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丝皇菊高效摊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97026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一种金丝皇菊高效摊晾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械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金丝皇菊高效摊晾装置。



背景技术:

金丝皇菊具有花朵大、花鲜黄、花瓣肥厚、花瓣瓣多而紧密的特点。花瓣中含有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以及黄酮类等物质大部分都能在泡饮中渗透到水中,因此,用金丝皇菊泡茶饮用,不仅可消暑生津,袪风,润喉,养目,解酒,还能抑制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发挥良好的抗炎作用,增强人的体质。新鲜的金丝皇菊在烘干之前,需要摊晾以初步去除其内部的水分,由于金丝皇菊花瓣和花托的密度不一致,花瓣蓬松易于通风,而花托出致密不利于通风,因此,在摊晾时,往往由于密度不一致导致脱水不均匀。鉴于上述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种金丝皇菊高效摊晾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金丝皇菊高效摊晾装置,来解决金丝皇菊花瓣和花托的密度不同导致脱水不均匀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金丝皇菊高效摊晾装置,包括箱体、沿所述箱体对称布置数量为2件的第一调节螺杆、沿所述箱体对称布置数量为4件的导轨、沿所述导轨平行布置数量不少于2件的放料机构、调节螺母、风机,所述的第一调节螺杆位于箱体外侧,所述的第一调节螺杆与箱体螺纹相连,所述的导轨位于箱体内部侧面,所述的导轨与箱体螺纹相连,所述的放料机构位于对称布置的导轨之间且被第一调节螺杆贯穿,所述的放料机构与导轨滑动相连且与第一调节螺杆间隙相连,所述的调节螺母位于放料机构外侧且被第一调节螺杆贯穿,所述的调节螺母与放料机构活动相连且与第一调节螺杆螺纹相连,所述的风机位于箱体上端,所述的风机与箱体螺纹相连;

所述的放料机构还包括托板、沿所述托板对称布置数量为2件的插条、插块、滑块、导向套、托料机构,所述的插条位于托板外侧,所述的插条与托板螺纹相连,所述的插条贯穿插块,所述的插条与插块间隙相连,所述的滑块位于插块外侧且被导轨贯穿,所述的滑块与导杆间隙相连,所述的导向套位于滑块外侧且被第一调节螺杆贯穿,所述的导向套与滑块螺纹相连且与第一调节螺杆间隙相连,所述的托料机构位于托板上端,所述的托料机构与托板螺纹相连。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如下:

进一步的,所述的箱体还设有万向轮,所述的万向轮位于箱体底部,所述的万向轮与箱体螺纹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的箱体还设有通风孔,所述的通风孔位于箱体底部,所述的通风孔贯穿箱体。

进一步的,所述的托料机构还包括下端不封闭的壳体、外托杯、支撑管、内托杯、滑动板、第二调节螺杆、弹簧,所述的壳体位于托板上端,所述的壳体与托板螺纹相连,所述的外托杯位于壳体上端,所述的外托杯与壳体焊接相连,所述的支撑管贯穿壳体,所述的支撑管与壳体间隙相连,所述的内托杯位于支撑管上端且位于外托杯内侧,所述的内托杯与支撑管焊接相连且与外托杯活动相连,所述的滑动板被支撑管贯穿且位于壳体内侧,所述的滑动板与支撑管螺纹相连且与壳体活动相连,所述的第二调节螺杆贯穿壳体且位于滑动板上端,所述的第二调节螺杆与壳体螺纹相连且与滑动板间隙相连,所述的弹簧位于第二调节螺杆外侧且位于滑动板与壳体之间,所述的弹簧与第二调节螺杆活动相连且分别于壳体和滑动板焊接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外托杯的轴线与内托杯的轴线重合。

进一步的,所述的滑动板还设有定位套,所述的定位套位于滑动板上端且位于第二调节螺杆下端,所述的定位套与滑动板焊接相连且与第二调节螺杆间隙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的托板还设有拉手,所述的拉手位于托板一侧,所述的拉手与托板螺纹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的拉手数量为2件,对称布置于托板。

进一步的,所述的托板还设有若干进风孔,所述的进风孔贯穿托板主体,所述进风孔的轴线与支撑管的轴线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金丝皇菊高效摊晾装置,将金丝皇菊放置于托料机构上,并通过拉手将与托料机构固连的托板推入箱体内,随后,风机工作,将空气经设置于箱体底部的通风孔吸入箱体,外界空气经托板上的进风孔进入托料机构,随后再经支撑管吹向内托杯即可对金丝皇菊进行摊凉,手动调节调节螺母即可调节放料机构在第一调节螺杆上的相对位置,从而调整放料机构之间的相互距离,从而实现不同的摊凉效果,同时,手动调节第二调节螺杆,在弹簧的配合下,即可推动滑动板上移或下移,从而带动内托杯上移或下移,使得金丝皇菊的花托与内托杯贴合或分离,从而改变空气流经金丝黄菊的状态,即当花托与内托杯贴合时,空气经花托流出,当花托与内托杯分离时,空气经花瓣流出,从而实现均匀摊晾脱水的目的。该装置结构简单,能手动调整金丝皇菊花托处的状态,实现均匀摊晾脱水的目的,且金丝皇菊单独放置,极大提高摊晾效果。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发明主视图

图2示出本发明箱体的剖视图

图3示出本发明放料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本发明托料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本发明托板俯视图

箱体1第一调节螺杆2

导轨3放料机构4

调节螺母5风机6

万向轮101通风孔102

托板401插条402

插块403滑块404

导向套405托料机构406

壳体407外托杯408

支撑管409内托杯410

滑动板411第二调节螺杆412

弹簧413定位套414

拉手415进风孔416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一种金丝皇菊高效摊晾装置,包括箱体1、沿所述箱体1对称布置数量为2件的第一调节螺杆2、沿所述箱体1对称布置数量为4件的导轨3、沿所述导轨3平行布置数量不少于2件的放料机构4、调节螺母5、风机6,所述的第一调节螺杆2位于箱体1外侧,所述的第一调节螺杆2与箱体1螺纹相连,所述的导轨3位于箱体1内部侧面,所述的导轨3与箱体1螺纹相连,所述的放料机构4位于对称布置的导轨3之间且被第一调节螺杆2贯穿,所述的放料机构4与导轨3滑动相连且与第一调节螺杆2间隙相连,所述的调节螺母5位于放料机构4外侧且被第一调节螺杆2贯穿,所述的调节螺母5与放料机构4活动相连且与第一调节螺杆2螺纹相连,所述的风机6位于箱体1上端,所述的风机6与箱体1螺纹相连;所述的放料机构4还包括托板401、沿所述托板401对称布置数量为2件的插条402、插块403、滑块404、导向套405、托料机构406,所述的插条402位于托板401外侧,所述的插条402与托板401螺纹相连,所述的插条402贯穿插块403,所述的插条402与插块403间隙相连,所述的滑块404位于插块403外侧且被导轨3贯穿,所述的滑块404与导轨3间隙相连,所述的导向套405位于滑块404外侧且被第一调节螺杆2贯穿,所述的导向套405与滑块404螺纹相连且与第一调节螺杆2间隙相连,所述的托料机构406位于托板401上端,所述的托料机构406与托板401螺纹相连,所述的箱体1还设有万向轮101,所述的万向轮101位于箱体1底部,所述的万向轮101与箱体1螺纹相连,所述的箱体1还设有通风孔102,所述的通风孔102位于箱体1底部,所述的通风孔102贯穿箱体1,所述的托料机构406还包括下端不封闭的壳体407、外托杯408、支撑管409、内托杯410、滑动板411、第二调节螺杆412、弹簧413,所述的壳体407位于托板401上端,所述的壳体407与托板401螺纹相连,所述的外托杯408位于壳体407上端,所述的外托杯408与壳体407焊接相连,所述的支撑管409贯穿壳体407,所述的支撑管409与壳体407间隙相连,所述的内托杯410位于支撑管409上端且位于外托杯408内侧,所述的内托杯410与支撑管409焊接相连且与外托杯408活动相连,所述的滑动板411被支撑管409贯穿且位于壳体407内侧,所述的滑动板411与支撑管409螺纹相连且与壳体407活动相连,所述的第二调节螺杆412贯穿壳体407且位于滑动板411上端,所述的第二调节螺杆412与壳体407螺纹相连且与滑动板411间隙相连,所述的弹簧413位于第二调节螺杆412外侧且位于滑动板411与壳体407之间,所述的弹簧413与第二调节螺杆412活动相连且分别于壳体407和滑动板411焊接相连,所述外托杯408的轴线与内托杯410的轴线重合,所述的滑动板411还设有定位套414,所述的定位套414位于滑动板411上端且位于第二调节螺杆412下端,所述的定位套414与滑动板411焊接相连且与第二调节螺杆412间隙相连,所述的托板401还设有拉手415,所述的拉手415位于托板401一侧,所述的拉手415与托板401螺纹相连,所述的拉手415数量为2件,对称布置于托板401,所述的托板401还设有若干进风孔416,所述的进风孔416贯穿托板401主体,所述进风孔416的轴线与支撑管409的轴线重合,该金丝皇菊高效摊晾装置,将金丝皇菊放置于托料机构406上,并通过拉手415将与托料机构406固连的托板401推入箱体1内,随后,风机6工作,将空气经设置于箱体1底部的通风孔102吸入箱体,外界空气经托板401上的进风孔416进入托料机构406,随后再经支撑管409吹向内托杯410即可对金丝皇菊进行摊凉,手动调节调节螺母5即可调节放料机构4在第一调节螺杆2上的相对位置,从而调整放料机构4之间的相互距离,从而实现不同的摊凉效果,同时,手动调节第二调节螺杆412,在弹簧413的配合下,即可推动滑动板411上移或下移,从而带动内托杯410上移或下移,使得金丝皇菊的花托与内托杯410贴合或分离,从而改变空气流经金丝黄菊的状态,即当花托与内托杯410贴合时,空气经花托流出,当花托与内托杯410分离时,空气经花瓣流出,从而实现均匀摊晾脱水的目的。该装置结构简单,能手动调整金丝皇菊花托处的状态,实现均匀摊晾脱水的目的,且金丝皇菊单独放置,极大提高摊晾效果。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