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在横向于鱼的纵向延伸的运输方向上运输鱼的运输站和方法,以及具有如此运输站的鱼加工机与流程

文档序号:17127497发布日期:2019-03-16 00:40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用于在横向于鱼的纵向延伸的运输方向上运输鱼的运输站和方法,以及具有如此运输站的鱼加工机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运输站,其设计和构造成用于在横向于鱼的纵向延伸的运输方向t上运输鱼,包括传送装置,其用于将处于躺卧姿态的各个单独的鱼沿运输路径tl从所述传送装置的入口区域e运输到所述传送装置的出口区域a,其中所述传送装置包括可旋转被驱动的运输元件。

本发明进一步涉及一种鱼加工机,其包括用于将鱼运输至鱼加工站的区域以及至少一个鱼加工站的运输站。

本发明进一步涉及一种用于在横向于鱼纵向延伸的运输方向t上运输鱼的方法,其包括这些步骤:单独地将鱼放置在用于将处于躺卧姿态的鱼沿运输路径tl运输的传送装置的可旋转被驱动的运输元件上,并且将鱼沿着运输路径tl从传送装置的入口区域e运输到传送装置的出口区域a。



背景技术:

为了自动化地加工鱼,将这样的运输站、鱼加工机和方法用于鱼加工工业中,使得鱼,尤其是三文鱼和其他鲑类,以及诸如牙鳕的其它种类的鱼,能够通过运输站运输至各个加工站的作业区域内。为了加工鱼,例如当执行腹鳍侧切口以及尤其是当执行切头(即将头从身体上分离)时,鱼相对于加工站的有关工具的精准定位是非常重要的,其关乎精确切口尤其是是高产量的实现。将切头作为例子,尽可能高效率地将头部从身体上分离,即以把可食用的肉尽量保留在身体上的方式将头分离在是非常重要的。

将鱼以躺卧的姿态横向于其纵向延伸进行运输的运输站是已知的。换句话说,在运输的过程中,鱼的姿态是其背部或侧部躺在运输元件上。us2,961,697描述了这样的运输站,其中鱼以其腹部被支承的方式躺着。这种类型的运输易于操作,因为鱼可以手动或自动地定位在运输元件上。然而,由于鱼的侧位姿态,鱼的对称轴线/对称面(在下文中称为对称轴线)偏移。换句话说,在所述的姿态中鱼不以对称的方式位于运输元件中。在这种情况下,对称中指的是每条鱼的正中姿态。

如果例如是执行v形切割以对鱼去头的一对刀片的切割工具立刻与水平且不对称地躺着的鱼咬合,则会对鱼的两侧进行不匀称的切割。由于鱼的“歪斜姿态”,刀将头部与身体分开时发生产量损失。特别是当开膛屠宰的鱼以它们身体的侧面而放置时,即以腹部或背部为先而侧面放置时,这种效果尤其发生。由于另一个原因,加工以其侧面放置的鱼,尤其是对所述鱼进行去头也是另一个缺点。由于鱼的姿态不确定,相对于鱼体两半之间的对称轴的不均匀重量分布可导致不充分的切割结果。由于产品依赖性和/或质量依赖性和/或物理因素,不能实现鱼从水平姿态到相对于对称轴的限定姿态的定向,或者只能通过相当大的技术努力来实现。例如,作为产品依赖因素的所述提及的鱼类物种,作为质量依赖因素的严格死亡之前或之后的条件和例如作为物理因素的鱼的尺寸。

例如,从de1927916中已知这样的运输站,其中鱼沿着横向于其纵向延伸的方向被悬挂地运输。该文件公开了这样的运输站,其中将鱼手动悬挂在其胸鳍下面的运输元件上,使得鱼可以以悬挂姿态在头部朝上的情况下被送到所述或每个加工站。因此,切割和产量结果显着地取决于操作者悬挂鱼的精度。对于鱼的去头,必须再次围绕其纵轴手动转动到正确的切割姿态。手动装载这种带有鱼的运输站和手动定向鱼以用于去头,一方面导致鱼的不确定方向,另一方面导致操作者的高物理压力。此外,在设计方面需要相当大的努力来一方面使这种工作步骤的自动化,另一方面使鱼固定在悬挂姿态。因此,这种运输站具有各种缺点,这就是为什么尽管相比较而言改进了鱼的对称姿态,但是对以头部向上方式对鱼进行悬挂运输的运输站与以平躺姿态的运输鱼的运输站相比没有占优势。

如已经提到的,鱼的运输及其在运输过程中的对称定向对于鱼的加工非常重要。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所有解决方案都存在关于鱼的对称定向的问题,导致在鱼的加工过程中发生产量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运输站和方法,其能够确保了鱼的产量效率和质量自主的加工。所述目的进一步在于提出相应的鱼加工机。

该目的通过具有上文所述特征的运输站实现,其中传送装置分配有转换装置,所述转换装置以这样的方式设计和构造并与所述传送装置可操作连接,即使得鱼可以自动地从在所述传送装置的运输路径tl上的躺卧姿态中转移到所述转换装置的运输路径th上的悬挂姿态中。由于鱼的自动可执行的姿态变化,即从运输路径tl取出躺着的鱼并将它们转移到运输路径th上的悬挂姿态,在转移之后,每条鱼被与其质量条件无关地运输到规定的和尤其是对称的姿态上,使得后续加工步骤一方面可以高精度地执行,另一方面可以再现性地高效率地执行。能够借助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实现已知的运输站的优点,即一方面实现横向于纵向延伸的水平运输的易于操作性和简单的结构设计,另一方面实现横向于纵向延伸的悬挂运输期间鱼的优化的中心定位。这为鱼类特别高产的加工奠定了基础。

另一特别优选的实施例的特征在于,转换装置包括悬挂式传送装置,所述悬挂式传送装置布置在用于水平运输鱼的传送装置的上方,以用于沿着运输路径th运输悬挂着的鱼,还包括用于转移鱼的机构,即所述机构用于将鱼从用于以躺卧姿态运输鱼的传送装置中移出并用于在沿着运输路径th进行悬挂运输的过程保持鱼。这创造了结构简单的运输站,其结合了处于平躺姿态的鱼的运输中的易于操作性以及悬挂的运输鱼中的精确定向。

有利地,悬挂式传送装置在运输方向t上延伸超过传送装置,其中用于将鱼从传送装置转移到悬挂式传送装置的转换区域形成在传送装置和悬挂式传送装置的重叠区域中,并且所述转换区域在运输方向t上位于传送装置的出口区域a的上游。换句话说,如此在传送装置上方设置悬挂式传送装置的开始之处,使得鱼至少暂时位于下部输送元件和位于其上方的悬挂式传送装置之间。将鱼从传送装置到悬挂式传送装置的转移可以可靠地发生在该转换区域中。然而,由于悬挂式传送装置在运输方向t上延伸超过传送装置,则运输路径th相应地也超过运输路径tl,在悬挂式传送装置的输送方向t下游处,悬挂式传送装置的下方产生自由空间,在该自由空间中悬挂在悬挂式传送装置上的鱼能够枢转以便对称地定向。

一种优选改进的特点在于,悬挂式传送装置包括可旋转被驱动的运输元件,在所述运输元件上布置有用于移出和保持鱼的机构,其中所述机构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夹持鱼头的夹持机构。由于悬挂式传送装置的可旋转运输元件,夹持机构有规律地穿过转换区域,使得通过传送装置运输到转换区域的鱼可以从所述传送装置中移出。由于用于移出和保持鱼的机构,悬挂式传送装置和传送装置在转换区域中彼此可操作地连接。换句话说,传送装置和悬挂式传送装置在转换区域中如此配合作用,使得传送装置在提供鱼的同时用于移出和保持鱼的机构也穿过转换区域。鱼的头部夹持的事实确保了鱼在对称姿态的特别稳定和精确的定向。

有利地,悬挂式传送机构的运输元件是绕偏转和/或驱动体旋转的运输链,其中心和/或旋转轴r1水平定向并横向于运输方向t,使得用于移出和保持鱼的机构在垂直平面ev中移动并且在转换区域中与传送装置的运输元件具有最小距离。运输链绕着至少两个偏转和/或驱动体而被引导,其中,一个偏转和/或驱动体布置在传动装置之上而另一个偏转和/或驱动体布置在传动装置的运输方向t上的下游。由于偏转和/或驱动体布置在传动装置之上,用于在垂直平面ev中夹持的机构在转换区域的开始处从上方向传送装置的方向垂下,从而防止了与在运输平面eh中水平运输的鱼的碰撞。

一种有利的实施例的特征在于,用于移出并保持鱼的机构具有与悬挂式传送装置的运输元件一同旋转的多个夹持机构,其中每个夹持机构具有两个夹持元件,其中至少一个夹持元件设置有至少一个指向待夹持的鱼的尖钉。由于夹持元件和至少一个的尖钉,可以以简单有效的方式与鱼头建立主动和刚性的连接,使得鱼可以安全且稳定地保持在拾取姿态。

有利地,第一夹持元件包括夹持臂,所述夹持臂在其自由端上设置有可扭转固定且刚性的钉状主体,而第二夹持元件包括夹持臂,所述夹持臂在其自由端上设置有可旋转地被支承的钉状主体,其中所述夹持臂设计和构造成在垂直平面ev中能够自动地朝向彼此地移动以进入保持姿态并能够远离彼此地移动以进入释放姿态,反之亦然;并且,在水平位置中所述钉状主体的中心和/或旋转轴m水平地定向并平行于运输方向t。在可移动夹持臂的端部处朝向彼此的两个钉状物体形成一种钳子,通过该钳子可以安全地拾取和保持每只鱼。由于至少一个钉状主体被可旋转地支承的事实,在鱼离开传送装置时其以简单的方式从水平姿态摆动或枢转至竖直姿态。夹持臂彼此相向移动并远离彼此的能力使得通过将夹持臂和布置在其上的钉状主体枢转分开来将鱼拾取到其间并通过将夹持臂和布置在其上的钉状主体枢转在一起来将鱼固定在其间。最后,鱼从下方“穿”到转换区域中的打开的夹持臂中,以便随后因为夹持臂的闭合而被保持在限定的位置。在保持姿态中水平且平行于运输方向t定向的中心和/或旋转轴保证了鱼在悬挂在悬挂式传送装置时处于对称的姿态中。

一种优选的实施例的特征在于,第一夹持元件的第一钉状主体具有完全穿过鱼头的尖钉,在保持姿态中所述尖钉进入第二钉状主体,这是第二夹持元件的第二钉状主体具有用于接收第一钉状主体的尖钉的开口的原因,其中刺入头部的至少两个尖钉布置在第二钉状主体的所述开口的周围。由于这样的设计,夹持机构对鱼具有紧固的保持,使得即使具有相对高重量的鱼也能够可靠而准确地保持在姿态上,尤其是在离开传送装置之后的向下摆动时。

有利地,在保持姿态中,第一钉状主体的唯一且中心的尖钉为每条鱼形成水平定向并且平行于传送方向t的枢转轴线s,使得鱼在摆动到悬挂姿态后能够稳定在对称的姿态中。

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的特征在于运输元件设计和构造成用于在运输方向t上躺卧运输以腹部或背部为先的鱼,所述运输元件具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具有横向于运输方向t延伸并垂直于运输平面eh延伸的腹板,其与传送带一同旋转以将所述传送带细分成单独的部分,每个部分接受单条鱼,其中所述(多个)腹板仅分别在传送带宽度的一部分上延伸。当鱼被放置在传送带上时,这些也被称为防滑板的腹板在鱼的腹鳍或优选地在其背鳍侧形成挡板,使得在后一种情况中鱼以其背部抵接在腹板上且以腹部为先的方式被运输。当腹板仅在传送带的宽度的一部分上延伸时,腹板优选地在鱼的头部区域中凹进,从而距鱼头置于其上的传送带的侧边缘一个缝隙,以提供用于接合夹持机构的空间。换句话说,在传送带的边缘区域构件一个自由通道,这保证了鱼的无碰撞夹持。

尤其优选地,在运输方向t的至少一侧,传送带分配有用于在横向于运输方向t的鱼的纵向朝向的方向定位鱼的固定的抵接元件,其中抵接元件设计和构造成用于将鱼头定位在预定位置处。该抵接元件横向限定了传送带,即所述抵接元件在鱼头部所在的一侧。当被放置到传送带上时,鱼以其嘴部的最前端撞到抵接元件上使得鱼的头部位于形成在腹板和抵接元件之间的通道中。

在有利的改进中,由作为运输形成的上行程和作为返回行程的下行程构成的传送带绕着至少三个偏转和/或驱动体而被引导,所述偏转和/或驱动体的中心和/或旋转轴线r2水平并横向于运输方向t定向,在传送带上行程的区域中具有跨越运输平面eh1的第一区段i,沿着运输方向t往下还具有跨越运输平面eh2的第二区段ii,其中运输平面eh2位于运输平面eh1之上,使得鱼通过传送带经由连接区段iii从运输平面eh1倾斜向上运输到运输平面eh2。换句话说,鱼在运输过程中经历的从入口区域e到出口区域a的运输行程,开始于水平定向的运输平面eh1,然后在运输方向t上倾斜,随后进入又变成水平延伸的运输平面eh2。运输行程从上升的连接部分进入运输平面eh2的部分的区域位于悬挂式传送装置的偏转和/或驱动体的垂直下方。该实施例显着地简化了夹持元件之间对鱼的“刺入”。在垂直平面ev中从上方进入的夹持元件以其打开的夹持臂与从底部到顶部倾斜地输送的鱼相遇。在转换区域开始处的夹持机构和运输行程之间的最小间隙区域中,鱼随后被精确地定位在夹持元件的两个钉状主体之间。这保证了鱼在转换区域中安全且无撞击的定位。

在尤其优选的改进中,传送带设计成至少在转换区域是高度可调节的。换句话说,运输行程的形成运输平面eh2的部分是高度可调节的。这使得改变运输路径和夹持机构之间的距离成为可能,因此也可以改变鱼头和夹持机构之间的距离,以便始终确保鱼在对称轴的区域中被夹持,而无论鱼头的厚度。换句话说,可以在每条鱼的对称轴上将其单独地夹持,这导致最佳定向的悬挂姿态。除了对不同尺寸的鱼的高度补偿外,高度调节还确保对称轴的倾斜的补偿,所述对称轴的倾斜是由于鱼在运输路线上的横向姿态而根据身体而产生。

一种已被证明是特别有利的实施例的特征在于,跨越运输平面eh2的传送带的部分设计成可通过驱动而围绕枢转轴线c来进行枢转,该枢转轴线c水平定向并横向于输送方向t。通过围绕枢转轴线c进行枢转,即使几度的小旋转运动都会导致相对于运输行程和夹持机构之间的距离所需的补偿,所述枢转轴线c优选地位于运输行程的连接部分到运输行程的跨越运输平面eh2的部分的过渡区域中,尤其优选地对应运输链的偏转和/或驱动体的中心和/或旋转轴线r2。

一种优选的改进的特征在于,运输站包括用于记录和/或确定鱼尺寸相关的数据的测量机构,尤其是用于确定头部垂直于运输平面eh的厚度和头部在运输平面eh中运输方向t上的的宽度,其中所述测量机构布置在转换区域的运输方向t上的上游处。一方面,测量机构设计和构造成检测头部从支撑表面到头部最高点的高度,以从此确定对称轴。另一方面,测量机构设计和构造层检测头部的宽度,即从下颌的下侧到上颌的上侧之间的距离。可选地,也可检测从下颌的下侧到鱼以其背部抵靠的腹板之间的距离。这使得在鱼的相关对称轴上对其进行精确控制的夹持称为可能。

有利地,测量机构固定地布置在传送装置之上并包括设计和布置成用于通过鱼头而进行偏转的测量叶片。更具体地,测量机构布置在运输行程的跨越运输平面eh1的部分之上。由于鱼体在抵接元件上的位置、鱼在运输方向t上以腹部为先的运输以及传送带的腹板和抵接元件之间的距离,使得检测叶片无可避免地在通道中与鱼无碰撞地相遇,因此可以安全简便地执行必要的测量步骤并提供所获得的信息。

有利地,在测量机构的区域中,即在测量机构的正下方,在抵接元件上布置有固定的抬起元件,其以这样的方式设计和构造成抬起鱼的头部,即当确定鱼头的厚度以及鱼头对称轴的位置时,抬起元件的平行于运输平面eh1定向、朝向测量机构的上滑动表面形成测量机构的参考平面。如此位于传送带之上使得传送带可以在其下穿过的抬起元件在运输方向t具有上倾斜的斜坡状斜面,该斜面并入水平滑动表面。鱼头下方的自由/中空空间可以被抬起元件填满,使得鱼头以对称轴尽可能水平定向位的方式于测量机构下方。此外,抬起元件可以补偿例如由于鱼放置不正确或不准确,或者由于鱼的来源,鱼的大小,宰杀的方式,中间储藏的种类或其它因素引起的头的姿态的不规则性。

特别优选地,设计和构造成抬起鱼头的抬起元件也固定地布置在转换区域中的抵接元件上,其中两个抬起元件在从传送带的表面开始直到抬起元件的上滑动表面的高度方面具有相同的设计,使得当联合传送带的高度调节器时,在转换区域中由测量机构确定的鱼头对称轴的位置是可再现的。因此,在布置在转换区域之上的或被定位成用于夹紧的夹紧机构的区域中,在测量机构处的定位采取相同的情况或边界条件。换句话说,在转换区域中的抬起元件可以使得在夹持时使鱼进入相对于夹持机构的最佳夹持姿态,以实现鱼的最佳定向,使得所述夹紧机构可以接合在由测量机构确定的对称轴的位置。

在一种尤其有利的改进中,运输站包括控制装置,其中用于传送装置的传送带的所述或每个驱动和/或用于传送装置的传送带的高度调节的所述或每个驱动和/或测量机构连接到控制装置。使用控制装置和所述部件的连接,鱼可以自动且精确地运输到鱼单独地被测量时的最佳夹紧姿态,并且基于测量值,鱼在传送带上的运输速度和在运输行程的转换区域中的高度调节是可控的。用于传送装置的传送带的控制器的驱动可以用来改变运输速度,以例如防止传送带的腹板在倾斜区域中撞击到鱼。传送带的速度调节在将鱼头定位在夹持机构下方时起到重要作用。可以根据鱼头的宽度调节传送速度,以确保可旋转地支撑的钉状主体首先接合在鱼头上,以便形成用于完全穿过鱼头的刚性尖钉的支座。这可以有效地防止头部在被夹紧时扭曲。

有利地,横向于运输方向t的所述测量机构与所述抵接元件的距离,即与测量点的的距离对应于横向于运输方向t的保持姿态中的所述钉状主体的中心或旋转轴m和所述抵接元件的距离。换句话说,放置在抵接元件上的鱼嘴的最前端与测量叶片的中心接触点之间的距离a等于放置在抵接元件上的鱼嘴的最前端和具有一个中心尖钉的刚性钉状主体的交汇点之间的距离b。

在一种有利的改进中,从运输平面eh2基本垂直向下指向、其冲击表面朝向悬挂鱼的方向定向的冲击元件,沿运输方向t设置在用于运输躺卧姿态的鱼的传送装置的下游,并设置在悬挂式传送装置的运输路径th的一旁。冲击元件吸收鱼向下摆动的能量来支撑并且特别是来加速稳定摆动的鱼,以使鱼在其悬挂姿态中静止。

该目的还通过一种鱼加工机来实现,该鱼加工机具有上文提到的特征运输站,所述运输站优选地根据权利要求1至21的一项或多项来设计和构造,其中单个或每个与加工站布置在鱼处于悬挂姿态的区域中。由此所产生的优点已经结合根据本发明运输站被描述了,这就是为什么引用相关段落以避免重复的原因。至关重要的是,鱼在到达第一个鱼类加工站之前处于悬挂姿态,以确保鱼的特别是在其对称轴方面的最佳定向,因为在这个姿态,一方面相关的加工步骤可以以必要的精度进行,另一方面产生最大产量。

鱼加工机优选地设计和构造成用于将未屠宰和/或已开膛的屠宰的鱼去头,其中,沿着悬挂式传送装置的运输路径th布置的鱼加工站设计和构造成去头设备。尤其是在去头过程中,鱼的对称姿态是至关重要的。由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可以高效率地对每条鱼去头。

一种尤其优选的实施例的特征在于,去头设备包括用于将鱼的身体从悬挂的头部分开的分开装置,其中所述分开装置包括可旋转被驱动的圆盘刀,并且圆盘刀在运输路径th的相对侧彼此呈v形布置。由于悬挂的鱼的姿态和圆盘刀对的布置,可以以特别有效的方式进行去头切割,即尽可能减少肉的损失。换句话说,可以精确地定位和对称地将圆形刀引导到鱼处,使得鱼头几乎没有肉。换句话说,最大量的肉,特别是颈部肌肉和颈部骨骼区域的肉,可以被保留在鱼身上。

有利地,用于检测和/或确定每条悬挂的鱼颈骨的位置的测量机构布置在运输方向t上的传送装置的下游以及在悬挂式传送装置的运输路径th上的去头设备的上游。由于圆盘刀进入的确切姿态是已知的,因此利用这种附加的测量机构可以更精确地指导圆盘刀。

优选地,设置用于采集胸鳍的机构,其布置在用于运输躺卧姿态的鱼的传送装置的运输方向t的下游处和在悬挂式传送装置的运输路径th中的去头设备的上游处。利用该实施例,可以以最佳取向将每条鱼进给到圆盘刀,以将头部与身体分离。

该目的还通过具有上文提到的步骤的方法来实现,其中鱼通过转换装置被自动地从躺卧姿态转移至悬挂姿态,其中沿运输路径tl使用所述转换装置从所述传送装置拾取鱼,并且将所述鱼沿运输路径th运输的同时将所述鱼带入悬挂姿态。该方法以特别简单和有效的方式结合了(特别是在插入和定向鱼时)以躺卧姿态进行运输的优点和(特别是在对称定位和将鱼供应至实际加工时)以悬挂的方式进行运输的优点。

已经结合运输站和鱼类加工机解释了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各个加工步骤所产生的优点,参考相关的内容以避免重复。

优选地,鱼以腹部为先的方式在运输方向t上运输,而其背部抵靠在运输元件的传送带的横向于运输方向t延伸的腹板上,其头部抵靠在分配于传送带的抵接元件上,其中与鱼有关的数据,尤其是头部的垂直于被传送带跨越的运输平面eh的厚度和/或头部的在运输平面eh中在运输方向t上的宽度于传送带的区段i被测量机构记录和/或确定。通过这些加工步骤,手动或自动插入的鱼被带入限定的位置,在该位置可以进而排除鱼的必要数据。代替头部的宽度,也可以确定从以腹为先运输的鱼的下颌的下侧到鱼的背部所在的腹板的距离。可替代地,也可以以背为先的方式运输鱼,这样使得鱼的腹部靠在腹板31上。

在优选的改进中,头部对称轴的位置是根据头部的厚度确定的。确定头部的中心轴线产生了夹持鱼的要求,使得鱼在悬挂姿态被精确对称地定向,由此可以特别高效地进行后续加工。

有利地,鱼在传送带的区段ii中被送到夹持机构,该夹持机构夹持鱼的头部,其中对垂直于夹持机构的头部的位置的调节通过作为由测量机构记录和/或确定的数据的函数的传送带的区段ii的高度调节来进行,使得在夹持机构的区域中鱼头位于与测量机构的区域相同的平面中。由于高度调节,每条鱼无论其大小如何都被移动到最佳夹持姿态,该夹持姿态预先由测量机构记录和/或确定。

该方法的一种有利的改进在于,为了用腹鳍侧的下颌和背鳍侧的上颌夹住鱼头,通过从释放姿态向保持姿态移动夹持机构带有钉状主体的两个夹持臂,将钉状主体分别刺入鱼头。钉状主体的双侧刺入提供了牢固的保持,使得鱼可以以最佳方向进一步运输。

优选地,每个夹持机构都沿着悬挂式传送装置的转换装置而在垂直于运输平面eh定向的平面ev中运输,沿着运输路径th而超过传送装置的运输路径tl,使得头部被夹持的鱼在离开传送装置后枢转到悬挂姿态。最初将鱼以水平姿态进给以优化取向。鱼仍然以最佳方向被夹持,同时仍然保持平躺状态。通过将以头部悬挂的鱼沿着运输路径th运送超出传送装置,这代表传送路径tl的简单伸长,可以说鱼被剥夺了它们的支承基部,使得自由悬挂的鱼可以摆动直至停下来。这确保了鱼的特别简单和可靠的转移。

尤其优选地,在沿运输路径tl从传送带的区段i至区段ii运输期间,鱼从下方被定位在处于释放姿态的夹持臂之间,所述夹持臂在竖直平面ev中从上方沿传送带的方向移动。进给也可以纯粹水平进行。然而,在优选的方式中,鱼可以“穿过”处于释放姿态的打开的夹持臂之间,尤其是从下轻易而无碰撞地“穿过”。在区段ii的转换区域中,处于打开姿态的夹持臂从上方而来与从下方进给的鱼相遇,使得鱼可以容易且精确地定位在夹持臂之间,然后夹持臂可沿着运输路径th移动。

为此目的,夹持臂优选地在竖直平面ev中朝向彼此移动,使得具有单一尖钉的刚性钉状主体从背鳍侧完全穿过鱼头,而具有至少两个尖钉的可旋转地被支承的第二钉状主体则从腹鳍侧刺入头部。钉状主体从腹侧支撑鱼头作为所谓的反向支座,而带有单个的钉状主体从背鳍侧完全穿过头部,使得鱼被特别牢固地固定。一个特别的优点在于,当鱼向下摆动时,完全穿过的尖钉形成鱼的旋转轴线,其中向下摆动由可旋转的钉状主体支撑。

已经证明它特别有利的是,当鱼以这样的方式位于夹持机构的区域中,使得具有至少两个尖钉的可旋转钉状主体与刚性钉状主体同时地或按时间顺序地与鱼头相接时,传送带的运输速度根据记录的和/或确定的数据而变化,特别是根据运输方向t上的运输平面eh中的头部的宽度而变化。鱼都有不同的宽度的头或其下颌的下侧与它们所在的腹板之间的距离都不同。为了始终满足最佳夹持点和/或防止鱼的移位,特别是防止由于夹持机构的刚性钉状主体过早地用其单独的刚性尖钉撞击鱼头而引起的鱼的位移,而不管鱼的该姿态(位置)和/或尺寸如何,在夹持之前如需要应立即减小运输速度,以便在夹持之后立即加速回到原始运输速度。

有利地,当鱼位于传送装置的出口区域b中时,传送带的运输速度是变化的,以防止传送带或布置在其上的腹板与摆动的鱼碰撞,其中通过传送带的分隔,一方面在夹持鱼时的传送速度以及另一方面在鱼的摆动上的传送速度可以彼此协调。当鱼向下摆动时,存在这样的风险:仍然躺在传送带上的鱼将被连续的传送带碰触,特别是与鱼已经躺在其上的竖直的腹板接触。为了防止这种情况,传送带的速度会短暂降低,从而排除碰撞。如此选择传送带的分隔,即腹板的间距以及因此传送带上的鱼的间距,使得一个区域中的速度调节不影响另一个区域。代替降低传送装置的传送带的运输速度,悬挂式传送装置也可相应地加速。

尤其优选的是,以如此的方式将鱼运送到用于记录和/或确定鱼尺寸相关的数据的抬起元件上,即使得鱼头相对于运输平面eh升高。由于在抬起元件上运送鱼头,一方面鱼头下方的自由空间被填满,另一方面鱼头被保持在限定的位置,这支持了精确的记录和/或确定相关尺寸。

因此,在夹持机构的区域中鱼也被运送到相应的抬起元件上,使得鱼的头部在夹持机构的区域中处于与其在测量机构中相同的平面上。

该方法可以特别适用于根据权利要求1至21之一的运输站。根据权利要求22-26之一的鱼加工机特别适用对鱼进行去头。

附图说明

进一步适宜的和/或有利的特征和改进方案以及以及优选的方法步骤由从属权利要求和说明书体现。除了该方法之外,还参考附图更详细地解释了运输站和鱼加工机的优选实施例。附图中示出:

图1是根据本发明运输站的第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运输站的另一实施例的简化的主视图;

图3是图1所示运输站的俯视图;

图4是图1所示运输站的(从运输方向t上观察的)侧视图;

图5是传送带具有测量机构的i部分的简化视图;

图6是运输站的立体图,尤其示出了传送带具有传送带高度调节器的ii部分;

图7是处于释放姿态的夹持机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8是处于保持姿态的夹持机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9是抬起元件的放大示意图;

图10是具有根据本发明的运输站的第一实施例的鱼加工机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附图中示出的运输站用于在运输方向t上以腹部为先运输的过程中将开膛的已屠宰三文鱼从水平的姿态改变为悬挂姿态。当然,根据本发明的运输站设计和构造成将以背部为先的方式水平运输的鱼进行转移。本发明以同样的方式还涉及(多个)运输站,通过所述运输站将其它鲑科鱼和普通鱼(无论是已屠宰或为屠宰)从水平姿态移动至悬挂姿态。

如图1所示的一种运输站10设计和构造成用于在横向于鱼的纵向延伸的运输方向t上运输鱼,包括传送装置11,其用于将处于躺卧姿态的各个单独的鱼沿运输路径tl从所述传送装置11的入口区域e运输到所述传送装置11的出口区域a,其中所述传送装置11包括可旋转被驱动的运输元件12。如上所述,鱼的躺卧运输可以是以腹部为先或以背部为先的方式。鱼或多条鱼可以一起放置在运输元件上,但是彼此单独并且间隔开。

根据本发明的运输站10的特征在于,传送装置11分配有转换装置13,所述转换装置以这样的方式设计和构造并与传送装置11可操作连接,即使得鱼可以自动地从在传送装置11的运输路径tl上的水平姿态中转移到转换装置13的运输路径th上的悬挂姿态中。可操作连接描述了用于水平进给鱼的传送装置11和用于将鱼从躺卧转变成悬挂姿态的转换装置13之间的如此的相互作用,即传送装置11和转换装置13彼此之间的布置和作业确保转换装置13与鱼的无碰撞接触,以便随后能够夹持它们并使它们进入垂直姿态。

当其自身被采用或彼此组合,以下描述的所述特征和改进方案,以及方法步骤说明了优选的实施方式。明确指出的是,被概括在权利要求和/或说明书中和/或附图中的或在共同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和方法步骤还可以以功能上独立的方式进一步发展以上所述的运输站10以及以下所述的方法。

运输元件12可以是可旋转地被驱动的传送带或运输链,鱼以其头部指向运输元件12的侧边缘的方式分开地躺在所述运输元件上,使得能够横向于鱼的纵向延伸在运输方向t上、优选地以腹部为先的方式来运输鱼。运输元件12与未明确示出的至少一个驱动相关联,用于旋转地驱动连续的运输元件12,其中以可变速度的方式间歇地或优选可连续地驱动运输元件12。用于以躺卧姿态运输鱼的传送装置11和用于将鱼从躺卧姿态转移到悬挂姿态的转换装置13以如此的方式相对于彼此布置,即存在至少一个区域,传送装置11和转换装置13可以在该区域中相互作用。

可选地,转换装置13包括悬挂式传送装置14,所述悬挂式传送装置14布置在用于以躺卧姿态运输鱼的传送装置11的上方,以用于沿着运输路径th运输悬挂着的鱼,还包括用于转移鱼的机构15,即所述机构用于将鱼从用于以躺卧姿态运输鱼的传送装置11中移出并用于在沿着运输路径th进行悬挂运输的过程保持鱼。换句话说,悬挂式传送装置14布置成与传送装置11的运输平面eh在垂直方向上向上间隔开,使得用于转移与悬挂式传送装置14相关联的鱼的机构15可以在传送装置11的上方以无碰撞的方式移动来转移鱼。

悬挂式传送装置14和传送装置11形成了用于转移鱼的重叠区域,即在所述区域中悬挂式传送装置14和传送装置11一个布置在另一个之上并且彼此平行。可以说,传送装置11的自由空间在向上方向上由悬挂式传送装置14限制。然而,优选地,在运输方向t上观察,悬挂式传送装置14距传送装置11的入口区域e一定距离。换句话说,传送装置11的入口区域e上方的区域是自由的。在距传送装置11的入口区域e一定距离的地方开始,悬挂式传送装置14至少延伸至传送装置11的出口区域a。优选地,悬挂式传送装置14在运输方向t上延伸超过传送装置11,其中用于将鱼从传送装置11转移到悬挂式传送装置14的转换区域形成在传送装置11和悬挂式传送装置14的重叠区域中并在运输方向t上位于传送装置11的出口区域a的上游。运输路径tl在转换区域中与运输路径th重合并且在传送方向t上线性地延续所述路径。在传送装置11的出口区域a的下游,悬挂式传送装置14的下方区域是自由的。

优选地,悬挂式传送装置14包括可旋转被驱动的运输元件16,在该运输元件上布置有用于移出和保持鱼的机构15。运输元件16与未示出的用于旋转驱动连续运输元件16的至少一个驱动关联,其中能够以可变的速度间断地或优选连续地驱动运输元件16。运输元件16可以是运输带,传送带等。运输元件16优选地设计成单个或两个传送链,并围绕偏转和/或驱动体17而被引导。在有利的实施例中,设置两个形式例如为辊、齿轮等的偏转和/或驱动体17。偏转和/或驱动体17的中心和/或旋转轴r1水平定向并横向于运输方向t。用于移出并保持与的机构15因此在竖直平面ev中移动。换句话说,用于移出并保持鱼的机构15在传送装置11的方向上从运输元件16的作为运输行程下行程18垂下,而所述机构15直立于运输元件16的作为返回行程的上行程19上。在偏转和/或驱动体17的区域中,机构15跟随偏转和/或驱动体17的半径,并在转换区域的开始处以其指向传送装置11的入口区域e的端部而朝向传送装置11移动,并在相对端向上移动。在转换区域中,机构15具有距传送装置11的运输元件12的最小距离。

用于移出并保持鱼的机构15具有与悬挂式传送装置14的运输元件16一同旋转的多个夹持机构20,其中每个夹持机构20具有两个夹持元件21,22,其中至少一个夹持元件21或22设置有至少一个指向待夹持的鱼的尖钉23,29。夹持元件21,22形成钳状工具。为了这个目的,第一夹持元件21包括夹持臂24,夹持臂24在自由端上设置有无法扭转且刚性的钉状主体25,第二夹持元件22包括夹持臂26,夹持臂26在自由端上设置有可旋转支撑的钉状主体27。两个夹持臂24,26设计和构造成能够在竖直平面ev中自动向彼此移动来进入保持姿态并能够彼此远离来进入释放姿态,反之亦然。在这种情况下,在保持姿态中的钉状主体25,27的中心和/或旋转轴m水平定向并平行于运输方向t。每个夹持元件21,22是l型的。每个夹持臂24,26形成l型的长边,而钉状主体25,27形成l型的短边。钉状主体25,27布置在平面ev中并指向彼此。

夹持臂24,26与未明确示出的至少一个驱动和/或致动机械装置关联以执行枢转运动。夹持臂24,26均可以与公共驱动和/或致动机械装置关联。然而,优选地两个夹持臂24,26是通过例如气缸等独立受控的。优选地,用于夹持臂24,26的驱动和/或致动机械装置是受控的,即尤其是一方面在枢转运动的速度上,另一方面在夹持臂相对于彼此的开启和闭合的程度/角度上是受控的。枢转运动也可以是凸轮控制的。除了由夹持臂24,26形成的夹持机械装置外,也可以采用其它夹持机构20,例如夹持爪等形式。优选地,多个夹持机构20是均匀分布的,即彼此以相等的距离分布在运输链上。当被运输链可旋转被驱动时,每个夹持机构20经过转换区域。夹持机构还有可能包括一个作为可动夹持臂的支座的刚性臂。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夹持元件21的第一钉状主体25具有完全穿过鱼头的尖钉23,在保持姿态中所述尖钉进入第二钉状主体27,这是第二夹持元件22的第二钉状主体27具有用于接收第一钉状主体25的尖钉23的开口28的原因,其中刺入头部的至少两个尖钉29布置在第二钉状主体27的开口28的周围。第二钉状主体27还可以具有布置在开口28周围的三个或更多尖钉29。在示出的运输站10中,第一钉状主体25具有一个设计成刚性的尖钉23。第二钉状主体27以这样的设计成旋转套筒,即使得旋转套筒可旋转地安装在轴上。具有刚性钉状体25的夹持臂24可以可选地分配给夹持机构22,该夹持机构22接合在腹鳍侧(在下颌上)或者优选地分配到接合在背鳍侧(上颌上)上的夹持机构21。这同样适用于夹持臂26。在另一实施例中,钉状主体25,27可以具有不同的构造。

刚性钉状主体25的尖钉23优选设计成空心钻头状。可旋转的钉状主体27的尖钉29设计成尖刺状。然而,所有尖钉23,29可以具有其它形状和构造。可以变化尖钉23,29的数量和布置。在未示出的改进方案中,还有可能提供两个可旋转支撑的钉状主体,每个钉状主体具有至少两个尖钉,或者两个刚性钉状主体的每个具有一个尖钉。尖钉23,29可以具有如此的长度,使得它们仅刺入头部但不能贯穿头部。除了钉状主体25,27外,还可以设置其它紧固装置以进行夹紧、刺穿等。

优选地,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在保持姿态,第一刚性钉状主体25的唯一且中心的尖钉23为每条鱼形成水平定向并且平行于传送方向t的枢转轴线s,使得被固定的鱼在离开传送装置11的运输元件12时向下摆动。第二钉状主体27的可旋转安装支承该过程,其中第一刚性钉状主体25的尖钉23作为旋转的轴。

在另一实施例中,悬挂式传送装置14可以设计成所谓的行李传送带式传送机(carouselconveyor)(例如参见图2)。这意味着运输元件16和布置在其上的、用于移出并保持鱼的机构15可以在水平平面上移动。偏转和/或驱动体17的中央/和或旋转轴r1则竖直地定向(例如参见图2)。

传送装置11的运输元件12用于在运输方向t上运输处于躺卧姿态的以腹部或背部为先的鱼,所述运输元件12具有传送带30,所述传送带30具有横向于运输方向t延伸并垂直于运输平面eh延伸的腹板31,其与传送带30一同旋转以将所述传送带30细分成单独的部分,每个部分接受单条鱼,其中(多个)所述腹板31仅分别在传送带30宽度的一部分上延伸。腹板31永久性地连接至链状传送带30上或与其一体地形成并布置在其上放置鱼头的传送带30的至少一侧上,并与传送带30的外侧边缘相间隔。腹板31也可以以其它方式中断和/或设计在两侧,并且与传送带30的外侧边缘具有间隙。也可称为防滑板的腹板31形成用于横向于运输方向t的鱼的腹鳍侧或优选背鳍侧的抵接部。

优选地,在运输方向t的至少一侧,用于在横向于运输方向t的鱼的纵向朝向的方向定位鱼的固定抵接元件32分配给传送带30,其中抵接元件32设计和构造成用于将鱼头定位在预定位置。抵接元件32例如可以是条带,其可以滑动地且优选地无接触地安装在传送带30上方的传送站10的固定框架/机架33上,悬挂的传送装置14也可以布置在该固定框架/机架33上,这样传送带30可以沿着条带下方移动。条带沿着传送带30在一侧至少部分地从入口区域e延伸到出口区域a并且形成鱼头的抵接表面,使得当手动或自动插入鱼时,鱼的背部靠在腹板31上而其嘴部的前端靠在抵接元件32上。因此,可以将鱼放置在传送带30的预定位置处。在抵接元件32和与其垂直定位的腹板31之间,由于横向于运输方向t的腹板31的缩短设计而具有间隙,使得在布置有抵接元件32的侧边缘上形成一种通道,头部在通道中从入口区域e运输到出口区域a。

传送带30由作为传送行程的上行程34和作为返回行程的下行程35形成,其被引导而围绕至少三个偏转和/或驱动体36,所述偏转和/或驱动体36的中心轴和/或旋转轴r2水平定向并且横向于传输方向t。上行程34可以连续地水平定向以形成运输平面eh。然而,上行程34优选地设计成台阶式。上行程34具有第一区段i和第二区段ii,第一区段i跨越运输平面eh1,第二区段ii跟随运输方向t跨越传送平面eh2,其中运输平面eh2位于运输平面eh1的上方,使得鱼通过传送带30从运输平面eh1经由连接区段iii倾斜地传送到运输平面eh2。在三个例如偏转滚或类似物的偏转和/或驱动体36中,其中一个偏转和/或驱动体36布置在入口区域e中,另一个布置在出口区域b中,而在外部偏转和/或驱动体36之间的第三个偏转和/或驱动体36大致在悬挂式传送装置14的偏转和/或驱动体17的区域中,所述悬挂的传送装置14位于传送装置11的上方。传送带30的从运输平面eh1至运输平面eh2的过渡区域中,在倾斜开始处布置有作为偏转元件的压紧夹具37,通过该压紧夹具来将传送带30保持在限定的轨道中。优选地,压紧夹具37仅从上方与传送带30的外侧边缘接合。运输平面eh2也形成了鱼的转换区域。

传送带30可选地设计成至少在转换区域是高度可调节的。为此目的,跨越运输平面eh2的传送带30的区段ii可以例如设计成通过驱动40而能够绕枢转轴c进行枢转,所述枢转轴c水平定位并横向于运输方向t。枢转轴c优选地与传送装置11的传送带30的中央偏转和/或驱动体36的中央和/或旋转轴r2重合。枢转机械装置38为此目的而设置。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枢转机械装置38包括包括提升杆39和用于操作所述提升杆39的驱动40。提升杆39接合在运输元件12的出口区域a中,使得区段ii可绕枢转轴线c上下枢转,以便改变从区段ii到悬挂式传送装置14的运输元件16并因此到夹持机构20的距离.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运输站10包括至少一个用于记录和/或确定与鱼的尺寸相关的数据、尤其是用于确定头部垂直于运输平面eh的厚度以及头部在在运输平面eh的运输方向t上的宽度的测量机构14。在示出的例子中,测量机构布置在转换区域的运输方向t上的上游。测量机构41可以机械地,机电地,电子地,光学地和以任何其他方式设计,这使得可以确定、检测、记录或计算垂直于运输平面e的头部的高度和/或头部的宽度。测量机构41优选地固定布置在传送装置11的上方并且包括测量叶片42,该测量叶片设计和布置成由鱼头偏转。测量叶片42横向于运输方向t布置,并且与抵接元件32之间具有间隙。换句话说,测量叶片42突入到抵接元件32和腹板31之间形成的通道中,使得测量叶片42不可避免地被沿着运输路径tl运输的鱼偏转。可以基于偏转,例如通过角度发射器来收集确定头部的高度和宽度所需的信息。如此选择间隙,使得不同尺寸的与能够被测量叶片42检测到。间隙的尺寸例如可以在15至40毫米之间,特别优选地为大致30毫米。

优选地,在测量机构41的区域中,即在测量机构41的正下方,在抵接元件32上布置有固定的抬起元件43,其以这样的方式设计和构造成抬起鱼的头部,即当确定鱼头的厚度以及鱼头对称轴的位置时,抬起元件43的平行于运输平面eh1定向、朝向测量机构41的上滑动表面形成测量机构41的参考平面。在测量过程中抬起元件43通过充满由于鱼的解剖学条件而存在在鱼头下方的自由空间来保证对鱼头的支承。在该变型中校准测量机构41以确定从上滑动表面到鱼头的最高点的距离。优选地,抬起元件43可释放地连接在抵接元件32上并在运输方向t首先具有上具有斜坡状的梯度,该梯度融合到水平滑动表面中。抬起元件43的下侧平行定向于传送带30,并具有低摩擦力或最好是没有摩擦力,因此优选地布置在距传送带30的小距离处,使得使得传送带30可以在抬起元件34的下方移动。从抵接元件32开始,抬起元件43横向于运输方向t而朝向传送带的中心延伸,即优选地对应于鱼头的预期区域而延伸。在任何情况下,抬起元件43朝向传送带30的中心的所述宽度小于抵接元件32和传送带30的腹板31之间的距离(例如参见图5)。

特别优选地,设计和构造成抬起鱼头的抬起元件44也固定地布置在转换区域中的抵接元件32上,其中两个抬起元件43,44在从传送带30的表面开始直到抬起元件43,44的上滑动表面的高度方面具有相同的设计,使得在转换区域中由测量机构41确定的鱼头对称轴的位置是可再现的。两个抬起元件43,44在其几何形状上相应地设计并且在尺寸上相同并且根据抵接元件32和传送带30相应地沿着运输路径tl布置在不同的位置处。

特别优选地,运输站10包括控制装置45,其中用于传送装置11的传送带30的所述或每个驱动和/或用于传送装置11的传送带30的高度调节的所述或每个驱动40和/或测量机构41连接到控制装置45。然后可以通过传送装置11执行鱼的所有定位和定向步骤,以便在对称轴上最佳地夹持鱼。在示出的实施例中,悬挂式传送装置14相应地相对于其位置固定。换句话说,夹持机构20总是沿着相同的轨道行进。为了改变悬挂式传送装置14的运输链或夹持机构20与传送装置11的传送带30之间的距离,尤其是在转换区域中的距离,可选地,例如运输元件16的下行程可以设计成高度可调的。夹持机构20与传送带30之间的距离也可以是可调节的。为此目的,可选的调节驱动装置,致动机械机构,调节缸等以及用于运输元件16的驱动装置可以与控制装置45连接。

如上所述,测量叶片42与抵接元件32的距离横向于传送方向t限定。优选地,测量机构41或测量叶片42与抵接元件32横向于运输方向t的距离,即测量叶片42与鱼头下颌侧面相交的测量点,与在保持姿态中的钉状主体25,27的中央和/或旋转轴线m和抵接元件32之间的横向于运输方向t的距离相对应。换句话说,钉状主体25,27以夹持臂24,26的方式布置和定向,并且布置成与抵接元件32相距一定距离,使得刚性钉状主体25的中央尖钉23正好位于测量点的区域,其中,通过控制装置45的转换区域的高度调节和/或传送带30的速度调节来支持测量点的精确位置的“发现”。

在优选的改进中,从运输平面eh2基本垂直向下指向、其冲击表面朝向悬挂鱼的方向定向的冲击元件46,沿运输方向t设置在用于运输躺卧姿态的鱼的传送装置11的下游,并设置在悬挂式传送装置14的运输路径th的一旁。优选地,设置单个冲击元件46,例如是简单的抵抗弹簧力设置的冲击板或冲击体形式。由冲击元件46或其冲击表面跨越的平面ep大致平行于由悬挂式传送装置14或其旋转夹持机构20描述的竖直平面ev,并且大致垂直于运输平面eh,使得在离开传送装置11的传送带30并悬挂到悬挂式传送装置14上时,鱼绕着旋转轴s向下摆动并且其曾躺在传送带30上的身体侧面撞击到大致在其对称轴的垂直方向上的冲击元件46上。

在未示出的实施例中,定心机械结构一方面用于定位鱼以代替测量机构41和抬起元件43,44,另一方面用于传送带30的高度调节。定心机械结构包括两个定位元件,其设计成可朝向彼此和远离彼此移动。两个定位元件可在假想的平面中移动,该假想的平面不被理解为数学平面,其中该平面垂直于运输平面eh定向并且在运输方向t上延伸。定位元件每个都具有大致三角形的凹陷或更准确地说正适合于鱼头轮廓的凹槽。其中一个定位元件设计成在腹鳍侧与鱼头接合,而另一个定位元件则设计成在背鳍侧与鱼头接合。由于两个定位元件在横向于运输方向上彼此偏移地布置,通过使两个定位元件朝向彼此移动,凹槽形成一种平行四边形,随着所述平行四边形的尺寸减小,由此无论尺寸的鱼均被带入限定的位置。另外,凹槽的锋利边缘在鱼的纵向方向上形成定位辅助。只要鱼位于并且固定在中心姿态,就使用上述的夹持机构20。夹持机构20的实施例和功能是等同的。

运输站10可以设计成独立的系统,尤其是作为改造单元。然而,运输站10优选地是鱼加工机47(例如参见图10)的一部分。这种鱼加工机47包括用于将鱼运输至鱼加工站48的区域中以及至少一个鱼加工站48的运输站10。运输站10优选地根据权利要求1至21的一项或多项来设计和构造,其中单个或每个与加工站48布置在鱼处于悬挂姿态的区域中。换句话说,运输站10以前面详细描述的方式设计。由于鱼加工站48布置在悬挂鱼的区域的事实,在到达鱼类加工站48时,可以最佳地加工处于垂直姿态且对称轴垂直定向的鱼。这个姿态对已屠宰的鱼的鱼头切割特别重要。

鱼加工机47优选地设计和构造成用于未屠宰和/或已屠宰的开膛的鱼的去头,其中,沿着悬挂式传送装置14的运输路径th布置的鱼加工站48设计和构造成去头设备49。去头设备49包括用于将鱼的身体从悬挂的头部分开的分开装置50,其中所述分开装置50包括至少一对可旋转被驱动的圆盘刀51,52,并且圆盘刀51,52在运输路径th的相对侧彼此呈v形布置。优选地,设置第二对可旋转被驱动的圆盘刀51.1,52.1。优选地,圆盘刀51,52可以在几个自由度上进行调整,所述圆盘刀优选地设计和构造成执行所谓的切头。优选地设计和构造成用于将身体从头部上彻底分开的圆盘刀51.1,52.1被设计成至少能够调整高度。

优选地,用于检测和/或确定每条悬挂的鱼颈骨的位置的测量机构53布置传送装置11的运输方向t的下游以及在悬挂式传送装置14的运输路径th上的去头设备49的上游。测量机构53仍然布置在运输方向t上的冲击元件46的下游并被设计和构造成双面地(即在身体两侧)扫描鱼。为此目的,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测量机构53包括两个弹簧加载的扫描臂,将它们设计成可在运输方向t上移动,同时在同一滑动件或单独的滑动件上倾斜向下移动,使得它们一方面被设计成同步运行,另一方面从上到下扫描鱼。为此目的,所述或每个滑动件被设计成可通过线性驱动器驱动,所述线性驱动器沿着轨道从上部起始姿态向后倾斜地向下并返回。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例如参见图10)中,测量机构53设计成光学测量机构。此外,还可以在传送装置11的下游和鱼加工站48的上游处,设置用于旋转悬挂着的鱼的机构,优选旋转90°,使得悬挂的鱼以侧面(即下巴为先地)撞到鱼加工站48。

鱼加工机47的一个改进设置了用于采集胸鳍的机构54,其布置在用于运输躺卧姿态的鱼的传送装置11的运输方向t的下游处和在悬挂式传送装置14的运输路径th中的去头设备49的上游处。布置在运输方向的机构53的下游处的该机构54主要用于稳定鱼的悬挂姿态并保持圆盘刀51,52的切割区域的通畅。可选地,鱼加工机47可以包括用于将从头部分开的身体运走和/或用于将从夹持机构20的夹紧中释放的头部运走的运输传送机。除了去头设备49之外,还可以提供其它鱼加工站48。图10示出了可选的其他部件,例如用于切下尾鳍的可调节高度的圆盘刀55。此外,在每个鱼加工站48的区域中,机构56可以布置成用于保持鱼体,尤其在分离加工的过程中。该装置56可选地具有两个可旋转地被驱动的链,其可以与鱼体可操作地连接。如图10所示,所有驱动、运输、测量和加工部件都可以连接至中央控制装置45。也可以仅将各个部件连接到控制装置45。可选地,可以设置多个分开的彼此协同的控制装置

以下将详细描述用于改变鱼的姿态的方法。首先,单独地将鱼放置在用于将处于躺卧姿态的鱼沿运输路径tl运输的传送装置11的可旋转被驱动的运输元件12上,并且将鱼沿着运输路径tl从传送装置11的入口区域e运输到传送装置11的出口区域a。

根据本发明的该装置的特征在于,鱼通过转换装置13被自动地从躺卧姿态转移至悬挂姿态,其中沿运输路径tl使用所述转换装置13从所述传送装置11拾取鱼,并且将所述鱼沿运输路径th运输的同时将所述鱼带入悬挂姿态。定位在运输元件12上的鱼,在手动或自动放置期间已经以其纵向延伸进行了定向,因此沿着运输路径tl穿过传送装置11,其中在通过时,鱼随后被转移装置13夹持,这样,在进一步运输过程中,鱼从运输元件12滑出,但由转换装置13保持并且沿着运输路径th进一步运输。为了转换,两个运输路径tl和th部分平行地并且在一个在另一个上方的平面中延伸,使得转换装置13和传送装置11可以至少暂时地彼此可操作地连接。简而言之,在两个运输路径tl和th中的一个部分中,两个运输路径描述了相同的路线以确保转换。

优选地将鱼以腹部为先的方式在运输方向t上运输,其背部则靠在横向于传送带30的运输元件12的运输路径t的腹板31上,其头部则靠在分配给传送带30的抵接元件32上。可选地,也可以以背为先的方式运输鱼,这样使得其腹部靠在腹板31上。在沿运输方向t运输的过程中,在运输元件12上的鱼经过测量站。与鱼尺寸相关的数据,尤其是垂直于传送带30跨越的运输平面eh的头部的厚度和/或在运输平面eh中运输方向t上的头部的宽度,通过测量机构41而在传送带30的区段i中被记录和/或确定。记录和确定也包括识别、计算或任何其它种类的评估。头部的厚度(即从鱼头的一侧到另一侧)可以被绝对地确定,或可以从下部参考平面(例如是传送带30的表面,或是如下所示的抬起元件43)开始到鱼头的最高点来确定。代替从下颌外侧到上颌外侧的头部宽度,从头部的前侧(在优选示例中,下颌的外侧)到鱼抵靠的腹板31的距离也可被确定。如果头部的厚度是已知的,则可以相应地确定对称轴的位置或头部的中心线。

优选地,可以存储该数据/信息,以便可以将数据/信息分配给每条鱼。为此目的,控制装置45可以具有存储器。根据记录和/或确定的测量值,传送带30在夹持机构20的区域中移动。更确切地说,鱼在传送带30的区段ii中被送入夹持机构20,夹持机构20通过夹持鱼的头部来夹持鱼。为此目的,基于测量机构41记录和/或确定的数据,通过传送带30的区段ii的高度调节来调节头部垂直于夹持机构20的位置。例如,区段ii绕轴线枢转以改变传送带30到夹持机构20的距离,使得在夹持机构20的区域内,鱼头位于夹持机构20的最佳和预定的位置上,即在与测量机构41的区域相同的平面内。换句话说,带有鱼头的鱼被升高或降低,以便使夹持机构20精确地穿透先前确定的鱼头中心线。

为了用腹鳍侧的下颌和背鳍侧的上颌夹住鱼头,通过将夹持机构20的带有钉状主体25,27的夹持臂24,26从释放姿势移动到保持姿势来将钉状主体25,27刺入鱼头。替代于钉状主体25,27,可以采用其它夹紧或保持元件以通过鱼的头部来牢固地固定鱼。一旦对鱼进行的形状配合以及力配合的固定在悬挂式传送装置14和传送装置11之间的转换区域中发生,由于传送带30从上行程34到下行程35的偏转,将已固定的鱼沿运输路径t的进一步运输会导致鱼向下摆动。每个夹持机构20都沿着悬挂式传送装置14的转换装置13而在垂直于运输平面eh定向的平面ev中运输,沿着运输路径th而超过传送装置11的运输路径tl,使得头部被夹持的鱼在离开传送装置11后枢转到悬挂姿态。冲击元件46可以减慢鱼的枢转或摇摆。

为了在沿运输路径tl从传送带30的区段i至区段ii运输期间均使鱼无碰撞且精确地定位在沿传送带30的方向下降并展开的夹持臂24,26之间,鱼从下方被定位在处于释放姿态的夹持机构24,26之间,所述夹持臂从上在竖直平面ev中沿传送带30的方向上移动。换句话说,待固定的鱼和相应的夹持机构20在形成于区段ii中的转换区域以如此的方式汇聚,即转换装置13可以通过夹持臂24,26以及布置在所述夹持臂上的钉状主体25,27与传送装置11和在所述传送装置上的鱼进行相互作用。然而,也可以水平地将鱼进给到转换区域中。在这种情况下,夹持臂24,26优选地甚至更远地彼此分开,例如处于180°角的姿态。

如上所述,夹持可以通过夹紧爪,夹紧元件等执行。如果位于悬挂式传送装置14的下行程14上的转换区域中并因此位于传送装置11的上行程11之上的夹持臂24,26在垂直平面ev中如此朝向彼此移动,使得具有单个尖钉23的刚性钉状主体25从鱼的背鳍侧穿过完全穿过鱼体,而具有至少两个尖钉29的可选转支承的第二钉状主体27从腹鳍侧刺入鱼头,从而实现对鱼的尤其紧固的保持。由于尖钉23,29从鱼头的两侧刺入或穿过鱼头,鱼被紧固地保持并被准确/精确地定位。

可选择的是,当鱼以这样的方式位于夹持机构20的区域中,使得具有至少两个尖钉29的可旋转钉状主体27与刚性钉状主体25同时地或按时间顺序地与鱼头相接时,传送带30的运输速度根据记录的和/或确定的数据而变化,特别是根据在运输方向t上的运输平面eh中的头部的宽度而变化。传送带30的运输速度优选地短暂降低,使得在刚性钉状主体25刺穿鱼头的颅骨板和其他组织和骨组件之前,可旋转的钉状主体27作为支座刺入鱼头。随后,运输速度可以重新设定成前值。可选地,运输速度可以短暂地提升。在尖钉23完全穿过鱼头时,产生相当大的力,这些力被可旋转的钉状主体27吸收,使得在固定期间保持鱼的定向姿态。然而,两个钉状主体25,27可以同时刺入鱼头。

在另一实施例中,当与位于传送装置11的出口区域a时传送带30的运输速度可以变化以避免传送带30或布置在其上的腹板31与摆动的鱼发生碰撞。传送带30的运输速度优选地短暂降低以使得鱼在下摆时避免发生碰撞。例如,当第一条鱼正在摆动而另一条鱼位于夹持机构20的的区域的时候,鱼的夹持和鱼的下摆时的运输速度的改变必须相互协调。这是通过传送带30的分隔,即腹板31的间隔以及因此位于运输元件12上的鱼的间隔来实现的。

尤其优选的是,以如此的方式将鱼运送到用于记录和/或确定鱼尺寸相关的数据的抬起元件43上,即使得鱼头相对于运输平面eh升高。当沿运输路径tl运输鱼并且鱼头在由抵接元件32和腹板31形成的通道中滑动时,鱼头通过斜坡状的梯度在测量机构41的下方被运送到抬起元件43的上滑动表面上,从而实现鱼头相对于测量机构41的限定和可再现的位置。然后,测量机构41可以机械地,光学地,机电地,电子地或以其他方式记录所需的鱼头数据。当在测量机构41的区域中使用抬起元件43时,在转换区域中也可以进行类似的添加,特别是在夹持机构20夹持鱼的点处。为此目的,在夹持机构的区域中鱼也被运送到相应的抬起元件44上,使得鱼的头部在夹持机构20的区域中处于与其在测量机构41中相同的平面上。

在根据本发明的运送站10最佳地定向的每条鱼的对称姿态中,鱼被送到其加工装置中,特别是送到去头设备49中。为此目的,沿着运输路径th将鱼悬挂地运输。当对称定向的鱼到达去头设备49时,通过布置成v形的圆盘刀51,52将鱼体和鱼头分开。鱼体被拾取以进行后续加工并向前运输。通过将夹持臂24,26打开到释放姿态来将鱼头从固定中释放,并且还对鱼头进行收集和运输以用于随后的加工或排出。

在分离头部之前,例如通过用于检测和/或确定每个悬挂的鱼的颈骨的位置的测量机构53,可以再次沿着传送路径th对鱼进行测量。测量机构53扫描鱼两侧的外侧轮廓以找到颈骨的位置。知道颈骨的位置可以使得对圆盘刀51,52的控制更加精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