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速炒茶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66773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速炒茶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调速炒茶机,属于炒茶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伴随着茶叶市场的不断扩充,传统的人工炒茶已经无法再满足人们的需求,由此,市场上各种炒茶机械便足见应时而生。采用炒茶机制茶,可以有效提高炒茶效率,同时降低劳动成本,另外,炒茶机的使用减少了茶叶和人的接触,还能自主控制茶叶中水分、粉尘等各项指标,保证了茶叶的卫生安全和品质。

炒茶机在工作时,电机驱动炒锅旋转,根据茶叶的制造工艺,炒制不同类型的茶叶需要改变炒锅的转速,而且现有的炒茶机多为一体机,即将茶叶杀青、揉捻和干燥三个工序在一体机中实现,每道工序需要的炒锅转速也是不同的,但现有技术中炒茶机的炒锅转速大多是唯一的,通用性差,容易出现茶叶炒生或炒焦的现象。

据申请人了解,现在有些厂家加装多档位变速箱来实现变速,但多档位变速箱成本较高,而且也容易发生故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靠性高且成本低的可变速炒茶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调速炒茶机,包括台架、拉杆臂以及安装在台架上的炒锅,所述炒锅通过安装在台架上的电机驱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第一带轮,所述炒锅的动力输入轴上设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之间设有传动带,所述传动带的松边上设有张紧轮;所述拉杆臂的中部与台架铰接,所述张紧轮的轮轴固定在拉杆臂的首端,所述拉杆臂的尾端设有手柄,所述台架上设有多个与手柄相匹配的缺口;在使用时,所述手柄通过嵌入不同的缺口来调整传动带的张紧度从而调整炒锅的转速。

优选的,所述传动带为v带,所述v带的楔角为40度。

本发明通过带传动驱动炒锅旋转,并通过拉杆臂上的手柄绕拉杆臂与台架的铰接点旋转来调整张紧轮的位置,从而调节传动带的松紧度,因为带传动时因为必然存在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因此通过调节传动带的松紧度就可以调节炒锅的转速,通常来说,传动带越紧,则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越轻,第二带轮的转速也就越快。本发明通过调节传动带的松紧度来调整炒锅的转速,与现有技术中通过多档位变速箱调整炒锅的转速相比,本发明成本低,而且不容易出现故障,从而提高了炒茶的效率并降低了炒茶成本。除炒茶机外,本发明通过调节传动带的松紧度来调节从动轮的转速还可以应用于其他类似对传动比要求不高的领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带传动机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炒茶机,包括台架1、拉杆臂8以及安装在台架1上的炒锅10,炒锅10通过安装在台架1上的电机3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上设有第一带轮4,炒锅10的动力输入轴上设有第二带轮2,第一带轮4和第二带轮2之间设有传动带6,传动带6的松边上设有张紧轮5;拉杆臂8的中部与台架1铰接,张紧轮5的轮轴固定在拉杆臂8的首端,拉杆臂8的尾端设有手柄9,台架1上设有多个与手柄9相匹配的缺口7,此时,拉杆臂8相当于杠杆;在使用时,手柄9通过嵌入不同的缺口7来调整传动带6的张紧度从而调整炒锅10的转速。优选的,传动带6为v带,v带的楔角为40度。

本实施例中张紧轮5的设置为现有技术,但通过调整张紧轮5来调整炒锅10的转速,这是现有技术中从未有过的。经申请人多次试验证明,本实施例的炒茶锅结构简单、调速方便。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的具体技术方案,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调速炒茶机,包括台架、拉杆臂以及安装在台架上的炒锅,所述炒锅通过安装在台架上的电机驱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第一带轮,所述炒锅的动力输入轴上设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之间设有传动带,所述传动带的松边上设有张紧轮;所述拉杆臂的中部与台架铰接,所述张紧轮的轮轴固定在拉杆臂的首端,所述拉杆臂的尾端设有手柄,所述台架上设有多个与手柄相匹配的缺口;在使用时,所述手柄通过嵌入不同的缺口来调整传动带的张紧度从而调整炒锅的转速。与现有技术中通过多档位变速箱调整炒锅的转速相比,本发明成本低,而且不容易出现故障,从而提高了炒茶的效率并降低了炒茶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周福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市西山宏运材料用品厂
技术研发日:2017.11.09
技术公布日:2018.01.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