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长久保持醇香的柑普茶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364491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保健食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能长久保持醇香的柑普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柑普茶,是集陈皮和普洱茶的功效于一身的新型茶饮品,具有理气、化痰、健脾消滞、降血脂、降血压、抗氧化等功效。长期以来,钦州茶枝柑多以初级生鲜农产品销售形式为主,初加工产品也仅是陈皮等系列产品,不具有市场竞争力,柑产业的崛起和可持续发展势必依靠新的研究与创新。柑普茶,是采用青柑和普洱为原料,在没有任何添加剂的情况下,将新鲜柑果果肉掏空,填入普洱茶,盖上揭掉的柑皮盖子,经特殊工艺加工而成,融合了柑的清新果香与普洱茶的醇厚甘香,让柑皮和茶叶互相吸收,兼具柑皮理气调中、健脾和胃、燥湿化痰、消积化滞和普洱降脂、降压、抗氧化的功效。

柑普茶口感醇厚甘香带清醇果香,让传统的茶饮品口感得到清新的升华,使传统的普洱茶成为新型茶饮品柑普茶,得到大家的好评和青睐,但紧跟着来的食品安全让人们不得不重视。柑普茶是一种后发酵茶,需要微生物的参与,市面上柑普茶厂商和品牌越来越多,但也暴露出柑普茶的传统制作工艺问题,如:陈化周期长且有特殊的陈味,贮存条件苛刻,一旦保存方法和环境不当,就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不仅影响茶叶的品种,还会危害人体健康。

为保证安全饮用,通常增加一道洗茶工序,杀菌,可进一步去除微生物。但沸水冲泡是否会减少柑普茶茶汤中的微生物种群数量、经沸水冲泡后含有有害菌是否减少?都需要详细的研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长久保持醇香的柑普茶及其制备方法,旨在抑制存储中微生物的生长,防止微生物的生长破坏柑普茶的醇香,在保留柑普茶醇香前提下,开发出一种新工艺加速柑皮的陈化时间,降低陈味,口感醇厚带清新果香,并将陈化后柑皮切丝,与普洱茶混合后分装成小剂量的袋泡茶饮品。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能长久保持醇香的柑普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采摘、选果、清洗:六月份中旬至九月中旬,采摘钦州茶枝柑,选取符合标准的果,洗净;

2)开口取果肉:在柑子的顶部开一个圆口将果肉取净;

3)二次清洗果皮:取完肉的柑皮清洗干净;

4)晒青:把柑皮倒置放到阳光底下晾晒,把留在里面的水倾倒出来,选择阳光充足的时间晾晒,把柑皮晒透,把水分晾干;

5)发酵:经晒青后的柑皮放置发酵室,外源加入乳酸菌,乳酸菌粉按0.1-0.2%质量分数溶于纯净水中充分搅拌后均匀喷洒于柑皮表面,至柑皮含水量30%,发酵时间5-10h,发酵室温控制在20-25℃,柑皮的温度保持在25℃,空气湿度≥85%;

6)柑皮处理:将柑皮切制成宽度为1-2mm的丝状,柑皮丝经过5-7天的天然晾晒,晾晒后的柑皮丝进行低温烘焙,然后升温回温;

7)混合、装袋:将柑皮丝与普洱茶叶按比例混合,混合后的柑普茶装袋封口;

8)陈化:将所制得的袋泡茶,置于阴凉、干燥、无异味处进一步陈化。

本发明步骤1)所述的符合标准的果,优选果径大小控制在40-45mm之间,且果皮没有损伤的鲜果。

步骤2)所述的二次清洗果皮,优选取完肉的柑皮要再次清洗两遍,防止内部残留有果籽和果汁,影响茶的口感,清洗柑皮后再检查一遍,保证每一颗果皮清洗干净。

步骤5)所述的发酵,优选经晒青后的柑皮放置发酵室,外源加入乳酸菌,乳酸菌粉按0.1-0.2%质量分数溶于纯净水中充分搅拌后均匀喷洒于柑皮表面,至柑皮含水量30%,发酵时间5-10h,发酵室温控制在20-25℃,柑皮的温度保持在25℃左右为宜,若超过30℃,进行翻拌,以免发酵过分激烈,影响色泽,空气湿度≥85%,有利于提高多酚氧化酶活性。

步骤6)所述的柑皮处理,优选将柑皮切制成宽度为1-2mm的丝状,柑皮丝经过5-7天的天然晾晒,晾晒后的柑皮丝70℃烘焙10小时,然后升温至120℃后回温1小时。

步骤7)所述的将柑皮丝与普洱茶叶按比例混合,优选柑皮丝与普洱茶叶按1:2.5-3.5重量比例混合。

步骤8)所述的陈化,优选陈化3个月。

本发明还包括采用以上制备方法得到的柑普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现有研究表明,柑普茶茶叶中菌落总数随着年份的增长而呈现增加趋势。柑普茶的生产过程需要特殊的后发酵工艺,需要微生物的参与,而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直接影响柑普茶的品质,特别是柑普茶的醇香,因此,在储存过程中抑制微生物的生长,才能保证其饮用安全性和保留柑普茶的醇香。本发明将经晒青后的柑皮放置发酵室,室温控制在20-25℃,空气湿度在85%以上,外源加入乳酸菌。乳酸菌具有促进营养吸收,平衡胃肠道微生物,增强人体免疫力,改善食品风味,提高食品营养价值等功效,同时,本发明还研究发现乳酸菌的存在,能够抑制存储中微生物的生长。

2、传统柑普茶的陈化方法主要在常温贮藏,周期需要1-2年,甚至更久,收效慢,且陈化时间长普遍存在特殊的陈味,许多人难以接受。为克服柑普茶陈化周期长,存在特殊陈味,贮存条件苛刻等不足,本发明提供的柑普茶的制作工艺,利用微生物发酵加速陈化,改善风味。本发明采用外源喷洒乳酸菌发酵柑皮方法,在发酵期间,鲜皮的质构保持较好,颜色由青绿色逐渐转成黄褐色,散发出清新甘香,使得柑皮陈化时间大大缩短,仅需3个月左右即可达到传统柑普茶的口感,醇厚甘甜伴清新果香,减少让人难以接受的特殊陈味。

3、由于柑皮中主要的生物活性物质是多酚和精油,外源喷洒乳酸菌可抑制其他菌种的增殖,降低多酚氧化酶活性,抑制或减缓多酚的分解、转化,对保证柑普茶清新醇香,减少陈味,明亮汤色有积极意义。

4、传统的柑普茶成果状,不便于携带,运输和贮存。袋泡柑普茶相对于果状柑普茶,单位体积与空气和水分接触的机会少,茶品转化慢。果状柑普茶接触空气的比表面积大,茶品内质氧化过快,在同样仓储环境下果状柑普茶比袋泡柑普茶内质的损失更严重。本发明改进了传统柑普茶繁琐制作工艺,将发酵陈化的柑皮切制成丝并与普洱茶均匀混合,能较大增加柑皮与普洱茶的接触机会,使柑皮与普洱茶的相互吸收,融合了青柑的清新果香和普洱的醇厚甘香,此外,采用小剂量袋泡茶包装,能较好的改善柑普茶的品质,且利于携带、运输和贮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能长久保持醇香的柑普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采摘:采摘六月份中旬的青皮柑果。

2)选果:选果径大小在40-45mm之间的柑果。

3)清洗:选好的柑果用水清洗干净。

4)开口取果肉:在柑子的顶部开一个圆口将果肉取净。

5)二次清洗果皮:取完肉的柑皮要再次清洗两遍,防止内部残留有果籽和果汁,影响茶的口感,清洗柑皮后再检查一遍,保证每一颗果皮清洗干净。

6)晒青:把柑皮倒置放到阳光底下晾晒,把留在里面的水倾倒出来,要选在阳光充足的时间一般下午4点左右晾晒。

7)发酵:经晾晒后的柑皮放置发酵室,外源加入乳酸菌,乳酸菌粉按0.1%质量分数溶于纯净水中充分搅拌后均匀喷洒于柑皮表面,至柑皮含水量30%,发酵时间10h,发酵室温控制在20℃,柑皮的温度保持在25℃左右为宜,若超过30℃,进行翻拌,以免发酵过分激烈,影响色泽,空气湿度在85%以上,有利于提高多酚氧化酶活性。

8)切制:将柑皮切制成宽度为2mm的丝状。

9)晾晒:柑皮丝经过5天的天然晾晒。

10)烘焙:晾晒后的柑皮丝进行低温70℃烘焙10小时。

11)回温:升温至120℃回温1小时。

12)混合:柑皮丝与普洱茶叶按1:3.5比例混合。

13)装袋:将混合后的柑普茶装袋封口。

实施例2:

能长久保持醇香的柑普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采摘:采摘六月份中旬的青皮柑果。

2)选果:选果径大小在40-45mm之间的柑果。

3)清洗:选好的柑果用水清洗干净。

4)开口取果肉:在柑子的顶部开一个圆口将果肉取净。

5)二次清洗果皮:取完肉的柑皮要再次清洗两遍,防止内部残留有果籽和果汁,影响茶的口感,清洗柑皮后再检查一遍,保证每一颗果皮清洗干净。

6)晒青:把柑皮倒置放到阳光底下晾晒,把留在里面的水倾倒出来,要选在阳光充足的时间一般下午4点左右晾晒。

7)发酵:经晾晒后的柑皮放置发酵室,外源加入乳酸菌,乳酸菌粉按0.2%质量分数溶于纯净水中充分搅拌后均匀喷洒于柑皮表面,至柑皮含水量30%,发酵时间5h,发酵室温控制在25℃,柑皮的温度保持在25℃左右为宜,若超过30℃,进行翻拌,以免发酵过分激烈,影响色泽,空气湿度在85%以上,有利于提高多酚氧化酶活性。

8)切制:将柑皮切制成宽度为2mm的丝状。

9)晾晒:柑皮丝经过6天的天然晾晒。

10)烘焙:晾晒后的柑皮丝进行低温70℃烘焙10小时。

11)回温:升温至120℃回温1小时。

12)混合:柑皮丝与普洱茶叶按1:3比例混合。

13)装袋:将混合后的柑普茶装袋封口。

14)陈化:所制得的袋泡茶,置于阴凉、干燥、无异味处进一步陈化3个月。

实施例3:

能长久保持醇香的柑普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采摘:采摘六月份中旬的青皮柑果。

2)选果:选果径大小在40-45mm之间的柑果。

3)清洗:选好的柑果用水清洗干净。

4)开口取果肉:在柑子的顶部开一个圆口将果肉取净。

5)二次清洗果皮:取完肉的柑皮要再次清洗两遍,防止内部残留有果籽和果汁,影响茶的口感,清洗柑皮后再检查一遍,保证每一颗果皮清洗干净。

6)晒青:把柑皮倒置放到阳光底下晾晒,把留在里面的水倾倒出来,要选在阳光充足的时间一般下午4点左右晾晒。

7)发酵:经晾晒后的柑皮放置发酵室,外源加入乳酸菌,乳酸菌粉按0.15%质量分数溶于纯净水中充分搅拌后均匀喷洒于柑皮表面,至柑皮含水量30%,发酵时间8h,发酵室温控制在25℃,柑皮的温度保持在25℃左右为宜,若超过30℃,进行翻拌,以免发酵过分激烈,影响色泽,空气湿度在85%以上,有利于提高多酚氧化酶活性。

8)切制:将柑皮切制成宽度为2mm的丝状。

9)晾晒:柑皮丝经过6天的天然晾晒。

10)烘焙:晾晒后的柑皮丝进行低温70℃烘焙10小时。

11)回温:升温至120℃回温1小时。

12)混合:柑皮丝与普洱茶叶按1:2.5比例混合。

13)装袋:将混合后的柑普茶装袋封口。

14)陈化:所制得的袋泡茶,置于阴凉、干燥、无异味处进一步陈化3个月。

实验例

试验1微生物含量测定

1.1实验材料

选取广东新会2个不同储存年份的柑普茶茶样,编号:①为1年柑普茶;②为2年柑普茶。茶样均购自同一茶叶店的同一个厂家。

③实施例3柑普茶,1年;④实施例3柑普茶,2年。

1.2实验方法

(1)茶汤的制备。用锥形瓶称取茶叶2.50g,加入250ml沸水,10s后倒出茶汤,定容至250ml,即为第1泡茶汤;再加入250ml沸水于原锥形瓶中,30s后倒出茶汤,定容至250ml,为第2泡茶汤。因日常生活中人们常以第2泡茶汤为饮用,因此本文以第1泡茶汤和第2泡茶汤为研究对象。

(2)方法。

菌落总数测定:参考gb4789.2-2010《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霉菌和酵母计数:参考gb4789.15-2010《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

大肠菌群计数:参考gb/t4789.3-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测定》;

沙门氏菌检验:参考gb4789.4-2010《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参考gb4789.10-2010《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结果:

表14个茶样第1泡茶汤中菌落总数测定结果表

表24个茶样第1泡茶汤中霉菌和酵母计数测定结果表

表34个茶样第2泡茶汤中菌落总数测定结果表

表44个茶样第2泡茶汤中霉菌和酵母计数测定结果表

所有样品中均没有发现致病菌或可疑致病菌。

结果表明:本发明方法能有效抑制存储中微生物的生长。

试验2降血脂试验

1.试验样品:

实施例1、2、3制成的柑普茶

2.试验动物:

wistar大鼠,体重180-210,60只,雌雄不限。

3.试验仪器:

hitachi706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fk-a型组织捣碎机、离心机。

实验步骤:

(1)试验样品处理

取实施例1、2、3制成的柑普茶、市售柑普茶各8g,分别加50ml95℃以上热水没过干茶,将水倒出,第一步称为“醒茶”;第二步,分别加入200ml95℃以上热水,闷泡10s,纱布过滤,得滤液,放冷,备用。

(2)动物实验

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市售柑普茶对照组(上述实验①样)、试验组(实施例3,1年),每组10只。实验为期15周,前4周为造模期,后11周为实验期。

造模期:除空白对照组每天灌胃给予1.0ml/100g基础饲料外,其余各组每天灌胃1.0ml/100g高脂饲料(组方:20%猪油、5%胆固醇、2%胆酸盐、0.2%丙基硫氧嘧啶、10%吐温80、10%丙二醇、5%蔗糖,用蒸馏水溶解)。

实验期:市售柑普茶对照组、试验组1、试验组2、试验组3第按1.5g/100g分别灌胃给予经步骤(1)处理后市售普洱茶、实施例3柑普茶的备用液,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每天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各组灌胃的同时,空白对照组继续给予基础饲料,其他各组给予高脂饲料,连续给药11周,试验结束时,大鼠禁食不禁水,断头取血,分别检测血清tg、tc和ldl-c水平。

试验结果

实验数据以(x±s)表示,数据统计用spss11.0软件进行,组间对照采用onewayanova进行,结果表1。

表1柑普茶对wistar大鼠血清tg、tc、ldl-c的影响

注:▲与空白组相比p<0.05,*与模型组相比p<0.05

试验分析

由表1可知,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造模成功。试验组对高脂血症的大鼠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作用,且降低程度大于普通市售柑普茶组,由此表明本发明制成的柑普茶具有较好的降血脂保健功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留言
  • 访客 来自[未知地区] 2017年11月17日 00:02
    👍👍👍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