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参菌速溶茶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429869发布日期:2018-09-14 21:28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制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白参菌速溶茶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在茶园生产管理中会产生大量的茶树修剪叶,就云南每年至少产生20万吨。这部分资源由于粗老、茶多酚含量低、有效成分的比例欠佳,加工的茶叶品质差,提取茶多酚时,其提取率低,成本高,不适于生产。因此,被丢弃茶园,造成资源浪费。如何利用茶树修剪叶,增加茶园的经济效益,实现茶叶产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是亟需解决的问题。而白参菌发酵茶,是以茶树修剪叶为原料,接入白参菌进行深度发酵,开发袋泡型和速溶型产品,其产品具有茶叶和白参菌的营养保健功能,并且携带方便,适应了现代人们生活节奏快和追求健康的需求。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现有的茶制品没有对茶树修剪叶里的成分进行利用,增加茶园的经济效益,不能实现茶叶产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白参菌速溶茶及其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白参菌速溶茶的制作方法,所述白参菌速溶茶的制作方法包括:

步骤一,修剪茶枝叶粉碎:利用秋冬修剪废弃茶枝叶晒干后粉碎;

步骤二,菌种制备:液体菌种制备,将粉碎好修剪茶枝叶与水按质量比1:20的比例加入沸水浸提,在浸提茶汤中加入食用辅料葡萄糖和酵母,浸提茶汤中:葡萄糖:酵母按质量比为100:3:0.2,灭菌冷却至室温,接入本单位用当地野生白参菌筛选并保存于广东微生物菌种保存中心的白参菌1号种,接种后置于摇床上进行扩繁培养8~10天,备用;

步骤三,接种发酵:将步骤一和步骤二所得产物混合接种发酵7~10天,烘干:毛火120℃至8成干,再足火80℃至含水量<7%烘干得白参菌茶;

步骤四,浸提:步骤三得到的白参菌茶和水按重量比为1:8~10,放置于浸提罐中,沸水浸提,进行粗滤;

步骤五,精滤:粗滤液利用陶瓷膜在温度为30~40℃、压力为0.1kpa~0.2kpa条件下进行精滤;

步骤六,滤液浓缩:超滤、纳滤和反渗透浓缩;精滤液利用纳滤或反渗透进行浓缩,浓缩温度为25℃~30℃,操作压力为0.5mpa~2.0mpa;

步骤七,菌茶液干燥:方法1、150℃喷雾干燥、

方法2、冷冻干燥:干燥过程中真空度<20pa冷阱温度<-50℃。

进一步,步骤一中,粉碎机筛网为60-80目;

步骤二中,粉碎好修剪茶枝叶和水沸水浸提20分钟;浸提的茶汤、蛋白胨、酵母、葡萄糖混合物入灭菌锅121℃,50min灭菌后,接入筛选好的白参菌种。

进一步,步骤三中,将步骤一和步骤二所得产物混合接种发酵7-10天。

进一步,步骤四中,步骤三得到的白参菌茶和水放置于浸提罐中,沸水浸提60分钟,利用200目的筛网进行粗滤。

进一步,步骤五中,粗滤液利用500~800nm的陶瓷膜进行精滤;并选择500nm和800nm孔径的膜元件进行实验对通透量进行测量。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白参菌速溶茶的组份由茶叶:白参菌体积比为100:15组成。

本发明在原材料上,针对被废弃的茶树修剪叶;产品上,保存了茶叶和白参菌两者营养保健成分。提高了茶农收入和增加企业效益;其产品即可直接饮用或食用,也可做保健品开发;制作的白参菌速溶茶具有调节血脂、降血糖的功效。

本发明利用茶树修剪叶为原料,成本低。两次浸提可有效地将修剪枝叶中内含物质浸出。发酵时间短、工艺操作方便、产品携带方便。陶瓷膜精滤,陶瓷膜具有耐高温、耐高压、过滤精度高,对颗粒物和大分子化合物等具有截留作用,确保茶膏的可溶解性和不产生沉淀。反渗透(纳滤)浓缩,是在常温条件进行,有效地保存了茶叶中的功能组分;本发明采用1.7平方米的反渗透膜,其每小时候可产生渗透液72升,浓缩效益高。利用喷雾干燥、冷冻干燥等工序,保证传统普洱茶茶膏、茶粉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白参菌速溶茶的制作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中,涉及的设备有:超声波浸提设备、发酵罐、恒温培养摇床、微波灭菌设备、陶瓷膜过滤设备、反渗透膜浓缩设备、喷雾干燥设备、袋泡茶包装机、茶叶烘干机、筛分机、切茶机等设备。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作详细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白参菌速溶茶的组份由茶叶:白参菌体积比为100:15组成。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白参菌速溶茶的制作方法,包括:

s101:修剪茶枝叶粉碎:利用秋冬修剪废弃茶枝叶晒干后粉碎,粉碎机筛网为60-80目。

s102:菌种制备:液体菌种制备,将粉碎好修剪茶枝叶与水按质量比1:20的比例加入沸水浸提,在浸提茶汤中加入食用辅料葡萄糖和酵母,浸提茶汤中:葡萄糖:酵母按质量比为100:3:0.2,灭菌冷却至室温,接入本单位用当地野生白参菌筛选并保存于广东微生物菌种保存中心的白参菌1号种,接种后置于摇床上进行扩繁培养8~10天,备用;

s103:接种发酵:将s101和s102所得产物混合接种发酵7-10天,烘干得白参菌茶。

s104:浸提:s103得到的白参菌茶和水按重量比为1:8~10的放置于浸提罐中,沸水浸提60分钟,利用200目的筛网进行粗滤。

s105:精滤:粗滤液利用500~800nm的陶瓷膜在温度为30~40℃、压力为0.1kpa~0.2kpa条件下进行精滤;选择不同孔径的膜元件进行实验对通透量进行测量(50,100,200,500,800),利用500nm和800nm效果好。

s106:滤液浓缩:超滤、纳滤和反渗透浓缩;精滤液利用纳滤或反渗透进行浓缩,浓缩温度为25℃~30℃,操作压力为0.5mpa~2.0mpa。

s107:菌茶液干燥:150℃喷雾干燥或冷冻干燥:干燥过程中真空度<20pa冷阱温度<-50℃。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白参菌速溶茶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修剪茶枝叶粉碎:秋冬修剪废弃茶枝叶晒干后加粉碎机型号60目粉碎;

2、菌种制备:液体菌种制备,将粉碎好修剪茶枝叶60克加水1200毫升沸水放入水浴锅浸提20分钟,得到的的茶汤加入食用辅料葡萄糖36克和酵母2.4克,灭菌冷却至室温,接入本单位用当地野生白参菌筛选并保存于广东微生物菌种保存中心的白参菌1号种,接种后置于摇床上进行扩繁培养8天,备用;

白参菌1号的保藏编号gdmccno:60222,提议的分类学名称schizophyllumcommuner,于2017年8月11日由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收到,并登记入册,保藏单位地址: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由2017年8月11日起保藏三十年;本保藏中心2017年8月14日检测,检测结果是存活。

3、潮水灭菌:将步骤一粉碎好修剪茶枝叶3.17公斤加4500毫升水搅拌均匀灭菌;

4、接种发酵:将步骤2所得液体菌接种倒入步骤3灭菌好的修剪茶枝叶中发酵9天,

5、烘干:毛火120℃至8成干,再足火80℃至含水量<7%烘干得白参菌茶;

6、浸提:步骤4得到的白参菌茶3公斤和水24公斤按重量比为1:8~10,放置于浸提罐中,沸水浸提,进行粗滤;

7、精滤:粗滤液利用陶瓷膜在温度为30~40℃、压力为0.1kpa~0.2kpa条件下进行精滤;

8、滤液浓缩:超滤、纳滤和反渗透浓缩;精滤液利用纳滤或反渗透进行浓缩,浓缩温度为25℃~30℃,操作压力为0.5mpa~2.0mpa;

9、菌茶液干燥:冷冻干燥:干燥过程中真空度<20pa冷阱温度<-50℃。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白参菌速溶茶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修剪茶枝叶粉碎:秋冬修剪废弃茶枝叶晒干后加粉碎机型号80目粉碎;

2、菌种制备:液体菌种制备,将粉碎好修剪茶枝叶50克加水1200毫升沸水放入水浴锅浸提20分钟,得到的的茶汤加入食用辅料葡萄糖40克和酵母2.6克,灭菌冷却至室温,接入本单位用当地野生白参菌筛选并保存于广东微生物菌种保存中心的白参菌1号种,接种后置于摇床上进行扩繁培养8天,备用;

3、潮水灭菌:将步骤一粉碎好修剪茶枝叶4.6公斤加7000毫升水搅拌均匀灭菌;

4、接种发酵:将步骤2所得液体菌接种倒入步骤3灭菌好的修剪茶枝叶中发酵11天,

5、烘干:毛火120℃至8成干,再足火60℃至含水量<7%烘干得白参菌茶;

6、浸提:步骤4得到的白参菌茶3公斤和水24公斤按重量比为1:8~10,放置于浸提罐中,沸水浸提,进行粗滤;

7、精滤:粗滤液利用陶瓷膜在温度为30~40℃、压力为0.1kpa~0.2kpa条件下进行精滤;

8、滤液浓缩:超滤、纳滤和反渗透浓缩;精滤液利用纳滤或反渗透进行浓缩,浓缩温度为25℃~30℃,操作压力为0.5mpa~2.0mpa;

9、菌茶液干燥:150℃喷雾干燥。

下面结合实验对本发明的应用效果作详细的描述。

实验一

1、实验动物

sd雄性大鼠70只,spf级。

2、受试药物

白参菌茶提取物,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提供。

阳性对照药物:阿托伐他汀钙片,批号:m60798,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3、实验环境及材料

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ivc独立送风系统,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号:syxk(滇)2013-0006,温度20~26℃,湿度40~60%。

辐照鼠用灭菌饲料、辐照鼠用灭菌高脂饲料均由苏州双狮实验动物饲料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苏饲审(2009)05032。

饮用水,珍茗山泉水符合gb2762-2012、gb19298-2003的要求,昆明珍茗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二、方法与结果

1实验方法

1.1实验动物分组及实验方案

sd雄性大鼠70只,随机分为6组,其中正常对照组10只,采用基础饲料喂养;其余大鼠采用高脂饲料(2%胆固醇、10%猪油、0.2%甲基硫氧嘧啶、0.2%猪胆盐、87.6%基础饲料)喂养4周进行造模后,眼眶取血检测tg、tc、hdl-c、ldl-c含量,与空白组比较,选取胆固醇显著升高的动物继续进行实验,根据胆固醇水平将造模动物随机分为高脂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白参菌茶高剂量组(简称高剂量组)、白参菌茶中剂量组(简称中剂量组)、白参菌茶低剂量组(简称低剂量组),每组12只。

每组动物均采用灌胃方式给药,每天上午给药一次,每周称量体重一次。

各给药组连续给药4周后,禁食不禁水12小时,称体重,取血处死,测定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肝功能(alt、ast)、肾功能(urea、cr)各项指标;取肝脏称重,计算脏器系数。统计分析组间差异。

1.2剂量设置及给药方案

正常对照组:灌胃给予饮用水,给药体积为20ml/kg

高脂模型组:灌胃给予饮用水,给药体积为20ml/kg

阳性药对照组:灌胃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给药剂量为4mg/kg(20mg配成100ml溶液),给药体积为20ml/kg,约为成人临床用量(80mg/日/人,按60kg/人计)的3倍。

白参菌茶高剂量组:给药剂量为2.0g/kg(浓度0.100g/ml,给药体积为20ml/kg)

白参菌茶中剂量组:给药剂量为1.0g/kg(浓度0.050g/ml,给药体积为20ml/kg)

白参菌茶低剂量组:给药剂量为0.5g/kg(浓度0.025g/ml,给药体积为20ml/kg)

1.3数据处理及分析

实验结果均用均数±标准差(x±sd)表示,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者用t检验,方差不齐者用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

2实验结果

2.1白参菌茶提取物对高脂血症大鼠体重的影响(结果见表1)

表1白参菌茶提取物对高脂血症大鼠体重的影响(x±s)

备注:正常对照组n=10;其余各组n=1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高脂模型组比较,▲p<0.05,▲▲p<0.01。

由表1结果显示:灌胃开始至第4周,除正常对照组呈正常体重增长外,其余高脂模型组、阳性组及白参菌茶提取物各剂量组大鼠体重与灌胃开始时比较,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体重增长缓慢或体重下降,可能与高脂饲料摄入后引起大鼠食欲不振等相关;与高脂模型组比较,除给药后第4周阳性组体重有显著增长外,其余阳性组各周、白参菌茶提取物各剂量组各周与高脂模型组间体重变化无显著性差异。

2.2白参菌茶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血清载脂蛋白、肝功、肾功的影响(结果见表2)

表2白参菌茶提取物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血清载脂蛋白、肝功、肾功的影响

注:正常对照组n=10;其余各组n=1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高脂模型组比较,▲p<0.05,▲▲p<0.01

表2结果显示:各组大鼠给药4周后,与高脂模型组相比,阳性对照组中tg、chol、hdl-c、ldl-c、hdl/chol、alt、ast、urea、cr均有显著降低;白参菌茶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中chol、hdl-c、ldl-c、hdl/chol、apob有显著降低;低剂量组chol也有降低的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白参菌茶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lpa均有显著上升。

2.3白参菌茶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质量与体质量比的影响(结果见表3)

表3白参菌茶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脏器系数的影响(x±s)

注:正常对照组n=10;其余各组n=1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高脂模型组比较,▲p<0.05,▲▲p<0.01

表3结果显示:白参菌茶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肝脏脏器指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高脂模型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对白参菌茶提取物进行了大鼠降血脂药效实验。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白参菌茶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具有调节血脂的功效,主要表现为:降低血液中chol、hdl-c、ldl-c、apob,升高lpa的作用。

实验二

1、实验动物

km小鼠60只,体重18-22g,雌雄各半,spf级。

2、受试药物

白参菌茶提取物,由省农科院茶科所提供。

阳性对照药物:盐酸二甲双胍片,批号:aac8347,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3、实验环境及材料

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ivc独立送风系统,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号:syxk(滇)2013-0006,温度20~26℃,湿度40~60%。

辐照鼠用灭菌饲料、辐照鼠用灭菌高脂饲料均由苏州双狮实验动物饲料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苏饲审(2009)05032。

饮用水,珍茗山泉水符合gb2762-2012、gb19298-2003的要求,昆明珍茗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方法与结果

1实验方法

1.1实验动物分组及实验方案

km种小鼠60只,雌雄各半,适应性喂养2天后,随机取45只进行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造模,造模方法为:造模小鼠连续两天腹腔注射四氧嘧啶(第一天注射剂量为200mg/kg,第二天注射剂量为200mg/kg),30s内完成注射,每次腹腔注射前小鼠禁食不禁水12h。正常未造模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造模5天后小鼠禁食不禁水12h,尾尖采血,测定空腹血糖浓度(fbg),以fbg>10.0mmol/l为糖尿病模型小鼠造模成功。糖尿病模型小鼠按血糖值随机分为高血糖模型组、阳性对照盐酸二甲双胍组、白参菌茶给药组(各设高、低剂量组),每组各12只,雌雄各半,各组血糖均值差小于1mmol/l。将同批正常小鼠12只分为正常对照组。给药组灌胃给予受试药物、阳性对照组灌胃给予盐酸二甲双胍、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给予等量的饮用水,每天灌胃1次,灌胃体积为20ml/kg,连续灌胃4周。

每组动物均采用灌胃方式给药,每天上午给药一次,每周称量体重一次。

分别于造模成功后给药前、给药后2周、4周通过尾静脉采血测定其空腹血糖值。采血当天把小鼠放入固定器中固定好,露出尾部,从尾尖部取微量血,测定血糖水平,记录血糖值,比较各组动物血糖值及血糖下降百分率。统计分析组间差异。

血糖下降百分率=(实验前血糖值—实验后血糖值)/实验前血糖值×100%。

1.2剂量设置及给药方案

空白对照组:灌胃给予饮用水,给药体积为20ml/kg

高血糖模型组:灌胃给予饮用水,给药体积为20ml/kg

阳性药对照组:灌胃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片,给药剂量为0.625g/kg(0.5g配成16ml溶液),给药体积为20ml/kg,约为成人临床用量(2.55g/日/人,按60kg/人计)的14.7倍。

白参菌茶高剂量组:给药剂量为2.0g/kg(浓度0.100g/ml,给药体积为20ml/kg)

白参菌茶低剂量组:给药剂量为0.5g/kg(浓度0.025g/ml,给药体积为20ml/kg)

1.3数据处理及分析

血糖值用均数±标准差(x±sd)表示,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者用t检验,方差不齐者用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并计算血糖下降百分率,公式为:

血糖下降百分率=(实验前血糖值—实验后血糖值)/实验前血糖值×100%。

2实验结果

2.1白参菌茶提取物对高血糖小鼠体重的影响(结果见表4)

表4白参菌茶提取物对高血糖小鼠体重的影响(x±s)

备注:各组n=1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高血糖模型组比较,▲p<0.05,▲▲p<0.01。

表4结果显示:灌胃开始至第4周,正常对照组、高血糖模型组、阳性组及白参菌茶提取物各剂量组大鼠体重与灌胃开始时比较,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体重增长趋势。白参菌茶低剂量组在灌胃给药后第1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呈现增长速度减慢,并有显著差异(*p<0.05);白参菌茶低剂量组在灌胃给药后第3周,与高血糖模型组比较呈现增长速度减慢,并有显著差异(▲p<0.05);其余阳性组各周、白参菌茶提取物各剂量组各周与正常对照组、高血糖模型组间体重变化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2.2白参菌茶提取物对高血糖小鼠血糖值、血糖下降百分率的影响(结果见表5)

表5白参菌茶提取物对高血糖小鼠血糖值、血糖下降百分率的影响

注:各组n=1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高血糖模型组比较,▲p<0.05,▲▲p<0.01

表5结果显示,在造模成功后给药前高血糖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白参菌茶高、低剂量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空腹血糖值均有显著升高(**p<0.01)。在给药两周后,空腹血糖值与给药前比较各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与高血糖模型组比较,各组空腹血糖值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给药四周后,空腹血糖值仅阳性对照组与给药前比较有明显下降;与高血糖模型组比较,仅阳性组有显著下降(▲▲p<0.01)。

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对白参菌茶提取物进行了小鼠降血糖药效实验。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白参菌茶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在给药两周后有一定的降低造模小鼠空腹血糖的作用,血糖下降百分率分别为高剂量组(19.35%)、低剂量组(14.46%),但其空腹血糖值与模型组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

开展药效实验,通过对白参菌固态发酵茶进行浸提,其提取物委托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开展降血糖和降血脂的动物实验研究,结果得出白参菌茶提取物对小鼠的降血糖药效不明显,但对大鼠降血脂药效显著,白参菌茶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具有调节血脂的功效,主要表现为:降低血液中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升高脂蛋白a(lpa)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