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蜂蜜生产温度自动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3956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一种蜂蜜生产温度自动控制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蜂蜜生产领域,尤其是一种蜂蜜生产温度自动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蜂蜜由于具有极高的营养成份及保健功效,从古至今都是人们喜爱的食品之一。然而,蜂蜜消费与加工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蜂蜜虽然好吃又有营养但由于蜂蜜高饱和含糖与结晶等特性,而且大多数蜂蜜种类容易形成结晶沉淀与分层现象,影响销售;另外一些少数种类蜂蜜不易结晶,也会因含水量高,浓度低而易发酵变质等等。一般需经过浓缩,浓缩浓度高时,蜂蜜易发稠变硬,不易取食,浓度低又易发酵不易保存等,而常规蜂蜜浓缩是采用半真空态浓缩,会损失香味与活性,也因此影响了蜂蜜市场开发。

现有方式是采用直接加热,通过加热,停止加热,加热,反复工作来保证蜂蜜融晶

温度,该方法稳步不稳定,现需要一种稳定的控温设备。

因此,对于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蜂蜜生产温度自动控制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蜂蜜生产温度自动控制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蜂蜜生产温度自动控制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上部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通过安装板固定在罐体的上端,所述驱动电机的中心轴连接有搅拌部并伸入罐体内,所述罐体的内壁四周边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罐体的内底部设置有电磁加热线圈,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温控器与电磁加热线圈电性连接,所述温控器还与驱动电机连接,所述罐体的外部设置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内设置有电源模块和显示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与温控器和驱动电机连接,所述温控器与显示模块连接。

优选地,所述罐体的左上部设置有进料管口,所述罐体的左下部设置有出料管口。

优选地,所述温度传感器包括感应芯片、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和放大器。

优选地,所述感应芯片的第一管脚通过第一电容接入感应芯片的第二管脚,所述感应芯片的第三管脚通过第二电容接地和接入感应芯片的第二管脚。

优选地,所述感应芯片的第三管脚通过第一电阻分别接入第三电容的一端和第四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接入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

优选地,所述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二电阻接地,所述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连接有第三电阻,所述放大器的输出端通过第四电容接地。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高敏温度感应器来监测控制罐内蜂蜜温度,搅拌杆缓慢搅拌保证控制罐内的温度均匀,保证了蜂蜜融晶的温度,解决了实际生产中蜂蜜融晶的难题,同时设备制造简单,维修方便,稳定性好,使用范围,安全可靠,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模块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并结合图2所示,一种蜂蜜生产温度自动控制装置,包括罐体1,所述罐体1的上部设置有驱动电机2,所述驱动电机2通过安装板3固定在罐体1的上端,所述驱动电机2的中心轴连接有搅拌部4并伸入罐体1内,所述罐体1的内壁四周边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5,所述罐体1的内底部设置有电磁加热线圈6,所述温度传感器5通过温控器与电磁加热线圈6电性连接,所述温控器还与驱动电机2连接,所述罐体1的外部设置有控制箱7,所述控制箱7内设置有电源模块和显示模块,所述电源模块7分别与温控器和驱动电机2连接,所述温控器与显示模块连接,所述罐体1的左上部设置有进料管口8,所述罐体1的左下部设置有出料管口9。

进一步的,所述温度传感器包括感应芯片U0、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和放大器Q1,所述感应芯片U0的第一管脚通过第一电容C1接入感应芯片U0的第二管脚,所述感应芯片U0的第三管脚通过第二电容C2接地和接入感应芯片U0的第二管脚。

进一步的,所述感应芯片U0的第三管脚通过第一电阻R1分别接入第三电容C3的一端和第四电阻R4的一端,所述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接入放大器Q1的同相输入端,所述放大器Q1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二电阻R2接地,所述放大器Q1的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连接有第三电阻R3,所述放大器Q1的输出端通过第四电容C4接地。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高敏温度感应器来监测控制罐内蜂蜜温度,搅拌杆缓慢搅拌保证控制罐内的温度均匀,保证了蜂蜜融晶的温度,解决了实际生产中蜂蜜融晶的难题,同时设备制造简单,维修方便,稳定性好,使用范围,安全可靠,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