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条不粘连的家用面条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00588阅读:758来源:国知局
一种面条不粘连的家用面条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面条不粘连的家用面条机。



背景技术:

现有市场上的家用面条机,一种是卧式的结构,包括搅拌杯,挤面筒,挤面筒设置在搅拌杯的一侧,并且位于搅拌杯内的搅拌杆和位于挤面筒的螺杆均为水平设置,通过搅拌杆和面后将面搅起通过进面口,然后进入挤面筒内,由螺杆输送挤面。另外一种是立式的结构,挤面筒设置在搅拌杯的下方,搅拌杯的的搅拌杆是竖直设置的,先通过搅拌杆和面后将面团通过进面口进入下方的挤面筒,挤面筒的螺杆是水平设置的,通过螺杆挤压出面。

上述的两种制面结构,其从面粉搅拌到面团输送再到面团挤压,都是在非一条直线上传输的,面团的运动轨迹都是要有转弯的,因此会存在残面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减少残面,加工效率高的新型家用面条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面条不粘连的家用面条机,包括机座、设置在机座内的电机、设置在机座上的搅拌杯,电机包括驱动轴,所述搅拌杯包括搅拌腔和杯盖,其中,所述搅拌腔底部中心处设有进面口,所述进面口下方设有挤面腔,所述搅拌腔和挤面腔通过进面口连通设置并形成加工腔,所述加工腔内设有竖直设置的加工组件,加工组件与电机传动连接,加工组件包括位于下端的挤压部,挤压部位于挤面腔内,挤压部上设置挤压螺旋,挤面腔的下端设有模头,所述机座上端面向上突出形成导向凸台,导向凸台上设有倾斜设置的导向面,所述导向面位于模头的正下方,导向面与水平面夹角为β,其中30°≤β<90°。

优选的,导向面的中部设有安装孔,所述驱动轴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内。

优选的,导向面的中部设置安装柱,安装柱内设有安装孔,安装孔与驱动轴同轴设置。

优选的,导向凸台的顶端设置有多个定位凸台,所述定位凸台沿导向凸台的顶端均匀布置。

优选的,所述搅拌杯下端边缘向下延伸形成多个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凸台与定位凹槽配合插接设置。

优选的,所述挤面腔由进面口边缘向下延伸形成。

优选的,所述导向凸台可拆卸设置在所述机座上。

优选的,所述导向面设有多个,并且沿电机的驱动轴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机座位于导向面下端设有引导面,所述引导面由机座表面内凹形成,所述引导面与导向面顺滑连接。

优选的,所述机座为L形或者圆形筒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 通过导向凸台和导向斜面的设置,由于电机设置在模头正下方,为了避免机座对出面的影响,设置导向面使得成型后的面条不会在机座上堆积积累,通过导向斜面被引导进入下方,防止面条的粘连。

2. 通过定位凸台与定位凹槽的配合,起到径向限位的作用,由于挤面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均属于搅拌内的内力,因此搅拌杯与导向凸台之间不需要轴向限位;所述导向面与水平面夹角为,其中30°≤β<90°;β<30°时,导向效果不明显。

3. 通过设置多个导向面,从而实现出面方向的分流,避免了面团的堆积,提高了出面的效率,并且防止了面条粘在导向面上,使得出面效果更好。

4. 通过设置引导面与导向面顺滑连接,使得面条在成型过程中,延长了面条滑动的距离,避免了面团的堆积和粘连,保证了整个面条的连续性,并且方便使用者在底端接面,比如放盘子之类的,提高了用户的体验。

5. 通过机座为圆形筒状的设置,使得整体美观,并且可以更换的放置其他加工组件,比如料理杯,立式榨汁组件等,只要与目前的搅拌杯进行替换,就可以实现其他功能,使得更加多元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面条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搅拌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加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搅拌杯的结构拆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搅拌杯的剖视图;

图6为图5中G处的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导向凸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模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2中D处的放大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推面台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搅拌杯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所述面条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新型家用面条机,包括机座1、设置在机座1内的电机2、设置在机座1上的搅拌杯3,本实施例中所述机座1为L形机座1,包括机身和位于机身一侧往上延伸的延伸壁,所述延伸壁上设有操作面板,所述搅拌杯3包括搅拌腔31和杯盖32,所述杯盖32设置在搅拌腔31的上方,所述杯盖32上设有滴水孔33,所述搅拌腔31底部中心处设有进面口34,所述进面口34下方设有挤面腔35,所述搅拌腔31和挤面腔35通过进面口34连通设置并形成加工腔,所述加工腔内设有竖直设置的加工组件4,加工组件4与电机2传动连接,加工组件4包括位于上端的搅拌部41、位于中间的物料输送部42和位于下端的挤压部43,搅拌部41位于搅拌腔31内,挤压部43位于挤面腔内,挤压部43上设置挤压螺旋431,挤面腔的下端设有模头5,物料输送部42贯穿进面口34设置。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通过加工组件4竖直设置在加工腔内,并且物料输送部42贯穿进面口34设置,使得经搅拌部41搅拌后的面团直接通过物料输送部42输送到挤面腔内,由挤压螺旋431参与挤压出面,使得制面过程中面团的形成和输送都是沿着竖直线传输的,不拐弯,从而使得面团输送和挤面步骤更加顺畅,不会有残余的面团残留,并且面团进入进面口34输送效率高无遮挡,大大提高了制面速度, 有效的利用了重力的作用,可以加快进面效率。

先将模头5从上往下放置在挤面腔的底部,再将加工组件4从上往下放入到搅拌杯3中并穿过模头5,最后杯盖32通过扣合的方式与搅拌腔31固定在一起,保证了加工组件4在搅拌杯3中的轴向位置固定。

所述物料输送部42上设有输送螺旋421,所述输送螺旋421上端与搅拌部41相连,所述输送螺旋421下端与挤压部43相连。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通过螺旋输送,使得经搅拌部41搅拌后的面团通过输送部的输送螺旋421直接完成往下输送,不拐弯,面团输送走的是一条向下的直线,并且与挤压部43相连,使得整个面团从搅拌杯3通过进面口34进入挤面腔的输送过程衔接顺畅,效率高,利用重力结合螺旋输送力在双力的输送下出面顺畅,实现无残留。

所述输送螺旋421下端与挤压螺旋431连续设置。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输送螺旋421与挤压螺旋431连续设置,使得其整体上是一个螺旋,使得面团输送过程中沿着同一个螺旋完成搅拌杯3到挤面腔的输送,并且由于模头5设置在挤面腔的下方,也完成了挤面腔内面团输送到模头5处的,从而实现向下出面的顺畅,避免了残面的累积,面团通过输送力和自身的重力实现顺畅挤面。

所述搅拌部41上设有搅拌螺旋411,所述输送螺旋421上端与搅拌螺旋411连续设置。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通过搅拌螺旋411与输送螺旋421连续设置,再输送螺旋421与挤压螺旋431连续设置,使得加工组件4整个上都是一体螺旋,从而螺旋不仅参与最后的挤压输送,也参与了搅拌和搅拌后的面团的输送,即实现了面粉和水的过程,面团的输送过程和面团的挤压过程,实现一个件参与所有制面过程,不仅使得加工组件4的成型更加简单,成本低,也便于后期的清洗,大大提高了制面效率。

所述搅拌部41上设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水平设置,所述搅拌腔31侧壁上设有切面杆6,所述搅拌杆与切面杆6上下错位设置。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通过搅拌杆与切面杆6的错位设置,使得面团在搅拌过程中,与切面杆6有一个相切的过程,使得经过和面后成团的面团,被搅拌杆与切面杆6相切后,形成小的面团,从而搅拌杆在继续带动过程中将小面团进行继续混合,实现面团的拆分-混合-拆分的反复,从而提高了搅拌效果,另外电机2反转后,面团被切面杆6切成小面团后,通过物料输送部42下料更加顺畅,避免了大面团无法参与向下搅拌的过程。

如图3所示,所述加工组件4包括传动轴44以及包裹在传动轴44外的螺杆体45,本处所说的包裹为传动轴44的周侧壁与螺杆体45接触,传动轴44的上下端外露在螺杆体45外,螺杆体45自上而下依次包括搅拌部41,物料输送部42和挤压部43,各部上设有相应的螺旋,所述螺旋的条数量为z,其中1≤z≤4,当z>4时,加工组件4不易加工成型,其中搅拌螺旋411的外径为D3,挤压螺旋431的外径为D4,其中D4<D2<D3,若D3≤D2,则干面粉容易掉落到挤面腔中,不利于快速和/挤面。

如图4所示,所述搅拌螺旋411的顶端向外径向延伸形成上搅拌杆4121,所述搅拌螺旋411的下部向外径向延伸形成下搅拌杆4122,所述切面杆6与位于上下搅拌杆之间,机器工作时,上下搅拌杆做旋转运动,经过与切面杆6形成一个剪切力,避免了大面团的形成,经过导向筋7的引导形成一个向心推力,加快面絮进入挤面腔中。

螺杆体45的直径设置为渐变型,位于搅拌腔31的直径为d1,位于挤面腔内的直径为d2,d2>d1,即螺杆体45的直径自上而下逐渐变大,从而使得螺杆体45与挤面腔之间的空间逐渐变小,通过空间的减小使向下运动面絮逐渐被揉、压成团,提高面团的筋道。

所述挤面腔由进面口34边缘向下延伸形成。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挤面腔通过进面口34边缘向下延伸形成,从而使得挤面腔和搅拌腔31一体成型,加工简单,从而实现竖直搅拌和竖直挤面。

如图5所示,搅拌腔31与挤面腔均为圆筒状,同轴且垂直于水平面设置,挤面腔高度为h2,内径为D2;搅拌腔31高度为h1,内径为D1;其中0.2*D1≤D2<D1,当D2<0.2*D1时,相应的进面口34过小,和好的面难以进入到挤面腔中;当D2≥D1时,需要很大的挤压力才能将面团挤出,效率不高,在搅拌腔31的顶端边缘处设置有外扣321,所述杯盖32边缘设有内扣322,内扣322与外扣321配合实现杯盖32与搅拌腔31的固定,所述切面杆6的长度为e,切面杆6由搅拌腔31内壁向内延伸形成,切面杆6的长度即为向内延伸的长度,其中0.1*(D1-D2)≤e<0.5*(D1-D2);当e<0.1*(D1-D2)时,起不到有效的剪切效果;当e≥0.5*(D1-D2)时,切面杆6会与螺加工组件4干涉,机器不能正常工作。其中h1>h2≥0.2h1。这样保证了挤面腔内的压力足够大,面团汇聚后容易成型。

在搅拌腔31的底面设置有多个导向筋7,导向筋7与搅拌腔31一体成型,所述导向筋7由搅拌杯3侧壁延伸至进面口34,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导向筋7与运动的搅拌杆形成一个剪切力,可以将和好的面絮/团快速导入到挤面腔中,并且实现更好的和面效果。

在挤面腔的内壁设置有多个推力筋8,推力筋8挤面腔一体成型并且竖直设置,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推力筋8与旋转运动的挤压螺旋431形成一个向下的剪切力,加快面絮/团在挤面腔中的揉合及向下运动。

如图6所示,在挤面腔的下端底部设有环形安装台9,所述环形安装台9由挤面腔最底端向内延伸形成,环形安装台9构成了挤面腔的底壁,所述模头5可拆卸式搭设在所述环形安装台9上,模头5的外径大于环形安装台9的内径,所述环形安装台9的台面上设置有多个导向锥台91;导向锥台91的侧边与竖直中心线的夹角为α,30°≤α<90°,本实施例中α为45°。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通过环形安装台配合模头,使得模头可拆卸式安装在挤面腔的底部,便于直接向下出面不拐弯,并且便于模头的拆装和清洗,这样使得面条的成型更快,效率更高,当α小于30°时,导面效果不佳,会引起面条的粘连,不利于下面。

可以理解的,所述挤面腔的下端侧壁上设有开口,模头可拆卸式安装在所述开口上,从而实现侧出面。

电机2包括驱动轴,所述加工组件4包括位于内部的传动轴44,传动轴44贯穿加工腔设置,传动轴44的上端与杯盖32底壁限位配合,传动轴44的下端伸出挤面腔后与所述驱动轴传动连接。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加工组件4的传动轴44上端与杯盖32底壁限位配合,下端与电机2的驱动轴传动连接,从而使得加工组件4在竖直方向旋转平衡效果好,避免了由于工作过程中引起的摆动,使得整机运行更加平稳,由于贯穿加工腔并且伸出了挤面腔,因此相当于传动轴44作为一个支撑件支撑了整个搅拌杯3在机座1上,除了实现较好的传动作用外,也起到了较好的固定和支撑搅拌杯3的作用。

杯盖32的底壁中间内凹形成一安装槽10,安装槽10内设置有一个耐磨嵌件101,耐磨嵌件101包括一半圆形凹面,传动轴44上端为与其形状相互匹配的半圆形面,耐磨嵌件101通过过盈或者压装的方式安装在安装槽10内,常态下耐磨嵌件101与传动轴44上端不接触,只起到径向定位作用;机器工作时,加工组件4受到反作用力向上运动,耐磨嵌件101与传动轴44上端接触,耐磨嵌件101起到轴向限位的作用。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通过耐磨嵌件101与传动轴44的配合,使得加工组件4上端在工作状态下具备轴向和径向的限位,使得工作过程中摆动较小,整机运行平稳,另外也延长了加工组件4的使用寿命,使得寿命更长。

如图7所示,所述机座1上端面向上突出形成导向凸台11,导向凸台11上设有倾斜设置的导向面12,所述导向面12位于模头5的正下方,导向面12的中部设有安装孔14,所述驱动轴设置于所述安装孔14内。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通过导向凸台11和导向斜面的设置,由于电机2设置在模头5正下方,为了避免机座1对出面的影响,设置导向面12使得成型后的面条不会在机座1上堆积积累,通过导向斜面被引导进入下方,防止面条的粘连。

可以理解的,所述导向凸台11也可以可拆卸设置在所述机座1上。

导向面12的中部设置安装柱13,安装柱13内设有安装孔14,安装孔14与电机2的驱动轴同轴设置;导向凸台11的顶端设置有多个定位凸台15,所述定位凸台15沿导向凸台11的顶端均匀布置,所述搅拌杯3下端边缘向下延伸形成多个定位凹槽16,所述定位凸台15与定位凹槽16配合插接设置,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通过定位凸台15与定位凹槽16的配合,起到径向限位的作用,由于挤面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均属于搅拌内的内力,因此搅拌杯3与导向凸台11之间不需要轴向限位;所述导向面12与水平面夹角为β,其中30°≤β<90°;β<30°时,导向效果不明显,本实施例中所述β为60°。

如图8所示,所述模头5为环形片状,包括中间的通孔51和均布与通孔51周侧的成型孔52,所述传动轴44穿过通孔51后与驱动轴连接。这与设置的好处在于:通过环形片状的模头5的设置,实现向下出面,并且在传动轴44的周侧均可以实现出面,从而实现出面范围的可选性,配合导向斜面,完成向下出面的顺畅和无聚集积累,另外也便于模头5的更换。

在模头5的中间设置有通孔51,传动轴44穿过通孔51与电机2驱动轴啮合,通过花健啮合,实现动力的传递,在通孔51上端周圈设置有环形凸台53,在挤压部43的底部设置有环形沉台54,装配时,环形凸台53插入环形沉台54中并相互配合。所述环形凸台53与模头5一体成型设置,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通过环形凸台53与环形沉台54的配合,使得机器工作时,挤压部43面团就不容易从中间的通孔51处漏出去,加长了挤面腔中面团从通孔51出去的路径,即起到防止面团漏出的情况。

如图9所示,模头5的下端边缘处设置有多个导向凸起55,所述导向凸起55与导向锥台91啮合设置,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导向装配,便于模头5安装在环形安装台9上;通孔51周侧的成型孔52的直径自上而下逐渐减小, 斜面接触配合使得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然下滑到位,实现快速装配。

可以理解的,所述模头也可以为向下突出的弧线形或者半球形。

可以理解的,所述模头为“凹”字形,搭设在挤面腔的环形安装台上并向下突出于挤面腔设置。

如图10所示,所述挤压部43的最底端向内凹陷形成一推面台阶17。推面台阶17与螺杆体45最底端形成一推面螺旋,推面台阶17的高度为s,其中1mm≤s≤10mm,本实施例中s为5mm。当s小于1mm时,难以起到推面的效果,当s大于10mm时,间隙过大会有面团残留。推面台阶17形成一个推力,既提高面团成型的速度,也提高面团成型时的挤压力,即提高了面条的筋性。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通过推面台阶17的设置,使得面团经过螺旋向下输送后,到模头5的位置时候,有一个台阶作为径向的推动,从而推动面团实现均匀出面,实现推面的效率快,提高出面速度。

本实施例中制面流程如下:首先打开杯盖32,将面粉放入搅拌杯3内,由于输送螺旋421的存在,部分面粉会由输送螺旋421与进口面之间的间隙进入挤面腔内,然后加工组件4正转,搅拌杆参与较好和面,输送螺旋421配合挤压螺旋431把位于挤面腔内的面粉推回搅拌杯3内参与和面,因此面粉和面过程中不会在挤面腔内停留,不会有干面粉不参与搅拌的情况,避免了干面粉的存在。待搅拌结束后,加工组件4反转,输送螺旋421把搅拌好的面团通过进面口34挤压进入挤面腔,实现挤面,由于面团输送从进面口34处是沿着竖直方向直接进入挤面腔的,不是拐歪从侧面进入的,因此挤面效率高并且无残留,从模头5出面成型。

实施例二: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挤面腔的内径自上而下逐渐减小,所述螺杆体45的外径自上而下宽度相同。所述搅拌螺旋411的外径大于进面口34的内径,因此往搅拌腔31中倒入干面粉时,不易掉落到挤面腔中,所述输送螺旋421的外径和挤压螺旋431的外径均小于进面口34的内径。这样设置好处在于:通过所述挤面腔的内径自上而下逐渐减小设置,使得搅拌腔31中的面絮/团更容易进入到挤面腔中,即提高进面的效率,也提供了挤压出面的效率,面团自上而下有一个挤压力积累,便于下端的模头5出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搅拌腔31的底面朝着进面口34方向逐渐向下倾斜设置。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通过所述搅拌腔31的底面朝着进面口34方向逐渐向下倾斜设置,使得搅拌好的面团更加容易从搅拌腔31的底面进入进面口34,有一个向下的引导力,从而便于进面,避免了面团粘附在搅拌腔31底面上,从而减少了残面的存在。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向面12设有多个,并且沿电机2的驱动轴对称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向面12为2个,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通过设置多个导向面12,从而实现出面方向的分流,避免了面团的堆积,提高了出面的效率,并且防止了面条粘在导向面12上,使得出面效果更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机座1位于导向面12下端设有引导面,所述引导面由机座1表面内凹形成,所述引导面与导向面12顺滑连接。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通过设置引导面与导向面12顺滑连接,使得面条在成型过程中,延长了面条滑动的距离,避免了面团的堆积和粘连,保证了整个面条的连续性,并且方便使用者在底端接面,比如放盘子之类的,提高了用户的体验。

实施例四: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机座1为圆形筒状,所述搅拌杯3可拆卸式设置在机座1正上方,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通过机座1为圆形筒状的设置,使得整体美观,并且可以更换的放置其他加工组件4,比如料理杯,立式榨汁组件等,只要与目前的搅拌杯3进行替换,就可以实现其他功能,使得更加多元化。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为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涵盖,这里不再一一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