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泡料沥水装置,特别是一种大豆泡料输送除渣沥水系统。
背景技术:
在豆制品生产的过程中,往往会把大豆放置到泡料池内进行浸泡,现有的一种方法是用一个较大的泡料池,然后将大量的大豆全部放置到泡料池内进行泡料,此种方法不仅劳动强度大,且泡料效果不好。还有一种方法是设置多个泡料池,然后将大豆分别放入到多个泡料池中进行泡料,这个方式需要将大豆分别放置到不同的泡料池中,虽然浸泡效果好,但是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
浸泡后需要将浸泡后的大豆输送到下一个工序,而由于石子等重于大豆的杂质在前期进行筛料或者扬料的时候不容易分拣处,浸泡后的大豆内部有许多石子,现有的方法输送大豆和清除石子麻烦,不利于下个工序的进行,因此发明一种输送浸泡后的大豆方便且可以有效去除石子的装置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豆泡料输送除渣沥水系统,其泡料方便,且劳动强度低,在输送泡料后的大豆的过程中可以除去内的重于大豆的杂质,生产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包括矩形池体,所述矩形池体中间设有竖向的竖隔板,所述竖隔板和池体侧壁之间纵向间隔设有多个横向的横隔板,竖隔板和横隔板将矩形池体分隔成两排浸泡腔,所述竖隔板两边分别设有一个滑道,两滑道之间滑动设有上部开口的装料车,所述装料车的横向两侧下端分别设有下料口,所述下料口上设有堵料板,所述浸泡腔的远离竖隔板的侧壁下端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上设有挡料板,所述出料口上连通有置于池体外的下料管,所述浸泡腔上方设有出水管,所述装料车的一端设有一端伸出到池体外的推杆,所述下料管下方设有上端开口且截面呈矩形的输送槽,所述输送槽的底面设有多个沿着输送槽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凹槽,输送槽的出料口下方设有倾斜放置的沥水框,所述沥水框下方设有滑轨,所述沥水框滑动设置在滑轨上,所述沥水框的一侧设有转盘,所述转盘上偏心转动安装有连杆,所述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沥水框上,所述沥水框、连杆和转盘构成曲柄滑块机构,所述转盘由电机驱动,所述沥水框上方设有喷淋管。
本实用新型在两排多个浸泡腔中间设有一个可以移动的装料车,可以使用一台装料车方便的给多个浸泡腔加入大豆,浸泡方便快捷,每个浸泡腔上方均有一个出水管,加水方便,浸泡腔连通有下料管,大豆输出方便。利用浸泡后的大豆可以漂浮在水上而石子等杂质下沉的特质,在输送大豆的过程中即将其中的沉于水的杂质去除,方便快捷,且后部的沥水装置利用曲柄滑块机构,沥水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泡料装置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泡料装置与输送槽主视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输送槽与沥水筐部分的主视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输送槽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输送槽的竖向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5给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矩形池体1,所述矩形池体1中间设有竖向的竖隔板2,所述竖隔板2和池体1侧壁之间纵向间隔设有多个横向的横隔板3,竖隔板2和横隔板3将矩形池体1分隔成两排浸泡腔4,所述竖隔板2两边分别设有一个滑道5,两滑道5之间滑动设有上部开口的装料车6,所述装料车6的横向两侧下端分别设有下料口7,所述下料口7上设有堵料板8,所述浸泡腔4的远离竖隔板2的侧壁下端设有出料口9,所述出料口9上设有挡料板10,所述出料口9上连通有置于池体1外的下料管11,所述浸泡腔4上方设有出水管12,所述装料车的一端设有一端伸出到池体1外的推杆13,所述下料管11下方设有上端开口且截面呈矩形的输送槽16,所述输送槽16的底面设有多个沿着输送槽16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凹槽17,输送槽16的出料口下方设有倾斜放置的沥水框18,所述沥水框18下方设有滑轨19,所述沥水框18滑动设置在滑轨19上,所述沥水框18的一侧设有转盘20,所述转盘20上偏心转动安装有连杆21,所述连杆21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沥水框18上,所述沥水框18、连杆21和转盘20构成曲柄滑块机构,所述转盘20由电机驱动,所述沥水框18上方设有喷淋管22。
所述装料车6包括车架601、车架601上部的装料箱602和车架601下端的连接滑道5的滑轮603构成,所述装料箱602左右两侧的下端分别设有下料口7,所述下料口7一侧设有堵料板8。
所述浸泡腔4的底部呈向着出料口9方向降低的倾斜状。设置为倾斜状方便大豆朝着出料口9方向流出。
所述堵料板8的外侧壁上设有向外延伸的拉杆14。
所述挡料板8的上端设有向上延伸的操作杆15。设置拉杆14和操作杆15方便堵料板8和挡料板10的操作。
每排浸泡腔4一侧社有一个供水管道,每排浸泡腔有多个依次连接的浸泡4腔,每个浸泡腔上设有一个连通供水管道的水龙头。
转盘20的端面设置方向与滑轨19的长度方向一致。
所述沥水框18的下端出料口处设有接料槽23。由于沥水框18朝着其出料口的方向向下倾斜设置,因此内部大豆很容易沥水后从其出料口处流出。
所述沥水框18包括上部开口的框体1801和框体1801底端设置的筛网1802构成,所述筛网1802较低的一端的框体1801上设有出料口。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使用上料装置将大豆提升到一定的高度,输送到装料车6上,然后工人手持推杆13推动小车在滑道5上移动,装料车6横向两端分别设有下料口7,装料车13内的大豆可以经过下料口7流出到下方的浸泡腔4内,可以经过装料车6分别给装料车6两侧的多个浸泡腔4装入大豆,然后经出水管12给浸泡池内加入水,进而对大豆进行浸泡,当大豆浸泡完成之后,打开挡料板10,则浸泡后的大豆经出料口9流出到下料管11内,然后经下料管11输送到下一个工序即可。大豆从上部工序浸泡后落入到输送槽16内,在输送槽16的起始端进行冲水,由于大豆是经过浸泡的,因此可以漂浮在水面上且跟着水流运动,而大豆中的石子等杂质由于较重,其是沉于水底的,因此在水流不断冲过的情况下,石子等较重的杂质被冲到凹槽17内,而较轻的大豆则漂浮在水面上越过凹槽17向前进行运输,此种输送槽16在大豆运输的过程中解决了大豆内部的重于水的杂质,效率高,不用单独开一个工序对大豆进行分拣,高效简洁,输送槽16的终端设有沥水装置,大豆流入到沥水框18内,由于沥水框18和转盘20、连杆21构成曲柄滑块机构,因此沥水框18在电机驱动转盘的带动下不断的做往复运动,对其中的大豆进行沥水,将大豆内的水沥出,打开喷淋管22,喷淋管22向着沥水框18内的大豆喷出水,不仅可以对大豆进行进一步的清洗,且可以将大豆冲向下方的接料槽23内。
本实用新型在两排多个浸泡腔中间设有一个可以移动的装料车,可以使用一台装料车方便的给多个浸泡腔加入大豆,浸泡方便快捷,每个浸泡腔上方均有一个出水管,加水方便,浸泡腔连通有下料管,大豆输出方便。利用浸泡后的大豆可以漂浮在水上而石子等杂质下沉的特质,在输送大豆的过程中即将其中的沉于水的杂质去除,方便快捷,且后部的沥水装置利用曲柄滑块机构,沥水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