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框盖安置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10070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粽子加工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粽子框盖安置架。



背景技术:

粽子是端午节时候的节日食物,特别是在端午节来临之际,粽子的生产数量会非常的多,在那些食品公司的生产车间,需要大量的容器来盛放粽子,因为量大,且从蒸煮罐内拿出来的粽子不仅有水还有较为烫手,所以一般采用铁丝焊成直径为2米左右大小的圆形网框,且框盖也呈圆形状,但是本身网框就比较大,框盖也不小,所以在装粽子的时候,框盖直接放地上容易变脏,而且非常的占地方,且依靠在墙角边,也容易出现滑落也会出现变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放置框盖且清洁的粽子框盖安置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粽子框盖安置架,包括架体,所述架体包括底架、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所述第一侧架置于底架一侧,第二侧架置于底架另一侧,所述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分别与底架之间采用焊接,所述底架包括第一支杆、与第一支杆平行的第二支杆、第三支杆和第四支杆,所述第三支杆和第四支杆均置于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之间,所述第三支杆和第四支杆相互平行,所述第一支杆、第二支杆、第三支杆和第四支杆均为方杆,第三支杆和第四支杆相同,所述第三支杆和第四支杆的高度均为2cm-3cm,第三支杆和第四支杆之间距离为30cm-50cm,所述第一侧架一侧上设有与第二侧架连接的第一阻隔条,第一侧架上设有与第一阻隔条同侧且与第二侧架连接的第二阻隔条,所述第一阻隔条与第二阻隔条相互平行,所述第一阻隔条和第二阻隔条之间距离为30cm-50c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架体包括底架、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所述第一侧架置于底架一侧,第二侧架置于底架另一侧,所述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分别与底架之间采用焊接,通过焊接保证使用时候的强度,利用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起到左右依靠的效果,并且所述底架包括第一支杆、与第一支杆平行的第二支杆、第三支杆和第四支杆,所述第三支杆和第四支杆均置于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之间,所述第三支杆和第四支杆相互平行,所述第一支杆、第二支杆、第三支杆和第四支杆均为方杆,第三支杆和第四支杆相同,通过第一支杆、第二支杆、第三支杆和第四支杆在底部形成一个安置面,然后通过第三支杆和第四支杆在之间起到了良好的安置效果,将圆形框盖置于第四支杆和第四支杆之间,进行限位,使得圆形的框盖不会出现乱滚现象,所述第三支杆和第四支杆的高度均为2cm-3cm,使得框盖不容易接触到地面,保证干净,第三支杆和第四支杆之间距离为30cm-50cm,使得安置在上面的框盖能够更好的固定在这个范围内,减少出现因为太大而直接与地面接触了,容易弄脏,所述第一侧架一侧上设有与第二侧架连接的第一阻隔条,第一侧架上设有与第一阻隔条同侧且与第二侧架连接的第二阻隔条,所述第一阻隔条与第二阻隔条相互平行,所述第一阻隔条和第二阻隔条之间距离为30cm-50cm,与底架同原理,通过第一阻隔条和第二阻隔条进行阻隔,保证框盖不会与墙面接触,保证干净,并且通过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的设计,使得框盖能够立着放,减少空间的占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相同,所述第一侧架包括与第一支杆平行的第五支杆、置于第五支杆两侧且一端与第一支杆连接的侧支杆,第五支杆和第一支杆之间设有支撑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相同,所述第一侧架包括与第一支杆平行的第五支杆、置于第五支杆两侧且一端与第一支杆连接的侧支杆,第五支杆和第一支杆之间设有支撑杆,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减少材料的投入,也通过这样的间隔设计,便于框盖的散热和蒸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101、第一支杆;102、第二支杆;103、第三支杆;104、第四支杆;201、第一侧架;202、第五支杆;203、侧支杆;204、支撑杆;301、第二侧架;401、第一阻隔条;402、第二阻隔条。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粽子框盖安置架,包括架体,所述架体包括底架、第一侧架201和第二侧架301,所述第一侧架201置于底架一侧,第二侧架301置于底架另一侧,所述第一侧架201和第二侧架301分别与底架之间采用焊接,所述底架包括第一支杆101、与第一支杆101平行的第二支杆102、第三支杆103和第四支杆104,所述第三支杆103和第四支杆104均置于第一支杆101和第二支杆102之间,所述第三支杆103和第四支杆104相互平行,所述第一支杆101、第二支杆102、第三支杆103和第四支杆104均为方杆,第三支杆103和第四支杆104相同,所述第三支杆103和第四支杆104的高度均为2cm-3cm,第三支杆103和第四支杆104之间距离为30cm-50cm,所述第一侧架201一侧上设有与第二侧架301连接的第一阻隔条401,第一侧架201上设有与第一阻隔条401同侧且与第二侧架301连接的第二阻隔条402,所述第一阻隔条401与第二阻隔条402相互平行,所述第一阻隔条401和第二阻隔条402之间距离为30cm-50c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架体包括底架、第一侧架201和第二侧架301,所述第一侧架201置于底架一侧,第二侧架301置于底架另一侧,所述第一侧架201和第二侧架301分别与底架之间采用焊接,通过焊接保证使用时候的强度,利用第一侧架201和第二侧架301起到左右依靠的效果,并且所述底架包括第一支杆101、与第一支杆101平行的第二支杆102、第三支杆103和第四支杆104,所述第三支杆103和第四支杆104均置于第一支杆101和第二支杆102之间,所述第三支杆103和第四支杆104相互平行,所述第一支杆101、第二支杆102、第三支杆103和第四支杆104均为方杆,第三支杆103和第四支杆104相同,通过第一支杆101、第二支杆102、第三支杆103和第四支杆104在底部形成一个安置面,然后通过第三支杆103和第四支杆104在之间起到了良好的安置效果,将圆形框盖置于第四支杆104和第四支杆104之间,进行限位,使得圆形的框盖不会出现乱滚现象,所述第三支杆103和第四支杆104的高度均为2cm-3cm,使得框盖不容易接触到地面,保证干净,第三支杆103和第四支杆104之间距离为30cm-50cm,使得安置在上面的框盖能够更好的固定在这个范围内,减少出现因为太大而直接与地面接触了,容易弄脏,所述第一侧架201一侧上设有与第二侧架301连接的第一阻隔条401,第一侧架201上设有与第一阻隔条401同侧且与第二侧架301连接的第二阻隔条402,所述第一阻隔条401与第二阻隔条402相互平行,所述第一阻隔条401和第二阻隔条402之间距离为30cm-50cm,与底架同原理,通过第一阻隔条401和第二阻隔条402进行阻隔,保证框盖不会与墙面接触,保证干净,并且通过第一侧架201和第二侧架301的设计,使得框盖能够立着放,减少空间的占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侧架201和第二侧架301相同,所述第一侧架201包括与第一支杆101平行的第五支杆202、置于第五支杆202两侧且一端与第一支杆101连接的侧支杆203,第五支杆202和第一支杆101之间设有支撑杆20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侧架201和第二侧架301相同,所述第一侧架201包括与第一支杆101平行的第五支杆202、置于第五支杆202两侧且一端与第一支杆101连接的侧支杆203,第五支杆202和第一支杆101之间设有支撑杆204,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减少材料的投入,也通过这样的间隔设计,便于框盖的散热和蒸发。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