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面筋串自动生产系统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吃的方面,不但要求味美,还要求健康。
面筋是小麦粉中所特有的一种胶体混合蛋白质,由麦胶蛋白质和麦谷蛋白质组成。面筋的营养成分尤其是蛋白质含量,高于瘦猪肉、鸡肉、鸡蛋和大部分豆制品,属于高蛋白、低脂肪、低糖、低热量食物,还含有钙、铁、磷、钾等多种微量元素。
面筋串的生产工艺流程为:面筋条→切段→上料→缠绕→理签→上签→收尾→进料→预煮→冷却→出料→换签→旋切→拉伸。而面筋串生产行业到目前为止,处于较原始的手做坊生产时期,在该面筋串自动生产系统出现以前,面筋串生产过程主要采用人工操作的方式,有些工序有简单设备,但均不能连线生产,各生产工序均靠人工经验操作,不仅劳动强度高、生产效率低、能耗高,而且生产成本高,生产出来的面筋串质量稳定性差。
有鉴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设计一种能有效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率、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及有效降低成本的面筋串自动生产系统及其生产方法来满足面筋加工企业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面筋串自动生产系统及其生产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面筋串自动生产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切段装置、上料装置、缠绕装置、理签装置、上签装置、收尾装置、进料装置、预煮装置、冷却装置、出料装置、换签装置、旋切装置、拉伸装置以及中央控制器;上述相邻两装置之间通过输送装置连接;所述切段装置相对于生产线运行方向的起始端还设置有螺杆泵;所述切段装置、上料装置、缠绕装置、理签装置、上签装置、收尾装置、进料装置、预煮装置、冷却装置、出料装置、换签装置、旋切装置、拉伸装置及所述螺杆泵均分别与所述中央控制器电性连接;
所述切段装置包括切段气缸、切段刀、物料输送管、可调砧板、切段装置支架、切段后滑槽、切段后输送链板及加水管;所述切段气缸固定于所述切段装置支架上;所述切断刀固定连接于所述切段气缸的气缸杆端部,且一刀面与物料输送管出口的斜断面贴平,能够自由伸出或缩回;所述可调砧板固定于所述切段装置支架上;所述物料输送管固定于所可调砧板上端;所述切段后滑槽固定于所述可调砧板下端;所述切段装置支架固定于所述切段后输送链板的机体上;所述加水管固定于所述物料输送管管口附近;
所述上料装置包括推料气缸、推料板、滑槽、缠绕前输送带、检测开关;所述推料气缸固定于所述切段后输送链板上;所述推料板固定连接于所述推料气缸的气缸杆端部,且能够自由伸出或缩回;所述滑槽一端固定于所切段后输送链板上,另一端与所述缠绕前输送带连接;所述检测开关固定于所述切段后输送链板上,且位于所述推料板相对于物料来料方向的前方;
所述收尾装置包括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第三气缸、v形输送链、左侧收尾管、右侧收尾管和取料架;所述左侧收尾管和第一气缸连接;所述第一气缸固定于所述v形输送链上;所述右侧收尾管和第二气缸连接;所述第二气缸固定于所述v形输送链上;所述取料架和第三气缸连接;所述第三气缸固定于所述v形输送链上。
进一步,所述输送装置为双列输送带结构。
进一步,所述中央控制器为可编程控制器。
进一步,所述切段气缸、所述推料气缸、所述第一气缸、所述第二气缸及所述第三气缸均为单作用式气缸。
基于上述面筋串自动生产系统,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能有效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率的自动生产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
(1)和好的面筋经螺杆泵输送到切段装置,由切段装置将面筋切制成段,切好的面筋段输送至指定位置,由上料装置将面筋段推至缠绕装置;
(2)面筋经缠绕装置缠绕完成后推至上签装置,钢签经过理签装置理签完成后送至上签装置,上签完成后,面筋串经输送装置输送至收尾装置位置;
(3)面筋串经收尾装置收尾完成后通过进料装置进入预煮装置进行预煮;
(4)面筋串在预煮装置中完成预煮后转入冷却装置中冷却;冷却后的面筋串经出料装置送入换签装置中;
(5)换签装置完成换签后将通过输送装置输送至旋切装置位置;
(6)旋切装置将输送进来的面筋串旋切完成后,转入拉伸位置,经拉伸后完成面筋串的生产过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的面筋串自动生产系统,相对于现有技术人工操作的方式,通过中央控制器自动控制切段装置、上料装置、缠绕装置、理签装置、上签装置、收尾装置、进料装置、预煮装置、冷却装置、出料装置、换签装置、旋切装置及拉伸装置完成面筋串的生产过程中的每一步工序,极大地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高,大幅度提高了整个生产过程的效率,而且也极大的缩减了所需工人的人数,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高,同时,通过自动化设备生产出来的面筋串质量稳定性也大幅度提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面筋串自动生产系统的控制原理图;
图2为图1中的切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左视图;
图4为图1中的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左视图;
图6为图1中的收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左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0-切段装置;11-切段气缸;12-切段刀;13-物料输送管;14-可调砧板;15-切段装置支架;16-切段后滑槽;17-切段后输送链板;18-加水管;20-上料装置;21-推料气缸;22-推料板;23-滑槽;24-缠绕前输送带;25-检测开关;30-缠绕装置;40-理签装置;50-上签装置;60-收尾装置;61-第一气缸;62-第二气缸;63-第三气缸;64-v形输送链;65-左侧收尾管;66-右侧收尾管;67-取料架;70-进料装置;80-预煮装置;90-冷却装置;100-出料装置;110-换签装置;120-旋切装置;130-拉伸装置;140-中央控制器;150-输送装置;160-螺杆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第三”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缠绕装置30、理签装置40、上签装置50、进料装置70、预煮装置80、冷却装置90、出料装置100、换签装置110及旋切装置120均为现有技术,为本发明人在本发明申请日以前已另案申请了,故在此不做赘述;拉伸装置130为现有公开技术,故在本文中也不再赘述。
另外,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图7所示,一种面筋串自动生产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切段装置10、上料装置20、缠绕装置30、理签装置40、上签装置50、收尾装置60、进料装置70、预煮装置80、冷却装置90、出料装置100、换签装置110、旋切装置120、拉伸装置130以及中央控制器140;上述相邻两装置之间通过输送装置150连接;所述切段装置10相对于生产线运行方向的起始端还设置有螺杆泵180;所述切段装置10、上料装置20、缠绕装置30、理签装置40、上签装置50、收尾装置60、进料装置70、预煮装置80、冷却装置90、出料装置100、换签装置110、旋切装置120、拉伸装置130及所述螺杆泵180均分别与所述中央控制器140电性连接;
所述切段装置10包括切段气缸11、切段刀12、物料输送管13、可调砧板14、切段装置支架15、切段后滑槽16、切段后输送链板17及加水管18;所述切段气缸11固定于所述切段装置支架15上;所述切断刀12固定连接于所述切段气缸11的气缸杆端部,且一刀面与所述物料输送管13出口的斜断面贴平,能够自由伸出或缩回;所述可调砧板14固定于所述切段装置支架15上;所述物料输送管13固定于所可调砧板14上端;所述切段后滑槽16固定于所述可调砧板14下端;所述切段装置支架15固定于所述切段后输送链板17的机体上;所述加水管18固定于所述物料输送管13管口附近;
所述上料装置20包括推料气缸21、推料板22、滑槽23、缠绕前输送带24、检测开关25;所述推料气缸21固定于所述切段后输送链板17上;所述推料板22固定连接于所述推料气缸21的气缸杆端部,且能够自由伸出或缩回;所述滑槽23一端固定于所切段后输送链板17上,另一端与所述缠绕前输送带24连接;所述检测开关25固定于所述切段后输送链板17上,且位于所述推料板22相对于物料来料方向的前方;
所述收尾装置60包括第一气缸61、第二气缸62、第三气缸63、v形输送链64、左侧收尾管65、右侧收尾管66和取料架67;所述左侧收尾管65和第一气缸61连接;所述第一气缸61固定于所述v形输送链64上;所述右侧收尾管66和第二气缸62连接;所述第二气缸62固定于所述v形输送链64上;所述取料架67和第三气缸63连接;所述第三气缸63固定于所述v形输送链64上。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所述输送装置150为双列输送带结构。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所述中央控制器140为可编程控制器。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所述切段气缸11、所述推料气缸21、所述第一气缸61、所述第二气缸62及所述第三气缸63均为单作用式气缸。
基于上述面筋串自动生产系统,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能有效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率的自动生产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
(1)、和好的面筋经螺杆泵180输送到切段装置10,由切段装置10将面筋切制成段,切好的面筋段输送至指定位置,由上料装置20将面筋段推至缠绕装置30;
(2)、面筋经缠绕装置30缠绕完成后推至理签装置40,钢签经过理签装置40理签完成后送至上签装置50,上签完成后,面筋串经输送装置150输送至收尾装置60位置;
(3)、面筋串经收尾装置60收尾完成后通过进料装置70进入预煮装置80进行预煮;
(4)、面筋串在预煮装置80中完成预煮后转入冷却装置90中冷却;冷却后的面筋串经出料装置100送入换签装置110中;
(5)、换签装置110完成换签后将通过输送装置150输送至旋切装置120位置;
(6)、旋切装置120将输送进来的面筋串旋切完成后,转入拉伸位置130,经拉伸后完成面筋串的生产过程。
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