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产养殖用发酵饲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98863阅读:84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水产饲料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水产养殖用发酵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水产养殖过程中一般采用诱食剂改善饲料的诱食性和适口性。目前市场上的诱食剂大部分为香味型或甜味剂,功效较为单一,只能对水生动物的嗅觉或味觉形成单一的刺激,且有些香味剂或甜味剂的组成成分来自于化学合成产品,易在水生动物体内产生药物残留、毒副作用较明显。目前,营养和健康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饲料经发酵后产生的乳酸、醋酸、乙醇等,使饲料具有芳香甜润的味道,有浓郁的酒香味,具有很强的诱食性,饲料适口性更好,现有技术虽然公开有用于水产养殖的发酵饲料及其制备方法,但存在发酵原料较难获得,发酵方法较复杂,使用效果不稳定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水产养殖用发酵饲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生物发酵饲料不含抗生素,可以引诱鱼和虾摄食,改善并维持肠道菌群稳定,促进鱼和虾的消化吸收。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水产养殖用发酵饲料,它包含以下成份及重量份数:豆粕60-70份,红糖3-5份,em原露10-20份,酵母粉5-10份,丁酸甘油酯1-3份,水5-15份。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所述水产养殖用发酵饲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所述豆粕粉碎后过80-100目筛网,将豆粕和酵母粉混合均匀;再将红糖溶于水中,然后再依次倒入em原露、丁酸甘油酯形成混合液,将所述混合液倒入豆粕与酵母粉的混合物中,搅拌混匀后倒入密闭容器中常温发酵5-10天。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饲料发酵后产生的乳酸、醋酸、乙醇等,使饲料具有芳香甜润的味道,有浓郁的酒香味,具有很强的诱食性,饲料适口性更好,可更好地驯化鱼和虾等水生动物的摄食;

2、本发明有效改善了鱼和虾等水生动物的肠道菌群,提高饲料的转化率;

3、本发明工艺流程操作简便,成本低,对发酵场地和设备没有特殊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解释,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受实施例任何形式上的限制。

实施例1

一种水产养殖用发酵饲料,它包含以下成份及重量份数:豆粕60份,红糖5份,em原露13份,酵母粉5份,丁酸甘油酯2份,水15份。

将60份豆粕粉碎至80目,粉碎后的豆粕和5份酵母粉混合均匀。先将5份红糖溶于15份水中,然后再依次倒入13份em原露、2份丁酸甘油酯形成混合溶液。再将上述混合溶液倒入豆粕和酵母粉的混合物中,搅拌混匀后倒入密闭容器中常温发酵5-10天。将本发酵饲料与普通淡水鱼饲料按照20%:80%混合均匀后投喂鳙鱼,与直接使用普通淡水鱼饲料投喂鳙鱼相比,发现鳙鱼的摄食强度明显增加,饵料系数明显降低,鱼肠道更健康。

实施例2

一种水产养殖用发酵饲料,它包含以下成份及重量份数:豆粕65份,红糖4份,em原露12份,酵母粉5份,丁酸甘油酯2份,水12份。

将65份豆粕粉碎至90目,粉碎后的豆粕和5份酵母粉混合均匀。先将4份红糖溶于12份水中,然后再依次倒入12份em原露、2份丁酸甘油酯形成混合溶液。再将上述混合溶液倒入豆粕和酵母粉的混合物中,搅拌混匀后倒入密闭容器中常温发酵5-10天。将本发酵饲料与普通淡水鱼饲料按照15%:85%混合均匀后投喂梭鱼,与直接使用普通淡水鱼饲料投喂梭鱼相比,发现梭鱼的摄食强度明显增加,饵料系数明显降低,梭鱼肠道更健康。

实施例3

一种水产养殖用发酵饲料,它包含以下成份及重量份数:豆粕62份,红糖5份,em原露9份,酵母粉6份,丁酸甘油酯3份,水15份。

将62份豆粕粉碎至90目,粉碎后的豆粕和6份酵母粉混合均匀。先将5份红糖溶于15份水中,然后再依次倒入9份em原露、3份丁酸甘油酯形成混合溶液。再将上述混合溶液倒入豆粕和酵母粉的混合物中,搅拌混匀后倒入密闭容器中常温发酵5-10天。将本发酵饲料与普通南美白对虾饲料按照20%:80%混合均匀后投喂南美白对虾,与直接使用普通南美白对虾饲料投喂对虾相比,发现对虾的摄食强度明显增加,饵料系数明显降低,对虾的肠道更粗更健康。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产养殖用发酵饲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动物饲料技术领域,它包含以下成份及重量份数:豆粕60‑70份,红糖3‑5份,EM原露10‑20份,酵母粉5‑10份,丁酸甘油酯1‑3份,水5‑15份。具体制备步骤如下:所述豆粕粉碎后过80‑100目筛网,将豆粕和酵母粉混合均匀;再将红糖溶于水中,然后再依次倒入EM原露、丁酸甘油酯形成混合液,将所述混合液倒入豆粕与酵母粉的混合物中,搅拌混匀后倒入密闭容器中常温发酵5‑10天。本发明对水生动物如鱼和虾具有明显的诱食性,能够显著促进肠道的消化吸收。本发明生物发酵饲料无抗生素,绿色安全,操作简单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於叶兵;陆永生;吕富;刘飞;王爱民;赵卫红;吕林兰;杨文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盐城工学院
技术研发日:2017.03.16
技术公布日:2017.07.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