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麻糖用芝麻焙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13366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芝麻制备过程,尤其是一种麻糖用芝麻焙炒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式各样的甜品走进人们的生活,成为都市白领的最爱。但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们,童年里几乎都有一段关于麻糖的记忆。那个时候,孩子的世界里没有巧克力,没有冰淇淋、没有奶油蛋糕,只有这“叮叮当”的麻糖,麻糖承载一代人的儿时回忆。尤其在四川,麻糖可谓是四川最具特色的传统小吃之一,麻糖具有形似白玉、甜如蜂蜜、甜而不腻的特点,更具有暖肺、养胃、滋肝、补肾等功效,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食品的健康,麻糖无化学污染,无任何添加剂,是一种纯天然绿色健康食品,即使现在,也深受人们的喜爱。

为了提高麻糖的口感,丰富麻糖的营养,麻糖的生产中往往会加入芝麻,而芝麻在加工前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处理,其中芝麻炒制是一项重要的环节,现有技术大多采用人工炒制的方式,但人工炒制劳动强度大,可变因素多,难以保证芝麻炒制的质量,而且现有的一些机器炒制芝麻时无法看到芝麻具体炒制情况,容易将芝麻炒糊,大大降低芝麻成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麻糖用芝麻焙炒装置,实现芝麻自动炒制,并且保证芝麻的质量,炒制后还能将成品芝麻进行分级。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发明提供一种麻糖用芝麻焙炒装置,包括炒制装置和分级装置,所述炒制装置包括焙炒装置和冷却筒,所述焙炒装置包括转筒,所述冷却筒设于转筒出口端,所述冷却筒通过中间件与转筒连接,所述冷却筒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与分级装置连接。

进一步,所述转筒由安装在炒制装置外的电机带动绕中心轴线自转,所述冷却筒的轴线与转筒轴线重合,所述焙炒装置内设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与转筒内轴线相重合,所述转动轴穿过转筒并延伸至冷却筒,所述转动轴上间隔设有多个翻炒板。

进一步,所述翻炒板呈螺旋状均匀分布在转动轴上,所述翻炒板在转动轴上成对设置,所述转动轴转动进而带动翻炒板转动,所述转动轴转动方向与转筒转动方向相反。

进一步,所述转筒一端为开口,开口处设有进料口和抽气管,所述抽气管与抽气风机连接,所述抽气风机出气端通过送风管与冷却筒相连,所述送风管还与冷风管相连,所述冷风管与一引风机连接。

进一步,所述冷却筒内设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孔与送风管相连,所述冷却筒内设有一淋水管,所述淋水管设于冷却筒中上部,所述淋水管上设有喷雾头。

进一步,所述转筒上设有检测腔,所述检测腔为透明腔,所述检测腔可打开。

进一步,所述转筒与冷却筒之间的中间件上设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能从中间件中抽离出来。

进一步,所述分级装置设有第一筛网和第二筛网,所述第一筛网设于第二筛网上方,所述第一筛网自上而下倾斜向下设置,所述第二筛网自下而上倾斜向上设置,所述第一筛网和第二筛网倾斜角度为12-25°,所述第一筛网筛孔尺寸大于第二筛网筛孔尺寸,所述振动电机与第一筛网、第二筛网连接,所述振动电机设于第一筛网与第二筛网之间,所述分级装置右侧设有第一分级口,所述第一分级口设于第一筛网与分级装置右侧连接处上方,所述分级装置左侧设有第二分级口,所述第二分级口设于第二筛网与分级装置左侧连接处上方。

进一步,所述转筒和冷却筒倾斜设置,所述转筒和冷却筒的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7-15°。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芝麻通过进料口进入转筒,转筒转动,转动轴在电机的带动下转动,进而带动翻炒板翻炒,转筒依靠电力加热,芝麻在转筒中进行炒制,转动过程中,翻炒板对芝麻进行翻炒,芝麻通过转筒的倾斜设置和旋转慢慢向冷却筒流动,转筒上设置的透明腔,每次当透明腔随转筒旋转至下方时,少部分芝麻便落入透明腔中,这样随时都能直观看到芝麻炒制的情况,透明腔可打开,也可从透明腔中取出少量芝麻进行炒制判断,便能时时监测芝麻的炒制情况,防止出现芝麻未炒熟或炒糊,当观测到芝麻快炒好时,及芝麻不会黏在透明腔上,将中间件中的移动板抽离出来,芝麻便进入冷却筒中。利用转动中的余温,抽气管将转筒中多余的高温气体从抽气管抽出,通过送风管到通风孔,通过通风孔对进入冷却筒中快炒熟的芝麻进行余温加热翻炒,保证芝麻不会炒糊,同时慢慢向送风管输入冷风,并且冷风与抽气管的热风相互配比,逐步降低炒制温度,保证芝麻不炒糊,同时达到最佳的炒制效果,芝麻炒制好后需要及时冷却,就只吹冷风不吹热风,冷风对芝麻进行降温,同时淋水管对芝麻进行喷雾冷却,芝麻在冷却时加入少量水会提高芝麻的口感,加水量为芝麻量的1.5-2%,芝麻进入冷却筒后,转筒中又可进入新的芝麻进行炒制,实现连续加工,冷却后的芝麻从出料口进入分级装置中,通过筛网振动将芝麻分为三个级别,以便于后续使用和处理。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发明的一种麻糖用芝麻焙炒装置,无死角堆积,保证芝麻翻炒均匀,在炒制过程中能随时监控炒制情况,避免炒制不够或炒糊的情况发生,同时能利用炒制过程中多余的高温对芝麻进行后续低温炒熟,炒好的芝麻能及时冷却,避免余热使芝麻过糊或发黄,冷却时加入少量水能提高芝麻口感,同时将芝麻进行分级,便于后续处理,在保证芝麻炒制的质量下,整个加工过程还能保证连续化。

附图说明

本发明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是芝麻焙炒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为转筒、2为冷却筒、3为分级装置、4为中间件、5为出料口、6为转动轴、7为翻炒板、8为进料口、9为抽气管、10为抽气风机、11为送风管、12为冷风管、13为通风孔、14为淋水管、15为喷雾头、16为检测腔、17为移动板、18为第一筛网、19为第二筛网、20为第一分级口、21为第二分级口、22为振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麻糖用芝麻焙炒装置,包括炒制装置和分级装置3,所述炒制装置包括焙炒装置和冷却筒2,所述焙炒装置包括转筒1,所述冷却筒2设于转筒1出口端,所述冷却筒2通过中间件4与转筒1连接,所述冷却筒2设有出料口5,所述出料口5与分级装置3连接。

进一步地说,所述转筒1由安装在炒制装置外的电机带动绕中心轴线自转,所述冷却筒2的轴线与转筒1轴线重合,所述焙炒装置内设有转动轴6,所述转动轴6与转筒1内轴线相重合,所述转动轴6穿过转筒1并延伸至冷却筒2,所述转动轴6上间隔设有多个翻炒板7。所述翻炒板7呈螺旋状均匀分布在转动轴6上,所述翻炒板7在转动轴6上成对设置,所述转动轴6转动进而带动翻炒板7转动,所述转动轴6转动方向与转筒1转动方向相反。

进一步地说,所述转筒1一端为开口,开口处设有进料口8和抽气管9,所述抽气管9与抽气风机10连接,所述抽气风机10出气端通过送风管11与冷却筒2相连,所述送风管11还与冷风管12相连,所述冷风管12与一引风机连接。

进一步地说,所述冷却筒2内设有通风孔13,所述通风孔13与送风管11相连,所述冷却筒2内设有一淋水管14,所述淋水管14设于冷却筒2中上部,所述淋水管14上设有喷雾头15,林水管与水泵相连。

进一步地说,所述转筒1上设有检测腔16,所述检测腔16为透明腔,所述检测腔16可打开。所述转筒1与冷却筒2之间的中间件4上设有移动板17,所述移动板17能从中间件中抽离出来。

进一步地说,所述分级装置3设有第一筛网18和第二筛网19,所述第一筛网18设于第二筛网19上方,所述第一筛网18自上而下倾斜向下设置,所述第二筛网19自下而上倾斜向上设置,所述第一筛网18和第二筛网19倾斜角度为17°,所述第一筛网18筛孔尺寸大于第二筛网19筛孔尺寸,所述振动电机与第一筛网18、第二筛网19连接,所述振动电机22设于第一筛网18与第二筛网19之间,所述分级装置3右侧设有第一分级口20,所述第一分级口20设于第一筛网18与分级装置3右侧连接处上方,所述分级装置3左侧设有第二分级口21,所述第二分级口21设于第二筛网19与分级装置3左侧连接处上方。所述转筒1和冷却筒2倾斜设置,所述转筒1和冷却筒2的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0°。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芝麻通过进料口进入转筒1,转筒1转动,转动轴6在电机的带动下转动,进而带动翻炒板7翻炒,转筒1依靠电力加热,芝麻在转筒1中进行炒制,转动过程中,翻炒板7对芝麻进行翻炒,芝麻通过转筒1的倾斜设置和旋转慢慢向冷却筒流动,转筒上设置的检测腔16,每次当检测腔16随转筒1旋转至下方时,少部分芝麻便落入检测腔16中,检测腔16为透明的,这样随时都能直观看到芝麻炒制的情况,检测腔16可打开,也可从检测腔16中取出少量芝麻进行炒制判断,便能时时监测芝麻的炒制情况,防止出现芝麻未炒熟或炒糊,当观测到芝麻快炒好时,及芝麻不会黏在检测腔16上,将中间件中的移动板17抽离出来,芝麻便进入冷却筒2中。利用转筒1中的余温,抽气管9将转筒1中多余的高温气体从抽气管抽出,通过送风管11到通风孔13,通过通风孔13对进入冷却筒2中快炒熟的芝麻进行余温加热翻炒,保证芝麻不会炒糊,同时慢慢向送风管11输入冷风,并且冷风与抽气管9的热风相互配比,逐步降低炒制温度,保证芝麻不炒糊,同时达到最佳的炒制效果,芝麻炒制好后需要及时冷却,就只吹冷风不吹热风,冷风对芝麻进行降温,同时淋水管14对芝麻进行喷雾冷却,芝麻在冷却时加入少量水会提高芝麻的口感,加水量为芝麻量的1.5%,芝麻进入冷却筒2后,转筒1中又可进入新的芝麻进行炒制,实现连续加工,冷却后的芝麻从出料口5进入分级装置3中,通过筛网振动将芝麻分为三个级别,以便于后续使用和处理。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