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猪流行疾病防疫饲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928593阅读:48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生猪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猪流行疾病防疫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猪肉是目前人们餐桌上重要的动物性食品之一。因为猪肉纤维较为细软,结缔组织较少,肌肉组织中含有较多的肌间脂肪,因此,经过烹调加工后肉味特别鲜美。

在生猪的养殖过程中,生猪之间容易染上流行疾病,如呼吸道综合征、繁殖障碍综合征及新的病毒性疫病等,一般是在生猪染上相应的疾病后,再通过注射阿莫西林、强力霉素、恩诺沙星、氟苯尼考等抗生素的方式来让生猪的病情减轻,会直接导致猪的自然免疫力和抗病力较弱,生长缓慢,肉质较差,且药物长时间使用易产生耐药性,并有残留,当人食用后,对人体也有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生猪流行疾病防疫饲料及其制备方法,以提高生猪对流行疾病的抵抗能力。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如下:一种生猪流行疾病防疫饲料,各组分的质量份数为:麻黄:4-6份、鱼腥草:4-6份、黄岑:4-6份、板蓝根:4-6份、黄芪:4-6份、金银花:4-6份、连翘:4-6份、桔梗:4-6份、党参:4-6份、当归:1-3份、生地:1-3份、黄连:1-3份、黄柏:1-3份、黄岑:1-3份、丹皮:1-3份、大青叶:5-7份。。

基础方案的原理及其优点:1、在饲料中加入麻黄、鱼腥草、黄岑、板蓝根、黄芪、金银花、连翘、桔梗和党参,能够防治猪喘气病、蓝耳病等引起的呼吸道综合征;2、在饲料中加入当归、生地、黄连、黄柏、黄岑、丹皮和大青叶,以防治大肠杆菌病、猪肺疫等综合征;3、配方中麻黄:4-6份、鱼腥草:4-6份、黄岑:4-6份、板蓝根:4-6份、黄芪:4-6份、金银花:4-6份、连翘:4-6份、桔梗:4-6份、党参:4-6份、当归:1-3份、生地:1-3份、黄连:1-3份、黄柏:1-3份、黄岑:1-3份、丹皮:1-3份、大青叶:5-7份,各个组份的配比非常合理,能够增强每味中药对疾病的防疫作用。

综上所述,本配方中的组份能加入到生猪的饲料中,生猪在进食时能够快速的摄入各个组份,能有效的在生猪患上疾病前增强生猪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能极大的降低生猪患上大肠杆菌病、猪肺疫、猪喘气病、蓝耳病等疾病的可能性。

优选方案一:作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方案,各组份的质量份数为:麻黄:5份、鱼腥草:5份、黄岑:5份、板蓝根:5份、黄芪:5份、金银花:5份、连翘:5份、桔梗:5份、党参:5份、当归:2份、生地:2份、黄连:2份、黄柏:2份、黄岑:2份、丹皮:2份、大青叶:6份。通过上述设置,各组份的质量份数比例最佳,能够保证各组份均能够发挥最大的药效。

方案二:一种生猪流行疾病防疫饲料的制备方法,制备步骤如下:

步骤1:准备一种搓圆装置,包括机架、搓圆机构和研磨机构,所述研磨架构包括电动机、水平设置的研磨筒、转轴和若干粉碎刀,所述转轴同轴设置在研磨筒内,所述粉碎刀垂直固定安装在转轴的周壁上;所述搓圆机构包括内筒、搓圆桶、连接杆和拨杆,所述内筒同轴转动安装在研磨筒外,且搓圆桶下表面与机架接触,内筒的内壁与研磨筒的外壁接触,所述内筒的下端设有能与出料口重合的通槽,所述搓圆桶同轴安装在内筒外,搓圆桶与内筒之间设有容纳腔,且搓圆桶内壁上和内筒的外壁上均设有半球形的凹槽,且搓圆桶内壁上的凹槽与内筒的外壁上的凹槽相对,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内筒固定连接,且搓圆桶上设有供连接杆穿过的弧形槽;所述搓圆桶上设有出料口;所述研磨筒、内筒和搓圆桶上设有能够重合的进料口,研磨筒的下端设有若干出料孔,转轴的一端依次穿过研磨筒、内筒和搓圆桶与电动机连接,且研磨筒和电动机均固定安装在机架上;

步骤2:使步骤1中的研磨筒、内筒和搓圆桶的进料口重合,将麻黄、鱼腥草、黄岑、板蓝根、黄芪、金银花、连翘、桔梗、党参、当归、生地、黄连、黄柏、黄岑、丹皮和大青叶按份数比例投入到研磨筒中,形成混合物a;然后拨动拨杆,使内筒上的通槽与出料口错位,且内筒上的进料口与研磨筒上的进料口也错位;

步骤3:启动电动机,电动机带动转轴和转轴上的粉碎刀转动,此时转轴的转速为150-300r/min;转动的粉碎刀将混合物a进行粉碎,粉碎时长为20-30min,使混合物a呈粉状;

步骤4:再次让研磨筒、内筒和搓圆桶的进料口重合,向研磨筒中加入足量的水,此时电动机带动转轴和转轴上的粉碎刀继续转动,此时转轴的转速为30-50r/min,使水与粉状的混合物a混分混合;

步骤5:拨动拨杆,使内筒上的通槽与出料口重合,部分混合物a通过出料口和通槽进入到容纳腔中,当通槽与出料口重合30-40s后,再次拨动拨杆,使内筒上的通槽与出料口错位,同时将从出料口处落出的混合物a截断;

步骤6:重复步骤5,同时电动机带动搓圆桶转动,进而让容纳腔中的混合物a在搓圆桶和内筒上的凹槽内滚动,使混合物a呈丸状;丸状的混合物a可从出料孔处落出。

方案二的原理及其效果:搓圆装置能够将配方中的各组份进行打碎,将打碎后的混合物a被生猪食用后,混合物a中抵抗疾病的有效成分能够快速的被生猪吸收,让配方的防疫能够充分的发挥;步骤2中,将各个组份投入到研磨中后,拨动拨杆,使内筒上的通槽与出料口错位,且内筒上的进料口与研磨筒上的进料口也错位,是为了防止为打碎的混合物a从通槽与出料口进入到容纳腔中,易导致混合物a打碎不均匀,而研磨筒上的进料口被封闭,是为了防止混合物a在打碎后的药粉从进料口中逸出;步骤3中,电动机带动粉碎刀进行转动,转动的粉碎刀能够充分的让混合物a被打碎;步骤4中,向研磨筒中加入水,是为了让研磨筒中的粉状混合物a能够凝结成一团,便于对生猪进行投喂;步骤5中,内筒上的通槽与出料口重合时,混合物a能够从研磨筒进入到容纳腔中,当内筒上的通槽与出料口错位时,出料口处落出的混合物a截断,能快速的控制混合物a进入到容纳腔中的量,进而方便搓圆桶和内筒上的凹槽将混合物a进行搓圆,使混合物a能够快速的成为丸状,方便将丸状的混合物a添加到生猪的饲料中,同时方便生猪食用;步骤6中,重复步骤5,能将混合物a快速制备成丸状,且能快速的收集丸状的混合物a。

优选方案三:作为方案二的优选方案,步骤3中,转轴的转速为200r/min,且粉碎刀对混合物a的粉碎时长为25min。通过上述设置,当转轴的转速为200r/min,且粉碎时长为25min时,粉碎时长与转轴的转速配合,能充分的保证研磨筒内的混合物a被充分打碎,同时能够避免转轴空转,降低能量消耗。

优选方案四:作为优选方案三的优选方案,步骤4中,加入的水的质量份数为:25份。通过上述设置,加水量与的混合物a的质量份数相对应,能让混合物a既不会太干燥,也不会具有流动性,能让位于容纳腔内的混合物a快速的形成丸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搓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机架10、研磨筒20、进料口201、出料口202、支撑杆203、转轴30、粉碎刀301、电动机302、内筒40、通槽401、拨杆402、搓圆桶50、连接杆501、出料孔502、通孔503、凹槽504。

实施例1

生猪流行疾病防疫饲料的制作步骤如下:

步骤1:准备附图1中的搓圆装置,包括机架10、搓圆机构和研磨机构;研磨架构包括电动机302、水平设置的研磨筒20、支撑杆203、转轴30和八个矩形状的粉碎刀301,转轴30同轴设置在研磨筒20内,粉碎刀301的两端均与焊接在转轴30的周壁上,且粉碎刀301上的刀刃方向与转轴30的转向相同;搓圆机构包括内筒40、搓圆桶50、连接杆501和拨杆402,内筒40同轴转动安装在研磨筒20外,且内筒40的内壁与研磨筒20的外壁接触,内筒40的下端设有能与出料口202重合的通槽401;搓圆桶50同轴安装在内筒40外,且搓圆桶50下表面与机架10接触,搓圆桶50与内筒40之间设有容纳腔,且搓圆桶50内壁上和内筒40的外壁上均设有半球形的凹槽504,且搓圆桶50内壁上的凹槽504与内筒40的外壁上的凹槽504相对;搓圆桶50右端上设有通孔503,支撑杆203的左端与研磨台的右端焊接,支撑杆203右端穿过内筒40和搓圆桶50上的通孔503与机架10焊接。搓圆桶50上设有出料口202,连接杆501的左端与转轴30的侧面焊接,连接杆501的右端与搓圆桶50的左端焊接;研磨筒20、内筒40和搓圆桶50的左端上设有能够重合的进料口201,研磨筒20的下端设有若干出料孔502;转轴30的左端依次穿过研磨筒20、内筒40和搓圆桶50与电动机302连接,且电动机302机壳焊接在机架10上。

步骤2:称取原料,取50g麻黄、50g鱼腥草、50g黄岑、50g板蓝根、50g黄芪、50g金银花、50g连翘、50g桔梗、50g党参、20g当归、20g生地、20g黄连、20g黄柏、20g岑黄、20g丹皮和60g大青叶备用。然后将研磨筒20、内筒40和搓圆桶50的进料口201重合,将麻黄、鱼腥草、黄岑、板蓝根、黄芪、金银花、连翘、桔梗、党参、当归、生地、黄连、黄柏、岑黄、丹皮和大青叶均投入到研磨筒20中,形成混合物a;然后向前拨杆402,使内筒40上的通槽401与出料口202错位,且内筒40上的进料口201与研磨筒20上的进料口201也错位。

步骤3:启动电动机302,电动机302带动转轴30和转轴30上的粉碎刀301转动,此时转轴30的转速为200r/min;转动的粉碎刀301将混合物a进行粉碎,粉碎时长为25min,使混合物a呈粉状;

步骤4:再次让研磨筒20、内筒40和搓圆桶50的进料口201重合,向研磨筒20中加入252ml的水,此时电动机302带动转轴30和转轴30上的粉碎刀301继续转动,此时转轴30的转速为40r/min,使水与粉状的混合物a混分混合;

步骤5:拨动拨杆402,使内筒40上的通槽401与出料口202重合,部分混合物a通过出料口202和通槽401进入到容纳腔中,当通槽401与出料口202重合35s后,再次拨动拨杆402,使内筒40上的通槽401与出料口202错位,同时将从出料口202处落出的混合物a截断;

步骤6:重复步骤5,同时电动机302带动搓圆桶50转动,进而让容纳腔中的混合物a在搓圆桶50和内筒40上的凹槽504内滚动,使混合物a呈丸状;丸状的混合物a可从出料孔502处落出。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步骤1中,取用40g麻黄、40g鱼腥草、40g黄岑、40g板蓝根、40g黄芪、40g金银花、40g连翘、40g桔梗、40g党参、10g当归、10g生地、10g黄连、10g黄柏、10g岑黄、10g丹皮和50g大青叶。

实施例3

实施例3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在步骤3中,取用60g麻黄、60g鱼腥草、60g黄岑、60g板蓝根、60g黄芪、60g金银花、60g连翘、60g桔梗、60g党参、30g当归、30g生地、30g黄连、30g黄柏、30g岑黄、30g丹皮和70g大青叶。

对比试验:

选取生长阶段相同、质量相同的生猪8只作为试验对象,然后将8只生猪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a组、b组、c组和d组内均有2只生猪。

将实施例1生产的丸状混合物a混入到常规饲料中获得饲料a,用饲料a喂养a组生猪;将实施例2生产的饲料记为饲料b,用饲料b喂养b组生猪;将实施例3生产的饲料记为饲料c,用饲料c喂养c组生猪。

在试验中增加一组对比例,对比例中采用常规的饲料对d组的生猪进行饲养。

采用饲料a、饲料b、饲料c和常规饲料分别对a组、b组、c组和d组的生猪养殖3个月。

常规饲料的组份及比例分别是麸皮43%、鱼粉30%、豆饼15%、大麦10%。在养殖期间,对a组、b组、c组和d组生猪的患上猪喘气病、蓝耳病、大肠杆菌病和猪肺疫的情况进行记录,在3个月期满后,得到表1中所示的记录。(“√”表示饲养期间患过相应病种;“-”表示饲养期间未患过此病)

表1

通过表1可以看出,使用饲料a、饲料b、饲料c饲养的a组、b组、c组生猪均未出现患上猪喘气病、蓝耳病、大肠杆菌病和猪肺疫的情况,而对比例中,则出现了生猪患上大肠杆菌病、猪喘气病和蓝耳病的情况,由此可见,采用常规的饲料对生猪进行饲养会增大生猪患病的风险,采用饲料a、饲料b、饲料c与常规的饲料混合饲养的方式,能极大的降低生猪患病的风险,其中的混合物a能够提高生猪的免疫力。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方法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