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毒瘦身竹叶清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65679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研发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排毒瘦身竹叶清茶。
背景技术
:竹叶是中医一味传统的清热解毒药,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列入“药,食两用的天然植物”,为人类的“第一杀手”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起到一定的作用。国珍竹康宁是以竹叶为主要原料,竹叶提取物高度浓缩了黄酮类化合物和香豆素类内酯营养素,具有良好的抗自由基能力;其抗衰老,抗疲劳和免疫调节作用与松花粉相当;降血脂和血胆固醇作用与银杏叶提取物相近;抗菌,消炎和抗病毒作用与茶多酚相似;具有调节血脂的保健功能,可有效保护人体健康。研究表明,竹叶提取物有效成分包括黄酮、酚酮、蒽醌、内酯、多糖、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具有优良的抗自由基、抗氧化、抗衰老、抗疲劳、降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保护肝脏、扩张毛细血管、疏通微循环、活化大脑、促进记忆、改善睡眠、抗癌症、美化肌肤等功效。据相关研究报道,在“第二届国际天然抗氧化剂会议”上,国内外多位学者报告了关于天然生物黄酮对抗癌药引起的骨髓毒性及免疫功能抑制的影响,对冠心病患者微循环、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及心肌出血的改善。利用竹叶加工制茶是已有的技术,但是现有的竹叶茶制品中竹叶的青涩味较重,保健效果过于单一,人们往往会使用其它产品代替饮用竹叶茶,而达到同样的效果,因此,对于竹叶的利用率不高,竹叶茶的开发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排毒瘦身竹叶清茶,在成分和加工工艺上进行创新,得到的竹叶清茶还具有显著的排毒瘦身的功效,扩大了销售市场。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排毒瘦身竹叶清茶,按照重量份计由以下成分制成:绿茶18-20份、绿茶粉14-16份、淡竹叶13-15份、佛手10-12份、决明子7-10份、荷叶6-8份、刺五加4-6份、盐角草提取物0.1-0.3份,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清晨,山林中露水未干时,摘取未抽花穗的淡竹叶的叶片,将新鲜的淡竹叶叶片和绿茶叶清洗干净,整齐平铺在竹匾上,在通风干燥处晾晒12-24小时,然后放入40-50℃的热水中浸润20-30分钟,热水中溶有质量分数为0.5-0.8%的红糖,浸润后取出放入烘箱中烘干,烘干温度为45-55℃,每隔10-20分钟翻动一次,干燥至含水量为30-40%,继续放入加热的铁锅中用文火烘至含水量为4-6%;(2)将所述重量份的佛手、决明子、荷叶和刺五加置于质量分数为0.3-0.5%的苏打水中浸泡1-2小时,揉搓清洗后使用清水冲洗干净,置于阳光下晒制2-3天,使用固体粉碎机粉碎至10-20目大小,然后将粉碎物烘干至含水量为3-5%,与绿茶粉和上述步骤制备的茶叶混合均匀,包装成小袋即可,大包装中放置干燥剂密封。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的盐角草提取物采用的提取方法为超声浸提法:将干燥的盐角草用固体粉碎机粉碎至80-100目大小,按照料液比为1:20-30的比例加水,超声2-3次,每次超声时间为1-2小时,超声后经过精滤得到滤液,经过2-3次减压浓缩将体积缩小60-70%,将浓缩液放入喷雾干燥塔中进行喷雾干燥,得到粉状物即可。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步骤(1)中铁锅加热的温度为70-80℃,在烘干中转动铁锅使叶面受热均匀。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精滤使用的滤膜孔径大小为0.1-0.3微米,减压浓缩压力为20-30kpa。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该竹叶清茶以85℃的水冲泡为佳,每袋可冲泡2-3次。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竹叶茶口感青涩,保健效果不明显,易被其它产品代替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排毒瘦身竹叶清茶,该竹叶清茶添加了其它成分,其中绿茶含强效的抗氧化剂以及维生素c,不但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还能分泌出对抗紧张压力的荷尔蒙,绿茶中所含的少量的咖啡因可以刺激中枢神经、振奋精神,与淡竹叶共同晒制处理,能够减少淡竹叶中黄酮和多糖以及三萜类化合物的氧化,提高降脂瘦身效果,添加的佛手、决明子、荷叶和刺五加都具有一定的排毒瘦身效果,且溶解速度好,能够被人体吸收,利用的所含的黄酮和皂苷,能够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降低脂质过氧化能力,减少肝脏中丙二醛的含量,从而达到降脂的作用,同时具有一定的降血糖效果,并且排毒养颜效果佳,本发明的优势还在于,添加的盐角草提取物,含有的酶可分解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和排出宿便以及粘在血管、脏器、血液和细胞组织上的多余脂肪,预防心血管疾病作用显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一种排毒瘦身竹叶清茶,按照重量份计由以下成分制成:绿茶18份、绿茶粉14份、淡竹叶13份、佛手10份、决明子7份、荷叶6份、刺五加4份、盐角草提取物0.1份,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清晨,山林中露水未干时,摘取未抽花穗的淡竹叶的叶片,将新鲜的淡竹叶叶片和绿茶叶清洗干净,整齐平铺在竹匾上,在通风干燥处晾晒12小时,然后放入40℃的热水中浸润20分钟,热水中溶有质量分数为0.5%的红糖,浸润后取出放入烘箱中烘干,烘干温度为45℃,每隔10分钟翻动一次,干燥至含水量为30%,继续放入加热的铁锅中用文火烘至含水量为4%;(2)将所述重量份的佛手、决明子、荷叶和刺五加置于质量分数为0.3%的苏打水中浸泡1小时,揉搓清洗后使用清水冲洗干净,置于阳光下晒制2天,使用固体粉碎机粉碎至10目大小,然后将粉碎物烘干至含水量为3%,与绿茶粉和上述步骤制备的茶叶混合均匀,包装成小袋即可,大包装中放置干燥剂密封。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的盐角草提取物采用的提取方法为超声浸提法:将干燥的盐角草用固体粉碎机粉碎至80目大小,按照料液比为1:20的比例加水,超声2次,每次超声时间为1小时,超声后经过精滤得到滤液,经过2-3次减压浓缩将体积缩小60%,将浓缩液放入喷雾干燥塔中进行喷雾干燥,得到粉状物即可。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步骤(1)中铁锅加热的温度为70℃,在烘干中转动铁锅使叶面受热均匀。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精滤使用的滤膜孔径大小为0.1微米,减压浓缩压力为20kpa。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该竹叶清茶以85℃的水冲泡为佳,每袋可冲泡2次。实施例2一种排毒瘦身竹叶清茶,按照重量份计由以下成分制成:绿茶19份、绿茶粉15份、淡竹叶14份、佛手11份、决明子8份、荷叶7份、刺五加5份、盐角草提取物0.2份,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清晨,山林中露水未干时,摘取未抽花穗的淡竹叶的叶片,将新鲜的淡竹叶叶片和绿茶叶清洗干净,整齐平铺在竹匾上,在通风干燥处晾晒18小时,然后放入45℃的热水中浸润25分钟,热水中溶有质量分数为0.6%的红糖,浸润后取出放入烘箱中烘干,烘干温度为50℃,每隔15分钟翻动一次,干燥至含水量为35%,继续放入加热的铁锅中用文火烘至含水量为5%;(2)将所述重量份的佛手、决明子、荷叶和刺五加置于质量分数为0.4%的苏打水中浸泡1.5小时,揉搓清洗后使用清水冲洗干净,置于阳光下晒制2天,使用固体粉碎机粉碎至15目大小,然后将粉碎物烘干至含水量为4%,与绿茶粉和上述步骤制备的茶叶混合均匀,包装成小袋即可,大包装中放置干燥剂密封。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的盐角草提取物采用的提取方法为超声浸提法:将干燥的盐角草用固体粉碎机粉碎至90目大小,按照料液比为1:25的比例加水,超声2次,每次超声时间为1.5小时,超声后经过精滤得到滤液,经过2次减压浓缩将体积缩小65%,将浓缩液放入喷雾干燥塔中进行喷雾干燥,得到粉状物即可。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步骤(1)中铁锅加热的温度为75℃,在烘干中转动铁锅使叶面受热均匀。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精滤使用的滤膜孔径大小为0.2微米,减压浓缩压力为25kpa。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该竹叶清茶以85℃的水冲泡为佳,每袋可冲泡2次。实施例3一种排毒瘦身竹叶清茶,按照重量份计由以下成分制成:绿茶20份、绿茶粉16份、淡竹叶15份、佛手12份、决明子10份、荷叶8份、刺五加6份、盐角草提取物0.3份,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清晨,山林中露水未干时,摘取未抽花穗的淡竹叶的叶片,将新鲜的淡竹叶叶片和绿茶叶清洗干净,整齐平铺在竹匾上,在通风干燥处晾晒24小时,然后放入50℃的热水中浸润30分钟,热水中溶有质量分数为0.8%的红糖,浸润后取出放入烘箱中烘干,烘干温度为55℃,每隔20分钟翻动一次,干燥至含水量为40%,继续放入加热的铁锅中用文火烘至含水量为6%;(2)将所述重量份的佛手、决明子、荷叶和刺五加置于质量分数为0.5%的苏打水中浸泡2小时,揉搓清洗后使用清水冲洗干净,置于阳光下晒制3天,使用固体粉碎机粉碎至20目大小,然后将粉碎物烘干至含水量为5%,与绿茶粉和上述步骤制备的茶叶混合均匀,包装成小袋即可,大包装中放置干燥剂密封。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的盐角草提取物采用的提取方法为超声浸提法:将干燥的盐角草用固体粉碎机粉碎至100目大小,按照料液比为1:30的比例加水,超声3次,每次超声时间为2小时,超声后经过精滤得到滤液,经过3次减压浓缩将体积缩小70%,将浓缩液放入喷雾干燥塔中进行喷雾干燥,得到粉状物即可。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步骤(1)中铁锅加热的温度为80℃,在烘干中转动铁锅使叶面受热均匀。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精滤使用的滤膜孔径大小为0.3微米,减压浓缩压力为30kpa。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该竹叶清茶以85℃的水冲泡为佳,每袋可冲泡3次。对比例1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原料中不添加绿茶和绿茶粉,其余保持一致。对比例2与实施例2的区别仅在于,原料中不添加佛手、决明子、荷叶、刺五加和盐角草提取物,其余保持一致。对比例3与实施例3的区别仅在于,淡竹叶和绿茶叶的加工方法采用的是现有的杀青、整形、烘干工艺,其余保持一致。对比试验分别使用实施例1-3和对比例1-3的方法加工制作竹叶清茶,同时购买市场上销售的竹叶茶作为对照组,随机抽取140位年龄段为20-60岁的志愿者饮用,每组随机分配20人,早晚各冲饮一杯,坚持使用30天,其余生活方式不变,每天记录体重变化,填写记录表,表中包括对于茶风味的评价,将反馈结果统计记录如表1所示。表1试用者对各组竹叶茶反馈结果表1中数据均为平均值,感官评分标准参见表2。表2感官评分标准表项目优良(30-40分)中(30-40分)差(30-40分)滋味(满分40)甘醇爽口,唇齿留香(30-40分)较为清爽,余味较淡(20-30分)有青涩味,口感一般(10-20分)青涩味重,有不适感(5-10分)香气(满分30)茶叶清香十足,冲饮后留香时间长(25-30分)清香味较浓,留香时间较长(15-25分)清香味一般,留香时间一般(10-15分)冲饮后无明显的清香味(0-10分)色泽(满分30)色泽均匀一致,茶汤清亮(15-20分)色泽均匀一致,茶汤有分层(15-25分)色泽均匀性一般,茶汤分层明显(10-15分)色泽均匀性差,茶汤分层较重(0-10分)通过试验论证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在成分和加工工艺上进行创新,得到的竹叶清茶口感得到明显提升,还具有显著的排毒瘦身的功效。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