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红糖姜茶的可连续蒸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36521发布日期:2018-10-12 21:32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红糖姜茶生产领域,具体指有一种适用于红糖姜茶的可连续蒸煮装置。



背景技术:

红糖姜茶是一种饮品,用茶叶少许,生姜几片去皮水煎,饭后饮服。可发汗解表,温肺止咳,对流感、伤寒、咳嗽等疗效显著。饭后饮用姜茶,有发汗解表、温肺止咳的功效,有利于治疗流感、伤寒、咳嗽。

红糖姜茶是由姜茶与红糖按比例进行混合搅拌来获得,一般的厂家主要是采用搅拌罐进行混合操作,但一般搅拌罐只能分批进行搅拌,导致生产效率慢,而且搅拌罐在加热时,由于一次性加料的量较大,因此还容易导致罐底出现焦化问题。

针对上述的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设计一种适用于红糖姜茶的可连续蒸煮装置是本实用新型研究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红糖姜茶的可连续蒸煮装置,能够有效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适用于红糖姜茶的可连续蒸煮装置,包含有进料管道,混合加热机构和出料管道,所述进料管道呈Y型结构,所述进料管道分别设有姜茶进料口和红糖进料口,所述进料管道的中间设有第一转轴和相应的第一绞龙叶片;所述进料管道底端连接于混合加热机构,所述混合加热机构包含有倾斜向下设置的混合管道和混合罐,所述混合加热机构的外侧设有用于加热的夹层,所述夹层设有相应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混合管道内设有第二转轴和相应的第二绞龙叶片,所述混合管道的末端连接在混合罐底部,所述混合罐内设有第三转轴和相应的第三绞龙叶片;所述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均通过相应的电机驱动;所述混合罐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二出料口设有相应的第一阀门,所述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均连接于出料管道。

所述混合罐底部设置为漏斗状。

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均设有相应的第二阀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可通过进料管道顶部的姜茶进料口和红糖进料口进行连续性加料,加料后,红糖和姜茶会通过第一绞龙叶片进行预混合;预混合后的红糖姜茶进入混合加热机构,通过在混合管道内二次混合后进入混合罐,液体在混合罐内通过第三绞龙叶片的作用向上运输,再从第一出料口排出,从而避免了焦化问题。当停止加料后,混合罐底部残留的液体可通过第二出料口排出。本实用新型不仅结构简单,而且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还能避免焦化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现将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考图1,一种适用于红糖姜茶的可连续蒸煮装置,包含有进料管道1,混合加热机构2和出料管道3,所述进料管道1呈Y型结构,所述进料管道1分别设有姜茶进料口4和红糖进料口5,所述进料管道1的中间设有第一转轴6和相应的第一绞龙叶片7;所述进料管道1底端连接于混合加热机构2,所述混合加热机构2包含有倾斜向下设置的混合管道8和混合罐9,所述混合加热机构2的外侧设有用于加热的夹层10,所述夹层10设有相应的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所述混合管道8内设有第二转轴13和相应的第二绞龙叶片14,所述混合管道8的末端连接在混合罐9底部,所述混合罐9内设有第三转轴15和相应的第三绞龙叶片16;所述第一转轴6,第二转轴13和第三转轴15均通过相应的电机17驱动;所述混合罐9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第一出料口18和第二出料口19,所述第二出料口19设有相应的第一阀门20,所述第一出料口18和第二出料口19均连接于出料管道3。

所述混合罐9底部设置为漏斗状。

所述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均设有相应的第二阀门21。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可通过进料管道1顶部的姜茶进料口4和红糖进料口5进行连续性加料,加料后,红糖和姜茶会通过第一绞龙叶片7进行预混合;预混合后的红糖姜茶进入混合加热机构2,通过在混合管道8内二次混合后进入混合罐9,液体在混合罐9内通过第三绞龙叶片16的作用向上运输,再从第一出料口18排出,从而避免了焦化问题。当停止加料后,混合罐9底部残留的液体可通过第二出料口19排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