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冰肠馅料的加工方法以及含有该馅料的红薯冰肠及该冰肠的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66367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红薯冰肠馅料的加工方法以及含有该馅料的红薯冰肠及该冰肠的加工方法,属于速冻食品加工
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生活的要求已经从过去对量的满足变成了现今对质的追求。在饮食方面,“天然、健康、绿色、无添加”的食品理念也在消费者心中深深扎根,同时成为了食品行业新品开发的着眼点。红薯是仅次于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重要的粮食作物,红薯又名番薯、红苕、甘薯、山芋、地瓜等,按肉质的颜色可分为红心红薯、白心红薯、紫红薯。(吴广辉,毕韬韬.红薯营养价值及综合开发利用研究进展,食品研究与开发,2015.30(20):189).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红薯中含有淀粉、膳食纤维、蛋白、胡萝卜素、va、vc以及钾、铁、铜、硒、钙等10余种微量元素,同时由于这些成分的作用,还使得其还具有防治癌症、抑制胆固醇生成、预防心血管疾病、预防肺气肿、减肥及润肠通便的功效,被营养学家们称为营养最均衡的天然保健食品。在国际上,红薯的精深加工已经在轻工业、化工和医药行业中逐步展开,但在国内却发展缓慢,目前还仅局限在饲料、淀粉和粉条等档次较低的产品范围内,存在着产品种类单一、附加值低、深加工程度低等问题;另一方面,如果直接以红薯作为原料生产食品,又会由于红薯中富含酚类、纤维素等成分而导致产品色泽暗沉且终产品组织粗糙,不能提供给消费者最佳的感官体验。于是如何在现有的技术和条件下加大对红薯的产品开发,已经成为商家角逐健康食品市场的焦点。现有技术中未见将以红薯为主要原料直接制备成肠状的快速冷冻即食食品。将红薯直接制备成冷冻即食食品可能会出现如下问题:1、红薯在制作过程中容易发生褐变;2、有些消费人群可能不能接受全部红薯特征气味;3、产品组织不够细腻、较多冰碴影响口感、抗融性不好。技术实现要素:为丰富红薯深加工产品种类,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即食红薯冰肠产品及其加工方法,该红薯冰肠产品及其加工方法能够克服红薯容易发生褐变、一些消费人群不能接受过强的红薯特征气味、组织不够细腻、冰碴较多影响口感、抗融性不好等问题,本发明产品采用了一种全新的形式,提供了一种新型产品,丰富了红薯深加工产品的种类,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薯冰肠,由肠衣和馅料组成,每100g红薯冰肠的馅料由下述重量的原料制成:红薯泥40g-60g,白砂糖5g-15g,奶粉5g-10g,海藻酸钠0.2g-0.4g,黄原胶0.4g-0.8g,其余用水补足。进一步地,红薯泥50g-60g,白砂糖10g-15g,奶粉5g-10g,海藻酸钠0.2g-0.3g,黄原胶0.4g-0.6g,其余用水补足。更进一步地,每100g红薯冰肠的馅料由下述重量的原料制成:红薯泥50g,白砂糖为10g,奶粉为10g,海藻酸钠0.2g,黄原胶0.4g,其余用水补足。进一步地,所述红薯泥为白心红薯、红心红薯或紫红薯的红薯泥。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红薯冰肠的馅料的加工方法,按照如下步骤制备:1)将红薯清洗去皮后用含有0.05%~0.15%(重量)柠檬酸和0.05%~0.0.15%(重量)抗坏血酸钠的复合溶液浸泡;2)将按照步骤1)浸泡后的红薯在95℃-100℃的条件下蒸50min-60min,冷却后制成红薯泥;3)将奶粉、白砂糖、海藻酸钠和黄原胶先溶解于水,搅拌均匀后在60℃~65℃保温10min,然后在95℃~100℃条件下水浴3min-5min,获得配料溶液;将步骤2)获得的红薯泥与步骤3)获得的配料溶液混合,搅拌均匀,形成红薯冰肠的馅料。进一步地,步骤1)是将红薯清洗去皮后用0.1%(重量)柠檬酸和0.1%(重量)抗坏血酸钠的复合溶液浸泡。进一步地,步骤2)所述制成红薯泥是用斩拌机在1800rpm-3600rpm的条件下斩拌5min-20min至泥状。通常斩拌机分包括中速和高速,分别是1800rpm和3600rpm,其中高速(3600rpm)斩拌5min-10min至泥状即可。进一步地,步骤2)是将按照步骤1)浸泡后的红薯在100℃的条件下蒸55min。进一步地,步骤3)将奶粉、白砂糖、海藻酸钠和黄原胶先溶解于水,搅拌均匀后在63℃保温10min,然后在100℃条件下水浴4min。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红薯冰肠的加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将红薯清洗去皮后用含有0.05%~0.15%(重量)柠檬酸和0.05%~0.0.15%(重量)抗坏血酸钠的复合溶液浸泡;2)将按照步骤1)浸泡后的红薯在95℃-100℃的条件下蒸50min-60min,冷却后制成红薯泥;3)将奶粉、白砂糖、海藻酸钠和黄原胶先溶解于水,搅拌均匀后在60℃~65℃保温10min,然后在95℃~100℃条件下水浴3min~5min,获得配料溶液;4)将步骤2)获得的红薯泥与步骤3)获得的配料溶液混合,搅拌均匀,形成红薯冰肠的馅料;5)将步骤4)获得的馅料转移至灌肠机内,灌装于肠衣中,两端密封;6)灭菌后冷却至室温;7)转移至-18℃,急速冷冻储存。本发明步骤2)中蒸红薯可以95℃-100℃的条件下蒸50min-60min,在上述参数范围内任意取值进行组合能够获得相同的效果。本发明中密封方式可以采用两端用铝扣扭结进行密封。本发明中灭菌可以采用在灭菌釜内,121℃,灭菌20min的方式。本发明中所述肠衣可以采用塑料肠衣膜,具体可以为pvdc肠衣膜,在具体生产中,根据实际需要还可以采用尼龙肠衣、尼龙复合肠衣和eval复合型肠衣等予以替换。本发明红薯(英文:sweetpotato,学名:ipomoeabatatas(l.)lam,又名山芋、红芋、甘薯、番薯、番芋、地瓜(北方)、红苕(四川)、线苕、白薯、金薯、甜薯、朱薯、枕薯等。)本发明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红薯冰肠产品,以红薯作为主要原料,通过斩拌、搅拌、混合、灭菌等工艺,以肠衣作为包装材料制成的肠状快速冷冻即食食品,具有用料简单、产品品相好、口感细腻、红薯特征风味浓郁、抗融性好等特点。本发明的提供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新型产品种类,丰富了红薯产品种类,为消费者多提供一些健康养身、绿色天然、消暑饱腹的食品选择。本发明将清理去皮后的红薯用0.05%~0.15%(重量)柠檬酸和0.05%~0.0.15%(重量)异抗坏血酸钠复合溶液浸泡能够有效防止红薯褐变,使得制备获得的红薯冰肠无褐变、具备红薯特有色泽,其中0.1%(重量)柠檬酸-0.1%(重量)异抗坏血酸钠复合溶液效果最好。本发明通过蒸煮后斩拌制备红薯泥,通过采用适当的工艺参数使得制备获得的红薯泥细腻,能够有效减少红薯微粒之间的空隙,防止冻结过程中大冰晶的形成,提高产品感官体验。本发明通过添加适量的奶粉、糖,有效优化了红薯的原始风味,制备获得的红薯冰肠在具备红薯特征风味的同时还具备奶香味和甜味,并且甜味、奶味非常适口,红薯特征风味恰当,使得不能接受较强红薯特征气味的消费人群容易接受此项新产品。本发明对海藻酸钠和黄原胶采取了先用温水溶解再用沸水煮开的处理方式,在适当的配比(海藻酸钠:黄原胶=1:2)和工艺条件下获得的食用胶溶解彻底,使得整个冰肠产品体系稳定,质地细腻。直接溶解容易溶解不完全,出现结块,而直接热熔虽然加热可以加速溶解,但是由于温度迅速升高,使得整个体系粘度迅速增大,结块部分难以继续溶解,进而形成小结块,影响感官品质。通常冰冻制品通过添加奶油可以使产品冰碴减少,口感更细腻,抗融性更好,而本发明中无需添加奶油也可以达到冰碴少,口感细腻,抗融性好的效果。本发明将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制备红薯和食用胶,将二者混合制备获得的红薯冰肠软硬适中,组织均匀细腻,无肉眼可见的其他杂质;口融性非常好,咀嚼时口感细腻。本发明经肠衣包装后快速冷冻制得,产品属性介于素肠制品和冰品之间,于冰品而言,是包装上的创新;于素肠而言,是内容上的变化。既能满足消费者求新图变的食品需求,又能推动粗粮制品走向人们的日常生活,还能给消费者的暑夏带来冰凉体验。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不受实施例的限制。本发明中实施例所使用的材料、试剂、仪器和方法,未经特殊说明,均为本领域常规的材料、试剂、仪器和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通过商业渠道获得。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就红薯、白砂糖、奶粉、复合胶(海藻酸钠:黄原胶=1:2)等4个因素进行了优化。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红薯冰肠馅料的加工方法以及含有该馅料的红薯冰肠及该冰肠的加工方法,本实施例采用红心红薯进行以下实验,具体制备方法和配方如下所示:制备方法如下:1)将红薯清洗去皮后切成1cm见方的丁状物,然用含有0.1%(重量)柠檬酸和0.1%(重量)抗坏血酸钠的复合溶液浸泡;2)将按照步骤1)浸泡后的红薯在100℃的条件下蒸55min,冷却后用斩拌机在3600rpm的条件下斩拌10min至泥状,获得红薯泥;3)将奶粉、白砂糖、海藻酸钠和黄原胶先溶解于水,搅拌均匀后在63℃保温10min,然后在97℃条件下水浴4min,获得配料溶液;4)将步骤2)获得的红薯泥与步骤3)获得的配料溶液混合,搅拌均匀,形成红薯冰肠的馅料;5)将步骤4)获得的馅料转移至灌肠机内,灌装于pvdc肠衣膜中,两端密封;6)在灭菌釜内,121℃,灭菌20min后冷却至室温。7)转移至-18℃,急速冷冻储存,获得红薯冰肠。本实施例中步骤2)所述用斩拌机斩拌,可以在1800rpm-3600rpm的条件下斩拌5min-20min至泥状,在上述范围内任意取值组合均可以获得相同的效果。本实施例中密封方式可以采用两端用铝扣扭结进行密封。本发明中所述肠衣具体可以用pvdc肠衣膜,也可以采用尼龙肠衣、尼龙复合肠衣和eval复合型肠衣等予以替换。具体配方配比见表1:表1实施例1红薯冰肠配方配料表(100g红薯冰肠馅料)配料含量(g)红薯泥40白砂糖5奶粉5海藻酸钠0.2黄原胶0.4饮用水49.4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红薯冰肠馅料的加工方法以及含有该馅料的红薯冰肠及该冰肠的加工方法,本实施例采用红心红薯进行以下实验,具体制备方法和配方如下所示:制备方法如下:1)将红薯清洗去皮后切成1cm见方的丁状物,然用含有0.1%(重量)柠檬酸和0.1%(重量)抗坏血酸钠的复合溶液浸泡;2)将按照步骤1)浸泡后的红薯在100℃的条件下蒸55min,冷却后用斩拌机在3600rpm的条件下斩拌10min至泥状,获得红薯泥;3)将奶粉、白砂糖、海藻酸钠和黄原胶先溶解于水,搅拌均匀后在63℃保温10min,然后在97℃条件下水浴4min,获得配料溶液;4)将步骤2)获得的红薯泥与步骤3)获得的配料溶液混合,搅拌均匀,形成红薯冰肠的馅料;5)将步骤4)获得的馅料转移至灌肠机内,灌装于pvdc肠衣膜中,两端密封;6)在灭菌釜内,121℃,灭菌20min后冷却至室温。7)转移至-18℃,急速冷冻储存,获得红薯冰肠。本实施例中步骤2)所述用斩拌机斩拌,可以在1800rpm-3600rpm的条件下斩拌5min-20min至泥状,在上述范围内任意取值组合均可以获得相同的效果。本实施例中密封方式可以采用两端用铝扣扭结进行密封。本发明中所述肠衣具体可以用pvdc肠衣膜,也可以采用尼龙肠衣、尼龙复合肠衣和eval复合型肠衣等予以替换。具体配方配比见表2:表2实施例2红薯冰肠配方配料表(100g红薯冰肠馅料)配料含量(g)红薯泥40白砂糖10奶粉7.5海藻酸钠0.3黄原胶0.6饮用水41.6实施例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红薯冰肠馅料的加工方法以及含有该馅料的红薯冰肠及该冰肠的加工方法,本实施例采用红心红薯进行以下实验,具体制备方法和配方如下所示:制备方法如下:1)将红薯清洗去皮后切成1cm见方的丁状物,然用含有0.1%(重量)柠檬酸和0.1%(重量)抗坏血酸钠的复合溶液浸泡;2)将按照步骤1)浸泡后的红薯在100℃的条件下蒸55min,冷却后用斩拌机在3600rpm的条件下斩拌10min至泥状,获得红薯泥;3)将奶粉、白砂糖、海藻酸钠和黄原胶先溶解于水,搅拌均匀后在63℃保温10min,然后在97℃条件下水浴4min,获得配料溶液;4)将步骤2)获得的红薯泥与步骤3)获得的配料溶液混合,搅拌均匀,形成红薯冰肠的馅料;5)将步骤4)获得的馅料转移至灌肠机内,灌装于pvdc肠衣膜中,两端密封;6)在灭菌釜内,121℃,灭菌20min后冷却至室温。7)转移至-18℃,急速冷冻储存,获得红薯冰肠。本实施例中步骤2)所述用斩拌机斩拌,可以在1800rpm-3600rpm的条件下斩拌5min-20min至泥状,在上述范围内任意取值组合均可以获得相同的效果。本实施例中密封方式可以采用两端用铝扣扭结进行密封。本发明中所述肠衣具体可以用pvdc肠衣膜,也可以采用尼龙肠衣、尼龙复合肠衣和eval复合型肠衣等予以替换。具体配方配比见表3:表3实施例3红薯冰肠配方配料表(100g红薯冰肠馅料)配料含量(g)红薯泥40白砂糖15奶粉10海藻酸钠0.4黄原胶0.8饮用水33.8实施例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红薯冰肠馅料的加工方法以及含有该馅料的红薯冰肠及该冰肠的加工方法,本实施例采用红心红薯进行以下实验,具体制备方法和配方如下所示:制备方法如下:1)将红薯清洗去皮后切成1cm见方的丁状物,然用含有0.1%(重量)柠檬酸和0.1%(重量)抗坏血酸钠的复合溶液浸泡;2)将按照步骤1)浸泡后的红薯在100℃的条件下蒸55min,冷却后用斩拌机在3600rpm的条件下斩拌10min至泥状,获得红薯泥;3)将奶粉、白砂糖、海藻酸钠和黄原胶先溶解于水,搅拌均匀后在63℃保温10min,然后在97℃条件下水浴4min,获得配料溶液;4)将步骤2)获得的红薯泥与步骤3)获得的配料溶液混合,搅拌均匀,形成红薯冰肠的馅料;5)将步骤4)获得的馅料转移至灌肠机内,灌装于pvdc肠衣膜中,两端密封;6)在灭菌釜内,121℃,灭菌20min后冷却至室温。7)转移至-18℃,急速冷冻储存,获得红薯冰肠。本实施例中步骤2)所述用斩拌机斩拌,可以在1800rpm-3600rpm的条件下斩拌5min-20min至泥状,在上述范围内任意取值组合均可以获得相同的效果。本实施例中密封方式可以采用两端用铝扣扭结进行密封。本发明中所述肠衣具体可以用pvdc肠衣膜,也可以采用尼龙肠衣、尼龙复合肠衣和eval复合型肠衣等予以替换。具体配方配比见表4:表4实施例4红薯冰肠配方配料表(100g红薯冰肠馅料)配料含量(g)红薯泥50白砂糖5奶粉7.5海藻酸钠0.4黄原胶0.8饮用水36.3实施例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红薯冰肠馅料的加工方法以及含有该馅料的红薯冰肠及该冰肠的加工方法,本实施例采用红心红薯进行以下实验,具体制备方法和配方如下所示:制备方法如下:1)将红薯清洗去皮后切成1cm见方的丁状物,然用含有0.1%(重量)柠檬酸和0.1%(重量)抗坏血酸钠的复合溶液浸泡;2)将按照步骤1)浸泡后的红薯在100℃的条件下蒸55min,冷却后用斩拌机在3600rpm的条件下斩拌10min至泥状,获得红薯泥;3)将奶粉、白砂糖、海藻酸钠和黄原胶先溶解于水,搅拌均匀后在63℃保温10min,然后在97℃条件下水浴4min,获得配料溶液;4)将步骤2)获得的红薯泥与步骤3)获得的配料溶液混合,搅拌均匀,形成红薯冰肠的馅料;5)将步骤4)获得的馅料转移至灌肠机内,灌装于pvdc肠衣膜中,两端密封;6)在灭菌釜内,121℃,灭菌20min后冷却至室温。7)转移至-18℃,急速冷冻储存,获得红薯冰肠。本实施例中步骤2)所述用斩拌机斩拌,可以在1800rpm-3600rpm的条件下斩拌5min-20min至泥状,在上述范围内任意取值组合均可以获得相同的效果。本实施例中密封方式可以采用两端用铝扣扭结进行密封。本发明中所述肠衣具体可以用pvdc肠衣膜,也可以采用尼龙肠衣、尼龙复合肠衣和eval复合型肠衣等予以替换。具体配方配比见表5:表5实施例5红薯冰肠配方配料表(100g红薯冰肠馅料)配料含量(g)红薯泥50白砂糖10奶粉10海藻酸钠0.2黄原胶0.4饮用水29.4实施例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红薯冰肠馅料的加工方法以及含有该馅料的红薯冰肠及该冰肠的加工方法,本实施例采用红心红薯进行以下实验,具体制备方法和配方如下所示:制备方法如下:1)将红薯清洗去皮后切成1cm见方的丁状物,然用含有0.1%(重量)柠檬酸和0.1%(重量)抗坏血酸钠的复合溶液浸泡;2)将按照步骤1)浸泡后的红薯在100℃的条件下蒸55min,冷却后用斩拌机在3600rpm的条件下斩拌10min至泥状,获得红薯泥;3)将奶粉、白砂糖、海藻酸钠和黄原胶先溶解于水,搅拌均匀后在63℃保温10min,然后在97℃条件下水浴4min,获得配料溶液;4)将步骤2)获得的红薯泥与步骤3)获得的配料溶液混合,搅拌均匀,形成红薯冰肠的馅料;5)将步骤4)获得的馅料转移至灌肠机内,灌装于pvdc肠衣膜中,两端密封;6)在灭菌釜内,121℃,灭菌20min后冷却至室温。7)转移至-18℃,急速冷冻储存,获得红薯冰肠。本实施例中步骤2)所述用斩拌机斩拌,可以在1800rpm-3600rpm的条件下斩拌5min-20min至泥状,在上述范围内任意取值组合均可以获得相同的效果。本实施例中密封方式可以采用两端用铝扣扭结进行密封。本发明中所述肠衣具体可以用pvdc肠衣膜,也可以采用尼龙肠衣、尼龙复合肠衣和eval复合型肠衣等予以替换。具体配方配比见表6:表6实施例6红薯冰肠配方配料表(100g红薯冰肠馅料)配料含量(g)红薯泥50白砂糖15奶粉5海藻酸钠0.3黄原胶0.6饮用水29.1实施例7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红薯冰肠馅料的加工方法以及含有该馅料的红薯冰肠及该冰肠的加工方法,本实施例采用红心红薯进行以下实验,具体制备方法和配方如下所示:制备方法如下:1)将红薯清洗去皮后切成1cm见方的丁状物,然用含有0.1%(重量)柠檬酸和0.1%(重量)抗坏血酸钠的复合溶液浸泡;2)将按照步骤1)浸泡后的红薯在100℃的条件下蒸55min,冷却后用斩拌机在3600rpm的条件下斩拌10min至泥状,获得红薯泥;3)将奶粉、白砂糖、海藻酸钠和黄原胶先溶解于水,搅拌均匀后在63℃保温10min,然后在97℃条件下水浴4min,获得配料溶液;4)将步骤2)获得的红薯泥与步骤3)获得的配料溶液混合,搅拌均匀,形成红薯冰肠的馅料;5)将步骤4)获得的馅料转移至灌肠机内,灌装于pvdc肠衣膜中,两端密封;6)在灭菌釜内,121℃,灭菌20min后冷却至室温。7)转移至-18℃,急速冷冻储存,获得红薯冰肠。本实施例中步骤2)所述用斩拌机斩拌,可以在1800rpm-3600rpm的条件下斩拌5min-20min至泥状,在上述范围内任意取值组合均可以获得相同的效果。本实施例中密封方式可以采用两端用铝扣扭结进行密封。本发明中所述肠衣具体可以用pvdc肠衣膜,也可以采用尼龙肠衣、尼龙复合肠衣和eval复合型肠衣等予以替换。具体配方配比见表7:表7实施例7红薯冰肠配方配料表(100g红薯冰肠馅料)配料含量(g)红薯泥60白砂糖5奶粉10海藻酸钠0.3黄原胶0.6饮用水24.1实施例8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红薯冰肠馅料的加工方法以及含有该馅料的红薯冰肠及该冰肠的加工方法,本实施例采用红心红薯进行以下实验,具体制备方法和配方如下所示:制备方法如下:1)将红薯清洗去皮后切成1cm见方的丁状物,然用含有0.1%(重量)柠檬酸和0.1%(重量)抗坏血酸钠的复合溶液浸泡;2)将按照步骤1)浸泡后的红薯在100℃的条件下蒸55min,冷却后用斩拌机在3600rpm的条件下斩拌10min至泥状,获得红薯泥;3)将奶粉、白砂糖、海藻酸钠和黄原胶先溶解于水,搅拌均匀后在63℃保温10min,然后在97℃条件下水浴4min,获得配料溶液;4)将步骤2)获得的红薯泥与步骤3)获得的配料溶液混合,搅拌均匀,形成红薯冰肠的馅料;5)将步骤4)获得的馅料转移至灌肠机内,灌装于pvdc肠衣膜中,两端密封;6)在灭菌釜内,121℃,灭菌20min后冷却至室温。7)转移至-18℃,急速冷冻储存,获得红薯冰肠。本实施例中步骤2)所述用斩拌机斩拌,可以在1800rpm-3600rpm的条件下斩拌5min-20min至泥状,在上述范围内任意取值组合均可以获得相同的效果。本实施例中密封方式可以采用两端用铝扣扭结进行密封。本发明中所述肠衣具体可以用pvdc肠衣膜,也可以采用尼龙肠衣、尼龙复合肠衣和eval复合型肠衣等予以替换。具体配方配比见表8:表8实施例8红薯冰肠配方配料表(100g红薯冰肠馅料)配料含量(g)红薯泥60白砂糖10奶粉5海藻酸钠0.4黄原胶0.8饮用水23.8实施例9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红薯冰肠馅料的加工方法以及含有该馅料的红薯冰肠及该冰肠的加工方法,本实施例采用红心红薯进行以下实验,具体制备方法和配方如下所示:制备方法如下:1)将红薯清洗去皮后切成1cm见方的丁状物,然用含有0.1%(重量)柠檬酸和0.1%(重量)抗坏血酸钠的复合溶液浸泡;2)将按照步骤1)浸泡后的红薯在100℃的条件下蒸55min,冷却后用斩拌机在3600rpm的条件下斩拌10min至泥状,获得红薯泥;3)将奶粉、白砂糖、海藻酸钠和黄原胶先溶解于水,搅拌均匀后在63℃保温10min,然后在97℃条件下水浴4min,获得配料溶液;4)将步骤2)获得的红薯泥与步骤3)获得的配料溶液混合,搅拌均匀,形成红薯冰肠的馅料;5)将步骤4)获得的馅料转移至灌肠机内,灌装于pvdc肠衣膜中,两端密封;6)在灭菌釜内,121℃,灭菌20min后冷却至室温。7)转移至-18℃,急速冷冻储存,获得红薯冰肠。本实施例中步骤2)所述用斩拌机斩拌,可以在1800rpm-3600rpm的条件下斩拌5min-20min至泥状,在上述范围内任意取值组合均可以获得相同的效果。本实施例中密封方式可以采用两端用铝扣扭结进行密封。本发明中所述肠衣具体可以用pvdc肠衣膜,也可以采用尼龙肠衣、尼龙复合肠衣和eval复合型肠衣等予以替换。具体配方配比见表9:表9实施例9红薯冰肠配方配料表(100g红薯冰肠馅料)配料含量(g)红薯泥60白砂糖15奶粉7.5海藻酸钠0.2黄原胶0.4饮用水16.9实施例10本实施例对实施例1-9所述的红薯冰肠的感官品质进行了验证。本实施例中以《感官分析食品感官质量控制导则》(gb/t29605-2013)为指导,抽调了15位经过培训的人员成立评价小组,并以表10中的各项准则作为评分标准对产品进行评价考核,对实验结果加以判定,确定产品的最优配方。具体各产品的感官评价总分值如表11。表10红薯冰肠感官评价标准表11红薯冰肠感官评价得分表实施例色泽风味组织形态口感官评价得分120251926902202818279332028182894420271728925202920289762029192896720281727928202818279392028192895表11中呈现了感官评价小组成员对不同实施例进行感官评价后给出的分值。结果表明,当配方中红薯、白砂糖、奶粉、黄原胶、海藻酸钠和饮用水的添加比例分别为50%、10%、10%、0.4%、0.2%和29.4%时,产品的色泽、风味、组织状态和口感的综合情况达到最佳状态。实施例11本实施例中以实施例10中所获得的最佳感官效果的配方(实施例5)为基础,对海藻酸钠和黄原胶的煮胶工艺进行了探索,分别就直接溶解、直接热溶和分步热溶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其他操作均按照实施例5的方法进行。结果如表12所示:表12复合胶不同溶解方法效果对比表实施例12本实施例中以实施例10中所获得的最佳感官效果的配方(实施例5)为基础,对进行了探索,分别就柠檬酸-异抗坏血酸钠溶液对红薯褐变的保护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如表14所示:表14柠檬酸-异抗坏血酸钠溶液对红薯褐变情况影响对比表本实施例中经0.1%柠檬酸-0.1%异抗坏血酸钠混合溶液浸泡15min的处理组和0.15%柠檬酸-0.15%异抗坏血酸钠混合溶液浸泡15min的处理组放置在-18℃下保藏1周均未发生褐变现象,两个处理组的效果相同,但是出于减少外来添加成分和节省原料的考量,本发明建议选择用0.1%柠檬酸-0.1%异抗坏血酸钠混合溶液浸泡15min的处理方式处理红薯。实施例13按照上述实施例5,分别用白心红薯和紫红薯代替红心红薯制备红薯冰肠,并进行感官评价,其中白心红薯得分97,紫红薯得分97。由此可知,本发明中的红薯泥可以是白心红薯、红心红薯和紫红薯的红薯泥,均能获得相同的技术效果。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的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各种改动和修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