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炒茶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57967阅读:964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炒茶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炒茶机。



背景技术:

现代人们对茶叶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茶叶品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茶叶加工的技术也在不断改进,以生产出更符合人们口味的茶叶。茶叶的加工过程主要包括晾晒、炒制、揉捻、干燥等,其中炒制是非常重要的一步,目的是通过高温快速破坏酶的活性,停止其酶促氧化作用,使茶叶品质固定下来。传统的炒茶工艺主要是加热一个倾斜放置的旋转滚筒,使茶叶在通过滚筒的过程中受热成型,现有技术使用加热炉放置在滚筒下方对滚筒加热,从而传热给滚筒内的茶叶,以达到炒制的作用,但是这种方法存在很大的问题,加热炉只能进行局部加热,因此滚筒壁受热不均匀,对茶叶的加热温度也不均匀,同时茶叶中散发出的水汽不易排出,对于茶叶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目前使用的滚筒因为长度限制,茶叶在其中重复通过3遍才能达到炒制标准,这其中也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工作量。因此需要一种炒茶机,能一次性完成茶叶炒制工作,并且能稳定控制温度,均匀的对茶叶整体进行加热。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炒茶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炒茶机加热不均匀、操作繁琐等一系列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连续的3个并列滚筒一次性完成炒制工作,同时在滚筒内部设置同轴的内筒,将热风炉产生的热风通入滚筒中对茶叶进行加热,加热均匀,温度稳定,炒制出的茶叶具有较高的品质,也节约了加工时间,减少了工人数量和劳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炒茶机,包括安装在机架上的炒茶装置,所述炒茶装置包括置于罩壳内的炒制机构及位于罩壳两侧用于送入茶叶和将茶叶在炒制机构内转运的进料机构和送料机构,所述炒制机构包括多根两端开口的滚筒,每根滚筒包括内筒和外筒,内筒壁上开有通风孔,外筒内壁上设置有倾斜的搅拌棱条,内筒与外筒之间形成用于放置茶叶的空腔,所述炒茶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滚筒一端的驱动机构,滚筒通过所述驱动机构驱动。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链轮驱动、齿轮驱动、皮带驱动。

进一步的,所述进料机构包括进料箱和设置在进料箱顶端的料斗,所述送料机构为送料箱。

进一步的,所述进料箱外侧连接有紧贴进料箱的通风箱,通风箱外壁设置有入风口,内壁上开有圆孔,分别与对应内筒设置在进料箱内部的进风管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送料箱外侧对应内筒的位置设置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上设置有可开关的风门。

进一步的,所述每根滚筒下方均设置有固定在机架上的支撑轮。

进一步的,所述自动炒茶机还包括有热风机,所述热风机通过通气管与所述入风口相连。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使用3根连续滚筒,可一次性完成全部炒制工作,加快了工作效率,减少了需要的操作人员数量并减轻了工人的劳动量。

2、本实用新型采用内筒来将热空气通入炒茶滚筒中进行加热,温度稳定且精确可控,使得茶叶整体均匀受热,并能快速排出茶叶中散发出的水汽,能显著提高炒制出茶叶的品质。

3、使用一个热风炉即可完成加热,相比之前使用多个加热炉的方式,节约了设备成本且减少了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炒茶机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炒茶机炒茶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炒茶机炒茶装置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炒茶机进料箱的透视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炒茶机送料箱的透视结构图;

图中:1滚筒,2外筒,3内筒,4支撑轮,5固定杆,6链轮,7链条,8电动机,9定位轮,10进料箱,11送料箱,12送料碗,13料斗,14限位条,15通风箱,16入风口,17进风管,18半送料碗,19风门,20罩壳,21搅拌棱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自动炒茶机,包括安装在机架上的炒茶装置,炒茶装置包括置于罩壳内的炒制机构及位于罩壳两侧用于送入茶叶和将茶叶在炒制机构内转运的进料机构和送料机构,炒制机构包括3根两端开口的滚筒1,每根滚筒1包括内筒3和外筒2,内筒3与外筒2之间形成用于放置茶叶的空腔,炒茶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滚筒1一端的驱动机构,滚筒1通过驱动机构驱动。

炒制机构所包括的3根圆形滚筒1竖直堆叠并水平放置,每根滚筒1两端的下方都有2个前后设置在机架上的支撑轮4,其中一端的支撑轮4上具有凹形结构,与其对应的外筒壁上设置有与凹形结构配合的凸起,使得滚筒1在滚动的时候可以被限位,外筒2内壁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分别设置有3根倾斜的搅拌棱条21,搅拌棱条21长度大于滚筒1长度的一半;内筒3与外筒2同轴设置,内筒3一端与进料装置相连,另一端封闭,且长度略短于外筒2,每根内筒3的前、中、后3段都设置有3条与外筒2内壁连接的固定杆5,内筒3表面均匀设置有大量通风孔。

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使用链轮驱动,包括固定在外筒一端的链轮6、与链轮6配合的链条7以及设置在机架底部安装有驱动轮用于带动链条7的电动机8,链轮6直径略大于外筒2,机架上还设置有定位轮9。

进料机构包括进料箱10和设置在进料箱10顶端的料斗13,进料箱10为适合3个滚筒1截面大小的矩形扁平箱体,且面对滚筒1一侧敞开,进料箱10内对应上下两个滚筒1位置处设置有送料碗12,送料碗12为竖直设置的碗形结构且碗口下沿对准所对应外筒2的下方边缘,对应中间滚筒1和下滚筒1之间的位置设置有两块倒八字形的限位条14,料斗13和限位条14底部的出口与设置在送料碗12上方的开口连接,进料箱10上还一体化紧贴连接有通风箱15,通风箱15也是扁平的箱体,外壁上设置有入风口16,内壁上则开有3个圆孔,通过设置在进料箱10内的3根进风管17与内筒3连通。

送料机构为送料箱11,送料箱11为与进料箱10相似的扁平箱体,6个面均封闭,但在内侧面对应3个滚筒1的位置处设置有大小和滚筒配合的开口,对应中间滚筒1的位置上还设置有相互配合的限位条14和半送料碗18,半送料碗18上方开口正好与限位条14底部的出口连接,送料箱11外侧对应3个内筒3的位置设置有通风口,通风口上安装有可向外打开的风门19。

机架旁设置有热风机,热风机通过通气管连接到通风箱15上的入风口16,并通过进风管17和内筒3连接成一个整体;罩壳20顶部和侧面设有一些开口,便于内部的热空气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如下,首先打开电动机8电源,电动机8通过链条7带动链轮6转动,滚筒1也随之转动,滚筒1内的搅拌棱条21在旋转时可搅动内部物料从进料端向出料端运动,如图3所示,由链条7与链轮6的安装位置可知,上滚筒1和下滚筒1的转动方向相同,中间滚筒1的转动方向与另外两个滚筒1相反,因此上滚筒1和下滚筒1内的物料运动方向相同,中间滚筒1内物料运动方向与前两者相反;然后打开热风机电源,热风机将热空气通过通风箱15和进风管17导入内筒3中,热空气再从内筒3表面的通风孔散发到滚筒1的空腔内;之后从料斗13中放入待加工的茶叶,茶叶从料斗13底部进入送料碗12,沿碗壁进入上滚筒1的空腔中,并被搅拌棱条21搅动从而向滚筒1出料端运动,最后从上滚筒1末端滑入送料箱11中,经过限位条14的限制掉入半送料碗18内,并通过半送料碗18进入中间滚筒1的空腔内,再中间滚筒1内进一步加热炒制后,从出料端落入进料箱10,同样在送料限位器14和送料碗12的约束下进入下滚筒1的空腔,最终从下滚筒1末端掉出时已被炒制完成,可进行下一步加工。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