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百香果提取物的荔枝菌保鲜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48216发布日期:2018-07-03 19:07阅读:48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保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百香果提取物的荔枝菌保鲜剂。



背景技术:

荔枝菌(litchichinensisbacterium)是生长在广东地区荔枝林潮湿白蚁窝上,经过高温多雨、骤出太阳骤降大雨催谷,迅速生长起来的食用菌,素称为“菌中之王”。能冠宇如此称号,是因为荔枝菌兼具肉质细嫩、口感清香、味道鲜甜等独特风味,加之其对生长环境要求十分苛刻,只生长在荔枝林内潮湿的白蚁窝上,无法人工培植,每年生长周期只有短短20来天,愈加显得荔枝菌的弥足珍贵。然而荔枝菌的组织含水量非常高,采后仍然具有旺盛的呼吸作用和新陈代谢;加之其子实体组织脆嫩、缺乏有效的保护组织,采后贮运过程中容易受到机械伤害和微生物侵染,引起子实体变色、品质下降甚至腐烂,使原本珍稀的荔枝菌遭受进一步的损失。

申请号201611158615.2公开了一种用于荔枝菌保鲜的芝麻蛋白膜;申请号201611128059.4公开了一种利用桑黄多糖涂膜保鲜荔枝菌的方法;申请号201611159284.4公开了一种利用橄榄油保鲜荔枝菌的方法。目前现有技术中有关荔枝菌保鲜的相关报道仅有以上3篇专利文献,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百香果提取物的荔枝菌保鲜剂,以丰富荔枝菌的保鲜技术,同时该保鲜剂可改善荔枝菌的贮藏品质,提高其可溶性糖含量。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含百香果提取物的荔枝菌保鲜剂,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0.06-0.1%百香果提取物,1.3-1.6%混合被膜剂,0.6-0.9%混合乳化剂,0.5-0.9%甘油,加水补足100%。

进一步的,所述百香果提取物为百香果籽油。

进一步的,所述百香果提取物为百香果类胡萝卜素。

进一步的,所述百香果提取物为百香果多糖。

进一步的,所述百香果籽油的提取方法为索氏提取法,包括以下步骤:取粉碎的百香果籽,用滤纸包扎好装进锁氏提取器内,用沸点为60-90℃的分析纯石油醚,在浴温为85-90℃的条件下,索氏提取至浸提筒内溶液无颜色为止,回收溶剂。

进一步的,所述百香果提取物为紫色百香果提取物或黄色百香果提取物。

进一步的,所述混合被膜剂为海藻酸钠与葡甘聚糖按2:1的比例混合。

进一步的,所述混合乳化剂为单甘脂与蔗糖酯按1:1的比例混合。

百香果又称西番莲、巴西果、鸡蛋果,是西番莲科(passifloraceae)多年生木质藤本植物果实的通称。其果实呈椭圆形或类圆形,起源于热带地区。我国于1913年引入,目前在台湾、福建、广东、广西、重庆和云南等地方都有栽培。百香果营养丰富,富含多糖、酶类、类胡萝卜素、有机酸类、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及磷、铁、钙、硒等有益微量元素。本发明以来源丰富的百香果为原料,将其提取物应用于荔枝菌的保鲜中,可改善荔枝菌的贮藏品质,提高贮藏期间荔枝菌的可溶性糖含量,同时丰富了荔枝菌的保鲜技术。

附图说明

图1荔枝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实施例1

一种含紫色百香果提取物的荔枝菌保鲜剂,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0.06%紫色百香果提取物,1.3%混合被膜剂,0.6%混合乳化剂,0.5%甘油,加水补足100%。

所述混合被膜剂可以为海藻酸钠与葡甘聚糖按2:1的比例混合。

实施例2

一种含黄色百香果提取物的荔枝菌保鲜剂,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0.07%黄色百香果提取物,1.4%混合被膜剂,0.7%混合乳化剂,0.6%甘油,加水补足100%。

所述混合乳化剂可以为单甘脂与蔗糖酯按1:1的比例混合。

实施例3

一种含百香果籽油的荔枝菌保鲜剂,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0.08%百香果籽油,1.5%混合被膜剂,0.8%混合乳化剂,0.7%甘油,加水补足100%。

所述百香果籽油的提取方法可以为索氏提取法,包括以下步骤:取粉碎的百香果籽,用滤纸包扎好装进锁氏提取器内,用沸点为60-90℃的分析纯石油醚,在浴温为85-90℃的条件下,索氏提取至浸提筒内溶液无颜色为止,回收溶剂。

实施例4

一种含百香果类胡萝卜素的荔枝菌保鲜剂,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0.09%百香果类胡萝卜素,1.6%混合被膜剂,0.9%混合乳化剂,0.8%甘油,加水补足100%。

实施例5

一种含百香果多糖的荔枝菌保鲜剂,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0.09%百香果多糖,1.4%混合被膜剂,0.8%混合乳化剂,0.9%甘油,加水补足100%。

将实施例1-5所得保鲜剂涂膜于荔枝菌表面,并于(4±1)℃贮藏,测定荔枝菌贮藏期间的感官变化、可溶性糖含量,其中ck组除不涂膜本发明含百香果提取物的荔枝菌保鲜剂外,其它贮藏条件同实施例1-5。

1.感官变化

由8人组成感官评定小组,对荔枝菌颜色、硬度、腐烂度、开伞和风味进行综合评定,标准见表1,以样品感官评分与新鲜荔枝菌感官评分之比表示保鲜度,保鲜度小于0.5时,失去商品价值,评定结果见表2。

表1荔枝菌的感官评定标准

表2含百香果提取物的荔枝菌保鲜剂对荔枝菌保鲜效果的影响

从表2可知,实施例1-5和ck组荔枝菌的感官评分和保鲜度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实施例1-5在整个贮藏期间,荔枝菌保鲜度均大于0.5,商品价值较高,而ck组在贮藏的第6d保鲜度就接只有0.51,即将失去商品价值,可见本发明含百香果提取物的荔枝菌保鲜剂可改善荔枝菌的贮藏品质。

2.可溶性糖含量

测定: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结果见图1。

从图1可知实施例1-5和ck组荔枝菌可溶性糖含量在贮藏期间总体呈上升趋势,贮藏12d时,实施例1-5荔枝菌可溶性糖含量均在8.19mmol/g以上,而ck组的含量只有7.38mmol/g,可见本发明含百香果提取物的荔枝菌保鲜剂可提高贮藏期间荔枝菌的可溶性糖含量。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启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方面所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