通的鳙鱼配合饲料。2周后,实验结果如下:增重率(%)存活率(%)饲料A78%94%饲料B44%72%上述说明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
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作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