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穗石柯叶后发酵代茶的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21497阅读:147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代茶加工领域和食品发酵工程领域,具体地说涉及多穗石柯叶后发酵代茶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多穗石柯(lithocarpuspolystachyus)植物主要零星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区的低山密林。当地民间常采用其嫩梢制成代茶,俗称甜茶。制作的甜茶冲泡后具有很高的甜味,其甜味主要来自根皮苷成分。多穗石柯叶还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能够抗氧化、抗过敏,具有很高的保健和药用价值。

后发酵茶的代表是黑茶,其原理是茶叶杀青后主要利用外来微生物的外源酶和湿热作用氧化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现代研究表明,黑茶后发酵过程中一种重要的有益微生物为冠突散囊菌,俗称“金花”,能够促进茶叶渥堆后发酵,使茶叶性质更加温和,适应的饮用人群更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穗石柯叶后发酵代茶的加工方法,加工步骤为:采摘多穗石柯嫩梢→摊放→杀青→揉捻→干燥→毛茶分级归堆→高温蒸汽处理→摊凉→接种冠突散囊菌→渥堆→翻拌→包装→陈放发花→成茶分级→成品代茶。成品代茶具有性质温和、口感醇厚甘甜,富含黄酮类物质,且表面满披“金花”,带有菌花香的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穗石柯叶后发酵代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料采用多穗石柯嫩梢。

上述的技术方案中,一种多穗石柯叶后发酵代茶的加工方法,其加工步骤为:采摘多穗石柯嫩梢→摊放→杀青→揉捻→干燥→毛茶分级归堆→高温蒸汽处理→摊凉→接种冠突散囊菌→渥堆→翻拌→包装→陈放发花→成茶分级→成品代茶。

上述的技术方案中,一种多穗石柯叶后发酵代茶的加工方法,多穗石柯嫩梢采摘标准为一芽二三叶至一芽四五叶,或一芽三四叶对夹叶。

上述的技术方案中,一种多穗石柯叶后发酵代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采摘回来的多穗石柯嫩梢摊放0.5h—8h,待其适度萎凋失水约10%—25%后进行下一步工序。

上述的技术方案中,一种多穗石柯叶后发酵代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适度摊放后的嫩梢,进行杀青处理;杀青时温度先高后低,遵循“老叶嫩杀,嫩叶老杀”的原则;杀青锅温度控制在180℃—300℃之间,杀青时长控制在3min—10min之间;其中杀青锅可采用滚筒杀青锅、龙井锅等杀青锅。

上述的技术方案中,一种多穗石柯叶后发酵代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揉捻工艺是将杀青后的杀青叶趁热揉捻,揉捻适度的标志以揉出茶汁为指标,且手抓握多穗石柯嫩梢,成团不易散开。

上述的技术方案中,一种多穗石柯叶后发酵代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揉捻适度后的嫩梢抖散解块后,进行干燥工序;干燥方式可以采用热风干燥、日晒干燥或者锅炒等方式;干燥温度遵循“先高后低”的原则,100℃—130℃干燥10min—90min后,改变干燥温度范围为70℃—90℃,干燥至足干;干燥后经吹风快速冷却、自然摊放后,即得多穗石柯叶毛茶。

上述的技术方案中,一种多穗石柯叶后发酵代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得到毛茶后需进一步拣剔分级或拼配归堆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序。

上述的技术方案中,一种多穗石柯叶后发酵代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毛茶分级归堆后,进行高温蒸汽处理,以达到杀灭杂菌的目的;高温蒸汽处理每次处理的量约为5kg—15kg,处理的时间为30min—200min。

上述的技术方案中,一种多穗石柯叶后发酵代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高温蒸汽处理毛茶后,需要摊凉至接近室温,手抓堆心毛茶不感觉烫手,方可进行下一步工序。

上述的技术方案中,一种多穗石柯叶后发酵代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接种方式采用接种冠突散囊菌孢子的方式,具体的是首次接种将带有丰富冠突散囊菌的黑茶块进行破碎、过筛,得到粒径0.5cm以下的黑茶块,然后按多穗石柯叶毛茶:带丰富冠突散囊菌黑茶块以110:1—20:1的比例混合接种。

上述的技术方案中,一种多穗石柯叶后发酵代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后续接种时将带有丰富冠突散囊菌的多穗石柯叶毛茶,按无冠突散囊菌多穗石柯叶毛茶:带丰富冠突散囊菌多穗石柯叶代茶以100:1—20:1的比例混合接种,将未带有或带有少量冠突散囊菌多穗石柯叶毛茶放回茶堆继续后发酵。

上述的技术方案中,一种多穗石柯叶后发酵代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渥堆和翻拌工序反复交替进行,其中渥堆时间根据冠突散囊菌的生长情况来确定,直至所有毛茶均匀带有“金花”后,是为渥堆充分。

上述的技术方案中,一种多穗石柯叶后发酵代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渥堆充分后,进行包装、陈放发花工序,此时可根据“金花”丰富程度分级,按不同等级成品代茶储存销售。

上述的技术方案中,一种多穗石柯叶后发酵代茶的加工方法,成品代茶具有性质温和、口感醇厚甘甜,富含黄酮类物质,且表面满披“金花”,带有菌花香的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需要声明的是,本发明所述的实施例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因此本发明并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实施例,凡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同样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多穗石柯叶后发酵代茶的加工方法,其加工原料为多穗石柯嫩梢,加工步骤为:采摘多穗石柯嫩梢→摊放→杀青→揉捻→干燥→毛茶分级归堆→高温蒸汽处理→摊凉→接种冠突散囊菌→渥堆→翻拌→包装→陈放发花→成茶分级→成品代茶。

实施例1

(1)采摘优质多穗石柯嫩梢一芽三四叶,摊放3h,待其嫩叶表明失去光泽后,进行下一步杀青工艺;(2)杀青时采用龙井锅进行手工杀青,每次投叶量500g,锅温200℃,用手翻炒6min后,至青气散发、叶片略有刺手感,杀青停止;(3)杀青后马上进行揉捻,直至揉出茶汁、手握成团不易散开时停止揉捻,并进行抖散使茶团散开;(4)将揉捻后的茶叶放入110℃烘箱,烘30min后取出;调整烘箱温度为75℃,继续烘至足干;(5)将足干的毛茶保存,待达到一定量后,使用高温蒸汽处理30min;(6)将高温蒸汽处理30min后的毛茶自然摊凉30min以上,待堆心温度回复至接近室温后可进行接种;(3)将摊凉后的毛茶接种冠突散囊菌孢子,首次接种将带有丰富冠突散囊菌的黑茶块进行破碎、过筛,得到粒径0.3cm以下的黑茶块,然后按多穗石柯叶毛茶:带丰富冠突散囊菌黑茶块以20:1的比例混合接种;(4)将接种后的毛茶进行渥堆,渥堆时间根据冠突散囊菌的生长情况来确定,直至所有毛茶均匀带有少量“金花”后,结束渥堆;(5)在结束渥堆前,每次堆心温度达到45℃以上时,进行翻拌一次;(6)待毛茶冠突散囊菌生长均匀,即发花均匀后,结束发花,并根据茶叶中“金花”的丰富程度进行分级;(7)分级后的茶即为多穗石柯叶后发酵代茶成品茶。

实施例2

采摘多穗石柯嫩梢四五叶,摊放5h,待其嫩叶表明失去光泽后,进行杀青工艺;(2)杀青时采用龙井锅进行手工杀青,每次投叶量500g,锅温200℃,用手翻炒4min后,至青气散发、叶片绵软,杀青停止;(3)杀青后马上进行揉捻,直至揉出茶汁、手握成团不易散开时停止揉捻,并进行抖散使茶团散开;(4)将揉捻后的茶叶放入110℃烘箱,烘30min后取出;调整烘箱温度为70℃,继续烘至足干;(5)将足干的毛茶保存,待达到一定量后,使用高温蒸汽处理30min;(6)将高温蒸汽处理30min后的毛茶自然摊凉30min以上,待堆心温度回复至接近室温后可进行接种;(3)将摊凉后的毛茶接种冠突散囊菌孢子,首次接种将带有丰富冠突散囊菌的黑茶块进行破碎、过筛,得到粒径0.3cm以下的黑茶块,然后按多穗石柯叶毛茶:带丰富冠突散囊菌黑茶块以20:1的比例混合接种;(4)将接种后的毛茶进行渥堆,渥堆时间根据冠突散囊菌的生长情况来确定,直至所有毛茶均匀带有少量“金花”后,结束渥堆;(5)在结束渥堆前,每次堆心温度达到45℃以上时,进行翻拌一次;(6)待毛茶冠突散囊菌生长均匀,即发花均匀后,结束发花,并根据茶叶中“金花”的丰富程度进行分级;(7)分级后的茶即为多穗石柯叶后发酵代茶成品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