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少皮肤黑色素的茶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572310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饮制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少皮肤黑色素的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人类皮肤的颜色与皮肤中存在的色素种类和数量有关,其中黑色素对皮肤颜色影响最大。黑色素在表皮基底部的黑素细胞中形成,其过程为黑色素细胞中的酪氨酸在酪氨酸酶的作用下生成多巴、多巴醌,最终形成黑色素。女士常用护肤品或化妆品来达到美白的效果,但是其成分多为化学合成,只能美白皮肤表层,一旦停止使用,皮肤肤色仍然黯淡,且副作用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少皮肤黑色素的茶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减少皮肤黑色素的茶,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发酵菊芋粉20—30份、发酵茶叶53—63份、蒲公英1.2—2份、茯苓4—6.5份、甘草3—7份、丹参2—4份和红花1.5—2.5份;

优选的一种减少皮肤黑色素的茶,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发酵菊芋粉22—28份、发酵茶叶55—61份、蒲公英1.3—1.8份、茯苓4.5—6份、甘草4—6份、丹参2.5—3.5份和红花1.5—2份;

优选的一种减少皮肤黑色素的茶,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发酵菊芋粉24—26份、发酵茶叶57—60份、蒲公英1.4—1.6份、茯苓5—5.5份、甘草4—5份、丹参2.5—3份和红花1.7—2份;

进一步优选的一种减少皮肤黑色素的茶,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发酵菊芋粉25份、发酵茶叶58份、蒲公英1.5份、茯苓5.5份、甘草5份、丹参3份和红花2份。

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中的成分的作用:

茶叶,包含多种活性物质,如儿茶素、茶多酚、茶黄素单体。其中茶多酚,是一类存在于茶树及其他部位如茶叶中的多羟基酚类化合物的混合物,在茶叶中的含量一般在25%-55%,主要成分为黄烷醇类、黄酮及黄酮醇类、酚醛及缩酚酸类、花色素类,以黄烷醇类为主。

菊芋粉,俗名洋姜、生姜,为菊科向日葵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菊芋粉富含菊糖、蛋白质、还原糖类、生物酸、黄酮类、酚酸类化合物及倍半萜内酯等活性成分,具有抗菌、抗氧化、抗肿瘤、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等多种药理作用,是具有很好药用价值的植物。

蒲公英,含有蒲公英醇、蒲公英素、胆碱、有机酸、菊糖等多种健康营养成分,有利尿、缓泻、退黄疸、利胆等功效;同时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矿物质、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茯苓,功利水渗湿,而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

丹参,味苦、微辛,性微寒;心、脾、肝、肾血分之药;具有活血祛瘀,养血安神,凉血消肿的功效。

红花,活血通经,去瘀止痛,养血,活血。

甘草,用于痈疽疮疡、咽喉肿痛,湿毒,有抗菌消炎作用。

进一步优选的一种减少皮肤黑色素的茶,以重量份计,还包括以下原料:磷酸铁0.01-0.05份。

一种减少皮肤黑色素的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菊芋粉发酵基料

纯化处理:首先将菊芋粉置于反应釜中,加入体积分数为95%的食用乙醇,食用乙醇重量份数为20倍菊芋粉重量份,回流10-12h;然后蒸馏回收乙醇,至无醇馏出物,菊芋粉纯化完成;

对纯化后的菊芋粉进行灭菌处理,在200-220℃下灭菌20-30min;灭菌后的菊芋粉作为菊芋粉发酵基料;

发酵菊芋粉

取李斯特菌、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蜜环菌、米曲菌备用,将以上菌种分别单独接种到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中进行活化培养,32℃培养3天,分别得到李斯特菌株、地衣芽孢杆菌株、枯草芽孢杆菌株、酵母菌株、蜜环菌株、米曲菌株;

将得到的李斯特菌株、地衣芽孢杆菌株、枯草芽孢杆菌株、酵母菌株、蜜环菌株、米曲菌株分别单独接种到营养肉汤琼脂培养基中进行扩大培养,28℃培养2天,分别得到李斯特菌剂、地衣芽孢杆菌剂、枯草芽孢杆菌剂、酵母菌剂、蜜环菌剂、米曲菌剂;

取李斯特菌剂、地衣芽孢杆菌剂、枯草芽孢杆菌剂、酵母菌剂、蜜环菌剂、米曲菌剂按质量比为1.5-2.5:0.7-1.2:0.7-0.8:1.1-1.2:1-2:1-2混合,得到菊芋粉发酵复合菌;

取步骤的菊芋粉发酵基料0.5~1份,接入菊芋粉发酵复合菌0.5~1份发酵,在30-35℃下发酵46-50h;继续投加步骤的菊芋粉发酵基料50-100份,在30-35℃下发酵22-26h;然后调节发酵温度为48-52℃,发酵6~8h,然后干燥至含水率4~6%,干燥后进行粉碎,粉碎至100-200目后在150℃下灭菌30min,得到发酵菊芋粉;

茶叶发酵基料

取茶叶备用,在180-200℃下灭菌20-30min,作为茶叶发酵基料;

发酵茶叶

取醋酸杆菌、酵母菌和金花菌备用,将以上菌种分别单独接种到蛋白胨培养基中进行单独的活化培养,32℃培养3天,分别得到醋酸杆菌株、酵母菌株和金花菌株;

将得到的醋酸杆菌株、酵母菌株和金花菌株分别单独接种到营养肉汤琼脂培养基进行扩大培养,28℃培养2天,分别得到醋酸杆菌剂、酵母菌剂、金花菌剂;

分别取醋酸杆菌剂、酵母菌剂和金花菌剂按质量比为25-40:20-30:20-25混合,得到复合菌剂原液;

将白砂糖、大豆蛋白粉、必须氨基酸、可溶性淀粉按质量比为1-4:1-5:0.1-2:12~67混合均匀,作为营养成分;

将复合菌剂原液和营养成分按质量比为10-30:30-90混合均匀,作为茶叶发酵复合菌;

取步骤的茶叶发酵基料100-150份,接入茶叶发酵复合菌3-5份发酵,在28-32℃下发酵66-78h,然后干燥至含水率为4~6%;干燥后进行粉碎,粉碎至100~200目;粉碎后在150℃下灭菌30min,得到发酵茶叶;

所述的必须氨基酸为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甲硫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或缬氨酸;

所述的可溶性淀粉为大米淀粉、小米淀粉、玉米淀粉、土豆淀粉或红薯淀粉;

⑤取蒲公英1.2—2份、茯苓4—6.5份、甘草3—7份、丹参2—4份和红花1.5—2.5份混合并研磨至100~200目,加入步骤②制备得到的发酵菊芋粉20—30份和步骤④制备得到的发酵茶叶53—63份混合均匀,在100~110℃下灭菌20~30min,得到减少皮肤黑色素的茶。

本发明所述的茶叶为绿茶。

优选的一种减少皮肤黑色素的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菊芋粉发酵基料

纯化处理:首先将菊芋粉500份置于反应釜中,加入体积分数为95%的食用乙醇10000份,进行回流处理,回流11h;然后蒸馏回收乙醇,至无醇馏出物,菊芋粉纯化完成;

对纯化后的菊芋粉进行灭菌处理,在210℃下灭菌25min;灭菌后的菊芋粉作为菊芋粉发酵基料;

发酵菊芋粉

取李斯特菌、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蜜环菌、米曲菌备用,将以上菌种分别单独接种到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中进行活化培养,32℃培养3天,分别得到李斯特菌株、地衣芽孢杆菌株、枯草芽孢杆菌株、酵母菌株、蜜环菌株、米曲菌株;

将得到的李斯特菌株、地衣芽孢杆菌株、枯草芽孢杆菌株、酵母菌株、蜜环菌株以、米曲菌株分别单独接种到营养肉汤琼脂培养基中进行扩大培养,28℃培养2天,分别得到李斯特菌剂、地衣芽孢杆菌剂、枯草芽孢杆菌剂、酵母菌剂、蜜环菌剂、米曲菌剂;

取李斯特菌剂1.5份、地衣芽孢杆菌剂0.7份、枯草芽孢杆菌剂0.7份、酵母菌剂1.1份、蜜环菌剂1份、米曲菌剂5份混合,得到菊芋粉发酵复合菌;

取步骤的菊芋粉发酵基料0.75份,接入菊芋粉发酵复合菌0.75份发酵,在32℃下发酵48h;继续投加步骤的菊芋粉发酵基料75份,在32℃下发酵24h;然后调节发酵温度为50℃,发酵7h;然后干燥至含水率5%,干燥后进行粉碎,粉碎至150目后在150℃下灭菌30min,得到发酵菊芋粉;

茶叶发酵基料

取茶叶700份备用,在190℃下灭菌25min,作为茶叶发酵基料;

发酵茶叶

取醋酸杆菌、酵母菌和金花菌备用,将以上菌种分别单独接种到蛋白胨培养基中进行单独的活化培养,32℃培养3天,分别得到醋酸杆菌株、酵母菌株和金花菌株;

将得到的醋酸杆菌株、酵母菌株和金花菌株分别单独接种到营养肉汤琼脂培养基中进行扩大培养,28℃培养2天,分别得到醋酸杆菌剂、酵母菌剂、金花菌剂;

分别取醋酸杆菌剂30份、酵母菌剂25份和金花菌剂22份混合,得到复合菌剂原液;

将白砂糖3份、大豆蛋白粉3份、赖氨酸1份、大米淀粉45份混合均匀,作为营养成分;

将复合菌剂原液20份和营养成分60份混合均匀,作为茶叶发酵复合菌;

取步骤的茶叶发酵基料125份,接入茶叶发酵复合菌4.5份发酵,在30℃下发酵72h,然后干燥至含水率为5%;干燥后进行粉碎,粉碎至150目;粉碎后在150℃下灭菌30min,得到发酵茶叶;

⑤取蒲公英1.5份、茯苓5.5份、甘草5份、丹参3份和红花2份混合并研磨至150目,加入步骤②制备得到的发酵菊芋粉25份和步骤④制备得到的发酵茶叶58份混合均匀,在105℃下灭菌25min,得到减少皮肤黑色素的茶。

优选的一种减少皮肤黑色素的茶的制备方法,所述米曲菌,首先接种到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中进行活化培养,32℃培养3天,得到米曲菌株;然后将米曲菌株经紫外线灯15w25cm诱变12-15秒后,再接种于营养肉汤琼脂培养基中进行扩大培养。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减少皮肤黑色素的茶,利用微生物发酵茶叶,将茶叶中的活性物质作用发挥最大化,茶叶中的活性物质如儿茶素、茶多酚、茶黄素可以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从而抑制黑色素的生成,减少黑色素沉积,促进表皮细胞繁殖、美白、抗辐射、抗过敏等多种功效;

本发明减少皮肤黑色素的茶,首先回流提取菊芋粉,然后用微生物发酵,更大程度的提取菊芋粉中的活性物质,如菊糖、蛋白质等,菊芋粉中的菊糖作为天然可溶性膳食纤维,能够增加肠道内双歧杆菌,防止肠道干扰,促进矿物质的吸收,抗自由基氧化,防治便秘和肥胖,具有一定的排毒功效;和茶叶协同发挥作用,改善人体消化系统,由内而外改善皮肤状态,美白滋养皮肤;

本发明减少皮肤黑色素的茶,采用蒲公英,对消化不良、便秘都有改善的作用;进一步加强了消化系统的改善,并为人体输送多种营养物质;

本发明减少皮肤黑色素的茶,采用丹参和红花,对人体具有活血通经的作用,促进血液循环,降低女性血沉;

本发明减少皮肤黑色素的茶,采用茯苓和甘草,对人体具有排湿毒、抗菌消炎的作用;

本发明是一种新的饮制品,将发酵菊芋粉、发酵茶叶、蒲公英、茯苓、丹参、红花和甘草混合,干燥粉碎至细粉,冲泡饮用方便,利于人体吸收,通过各组分之间的相互配合,协同作用,促进血液循环,降低女性血沉,改善人体消化系统,并抑制黑色素的生成,减少黑色素沉积,促进表皮细胞繁殖、美白、抗辐射、抗过敏,由内而外改善皮肤状态,美白滋养皮肤。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少皮肤黑色素的茶及其制备方法,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一种减少皮肤黑色素的茶,可以有下述多种组合:

发酵菊芋粉20份、发酵茶叶63份、蒲公英1.2份、茯苓4份、甘草3份、丹参2份和红花1.5份。

发酵菊芋粉30份、发酵茶叶53份、蒲公英2份、茯苓6.5份、甘草7份、丹参4份和红花2.5份。

发酵菊芋粉22份、发酵茶叶61份、蒲公英1.3份、茯苓6份、甘草4份、丹参3.5份和红花1.5份。

发酵菊芋粉28份、发酵茶叶55份、蒲公英1.8份、茯苓4.5份、甘草6份、丹参2.5份和红花2份。

发酵菊芋粉24份、发酵茶叶60份、蒲公英1.4份、茯苓5.5份、甘草5份、丹参2.5份和红花1.7份。

发酵菊芋粉25份、发酵茶叶58份、蒲公英1.5份、茯苓5.5份、甘草5份、丹参3份和红花2份。

本发明减少皮肤黑色素的茶的各种组合,均可按照以下步骤制备:

菊芋粉发酵基料

纯化处理:首先将菊芋粉置于反应釜中,加入体积分数为95%的食用乙醇,食用乙醇重量份数为20倍菊芋粉重量份,回流10-12h;然后蒸馏回收乙醇,至无醇馏出物,菊芋粉纯化完成;

对纯化后的菊芋粉进行灭菌处理,在200-220℃下灭菌20-30min;灭菌后的菊芋粉作为菊芋粉发酵基料;

发酵菊芋粉

取李斯特菌、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蜜环菌、米曲菌备用,将以上菌种分别单独接种到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中进行活化培养,32℃培养3天,分别得到李斯特菌株、地衣芽孢杆菌株、枯草芽孢杆菌株、酵母菌株、蜜环菌株、米曲菌株;

将得到的李斯特菌株、地衣芽孢杆菌株、枯草芽孢杆菌株、酵母菌株、蜜环菌株、米曲菌株分别单独接种到营养肉汤琼脂培养基中进行扩大培养,28℃培养2天,分别得到李斯特菌剂、地衣芽孢杆菌剂、枯草芽孢杆菌剂、酵母菌剂、蜜环菌剂、米曲菌剂;

取李斯特菌剂、地衣芽孢杆菌剂、枯草芽孢杆菌剂、酵母菌剂、蜜环菌剂、米曲菌剂按质量比为1.5-2.5:0.7-1.2:0.7-0.8:1.1-1.2:1-2:1-2混合,得到菊芋粉发酵复合菌;

取步骤的菊芋粉发酵基料0.5~1份,接入菊芋粉发酵复合菌0.5~1份发酵,在30-35℃下发酵46-50h;继续投加步骤的菊芋粉发酵基料50-100份,在30-35℃下发酵22-26h;然后调节发酵温度为48-52℃,发酵6~8h,然后干燥至含水率4~6%,干燥后进行粉碎,粉碎至100-200目后在150℃下灭菌30min,得到发酵菊芋粉;

茶叶发酵基料

取茶叶备用,在180-200℃下灭菌20-30min,作为茶叶发酵基料;

发酵茶叶

取醋酸杆菌、酵母菌和金花菌备用,将以上菌种分别单独接种到蛋白胨培养基中进行单独的活化培养,32℃培养3天,分别得到醋酸杆菌株、酵母菌株和金花菌株;

将得到的醋酸杆菌株、酵母菌株和金花菌株分别单独接种到营养肉汤琼脂培养基进行扩大培养,28℃培养2天,分别得到醋酸杆菌剂、酵母菌剂、金花菌剂;

分别取醋酸杆菌剂、酵母菌剂和金花菌剂按质量比为25-40:20-30:20-25混合,得到复合菌剂原液;

将白砂糖、大豆蛋白粉、必须氨基酸、可溶性淀粉按质量比为1-4:1-5:0.1-2:12~67混合均匀,作为营养成分;

将复合菌剂原液和营养成分按质量比为10-30:30-90混合均匀,作为茶叶发酵复合菌;

取步骤的茶叶发酵基料100-150份,接入茶叶发酵复合菌3-5份发酵,在28-32℃下发酵66-78h,然后干燥至含水率为4~6%;干燥后进行粉碎,粉碎至100~200目;粉碎后在150℃下灭菌30min,得到发酵茶叶;

所述的必须氨基酸为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甲硫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或缬氨酸;

所述的可溶性淀粉为大米淀粉、小米淀粉、玉米淀粉、土豆淀粉或红薯淀粉;

⑤取蒲公英1.2—2份、茯苓4—6.5份、甘草3—7份、丹参2—4份和红花1.5—2.5份混合并研磨至100~200目,加入步骤②制备得到的发酵菊芋粉20—30份和步骤④制备得到的发酵茶叶53—63份混合均匀,在100~110℃下灭菌20~30min,得到减少皮肤黑色素的茶。

优选的一种减少皮肤黑色素的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菊芋粉发酵基料

纯化处理:首先将菊芋粉500份置于反应釜中,加入体积分数为95%的食用乙醇10000份,进行回流处理,回流11h;然后蒸馏回收乙醇,至无醇馏出物,菊芋粉纯化完成;

对纯化后的菊芋粉进行灭菌处理,在210℃下灭菌25min;灭菌后的菊芋粉作为菊芋粉发酵基料;

发酵菊芋粉

取李斯特菌、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蜜环菌、米曲菌备用,将以上菌种分别单独接种到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中进行活化培养,32℃培养3天,分别得到李斯特菌株、地衣芽孢杆菌株、枯草芽孢杆菌株、酵母菌株、蜜环菌株、米曲菌株;

将得到的李斯特菌株、地衣芽孢杆菌株、枯草芽孢杆菌株、酵母菌株、蜜环菌株以、米曲菌株分别单独接种到营养肉汤琼脂培养基中进行扩大培养,28℃培养2天,分别得到李斯特菌剂、地衣芽孢杆菌剂、枯草芽孢杆菌剂、酵母菌剂、蜜环菌剂、米曲菌剂;

取李斯特菌剂1.5份、地衣芽孢杆菌剂0.7份、枯草芽孢杆菌剂0.7份、酵母菌剂1.1份、蜜环菌剂1份、米曲菌剂5份混合,得到菊芋粉发酵复合菌;

取步骤的菊芋粉发酵基料0.75份,接入菊芋粉发酵复合菌0.75份发酵,在32℃下发酵48h;继续投加步骤的菊芋粉发酵基料75份,在32℃下发酵24h;然后调节发酵温度为50℃,发酵7h;然后干燥至含水率5%,干燥后进行粉碎,粉碎至150目后在150℃下灭菌30min,得到发酵菊芋粉;

茶叶发酵基料

取茶叶700份备用,在190℃下灭菌25min,作为茶叶发酵基料;

发酵茶叶

取醋酸杆菌、酵母菌和金花菌备用,将以上菌种分别单独接种到蛋白胨培养基中进行单独的活化培养,32℃培养3天,分别得到醋酸杆菌株、酵母菌株和金花菌株;

将得到的醋酸杆菌株、酵母菌株和金花菌株分别单独接种到营养肉汤琼脂培养基中进行扩大培养,28℃培养2天,分别得到醋酸杆菌剂、酵母菌剂、金花菌剂;

分别取醋酸杆菌剂30份、酵母菌剂25份和金花菌剂22份混合,得到复合菌剂原液;

将白砂糖3份、大豆蛋白粉3份、赖氨酸1份、大米淀粉45份混合均匀,作为营养成分;

将复合菌剂原液20份和营养成分60份混合均匀,作为茶叶发酵复合菌;

取步骤的茶叶发酵基料125份,接入茶叶发酵复合菌4.5份发酵,在30℃下发酵72h,然后干燥至含水率为5%;干燥后进行粉碎,粉碎至150目;粉碎后在150℃下灭菌30min,得到发酵茶叶;

⑤取蒲公英1.5份、茯苓5.5份、甘草5份、丹参3份和红花2份混合并研磨至150目,加入步骤②制备得到的发酵菊芋粉25份和步骤④制备得到的发酵茶叶58份混合均匀,在105℃下灭菌25min,得到减少皮肤黑色素的茶。

本发明减少皮肤黑色素的茶,所述的李斯特菌、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蜜环菌、米曲菌均为50cfu/g冻干粉,冻干粉需要用无菌水震荡解冻,然后接种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本发明减少皮肤黑色素的茶,所述的醋酸杆菌、酵母菌和金花菌均为50cfu/g冻干粉,冻干粉需要用无菌水震荡解冻,然后接种于蛋白胨培养基。

本发明减少皮肤黑色素的茶,所述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由马铃薯20份、葡萄糖6份、尿素0.2份、琼脂2份置于三角瓶中,再加入水100份,加热溶解分装,150℃灭菌30min获得。

本发明减少皮肤黑色素的茶,所述的营养肉汤培养基,由营养肉汤2.5份、琼脂3份置于三角瓶中,加入100份水,磷酸缓冲液调整ph7.2,加热溶解分装,150℃灭菌30min获得。

本发明减少皮肤黑色素的茶,所述的蛋白胨培养基,由蛋白胨0.75份、葡萄糖1.2份、淀粉15份、磷酸氢二钾0.75份、硫酸镁1份置于三角瓶中,加入水90份,磷酸缓冲液调整ph6.0,加热溶解分装,150℃灭菌30min获得。

本发明减少皮肤黑色素的茶,所述的营养肉汤琼脂培养基,由营养肉汤2.5份、琼脂3份置于三角瓶中,加入100份水,磷酸缓冲液调整ph7.2,加热溶解分装,150℃灭菌30min获得。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一种减少皮肤黑色素的茶,由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①菊芋粉发酵基料

纯化处理:首先将菊芋粉500份置于反应釜中,加入体积分数为95%的食用乙醇10000份,进行回流处理,回流11h;然后蒸馏回收乙醇,至无醇馏出物,菊芋粉纯化完成;

对纯化后的菊芋粉进行灭菌处理,在210℃下灭菌25min;灭菌后的菊芋粉作为菊芋粉发酵基料;

②发酵菊芋粉

取李斯特菌、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蜜环菌、米曲菌各1份备用,分别用无菌水5份震荡溶解,将以上菌种分别单独接种到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100份中进行活化培养,32℃培养3天,分别得到李斯特菌株、地衣芽孢杆菌株、枯草芽孢杆菌株、酵母菌株、蜜环菌株、米曲菌株;

然后将米曲菌株经紫外线灯15w25cm诱变14秒;继而将得到的李斯特菌株、地衣芽孢杆菌株、枯草芽孢杆菌株、酵母菌株、蜜环菌株以及诱变后的米曲菌株各1份分别单独接种到营养肉汤琼脂培养基100份中进行扩大培养,28℃培养2天,分别得到李斯特菌剂、地衣芽孢杆菌剂、枯草芽孢杆菌剂、酵母菌剂、蜜环菌剂、米曲菌剂;

取李斯特菌剂1.5份、地衣芽孢杆菌剂0.7份、枯草芽孢杆菌剂0.7份、酵母菌剂1.1份、蜜环菌剂1份、米曲菌剂1.5份混合,得到菊芋粉发酵复合菌;

取步骤①的菊芋粉发酵基料0.75份,接入菊芋粉发酵复合菌0.75份发酵,在32℃下发酵48h;继续投加步骤①的菊芋粉发酵基料75份,在32℃下发酵24h;然后调节发酵温度为50℃,发酵7h;然后干燥至含水率5%,干燥后进行粉碎,粉碎至150目后在150℃下灭菌30min,得到发酵菊芋粉;

茶叶发酵基料

取茶叶700份备用,在190℃下灭菌25min,作为茶叶发酵基料;

发酵茶叶

取醋酸杆菌、酵母菌和金花菌各1份备用,分别用无菌水5份震荡溶解,将以上菌种分别单独接种到蛋白胨培养基100份中进行单独的活化培养,32℃培养3天,分别得到醋酸杆菌株、酵母菌株和金花菌株;

将得到的醋酸杆菌株、酵母菌株和金花菌株各1份分别单独接种到营养肉汤琼脂培养基100份中进行扩大培养,28℃培养2天,分别得到醋酸杆菌剂、酵母菌剂、金花菌剂;

分别取醋酸杆菌剂30份、酵母菌剂25份和金花菌剂22份混合,得到复合菌剂原液;

将白砂糖3份、大豆蛋白粉3份、赖氨酸1份、大米淀粉45份混合均匀,作为营养成分;

将复合菌剂原液20份和营养成分60份混合均匀,作为茶叶发酵复合菌;

取步骤的茶叶发酵基料125份,接入茶叶发酵复合菌4.5份发酵,在30℃下发酵72h,然后干燥至含水率为5%;干燥后进行粉碎,粉碎至150目;粉碎后在150℃下灭菌30min,得到发酵茶叶;

⑤取蒲公英1.5份、茯苓5.5份、甘草5份、丹参3份和红花2份混合并研磨至150目,加入步骤②制备得到的发酵菊芋粉25份和步骤④制备得到的发酵茶叶58份混合均匀,在105℃下灭菌25min,得到减少皮肤黑色素的茶。

实施例2

一种减少皮肤黑色素的茶,由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①菊芋粉发酵基料

纯化处理:首先将菊芋粉480份置于反应釜中,加入体积分数为95%的食用乙醇9600份,进行回流处理,回流10h;然后蒸馏回收乙醇,至无醇馏出物,菊芋粉纯化完成;

对纯化后的菊芋粉进行灭菌处理,在220℃下灭菌20min;灭菌后的菊芋粉作为菊芋粉发酵基料;

②发酵菊芋粉

取李斯特菌、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蜜环菌、米曲菌各1份备用,分别用无菌水5份震荡溶解,将以上菌种分别单独接种到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100份中进行活化培养,32℃培养3天,分别得到李斯特菌株、地衣芽孢杆菌株、枯草芽孢杆菌株、酵母菌株、蜜环菌株、米曲菌株;

然后将米曲菌株经紫外线灯15w25cm诱变12秒;继而将得到的李斯特菌株、地衣芽孢杆菌株、枯草芽孢杆菌株、酵母菌株、蜜环菌株以及诱变后的米曲菌株各1份分别单独接种到营养肉汤琼脂培养基100份中进行扩大培养,28℃培养2天,分别得到李斯特菌剂、地衣芽孢杆菌剂、枯草芽孢杆菌剂、酵母菌剂、蜜环菌剂、米曲菌剂;

取李斯特菌剂2份、地衣芽孢杆菌剂1份、枯草芽孢杆菌剂0.8份、酵母菌剂1.1份、蜜环菌剂1.5份、米曲菌剂1份混合,得到菊芋粉发酵复合菌;

取步骤的菊芋粉发酵基料0.5份,接入菊芋粉发酵复合菌0.5份发酵,30℃发酵50h;继续投加步骤的菊芋粉发酵基料50份,30℃发酵22h;然后调节发酵温度为48℃,发酵8h;然后干燥至含水率4%,干燥后进行粉碎,粉碎至100目后在150℃下灭菌30min,得到发酵菊芋粉;

茶叶发酵基料

取茶叶800份备用,在200℃下灭菌30min,作为茶叶发酵基料;

发酵茶叶

取醋酸杆菌、酵母菌和金花菌各1份备用,分别用无菌水5份震荡溶解,将以上菌种分别单独接种到蛋白胨培养基100份中进行单独的活化培养,32℃培养3天,分别得到醋酸杆菌株、酵母菌株和金花菌株;

将得到的醋酸杆菌株、酵母菌株和金花菌株各1份分别单独接种到营养肉汤琼脂培养基100份中进行扩大培养,28℃培养2天,分别得到醋酸杆菌剂、酵母菌剂、金花菌剂;

分别取醋酸杆菌剂25份、酵母菌剂20份和金花菌剂25份混合,得到复合菌剂原液;

将白砂糖1份、大豆蛋白粉1份、色氨酸2份、小米淀粉12份混合均匀,作为营养成分;

将复合菌剂原液10份和营养成分30份混合均匀,作为茶叶发酵复合菌;

取步骤的茶叶发酵基料150份,接入茶叶发酵复合菌5份发酵,在32℃下发酵66h;然后干燥至含水率为4%;干燥后进行粉碎,粉碎至100目;粉碎后在150℃下灭菌30min,得到发酵茶叶;

⑤取蒲公英1.2份、茯苓4份、甘草3份、丹参2份和红花1.5份混合并研磨至100目,加入步骤②制备得到的发酵菊芋粉20份和步骤④制备得到的发酵茶叶63份混合均匀,在100℃下灭菌30min,得到减少皮肤黑色素的茶。

实施例3

一种减少皮肤黑色素的茶,由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①菊芋粉发酵基料

纯化处理:首先将菊芋粉520份置于反应釜中,加入体积分数为95%的食用乙醇10400份,进行回流处理,回流10h;然后蒸馏回收乙醇,至无醇馏出物,菊芋粉纯化完成;

对纯化后的菊芋粉进行灭菌处理,在200℃下灭菌30min;灭菌后的菊芋粉作为菊芋粉发酵基料;

②发酵菊芋粉

取李斯特菌、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蜜环菌、米曲菌各1份备用,分别用无菌水5份震荡溶解,将以上菌种分别单独接种到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100份中进行活化培养,32℃培养3天,分别得到李斯特菌株、地衣芽孢杆菌株、枯草芽孢杆菌株、酵母菌株、蜜环菌株、米曲菌株;

然后将米曲菌株经紫外线灯15w25cm诱变15秒;继而将得到的李斯特菌株、地衣芽孢杆菌株、枯草芽孢杆菌株、酵母菌株、蜜环菌株以及诱变后的米曲菌株各1份分别单独接种到营养肉汤琼脂培养基100份中进行扩大培养,28℃培养2天,分别得到李斯特菌剂、地衣芽孢杆菌剂、枯草芽孢杆菌剂、酵母菌剂、蜜环菌剂、米曲菌剂;

取李斯特菌剂2.5份、地衣芽孢杆菌剂1.2份、枯草芽孢杆菌剂0.8份、酵母菌剂1.2份、蜜环菌剂2份、米曲菌剂2份混合,得到菊芋粉发酵复合菌;

取步骤①的菊芋粉发酵基料1份,接入菊芋粉发酵复合菌1份发酵,在35℃下发酵46h;继续投加步骤①的菊芋粉发酵基料100份,在35℃下发酵26h;然后调节发酵温度为52℃,发酵6h;然后干燥至含水率6%,干燥后进行粉碎,粉碎至150目后在150℃下灭菌30min,得到发酵菊芋粉;

茶叶发酵基料

取茶叶500份备用,在180℃下灭菌20min,作为茶叶发酵基料;

发酵茶叶

取醋酸杆菌、酵母菌和金花菌各1份备用,分别用无菌水5份震荡溶解,将以上菌种分别单独接种到蛋白胨培养基100份中进行单独的活化培养,32℃培养3天,分别得到醋酸杆菌株、酵母菌株和金花菌株;

将得到的醋酸杆菌株、酵母菌株和金花菌株各1份分别单独接种到营养肉汤琼脂培养基100份中进行扩大培养,28℃培养2天,分别得到醋酸杆菌剂、酵母菌剂、金花菌剂;

分别取醋酸杆菌剂40份、酵母菌剂30份和金花菌剂20份混合,得到复合菌剂原液;

将白砂糖4份、大豆蛋白粉5份、甲硫氨酸0.1份、大米淀粉67份混合均匀,作为营养成分;

将复合菌剂原液30份和营养成分90份混合均匀,作为茶叶发酵复合菌;

取步骤的茶叶发酵基料100份,接入茶叶发酵复合菌3份发酵,在28℃下发酵78h,然后干燥至含水率为6%;干燥后进行粉碎,粉碎至150目;粉碎后在150℃下灭菌30min,得到发酵茶叶;

⑤取蒲公英2份、茯苓6.5份、甘草7份、丹参4份和红花2.5份混合并研磨至150目,加入步骤②制备得到的发酵菊芋粉30份和步骤④制备得到的发酵茶叶53份混合均匀,在110℃下灭菌30min,得到减少皮肤黑色素的茶。

实施例4

一种减少皮肤黑色素的茶,由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①菊芋粉发酵基料

纯化处理:首先将菊芋粉500份置于反应釜中,加入体积分数为95%的食用乙醇10000份,进行回流处理,回流11h;然后蒸馏回收乙醇,至无醇馏出物,菊芋粉纯化完成;

对纯化后的菊芋粉进行灭菌处理,在210℃下灭菌25min;灭菌后的菊芋粉作为菊芋粉发酵基料;

②发酵菊芋粉

取李斯特菌、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蜜环菌、米曲菌各1份备用,分别用无菌水5份震荡溶解,将以上菌种分别单独接种到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100份中进行活化培养,32℃培养3天,分别得到李斯特菌株、地衣芽孢杆菌株、枯草芽孢杆菌株、酵母菌株、蜜环菌株、米曲菌株;

然后将米曲菌株经紫外线灯15w25cm诱变13秒;继而将得到的李斯特菌株、地衣芽孢杆菌株、枯草芽孢杆菌株、酵母菌株、蜜环菌株以及诱变后的米曲菌株各1份分别单独接种到营养肉汤琼脂培养基100份中进行扩大培养,28℃培养2天,分别得到李斯特菌剂、地衣芽孢杆菌剂、枯草芽孢杆菌剂、酵母菌剂、蜜环菌剂、米曲菌剂;

取李斯特菌剂1.5份、地衣芽孢杆菌剂0.7份、枯草芽孢杆菌剂0.7份、酵母菌剂1.1份、蜜环菌剂1份、米曲菌剂1.5份混合,得到菊芋粉发酵复合菌;

取步骤①的菊芋粉发酵基料0.75份,接入菊芋粉发酵复合菌0.75份发酵,在32℃下发酵48h;继续投加步骤①的菊芋粉发酵基料75份,在32℃下发酵24h;然后调节发酵温度为50℃,发酵7h;然后干燥至含水率4%,干燥后进行粉碎,粉碎至200目后在150℃下灭菌30min,得到发酵菊芋粉;

茶叶发酵基料

取茶叶700份备用,在190℃下灭菌25min,作为茶叶发酵基料;

发酵茶叶

取醋酸杆菌、酵母菌和金花菌各1份备用,分别用无菌水5份震荡溶解,将以上菌种分别单独接种到蛋白胨培养基100份中进行单独的活化培养,32℃培养3天,分别得到醋酸杆菌株、酵母菌株和金花菌株;

将得到的醋酸杆菌株、酵母菌株和金花菌株各1份分别单独接种到营养肉汤琼脂培养基100份中进行扩大培养,28℃培养2天,分别得到醋酸杆菌剂、酵母菌剂、金花菌剂;

分别取醋酸杆菌剂30份、酵母菌剂25份和金花菌剂22份混合,得到复合菌剂原液;

将白砂糖3份、大豆蛋白粉3份、赖氨酸1份、大米淀粉45份混合均匀,作为营养成分;

将复合菌剂原液20份和营养成分60份混合均匀,作为茶叶发酵复合菌;

取步骤的茶叶发酵基料125份,接入茶叶发酵复合菌4.5份发酵,在30℃下发酵72h,然后干燥至含水率为4%;干燥后进行粉碎,粉碎至150目;粉碎后在150℃下灭菌30min,得到发酵茶叶;

⑤取蒲公英1.3份、茯苓6份、甘草4份、丹参3.5份、磷酸铁0.05份和红花1.5份混合并研磨至200目,加入步骤②制备得到的发酵菊芋粉22份和步骤④制备得到的发酵茶叶61份混合均匀,在105℃下灭菌30min,得到减少皮肤黑色素的茶。

实施例5

一种减少皮肤黑色素的茶,由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①菊芋粉发酵基料

纯化处理:首先将菊芋粉500份置于反应釜中,加入体积分数为95%的食用乙醇10000份,进行回流处理,回流12h;然后蒸馏回收乙醇,至无醇馏出物,菊芋粉纯化完成;

对纯化后的菊芋粉进行灭菌处理,在210℃下灭菌25min;灭菌后的菊芋粉作为菊芋粉发酵基料;

②发酵菊芋粉

取李斯特菌、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蜜环菌、米曲菌各1份备用,分别用无菌水5份震荡溶解,将以上菌种分别单独接种到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100份中进行活化培养,32℃培养3天,分别得到李斯特菌株、地衣芽孢杆菌株、枯草芽孢杆菌株、酵母菌株、蜜环菌株、米曲菌株;

然后将米曲菌株经紫外线灯15w25cm诱变15秒;继而将得到的李斯特菌株、地衣芽孢杆菌株、枯草芽孢杆菌株、酵母菌株、蜜环菌株以及诱变后的米曲菌株各1份分别单独接种到营养肉汤琼脂培养基100份中进行扩大培养,28℃培养2天,分别得到李斯特菌剂、地衣芽孢杆菌剂、枯草芽孢杆菌剂、酵母菌剂、蜜环菌剂、米曲菌剂;

取李斯特菌剂1.5份、地衣芽孢杆菌剂0.7份、枯草芽孢杆菌剂0.7份、酵母菌剂1.1份、蜜环菌剂1份、米曲菌剂1.5份混合,得到菊芋粉发酵复合菌;

取步骤①的菊芋粉发酵基料0.75份,接入菊芋粉发酵复合菌0.75份发酵,在32℃下发酵48h;继续投加步骤①的菊芋粉发酵基料75份,在32℃下发酵24h;然后调节发酵温度为50℃,发酵7h;然后干燥至含水率5%,干燥后进行粉碎,粉碎至150目后在150℃下灭菌30min,得到发酵菊芋粉;

茶叶发酵基料

取茶叶700份备用,在190℃下灭菌25min,作为茶叶发酵基料;

发酵茶叶

取醋酸杆菌、酵母菌和金花菌各1份备用,分别用无菌水5份震荡溶解,将以上菌种分别单独接种到蛋白胨培养基100份中进行单独的活化培养,32℃培养3天,分别得到醋酸杆菌株、酵母菌株和金花菌株;

将得到的醋酸杆菌株、酵母菌株和金花菌株各1份分别单独接种到营养肉汤琼脂培养基100份中进行扩大培养,28℃培养2天,分别得到醋酸杆菌剂、酵母菌剂、金花菌剂;

分别取醋酸杆菌剂30份、酵母菌剂25份和金花菌剂22份混合,得到复合菌剂原液;

将白砂糖3份、大豆蛋白粉3份、赖氨酸1份、大米淀粉48份混合均匀,作为营养成分;

将复合菌剂原液20份和营养成分60份混合均匀,作为茶叶发酵复合菌;

取步骤的茶叶发酵基料125份,接入茶叶发酵复合菌4.5份发酵,在30℃下发酵72h,然后干燥至含水率为5%;干燥后进行粉碎,粉碎至150目;粉碎后在150℃下灭菌30min,得到发酵茶叶;

⑤取蒲公英1.8份、茯苓4.5份、甘草6份、丹参2.5份、磷酸铁0.01份和红花2份混合并研磨至100目,加入步骤②制备得到的发酵菊芋粉28份和步骤④制备得到的发酵茶叶55份混合均匀,在105℃下灭菌25min,得到减少皮肤黑色素的茶。

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很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发明公开的内容中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对实施例1-5的减少皮肤黑色素的茶进行药理试验,具体动物试验情况如下:

取小鼠48只,鼠龄2-3年,体重18.0—20.0g,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6只,紫外线组6只,模型组36只。

造模:

正常组,在小鼠颈背部涂肥皂水,以剃须刀片刮去背部毛,裸露出面积约1.5cmx1.5cm的皮肤1块。每周脱毛1~2次,每天肌肉注射注射用水5ml/kg体质量。

紫外线组,脱毛程序同正常组,在同一位置以中波紫外线uva(5j)+uvb(400mj)每日照射一次,第一批小鼠连续照射21天,皮肤出现红斑。

模型组,小鼠脱毛处理同正常组,紫外线照射方法同紫外线组;每日注射黄体酮注射液20mg/ml,每日肌肉注射0.4%黄体酮,5ml/kg体质量,连续21天。模型组又随机分为0组、1组、2组、3组、4组、5组,每组6只。

具体给药措施:

1组,饮用实施例1的减少皮肤黑色素的茶,以开水冲泡饮用,每次冲泡2g,一天两次;

2组,饮用实施例2的减少皮肤黑色素的茶,以开水冲泡饮用,每次冲泡2g,一天两次;

3组,饮用实施例3的减少皮肤黑色素的茶,以开水冲泡饮用,每次冲泡2g,一天两次;

4组,饮用实施例4的减少皮肤黑色素的茶,以开水冲泡饮用,每次冲泡2g,一天两次;

5组,饮用实施例5的减少皮肤黑色素的茶,以开水冲泡饮用,每次冲泡2g,一天两次;

正产组、紫外线组、0组,饮用相同质量的开水。

连续给药7天为阶段;每一个阶段结束后,取3只小鼠,统计结果。

表1小鼠皮肤黑色素细胞的个数比较(c±s,/40倍视野)

表1结果表明,饮用本发明减少皮肤黑色素的茶的小鼠,在饮用两个阶段后,黑色素细胞数为正常值,低于紫外线组。

数密度是指细胞个数于靶目标面积的比值;结果显示,造模之后的小鼠数密度明显高于正常组,饮用本发明减少皮肤黑色素的茶的小鼠,在饮用两个阶段后,数密度恢复正常值,低于紫外线组,效果较好。

光密度反应物体对光的吸收率,反映物体颜色的深浅程度。颜色越深,其对光线的吸收越多,故光密度越高。造模之后的小鼠皮肤黑色素光密度较高,饮用本发明减少皮肤黑色素的茶的小鼠,在饮用两个阶段后,光密度恢复正常值,低于紫外线组。

其中实施例1为最优实施例。

对实施例1-5的减少皮肤黑色素的茶进行林场试验,具体试验情况如下:

试验对象:

400名黑色素沉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200人,对照组200人;其中试验组分为试验小组1、试验小组2、试验小组3、试验小组4、试验小组5,每组40人。

试验方法:

试验组饮用实施例1-5的减少皮肤黑色素的茶,以开水冲泡饮用,每次冲泡6g,一天3次,连续饮用30天;其中试验小组1饮用实施例1的减少皮肤黑色素的茶,其中试验小组2饮用实施例2的减少皮肤黑色素的茶,其中试验小组3饮用实施例3的减少皮肤黑色素的茶,其中试验小组4饮用实施例4的减少皮肤黑色素的茶,其中试验小组5饮用实施例5的减少皮肤黑色素的茶;

对照组服用减少黑色素沉积的药物,连续服用30天;统计结果。

结果:

试验小组1黑色素沉积患者,痊愈40例;

试验小组2黑色素沉积患者,痊愈36例,有效4例;

试验小组3黑色素沉积患者,痊愈34例,有效6例;

试验小组4黑色素沉积患者,痊愈38例,有效2例;

试验小组4黑色素沉积患者,痊愈36例,有效4例;

试验组痊愈184例,痊愈率达92%,有效16例,有效率达8%,无效0例,无效率为0%;

对照组痊愈120例,痊愈率达60%,有效70例,有效率达35%,无效10例,无效率为5%;

由以上数据可看出,试验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实施例1的减少皮肤黑色素的茶为最优实施例;且本发明冲泡饮用方便,利于人体吸收,促进血液循环,降低女性血沉,改善人体消化系统,并抑制黑色素的生成,减少黑色素沉积,促进表皮细胞繁殖、美白、抗辐射、抗过敏,由内而外改善皮肤状态,美白滋养皮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