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英竹苦甘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98058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代用茶,尤其是一种混合类代用茶,属于天然植物养生饮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蛋白食品,如肉类、海鲜等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饮食中,高蛋白食品中嘌呤的含量较高,嘌呤在人体内最终变成尿酸再经肾脏排出体外。正常情况下,体内生成的尿酸与排出量相平衡,但是当体内嘌呤增多,就会产生较多的尿酸,而肾脏又不能及时将尿酸排出体外,就会导致体内尿酸过多,人体体液变酸,影响人体细胞的正常功能,长此以往就可引起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即痛风,是关节炎的一种。痛风发作时人体关节处会肿胀、疼痛,十分难受。

目前,治疗痛风或者降低尿酸、嘌呤的方式方法很多,有关的药物食品也很多。目前西医常用的秋水仙碱、嘌呤醇、苯溴乌隆等,抑制尿酸形成和排泄,此类药物副作用大,如胃肠道刺激引起的恶心、呕吐、腹泻等,严重的会损害肾功能,如果长期服用会产生肾衰竭。中药制剂也有用于治疗高频尿酸的,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大多中药制剂中的药分成分较多,质量控制相对困难,服用不方便。

此外,还有一些保健茶或食品类对降低尿酸、嘌呤有一定的功效。如专利文献cn103931846b和cn104012729a,都提到了一种降尿酸的茶,都在一定程度上对通风有一定疗效,有降尿酸的功效,但是两种茶的原料种类多达十几种,种类繁杂;专利文献cn104996622a提到一种降尿酸的茶,可溶解体内尿酸盐沉积物,降低尿酸含量,但其原料种类繁杂,并且制备工艺复杂;专利文献cn105495258a提到一种有助降尿酸的水果饮料,对缓解痛风病人症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制备工艺复杂,其过程涉及到喷雾干燥、升华干燥等步骤,对设备要求较高;专利文献cn106805234a提到一种降尿酸的食品组合物,在抑制尿酸产生方面有一定的效果,但原料中涉及到海洋鱼低聚肽粉等较为昂贵的原料。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代用茶,能清热降湿,通络止痛,降尿酸、嘌呤,原料种类少、原料有益成分保留完全、制备工艺简单且不含食品添加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英竹苦甘茶,原料包括斑鸠菊、蒲公英、淡竹叶、苦瓜、葛根和甘草。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原料中各成分的质量百分比为斑鸠菊47~57%、蒲公英5~15%、淡竹叶5~15%、苦瓜5~15%、葛根5~15%、甘草3~13%。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原料中各成分的质量百分比为斑鸠菊50~54%、蒲公英8~12%、淡竹叶8~12%、苦瓜8~12%、葛根8~12%、甘草6~10%。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原料中各成分的质量百分比为斑鸠菊52%、蒲公英10%、淡竹叶10%、苦瓜10%、葛根10%、甘草8%。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其制备方法如下:将拣净杂质、异物后的原料各成分分别进行清洗、干燥、破碎、过筛,然后按各成分质量百分比进行配料,再进行混合、包装。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过筛是用17~40目筛进行的。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过筛后原料的粒径为0.5~1.5mm。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混合是用二维混合机进行的,混合时间为20~30min。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包装是利用茶叶自动包装机进行的,每袋的重量为1.95~2.05g。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本发明具有清热降湿,通络止痛,降尿酸、嘌呤的功效,本发明各原料均属于药食同源类,原料种类少、价格低廉易得,且制备工艺简单、原料有效成分保留完全、无食品添加剂,还具有饮用方法简单及携带方便的优点。

本发明将斑鸠菊、蒲公英、淡竹叶、苦瓜、葛根和甘草六种药食同源原料组合成一种代用茶,能够对人体产生多种益处,在代用茶中斑鸠菊能起到清热、解毒、消炎的功效;蒲公英能起到利尿、缓泻、消炎的功效;淡竹叶有清凉、利尿、除热缓脾的作用;苦瓜有清心、利尿、祛烦燥的作用;葛根能起到解肌退热、生津止渴的功效;甘草能起到泻火解毒、缓急止痛的功效;与仅服用单一成分相比,将以上各成分按一定的质量百分数进行组合之后使用,可以使单一组分的功效得到更大的发挥,比如蒲公英和淡竹叶配合能发挥更大的消炎、利尿的功效,斑鸠菊与甘草配合能发挥更大的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而且本发明还能起到清热降湿,通络止痛,降低尿酸、嘌呤的功效。

本发明所用原料成分为斑鸠菊、蒲公英、淡竹叶、苦瓜、葛根和甘草六种,原料成分种类少,易得且价格低廉,成本较低;而且,制备过程简单,仅需按比例称量、再破碎、混匀装袋即可,无需繁琐步骤,对制备条件和设备的要求也较低;另外,本发明无需进行任何提取,不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剂,原料有效成分保留完全且成品安全度高。

本发明原料颗粒的粒径为0.5~1.5mm,该粒径范围能够使产品有效成分在浸泡或煮的过程中最大程度溶解到水中,如果颗粒太大,则浪费原料,影响原料有效成分在水中的溶解,如果粒径太小,则对制粒设备及方法要求增高,既会增大成本,又会导致饮用过程中原料颗粒不能与水分开,从而降低口感,影响饮用;另外,本发明将原料颗粒过17~40目筛进行筛分,混合利用二维混合机进行,进一步保证了原料颗粒大小均一,各原料颗粒混合均匀。

本发明成品方便携带,饮用方式简单。本发明是以小袋包装,每袋重量为1.95~2.05g,每袋包装重量合理,在短期内可饮用完毕,保证了每次饮用时成品的新鲜度,避免了大袋包装因短期饮用不完造成的变质及浪费;本发明饮用方式与茶类似,可以开水浸泡,也可加水煮,无论哪种饮用方式,都能够使原料中的有效成分溶解到水中,进而相互配合发挥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英竹苦甘茶,原料包括斑鸠菊、蒲公英、淡竹叶、苦瓜、葛根和甘草,制备方法如下:

将原料各成分中的杂质、异物拣净,然后用水洗净,干燥去除水分;将干燥后的苦瓜破碎成粒径为0.5~1.5mm颗粒,其余的成分分别切制成粒径为0.5~1.5mm的颗粒;原料各成分过17~40目筛,弃去较粗的颗粒。

将过筛后的原料各成分按斑鸠菊47~57%、蒲公英5~15%、淡竹叶5~15%、苦瓜5~15%、葛根5~15%、甘草3~13%这一质量百分比进行称量配料;优选的各成分质量百分比为斑鸠菊50~54%、蒲公英8~12%、淡竹叶8~12%、苦瓜8~12%、葛根8~12%、甘草6~10%;更为优选的各成分质量百分比为斑鸠菊52%、蒲公英10%、淡竹叶10%、苦瓜10%、葛根10%、甘草8%。

将称量好的原料各成分置于二维混合机中混合20~30min;混合后利用茶叶自动包装机包装成袋,每袋的重量为1.95~2.05g。

英竹苦甘茶的饮用方法与茶的饮用方法类似,可以取适量本英竹苦甘茶置于茶具中,再加入开水浸泡几分钟即可饮用;也可以取适量本英竹苦甘茶置于茶具中并加入适量水,煮沸几分钟后即可饮用。

本发明的英竹苦甘茶茶汤为淡黄色或琥珀色,口感甜,有清香。

实施例1

一种英竹苦甘茶,原料包括斑鸠菊、蒲公英、淡竹叶、苦瓜、葛根和甘草,制备方法如下:

将原料各成分中的杂质、异物拣净,然后用水洗净,干燥去除水分;将干燥后的苦瓜破碎成粒径为0.5mm颗粒,其余的成分分别切制成粒径为0.5mm的颗粒;原料各成分过40目筛,弃去较粗的颗粒。

将过筛后的原料各成分按斑鸠菊47%、蒲公英5%、淡竹叶15%、苦瓜5%、葛根15%、甘草13%这一质量百分比进行称量配料。将称量好的原料各成分置于二维混合机中混合20min;混合后利用茶叶自动包装机包装成袋,每袋的重量为1.95g。

将上述制备好的英竹苦甘茶取适量置于茶具中,加水煮十分钟,即可饮用。本英竹苦甘茶茶汤为淡黄色,味道甜,有清香。

实施例2

一种英竹苦甘茶,原料包括斑鸠菊、蒲公英、淡竹叶、苦瓜、葛根和甘草,制备方法如下:

将原料各成分中的杂质、异物拣净,然后用水洗净,干燥去除水分;将干燥后的苦瓜破碎成粒径为1.5mm颗粒,其余的成分分别切制成粒径为1.5mm的颗粒;原料各成分过17目筛,弃去较粗的颗粒。

将过筛后的原料各成分按斑鸠菊57%、蒲公英5%、淡竹叶15%、苦瓜5%、葛根15%、甘草3%这一质量百分比进行称量配料。将称量好的原料各成分置于二维混合机中混合30min;混合后利用茶叶自动包装机包装成袋,每袋的重量为2.05g。

将上述制备好的英竹苦甘茶取适量置于茶具中,加开水浸泡十分钟,即可饮用。本英竹苦甘茶成茶汤为琥珀色,味道甜,有清香。

实施例3

一种英竹苦甘茶,原料包括斑鸠菊、蒲公英、淡竹叶、苦瓜、葛根和甘草,制备方法如下:

将原料各成分中的杂质、异物拣净,然后用水洗净,干燥去除水分;将干燥后的苦瓜破碎成粒径为1.0mm颗粒,其余的成分分别切制成粒径为1.0mm的颗粒;原料各成分过30目筛,弃去较粗的颗粒。

将过筛后的原料各成分按斑鸠菊52%、蒲公英10%、淡竹叶10%、苦瓜10%、葛根10%、甘草8%这一质量百分比进行称量配料。将称量好的原料各成分置于二维混合机中混合25min;混合后利用茶叶自动包装机包装成袋,每袋的重量为2g。

将上述制备好的英竹苦甘茶取适量置于茶具中,加开水浸泡十分钟,即可饮用。本英竹苦甘茶茶汤为淡黄色,味道甜、有微微的苦味,有清香。

实施例4

一种英竹苦甘茶,原料包括斑鸠菊、蒲公英、淡竹叶、苦瓜、葛根和甘草,制备方法如下:

将原料各成分中的杂质、异物拣净,然后用水洗净,干燥去除水分;将干燥后的苦瓜破碎成粒径为0.8mm颗粒,其余的成分分别切制成粒径为0.8mm的颗粒;原料各成分过20目筛,弃去较粗的颗粒。

将过筛后的原料各成分按斑鸠菊50%、蒲公英12%、淡竹叶8%、苦瓜12%、葛根8%、甘草10%这一质量百分比进行称量配料。将称量好的原料各成分置于二维混合机中混合26min;混合后利用茶叶自动包装机包装成袋,每袋的重量为2g。

将上述制备好的英竹苦甘茶取适量置于茶具中,加水煮十分钟,即可饮用。本英竹苦甘茶茶汤为淡黄色,味道甜,微苦,有清香。

实施例5

一种英竹苦甘茶,原料包括斑鸠菊、蒲公英、淡竹叶、苦瓜、葛根和甘草,制备方法如下:

将原料各成分中的杂质、异物拣净,然后用水洗净,干燥去除水分;将干燥后的苦瓜破碎成粒径为1.2mm颗粒,其余的成分分别切制成粒径为1.2mm的颗粒;原料各成分过35目筛,弃去较粗的颗粒。

将过筛后的原料各成分按斑鸠菊54%、蒲公英8%、淡竹叶12%、苦瓜8%、葛根12%、甘草10%这一质量百分比进行称量配料。将称量好的原料各成分置于二维混合机中混合23min;混合后利用茶叶自动包装机包装成袋,每袋的重量为2g。

将上述制备好的英竹苦甘茶取适量置于茶具中,加开水浸泡十分钟,即可饮用。本英竹苦甘茶茶汤为淡黄色,味道甜,有清香。

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在质量上的优越性,发明人对本发明实施例1~5中所制备的英竹苦甘茶进行了产品检测。

表1

根据表1中的检测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制备的英竹苦甘茶的水分在3.6~6.7%,总灰分在2.9~5.8%,铅在0.08~0.47mg/kg,总砷在0.14~0.27mg/kg,黄曲霉毒素b1均未检出。各项指标均优于河北省地方标准dbs13/002-2015《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代用茶》,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能够得到保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