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自动化式农副产品精深加工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34048发布日期:2018-08-10 19:03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进型自动化式农副产品精深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一直提倡的使高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需要技术升级换代,在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领域中,海产品的加工一直是待技术升级的领域,传统技术较为落后,采用人工为主的加工,此设备作为一种自动化的精深加工设备,实现了开壳的自动化,可以利用在比如生蚝、扇贝的加工,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型自动化式农副产品精深加工设备,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根据本发明,本发明装置的一种改进型自动化式农副产品精深加工设备,包括组成整个设备框架的顶固架,所述顶固架上设有照明装置,所述照明装置包括灯板以及照明灯,所述顶固架下端固定设置有固板,所述固板上端面左侧朝内部位固定设置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推杆下端固定设置有推板,所述推板下端均匀设置有四组缓冲块,所述缓冲块内均固定设置有一组弹簧,所述弹簧与顶尖弹性连接,所述顶尖可滑动的设置于所述缓冲块内腔壁,所述顶尖下方一定距离设置有容架,所述容架固定设置于工作台上端,所述容架内固定设置有农产品,所述农产品左右侧分别设置有固定口、开口,所述固板左侧上端面固定设置有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内设置有第二壳体内腔,所述第二壳体左侧端面固定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与第三螺纹轴动力连接,所述第三螺纹轴右端与所述第二壳体右端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壳体内腔前后内壁均设置有侧槽,所述第二滑体可滑动的设置于所述侧槽之间,所述第二滑体穿过所述第三螺纹轴且与之螺纹配合连接,所述第二滑体下端固定设置有第一l板,所述第一l板右侧端固定设置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上下端与第一壳体固定,所述第一壳体上端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与第一螺纹轴动力连接,所述第一螺纹轴下端与所述第一壳体下端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螺纹轴外表面与第一滑体螺纹配合连接,所述第一滑体左侧端与所述第一滑轨右侧端滑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内设置有第一壳体内腔,所述第一滑体可在所述第一壳体内腔内上下滑动,所述第一滑体右端固定设置有转体,所述第一滑体右端内固定设置有第六电机,所述第六电机的输出轴可转动的穿过所述转体内与平撬杆动力连接,所述固板上端右侧部位固定设置有箱壳,所述箱壳内设置有箱壳内腔,所述箱壳上端面固定设置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与主动齿轮动力连接,所述固板右侧设置有可转动的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伸入所述箱壳内腔与从动齿轮固定配合连接,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所述连接轴下端固定设置有第二l板,所述第二l板左侧端面固定设置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上下端面与第三壳体固定配合连接,所述第三壳体内设置有第三壳体内腔,所述第三壳体上端面固定设置有第四电机,所述第四电机与第二螺纹轴动力连接,所述第二螺纹轴伸入所述第三壳体内腔与所述第三壳体下端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螺纹轴外表面与第三滑体螺纹配合连接,所述第三滑体右端与第二滑轨滑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三滑体左端固定设置有夹取机构,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自动化加工设备,提高了农副产品加工的效率,提高了农副产品的产量。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夹取机构包括凹体,所述凹体内设置有凹体内腔,所述凹体内腔左侧上下内壁固定设置有第四壳体,所述第四壳体右端面固定设置有第五电机,所述第五电机与第四螺纹轴动力连接,所述第四壳体左端面固定设置有封盖,所述封盖与第四螺纹轴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四螺纹轴外表面与下模块螺纹配合连接,所述下模块可滑动的设置于第四壳体内,所述下模块内设置有模块内腔,所述封盖伸入所述模块内腔内,所述下模块上端面固定设置有垫板,所述垫板左侧上端面固定设置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推杆穿过所述垫板与上模块固定配合连接,从而构成了可调距离的夹取机构,节省了一个加工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壳体内设置有第一壳体内腔,所述第一壳体左侧内固定设置有第一l板,所述第一l板右端固定设置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与第一滑体滑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滑体与第一螺纹轴螺纹配合连接,从而使用一组螺纹配合与一组滑动配合,来实现了精确的移动,提高了设备的精度。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四壳体内设置有可滑动的下模块,所述下模块与第四螺纹轴螺纹配合连接,从而实现了将所述下模块限制与所述第四壳体内,在所述第四螺纹轴的驱动下滑动,提高了设备作业的持久性。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壳体内设置有第二壳体内腔,所述第二壳体内腔前后侧对称设置有两组侧槽,所述第二滑体可滑动的设置于所述侧槽内,所述第二滑体与第三螺纹轴螺纹配合连接,从而实现了所述第二滑体可在所述侧槽内由所述第三螺纹轴驱动后滑动,提高了设备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灯板设置于所述顶固架前侧端面中心处,所述照明灯设置于所述灯板底部端面,所述照明灯与所述灯板底部之间固定设有灯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本发明设备在初始状态时,所述容架可由输送设备运送到所述工作台上方,所述第一气缸可驱动所述推板上下移动,所述第二电机可间接驱动所述第二滑体左右滑动,所述第一电机可间接驱动所述第一滑体上下滑动,所述第六电机可驱动所述平撬杆转动,所述第三电机可间接驱动所述第二l板转动,所述第四电机可间接驱动所述第三滑体上下滑动,所述夹取机构可完成夹取工作,从而使用各电机驱动相应结构,实现整体连动作业,实现了自动化,提高了设备的工作效率。

当设备运行时,所述第一气缸工作,推动所述推板向下移动,所述推板下方的顶尖在触及所述农产品上端面时,所述顶尖压缩所述弹簧,并将所述农产品压紧,所述第二电机工作,驱动所述第二滑体运行到指定位置,则与所述第二滑体固定的结构也同步运行到指定位置,所述第一电机驱动,使所述平撬杆正对所述固定口,所述第二电机再工作,将所述平撬杆伸入所述固定口内,所述第六电机工作,使所述平撬杆转动,将所述农产品分离,所述第四电机工作,将所述夹取机构左侧长柄正对所述开口,所述夹取机构工作,使所述夹取机构左侧长柄伸入所述开口内,所述夹取机构工作,将所述农产品的上端分离壳夹住,所述第四电机工作,驱动所述夹取机构向上移动,所述第三电机工作,使所述第二l板转动,则带动所述夹取机构转动,转动到回收装置时,所述夹取机构工作,将所述农产品的上端分离壳松开,落入所述回收装置,即完成一个工序,重复执行上述步骤并且进行连动,从而实现了高效的连动协同工作,提高了设备的高效性。

当所述夹取机构工作时,所述第五电机工作,带动所述下模块左右移动,使所述下模块左端伸入所述开口内,所述第二气缸工作,使所述上模块向下移动,使所述下模块、上模块组成的夹持结构将所述农产品的上端分离壳夹住,抛壳时逆向执行上述步骤即可,从而实现了夹取动作,且有效的处理了附属品。

当所述第三电机工作后,驱动所述主动齿轮转动,所述主动齿轮与箱壳啮合,所述夹取机构与从动齿轮固定配合连接,则所述连接轴转动,所述连接轴与所述第二l板固定配合连接,则所述第二l板带动左侧结构进行转动,间接实现了所述夹取机构的转动。

当所述顶尖触及所述农产品上端面时,所述弹簧压缩,使所述顶尖向上滑动,并且根据所述农产品上端面的形状,做出相应的回弹,从而实现了弹压的稳定性。

本发明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此设备做为农副产品精深加工设备,实现了农副产品的开壳自动化,可被利用在海产品加工中,实现了传统技术的升级,提高了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改进型自动化式农副产品精深加工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夹取机构151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a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图1中b-b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图1中c-c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图1中d-d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如图1-6所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型自动化式农副产品精深加工设备,包括组成整个设备框架的顶固架150,所述顶固架150上设有照明装置,所述照明装置包括灯板70以及照明灯71,所述顶固架150下端固定设置有固板119,所述固板119上端面左侧朝内部位固定设置有第一气缸120,所述第一气缸120的推杆下端固定设置有推板121,所述推板121下端均匀设置有四组缓冲块122,所述缓冲块122内均固定设置有一组弹簧123,所述弹簧123与顶尖124弹性连接,所述顶尖124可滑动的设置于所述缓冲块122内腔壁,所述顶尖124下方一定距离设置有容架101,所述容架101固定设置于工作台102上端,所述容架101内固定设置有农产品103,所述农产品103左右侧分别设置有固定口106、开口104,所述固板119左侧上端面固定设置有第二壳体118,所述第二壳体118内设置有第二壳体内腔117,所述第二壳体118左侧端面固定设置有第二电机116,所述第二电机116与第三螺纹轴140动力连接,所述第三螺纹轴140右端与所述第二壳体118右端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壳体内腔117前后内壁均设置有侧槽141,所述第二滑体113可滑动的设置于所述侧槽141之间,所述第二滑体113穿过所述第三螺纹轴140且与之螺纹配合连接,所述第二滑体113下端固定设置有第一l板108,所述第一l板108右侧端固定设置有第一滑轨105,所述第一滑轨105上下端与第一壳体100固定,所述第一壳体100上端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115,所述第一电机115与第一螺纹轴109动力连接,所述第一螺纹轴109下端与所述第一壳体100下端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螺纹轴109外表面与第一滑体110螺纹配合连接,所述第一滑体110左侧端与所述第一滑轨105右侧端滑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壳体100内设置有第一壳体内腔107,所述第一滑体110可在所述第一壳体内腔107内上下滑动,所述第一滑体110右端固定设置有转体111,所述第一滑体110右端内固定设置有第六电机152,所述第六电机152的输出轴可转动的穿过所述转体111内与平撬杆112动力连接,所述固板119上端右侧部位固定设置有箱壳125,所述箱壳125内设置有箱壳内腔129,所述箱壳125上端面固定设置有第三电机126,所述第三电机126的输出轴与主动齿轮127动力连接,所述固板119右侧设置有可转动的连接轴153,所述连接轴153伸入所述箱壳内腔129与从动齿轮128固定配合连接,所述主动齿轮127与从动齿轮128啮合,所述连接轴153下端固定设置有第二l板130,所述第二l板130左侧端面固定设置有第二滑轨135,所述第二滑轨135上下端面与第三壳体132固定配合连接,所述第三壳体132内设置有第三壳体内腔133,所述第三壳体132上端面固定设置有第四电机131,所述第四电机131与第二螺纹轴134动力连接,所述第二螺纹轴134伸入所述第三壳体内腔133与所述第三壳体132下端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螺纹轴134外表面与第三滑体136螺纹配合连接,所述第三滑体136右端与第二滑轨135滑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三滑体136左端固定设置有夹取机构151,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自动化加工设备,提高了农副产品加工的效率,提高了农副产品的产量。

有益地,其中,所述夹取机构151包括凹体200,所述凹体200内设置有凹体内腔201,所述凹体内腔201左侧上下内壁固定设置有第四壳体202,所述第四壳体202右端面固定设置有第五电机203,所述第五电机203与第四螺纹轴209动力连接,所述第四壳体202左端面固定设置有封盖210,所述封盖210与第四螺纹轴209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四螺纹轴209外表面与下模块204螺纹配合连接,所述下模块204可滑动的设置于第四壳体202内,所述下模块204内设置有模块内腔205,所述封盖210伸入所述模块内腔205内,所述下模块204上端面固定设置有垫板208,所述垫板208左侧上端面固定设置有第二气缸206,所述第二气缸206的推杆穿过所述垫板208与上模块207固定配合连接,从而构成了可调距离的夹取机构,节省了一个加工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

有益地,其中,所述第一壳体100内设置有第一壳体内腔107,所述第一壳体100左侧内固定设置有第一l板108,所述第一l板108右端固定设置有第一滑轨105,所述第一滑轨105与第一滑体110滑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滑体110与第一螺纹轴109螺纹配合连接,从而使用一组螺纹配合与一组滑动配合,来实现了精确的移动,提高了设备的精度。

有益地,其中,所述第四壳体202内设置有可滑动的下模块204,所述下模块204与第四螺纹轴209螺纹配合连接,从而实现了将所述下模块204限制与所述第四壳体202内,在所述第四螺纹轴209的驱动下滑动,提高了设备作业的持久性。

有益地,其中,所述第二壳体118内设置有第二壳体内腔117,所述第二壳体内腔117前后侧对称设置有两组侧槽141,所述第二滑体113可滑动的设置于所述侧槽141内,所述第二滑体113与第三螺纹轴140螺纹配合连接,从而实现了所述第二滑体113可在所述侧槽141内由所述第三螺纹轴140驱动后滑动,提高了设备的稳定性。

有益地,其中,所述灯板70设置于所述顶固架150前侧端面中心处,所述照明灯71设置于所述灯板70底部端面,所述照明灯71与所述灯板70底部之间固定设有灯罩72,通过所述照明灯71可满足本装置夜间操作时的照明需求。

本发明设备在初始状态时,所述容架101可由输送设备运送到所述工作台102上方,所述第一气缸120可驱动所述推板121上下移动,所述第二电机116可间接驱动所述第二滑体113左右滑动,所述第一电机115可间接驱动所述第一滑体110上下滑动,所述第六电机152可驱动所述平撬杆112转动,所述第三电机126可间接驱动所述第二l板130转动,所述第四电机131可间接驱动所述第三滑体136上下滑动,所述夹取机构151可完成夹取工作。

当设备运行时,所述第一气缸120工作,推动所述推板121向下移动,所述推板121下方的顶尖124在触及所述农产品103上端面时,所述顶尖124压缩所述弹簧123,并将所述农产品103压紧,所述第二电机116工作,驱动所述第二滑体113运行到指定位置,则与所述第二滑体113固定的结构也同步运行到指定位置,所述第一电机115驱动,使所述平撬杆112正对所述固定口106,所述第二电机116再工作,将所述平撬杆112伸入所述固定口106内,所述第六电机152工作,使所述平撬杆112转动,将所述农产品103分离,所述第四电机131工作,将所述夹取机构151左侧长柄正对所述开口104,所述夹取机构151工作,使所述夹取机构151左侧长柄伸入所述开口104内,所述夹取机构151工作,将所述农产品103的上端分离壳夹住,所述第四电机131工作,驱动所述夹取机构151向上移动,所述第三电机126工作,使所述第二l板130转动,则带动所述夹取机构151转动,转动到回收装置时,所述夹取机构151工作,将所述农产品103的上端分离壳松开,落入所述回收装置,即完成一个工序,重复执行上述步骤并且进行连动。

当所述夹取机构151工作时,所述第五电机203工作,带动所述下模块204左右移动,使所述下模块204左端伸入所述开口104内,所述第二气缸206工作,使所述上模块207向下移动,使所述下模块204、上模块207组成的夹持结构将所述农产品103的上端分离壳夹住,抛壳时逆向执行上述步骤即可。

当所述第三电机126工作后,驱动所述主动齿轮127转动,所述主动齿轮127与箱壳125啮合,所述夹取机构151与从动齿轮128固定配合连接,则所述连接轴153转动,所述连接轴153与所述第二l板130固定配合连接,则所述第二l板130带动左侧结构进行转动,间接实现了所述夹取机构151的转动。

当所述顶尖124触及所述农产品103上端面时,所述弹簧123压缩,使所述顶尖124向上滑动,并且根据所述农产品103上端面的形状,做出相应的回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发明设备在初始状态时,所述容架可由输送设备运送到所述工作台上方,所述第一气缸可驱动所述推板上下移动,所述第二电机可间接驱动所述第二滑体左右滑动,所述第一电机可间接驱动所述第一滑体上下滑动,所述第六电机可驱动所述平撬杆转动,所述第三电机可间接驱动所述第二l板转动,所述第四电机可间接驱动所述第三滑体上下滑动,所述夹取机构可完成夹取工作,从而使用各电机驱动相应结构,实现整体连动作业,实现了自动化,提高了设备的工作效率。

当设备运行时,所述第一气缸工作,推动所述推板向下移动,所述推板下方的顶尖在触及所述农产品上端面时,所述顶尖压缩所述弹簧,并将所述农产品压紧,所述第二电机工作,驱动所述第二滑体运行到指定位置,则与所述第二滑体固定的结构也同步运行到指定位置,所述第一电机驱动,使所述平撬杆正对所述固定口,所述第二电机再工作,将所述平撬杆伸入所述固定口内,所述第六电机工作,使所述平撬杆转动,将所述农产品分离,所述第四电机工作,将所述夹取机构左侧长柄正对所述开口,所述夹取机构工作,使所述夹取机构左侧长柄伸入所述开口内,所述夹取机构工作,将所述农产品的上端分离壳夹住,所述第四电机工作,驱动所述夹取机构向上移动,所述第三电机工作,使所述第二l板转动,则带动所述夹取机构转动,转动到回收装置时,所述夹取机构工作,将所述农产品的上端分离壳松开,落入所述回收装置,即完成一个工序,重复执行上述步骤并且进行连动,从而实现了高效的连动协同工作,提高了设备的高效性。

当所述夹取机构工作时,所述第五电机工作,带动所述下模块左右移动,使所述下模块左端伸入所述开口内,所述第二气缸工作,使所述上模块向下移动,使所述下模块、上模块组成的夹持结构将所述农产品的上端分离壳夹住,抛壳时逆向执行上述步骤即可,从而实现了夹取动作,且有效的处理了附属品。

当所述第三电机工作后,驱动所述主动齿轮转动,所述主动齿轮与箱壳啮合,所述夹取机构与从动齿轮固定配合连接,则所述连接轴转动,所述连接轴与所述第二l板固定配合连接,则所述第二l板带动左侧结构进行转动,间接实现了所述夹取机构的转动。

当所述顶尖触及所述农产品上端面时,所述弹簧压缩,使所述顶尖向上滑动,并且根据所述农产品上端面的形状,做出相应的回弹,从而实现了弹压的稳定性。

本发明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此设备做为农副产品精深加工设备,实现了农副产品的开壳自动化,可被利用在海产品加工中,实现了传统技术的升级,提高了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