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干燥功能的食物储藏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03989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干燥功能的食物储藏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食物储藏机构,尤其是一种具有干燥功能的食物储藏机构。



背景技术:

粮食和各种食用性杂物的储藏是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大难题。食物在储存的过程中经常出现霉变或生虫的现象,吃了霉变或生虫的食物会影响人体的健康。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目前已有了一些具有干燥功能的储藏装置,如申请号为201320064938.0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干燥箱,包括箱体,该箱体包括箱体内壁和箱体外壁,箱体内壁和箱体外壁形成中空的夹层,在箱体外壁上设置有进风口,在箱体内壁上设置有若干通气孔,由风机对箱体内的物料吹入干燥空气进行干燥,适用于在空气湿度大的地区对物料进行防湿保藏。

但是这种储藏装置,干燥空气吹入箱体内进行热交换而完成干燥,有可能干燥不全面,而且热交换在箱体内发生,在箱体内部可能会留下冷凝水,从而影响干燥效果;此外,由于箱体具有两层,而物料存储在箱体内壁内,存放和取出的操作都不太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提高干燥效果的具有干燥功能的食物储藏机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干燥功能的食物储藏机构,包括外桶、用于储藏干货食材的内桶、以及干燥装置,所述外桶设置在内桶外周,所述内桶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透气孔,所述外桶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通过气管与所述干燥装置连通而形成气体回路。

进一步地,为便于检测储藏机构内空气的温度和湿度,从而便于自动地确定干燥程序是否进行,还包括检测所述外桶内温湿度的温湿度传感器、以及接收温湿度传感器的信号而控制所述干燥装置的控制单元。

为便于从外桶和内桶内抽出空气在干燥装置内干燥,所述干燥装置包括干燥单元和气泵,所述进气口通过进气管与所述干燥单元连接,所述出气口通过出气管与所述干燥单元连接,所述气泵设置在所述出气管上。

进一步地,为排出干燥单元内水蒸气冷凝后留下的水,所述干燥装置还包括排水管、排水电磁阀和储水箱,所述储水箱和干燥单元之间通过排水管连通,所述排水电磁阀设置在排水管上并且由所述控制单元控制。

进一步地,为便于内桶内食物的取放,所述内桶滑动地设置在外桶内。

进一步地,为自动地实现内桶和推出和复位,所述外桶的后端设置有用于推动所述内桶的内桶驱动机构,以及有用于检测所述内桶位置的微动开关。

为确保内桶和外桶之间空气流通,所述内桶两端的直径大于所述内桶中部的直径。

为使得外桶对内桶较好地起到导向的作用,同时保证内桶运行时的平稳,所述内桶前端和外桶之间的间距为h1,所述内桶后端和外桶之间的间距为h2,并且h1=h2。

为直观地反馈给操作者内桶推入的位置,所述外桶内侧靠近后端的位置设置有弹性的卡扣,所述卡扣与所述内桶的后端部配合。

为避免内桶过度推入到外桶内而损坏微动开关,所述外桶的底部内设置有限位凸起。

进一步地,为便于小颗粒食物的储藏,所述内桶内还可以设置有网桶,所述网桶的网眼小于透气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将外桶、内桶内的空气抽出后在外桶外部的干燥单元内干燥,可确保外桶、内桶内潮湿空气的全面干燥,热交换后的水蒸气冷凝下的水不会残留在内桶内,而且空气在外桶、内桶和干燥单元之间封闭循环,还能避免与外界空气接触而受到影响,大大提升了干燥效果;通过设置可用于推动内桶的内桶驱动机构,可自动地将内桶推出而方便地取出或存放食物;通过设置排水箱,可及时地将冷凝水从干燥单元内排出,以免影响干燥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食物储藏机构所应用的干货储藏装置的关闭状态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干货储藏装置的打开状态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干货储藏装置背面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干货储藏装置背面的局部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食物储藏机构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食物储藏机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的食物储藏机构的剖视图;

图8为图5的食物储藏机构和干燥装置的连接示意图;

图9为图5的食物储藏机构的内桶的一个可替代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0为图1的干货储藏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图4、图10,一种食物储藏机构所应用的干货储藏装置,包括两个干货储藏机构、操作面板3、门板4、门板驱动机构5、以及支撑架6,支撑架6为由多个竖向的和横向的支撑杆61组成的框架结构,上述的食物储藏机构1、储米机构2、操作面板3、门板4和门板驱动机构5均设置在支撑架6上。支撑架6上还设置有控制单元7、用于对干货储藏机构内环境进行干燥的干燥装置8。

在本实施例中,干货储藏装置优选的用于家用厨房。在下文中,为便于描述,以朝向厨房内的一面为正面(前),远离厨房内的一面为背面(后)。干货储藏装置安装在厨房的墙面100的背面,即干货储藏装置整体可隐藏于墙面100背面,由此可不影响厨房的美观,又使得整体的安装非常方便。墙面100上开设有窗口101,干货储藏装置的操作面板3和门板4与墙面100上的窗口101的位置相对应。由此,使用者可通过窗口101而在操作面板3上进行操作,从而对干货储藏装置进行操作。

门板4与操作面板3可以在横向上并列布置,门板4的一侧,优选的,门板4远离操作面板3的一侧设置有上述门板驱动机构5,由此可驱动门板4移动。在本实施例中,门板4作横向上的移动,与横向的支撑杆61滑动连接。门板驱动机构5包括门板驱动电机51和推杆52,推杆52的一端与门板驱动电机51通过传动机构连接,推杆52的另一端与门板4的侧面连接。门板驱动电机51启动时,通过传动机构将输出轴的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从而带动推杆52横向动作,使得推杆52能够带动门板4在横向上直线移动。控制单元7与上述的操作面板3和门板驱动机构5的门板驱动电机51连接,使用者可通过在操作面板3上操作,从而由控制单元7控制门板驱动机构5的门板驱动电机51动作。

支撑架6上还设置有面框9,布置在门板4的背面一侧,当门板4横向移动时,可完全移动出面框9的区域,或完全覆盖面框9的区域。面框9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出料口91,在本实施例中,出料口91的数量与干货储藏机构的数量对应,可替代的,也可只具有一个出料口91,每个干货储藏机构通过该出料口91出料。为使得干货储藏装置更为美观,各出料口91可以大小不一,且不规则地布置在面框9上。上述的干货储藏机构从出料口91向面框9的后方延伸,通过出料口91可从干货储藏机构中取出储藏的干货。

干货储藏机构包括食物储藏机构1和/或储米机构2,以下详细说明食物储藏机构1和干燥装置8的结构。

参见图5~图8,食物储藏机构1优选的呈筒状,用于储藏木耳、大豆、玉米等干货食材,包括内桶11和外桶12,外桶12设置在内桶11外周,与面框9(支撑架6)相对固定,外桶12通过管路与干燥装置8连接。由于不同的干货食材所需求的量存在差异,因此也导致了不同的食物储藏机构1的尺寸不同,与不同尺寸的出料口91匹配。

内桶11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透气孔111,气体可以通过透气孔111进出内桶11,从而实现内桶11和外桶12直接的空气流通。透气孔111还可以起到使得内桶11美观的效果。内桶11的侧壁,尤其是开设透气孔111的侧壁部分,相对于内桶11整体,呈现径向内凹的状态,从而保证与外桶12之间一定的间隙,适合在各种安装条件下空气都能顺畅的内外流通。

外桶12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气口121,通过进气管122与干燥装置8连接,外桶12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出气口123,通过出气管124与干燥装置8连接,从而可将空气从外桶12内抽出(也即抽出内桶11内的空气),进入干燥装置8内进行干燥,经过干燥的空气又通过进气管122进入到外桶12内,形成气体回路,从而实现食物储藏机构1内干货食材的干燥处理。

参见图4,干燥装置8包括多个干燥单元81、与干燥单元81数量相应的气泵82,进气管122的一端连接到外桶12的进气口121,进气管122的另一端连接到干燥单元81的出口;出气管124的一端连接到外桶12的出气口123,出气管124的另一端连接到干燥单元81的入口,在出气管124上设置有上述的气泵82,以便将空气从外桶12内抽出,从而进入干燥单元81内进行干燥。干燥单元81在本实施例中,为冷凝器,可替代的,也可以采用现有的技术进行干燥,在其内可设置干燥剂、或者加热等,如申请号为201520500397.0的中国专利所公开的除湿装置。

内桶11和外桶12之间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13,从而检测食物储藏机构1内空气的温度和湿度。上述的温湿度传感器13、干燥装置8的干燥单元81和气泵82均与控制单元7电连接,从而由控制单元7进行控制。当温湿度传感器13检测到内桶11、外桶12内的空气温度和湿度大于控制单元7内存储的预设值时,控制单元7启动气泵82,将外桶12(内桶11)内的空气抽到干燥装置8的干燥单元81内进行除湿,除湿后的控制通过进气管122回到外桶12(内桶11)内,保持外桶12(内桶11)内的空气的干燥,使得外桶12内保持适合干货储藏的环境,以避免储藏在内桶11的干货变质。

内桶11靠近面框9的前端设置有端盖14,取下端盖14可以向内桶11内放置食物或从内桶1内取出食物。为便于使用者观察内桶11内所储藏的干货,端盖14优选的可以呈透明,同时由于不同的干货食材具有不同的颜色,也使得整个储藏装置显得较为美观。在本实施例中,内桶11和外桶12滑动设置,外桶12与内桶11远离面框9的后端相对应的端部上设置有内桶驱动机构15,优选的,为电动推杆。内桶驱动机构15的输出轴从外桶12外延伸入内桶11内,与内桶11的端部连接,由此可以推动内桶11在横向上前、后移动,在内桶11移动的过程中,外桶12对内桶11的移动起到导向的作用。内桶驱动机构15同样由控制单元7进行控制,当需要取放食物时,可通过控制单元7启动内桶驱动机构15将内桶11推出,从而方便的进行操作。内桶11的端部与端盖14之间设置有密封垫16,而内桶11和外桶12之间设置有密封圈17,以防止外部的空气进入到内桶11内。内桶11的两端直径大于内桶11中部的直径,即内桶11中部的部分径向内凹,而两端的直径一致,内桶11前端和外桶12之间的间距为h1,内桶11后端和外桶12之间的间距为h2,优选的,h1=h2,且h1和h2都较小,优选的,如均为1mm,由此可以更好的保持内桶11的平衡。外桶12内侧靠近后端的位置设置有弹性的卡扣125,可以与内桶11的后端部配合,当手动操作将内桶11向后推时,内桶11的后端部经过卡扣125时,外桶12施加一个反作用力到内桶11,由此用户可直观的感受到内桶11已推到外桶12的底部。

外桶12延伸到出料口91内的前端部分上设置有指示灯18,指示灯18包括灯环181和位于灯环181外周的导光圈182,导光圈182用于对灯环181发出的光进行导光。灯环181与上述的控制单元7电连接,从而控制单元7可控制指示灯18点亮或熄灭。

外桶12的后端部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内桶11位置的微动开关19,微动开关19与控制单元7连接,当内桶11向后复位到位后,微动开关19被触发,则控制单元7接收到微动开关19的信号后,控制内桶驱动机构15停止。优选的,微动开关19为两个,由此可确保即使其中一个微动开关19损坏时,储藏机构也能正常工作。为保护微动开关19,外桶12的底部内设置有限位凸起191,可以限定内桶11在外桶12内最深入的位置,防止内桶11过度推入而损坏微动开关19。

参见图3,干燥装置8还包括排水管85、排水电磁阀86和储水箱87,储水箱87和干燥单元81之间通过排水管85连通,排水电磁阀86设置在排水管85上。经过干燥单元81干燥后的空气,其中的水蒸气冷凝下来,通过排水管85、经由排水电磁阀86控制排出到储水箱87。在本实施例中,储水箱87可置于地面上,排水管85的末端位于储水箱87上方或者延伸到储水箱87内。排水电磁阀86电连接到控制单元7,由控制单元7控制排水电磁阀86的开启和关闭。

上述食物储藏机构的干燥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通过温湿度传感器13实时检测食物储藏机构的外桶12(内桶11)内的温湿度,并将检测的结果传输到控制单元7;

2)当检测到的温湿度超过控制单元7内存储的预设值时,控制单元7控制干燥装置8的气泵82将外桶12(内桶11)内的空气抽出,抽到与外桶12连接的干燥单元81内进行干燥,干燥后的空气返回到外桶12内;同时,控制单元7控制排水管85上的排水电磁阀86打开,及时地将干燥后的冷凝水排出到储水箱87;

3)此后,当检测到的温湿度低于控制单元7内存储的预设值时,控制单元7控制所述干燥装置8停止工作,控制单元7控制所述排水电磁阀86相对所述干燥单元81延时一定时间后关闭,以确保干燥单元81上冷凝过程中或者粘附在干燥单元81内的水排出。

实施例二

参见图9,内桶11内还可以设置有网桶20,网桶20的网眼小于透气孔111,从而适合在储藏桶内储藏小颗粒食物。

上述的食物储藏机构1,可以多个不同尺寸的进行组合,实现不同种类的干货食物分开储藏,可以设定不同的最优储藏条件,提高储藏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