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食品饮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机耐泡缓释茶包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茶叶作为中国人最喜爱也是最传统的饮品选择之一,一直存在散装成茶便携不方便且不易保存,而袋装速泡茶存在口感较差等问题。同时,开始由于更加重视天然、健康、环保、养生等因素,消费者对于茶叶相关的饮品在口感、功能、生产工艺等方面有了跟高的诉求。本发明为了解决茶叶便携性同时保证茶叶口感的问题,特发明一种在一定时间内能够随着时间推移茶叶口感更佳浓郁的片剂,同时由于原料以及工艺的处理,无芳香剂、色素等成分,在保证茶叶口感的前提下,也更加健康、环保。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机耐泡茶叶的新剂型,该发明产品工序简单,稳定性好,可长期释放,该发明制备方法操作时间短,成本低。本发明通过以下方案实现:
一种有机耐泡缓释茶包,由有机茶叶原料和包裹有机茶叶粉末的缓释包衣层构成,其中,各组分重量份数配比为:
有机茶叶原料:20—90份;
缓释包衣:30—110份。
优选的,所述的所述有机茶叶原料包括有机红茶、有机绿茶及有机花茶成茶制成的粉末。
优选的,所述的缓释包衣由一种或多种如下重量比的原料制成:0-50%糊精、0-60%乳糖、0-50%的微晶纤维素、0-30%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0-40%的羧甲基纤维素、0-30%的聚乙二醇、0-30%的蓖麻油、0-30%的海藻糖、0-40%的壳聚糖、0-75%的普鲁兰多糖。
一种有机耐泡缓释茶包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有机茶原料分成两份,一份粉碎成粉末后,压制成直径约1-3厘米的片剂,备用;
(2)将另一份有机茶原料与缓释包衣材料混合,加热并液化,成缓释包衣液;
(3)采用加压雾化的方式,将缓释包衣液均匀喷洒在片剂上,既得有机耐泡缓释茶片剂;
(4)将片剂按照不同的规格进行密封包装,制成有机耐泡缓释茶包。
本发明提出的有机耐泡缓释茶包及其制备方法,其工序简单,稳定性好,可长期释放,该发明制备方法操作时间短,成本低,解决了茶叶便携性和口感难以兼得的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一种有机耐泡缓释茶包,由有机绿茶原料和包裹原料的缓释包衣层组成。按重量份数比记:
其中,有机绿茶20克,缓释包衣70克。
所述缓释包衣层由50%微晶纤维素、20%的羧甲基纤维素、15%的蓖麻油、10%的海藻糖、10%的壳聚糖组成。
一种有机耐泡缓释茶包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有机绿茶原料粉分成两份,一份粉碎成粉末后,压制成直径约1-3厘米的片剂,备用;
(2)剩下的有机绿茶原料与缓释包衣材料混合,加热并液化,成缓释包衣液;
(3)采用加压雾化的方式,将缓释包衣液均匀喷洒在片剂上,既得有机耐泡缓释茶片剂
(4)将片剂按照不同的规格进行密封包装,制成有机耐泡缓释茶包。
实施例二:
一种有机耐泡缓释茶包,由有机红茶和包裹有机红茶的缓释包衣层组成。按重量份数比记:
有机红茶30克,缓释包衣100克。
所述缓释包衣层由20%糊精、15%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20%的羧甲基纤维素、3%的聚乙二醇、5%的海藻糖、8%的壳聚糖、20%的普鲁兰多糖组成。
一种有机耐泡缓释茶包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有机红茶分成两份,一份粉碎成粉末后,压制成直径约1-3厘米的片剂,备用;
(2)剩下的有机红茶与缓释包衣材料混合,加热并液化,成缓释包衣液;
(3)采用加压雾化的方式,将缓释包衣液均匀喷洒在片剂上,既得有机耐泡缓释茶片剂
(4)将片剂按照不同的规格进行密封包装,制成有机耐泡缓释茶包。
实施例三:
一种有机耐泡缓释茶包,由有机白茶与有机花茶组成的有机茶叶原料和包裹原料的缓释包衣层组成,按重量份数比记:
有机茶叶原料35克,缓释包衣85克。
所述缓释包衣层由3%糊精、1%乳糖、15%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20%的羧甲基纤维素、5%的聚乙二醇、3%的蓖麻油、10%的壳聚糖、10%的普鲁兰多糖组成。
上述的有机耐泡茶包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有机茶原料分成两份,一份粉碎成粉末后,压制成直径约1-3厘米的片剂,备用;
(2)剩下的有机茶原料与缓释包衣材料混合,加热并液化,成缓释包衣液;
(3)采用加压雾化的方式,将缓释包衣液均匀喷洒在片剂上,既得有机耐泡缓释茶片剂
(4)将片剂按照不同的规格进行密封包装,制成有机耐泡缓释茶包。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