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04262发布日期:2018-10-09 17:18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薯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压薯器。



背景技术:

目前,制作马铃薯条的方法均为将马铃薯煮熟去皮后,使用压薯器挤压而得到马铃薯条。现有技术中,专利公开号“CN202760973U”公开了一种压薯器,其只有手柄加上压板的组合。使用时需要一只手拿着压薯器,另一只手拿着马铃薯配合挤压,挤压时马铃薯会发生旋滑易散开,需要进行多次挤压,整个过程相当费力,效率较低。制作出的马铃薯条参差不齐、四处分散,收集也不方便,同时容易被污染,影响口感。另外,该压薯器组合由于体积较小,容易被遗忘存放位置,再次使用时寻找十分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薯器,可以更加省力、方便地制作出均匀完整的、形象上佳的马铃薯条。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压薯器,包括活动手柄、主体架、压板、桶身和漏薯片;所述的桶身顶部与主体架圆环部分固定连接,主体架后端与固定手柄连接,主体架前端设有锁钉孔,锁钉孔通过锁钉与活动手柄的前端定位口铰接,活动手柄的中部设有定位孔,定位孔通过锁钉与压板顶部铰接;所述的压板顶部呈与活动手柄相配合的Y形,压板底部置于桶身内形成密闭配合,保证按压时马铃薯不会从桶身边缘向上溢出,桶身底部设有具有多个通孔的漏薯片。使用时,活动手柄向上提起,将马铃薯放在桶身内,按压活动手柄带动压板在桶身内向下移动挤压马铃薯,从底部漏薯片得出马铃薯条。

进一步的,所述的主体架前端设有固定块呈倒U型状,两侧面下部设有三处凹槽,可以卡在任意碗具边缘上,使整个装置使用时更加省力。

进一步的,所述的活动手柄后端上部和主体架的固定手柄下部分别配有手柄装饰条,手柄装饰条内侧设有与手柄配合的凸台,外侧设有适合拇指放置的凹键,可以增加摩擦力防止滑手,富有美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活动手柄、压杆、主体架、桶身和漏薯片的组合可以快速省力地挤压马铃薯。由于马铃薯放在桶身内,挤压时马铃薯条只会从底部漏薯片漏出,解决了马铃薯条四处分散的问题,容易收集;漏薯片设有许多相同直径的通孔,使制作出的马铃薯条均匀整齐,外观上佳而且口感好。综上所述,这种压薯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省力,可以制作出均匀完整的、形象上佳的马铃薯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压薯器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活动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主体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固定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手柄装饰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压薯器,包括活动手柄2、主体架5、压板4、桶身7和漏薯片8;所述的桶身7与主体架5圆环部分固定连接,主体架5后端与固定手柄连接,主体架5前端设有锁钉孔10,锁钉孔10通过锁钉3与活动手柄2的前端定位口11铰接;活动手柄2的中部设有定位孔12,定位孔12通过锁钉3与压板4顶部铰接,所述的压板4顶部呈与活动手柄相配合的Y形,压板底部置于桶身内形成密闭配合,保证按压时马铃薯不会从桶身边缘向上溢出;如图4所示,桶身7底部装上具有多个通孔的漏薯片8。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主体架5前端设有固定块6呈倒U型状,固定块6两侧面下部设有凹槽13,可以卡在任意碗具边缘上,使整个装置使用时更加省力。

进一步地,活动手柄2后端上部和主体架5的固定手柄下部分别配有手柄装饰条1,手柄装饰条内侧设有与手柄配合的凸台14,外侧设有适合拇指放置的凹键15,以增加摩擦力防止滑手,富有美观。

使用时,活动手柄2向上提起,将马铃薯放在桶身7内,按压活动手柄2带动压板4在桶身7内向下移动挤压马铃薯,从底部漏薯片8得出马铃薯条,即可完成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是在实施例1的结构基础上改变,为了减少使用过程中的拆装步骤,可将所述的漏薯片8与桶身7合为一体设置,节省时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