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脂奶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92779发布日期:2018-06-15 20:51阅读:51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奶油,特别涉及一种植脂奶油。
背景技术
:专利文件1为授权公告号为“CN101415335B”,名称为奶油组合物的中国专利。专利文件2为授权公告号为“CN103636814B”,名称为天然植物奶油粉末、动植物奶油粉末的制备方法的中国专利。目前,消费市场上的奶油分为动物奶油和植物奶油,动物奶油是由牛奶中的脂肪分离获得的,由于其保护脂肪酸含量很高,会造成人体发胖,引发高血脂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不符合现代健康饮食理念。植物奶油,又称植脂奶油,由于其相较于动物奶油更易储存,且价格较低,因此在极大的程度上取代了动物奶油;对比文件2中公开的一种天然植物奶油粉末的制备方法,对比文件1中公开了一种奶油组合物,这种奶油组合物在常温下呈液体状,通过向其中加入鲜奶油或植物性发泡剂组合,可以形成发泡奶油;但如若直接采用发泡后的奶油进行运输,由于体积较大密度较小因而导致运输成本增加,且发泡后的奶油不易存储,因此市面上售卖的均是未经过打发的奶油,在使用之前再进行打发处理,而由于奶油打发难度较大,没有经验的人经常会打发失败,使得打发后的奶油呈豆腐渣状;因而在此我们提供一种易于打发的植脂奶油。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易于打发的植脂奶油。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植脂奶油,以下组份按重量计:包括480-500份过滤水、24-30份白糖、30-35份果葡萄糖浆、60-70份葡萄糖浆、110-115份葡萄糖粉、145-160份棕榈仁油、0.5-1.0份食用香精、0.5-1.0份食用盐、1.8-2.0份单甘脂、4.0-4.5份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1.5-1.8份硬脂酸乳钠、4.2-4.8份复配增稠剂、0.2-0.4份黄原胶、0.3-0.5份磷酸三钠、0.3-0.5份柠檬酸钠和120-150份酪朊酸钠。作为优选,所述棕榈仁油采用甘油二酯替代。作为优选,还包括3.0-5.0份蛋白质,所述蛋白质采用脱脂奶粉、蛋清提取物、豆质蛋白粉、黄油混配。作为优选,所述白糖碾压成粉末状。作为优选,还包括0-3份食用色素。作为优选,复配增稠剂包括A组份和B组份,所述A组份包括卵磷脂、微晶纤维素、起泡剂、山药粘液提取物、稀释剂和蜂胶,所述B组份包括甜味剂、果糖浆、过滤水、淀粉和阿拉伯胶。作为优选,以下物质按组份计:A组份:卵磷脂3.0-4.5份微晶纤维素1.2-1.8份起泡剂5.0-8.0份山药粘液提取物0.8份-1.0份稀释剂5.0-8.0份蜂胶0.3-0.5份B组份:甜味剂0.1-0.15份果糖浆0.1-0.15份过滤水8.0-12.0份淀粉1.5-1.8份阿拉伯胶0.2-0.3份作为优选,复配增稠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A组份的制备:取用干净容器,向其中加入部分稀释剂,将微晶纤维混入均匀搅拌,再加入山药粘液提取物、蜂胶和卵磷脂,在60-70℃下高速搅拌形成乳化悬浊液;再将起泡剂与剩余稀释剂一齐缓慢倒入容器,此过程进行中持续搅拌;步骤2,A组份的制备:将步骤1中的混合物置放在10-20℃下高速搅拌;步骤3,B组份的制备:将甜味剂、果糖浆、改性淀粉均匀溶解在过滤水中,再将阿拉伯胶混入形成溶液。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方案中制备得到的植物奶油呈淡黄色,当使用时,将其导入至干净容器中打发,相较于市面上的其他植脂奶油,具有更好的打发性,具体表现为打发时间大大缩短且打发成功率更高;且其中营养成分丰富,蛋白质含量较高,适宜各类人群食用;(2)奶油中的棕榈仁油可采用甘油二脂替换,甘油二脂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植脂奶油中的反式脂肪酸的产生;添加至其中的蛋白质采用脱脂奶粉、蛋清提取物、豆质蛋白粉和黄油混配,其中脱脂奶粉、蛋清提取物和豆质蛋白粉用于增添蛋白质,而黄油在提供脂肪含量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黏结性,使添加在其中的物质更为容易的混合成一个整体,其次可提升整个混合体系的黏连性,使打发后的奶油更易定型;(3)一般奶油打发之后,打发时间越长,打发得到的奶油越硬,定型度越高;而打发时间较短的奶油,相对口感较为酥软,但不宜定型;将制备得到的复配增稠剂中的A组份倒入至奶油体系中,伴随其中的其他物质一齐搅拌增加制备得到的奶油的粘稠度,使打发后的奶油易于定型;定型后的奶油,再将B组份均匀的喷涂在奶油表面,在奶油表面形成一层相较奶油本身较脆的壳体,以减少奶油在挤出或涂抹之后在自身重力、流动性的作用下发生变形,但这层贴附在奶油表面形成的壳体硬度极小,因此在食用过程中并不会有口感上的不舒适感;(4)A试剂主要包括卵磷脂、微晶纤维素、起泡剂、山药粘液提取物、稀释剂和蜂胶;微晶纤维素隶属于纤维素的一种,是天然纤维素经稀酸水解至极限聚合度(LOOP)的可自由流动的极细微的短棒状或粉末状多孔状颗粒,颜色为白色或近白色,无臭、无味,颗粒大小一般在20-80lm和山药粘液提取物一同作用增加奶油之间的黏连度,起泡剂可加快奶油打发进程,减少打发时间,蜂胶和卵磷脂含有较高的营养成分,能与奶油中的黄原胶一起增加粘稠度,使打发后的奶油定型效果更强,避免打发后的奶油过稀而导致不易定型;(5)B试剂包括甜味剂、果糖浆、过滤水、淀粉和阿拉伯胶,甜味剂和果糖浆增加B试剂中的甜味,避免喷涂在奶油表面的B试剂导致奶油入口口感变差;其次果糖浆粘稠度较高,过滤水与淀粉混合能增强B试剂的粘稠剂,并与阿拉伯胶混合,阿拉伯胶喷涂在奶油表面形成相对较硬的壳体还可增强奶油表面光滑度;综上所述,这种分次喷涂的复配增稠有助于奶油的快速打发,还可增强奶油表面的光泽度和定型效果,促进食欲;(6)同时,也可将复配增稠剂中的A组份和B组份同时混入至奶油体系中国进行打发,同样可增强奶油的打发进程,减少打发时间;但这种使用方法相较A组份和B组份分开使用,工艺流程更加简单,但奶油的定型效果相对相差,但与普通打发奶油相比,仍然具有更好的定型效果。具体实施方式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实施例:一种植物奶油,包括480-500份过滤水、24-30份白糖、30-35份果葡萄糖浆、60-70份葡萄糖浆、110-115份葡萄糖粉、145-160份棕榈仁油、0.5-1.0份食用香精、0.5-1.0份食用盐、1.8-2.0份单甘脂、4.0-4.5份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1.5-1.8份硬脂酸乳钠、4.2-4.8份复配增稠剂、0.2-0.4份黄原胶、0.3-0.5份磷酸三钠、0.3-0.5份柠檬酸钠和120-150份酪朊酸钠。还包括3.0-5.0份蛋白质,所述蛋白质采用脱脂奶粉、蛋清提取物、豆质蛋白粉、黄油混配。还包括0-3份食用色素。棕榈仁油还可采用甘油二酯替代。将实施例1-实施例4中各物质组份的含量记录在表1,实施例5-实施例8中,甘油二脂替换棕榈仁油,将各物质组份记录在表2。表1: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过滤水480500485480白糖24302624果葡萄糖浆30353130葡萄糖浆60706460葡萄糖粉110115112112棕榈仁油145160150150食用香精0.51.00.60.5食用盐0.51.00.70.5单甘脂1.82.01.832.0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4.04.54.24.0硬脂酸钠1.51.81.61.5复配增稠剂4.24.84.44.5黄原胶0.20.40.260.4磷酸三钠0.30.50.370.3柠檬酸钠0.30.50.330.3酪朊酸钠120150130130蛋白质3.05.03.33.5食用色素031.10表2:实施例5实施例6实施例7实施例8过滤水480500485492白糖24302628果葡萄糖浆30353132葡萄糖浆60706466葡萄糖粉110115112114甘油二脂145160150155食用香精0.51.00.60.8食用盐0.51.00.70.9单甘脂1.82.01.831.91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4.04.54.24.4硬脂酸钠1.51.81.61.7复配增稠剂4.24.84.44.6黄原胶0.20.40.260.33磷酸三钠0.30.50.370.42柠檬酸钠0.30.50.330.46酪朊酸钠120150130140蛋白质3.05.03.33.5食用色素031.12.6上述实施例中采用的复配增稠剂包括A组份和B试剂,其中A组份包括卵磷脂、微晶纤维素、起泡剂、山药粘液提取物、稀释剂和蜂胶,B组份包括甜味剂、果糖浆、过滤水、淀粉和阿拉伯胶。复配增稠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A试剂的制备:取用干净容器,向其中加入部分稀释剂,将微晶纤维混入均匀搅拌,再加入山药粘液提取物、蜂胶和卵磷脂,在60-70℃下高速搅拌形成乳化悬浊液;再将起泡剂与剩余稀释剂一齐缓慢倒入容器,此过程进行中持续搅拌;步骤2,A试剂的制备:将步骤1中的混合物置放在10-20℃下高速搅拌;步骤3,B试剂的制备:将甜味剂、果糖浆、改性淀粉均匀溶解在过滤水中,再将阿拉伯胶混入形成溶液。实施例9-实施例12中记载的复配增稠剂中各物质组份含量不同,将其记录在表3中。表3:本方案中记载的复配增稠剂中A组份和B组份的比例为1:1,在奶油打发过程中,将A组份混入;奶油成型后,将B组份喷涂在其表面。将打发普通奶油采用的时间和打发本方案中所记载奶油的时间记录在表4中。表4:将实施例1-实施例12中制备得到的植脂奶油与对比例中制备得到的奶油打发后盛放在容器内分别放置常温、冷藏和冷冻货柜中进行测试;根据本领域典范,测量第一天至第五天样品的稳定性和可涂抹性,第五天晚上时,冷藏条件下的对比例奶油边角发生硬化,其余条件下本方案中的奶油与对比例中的奶油均保持完好。再将实施例1-实施例12以及对比例中的奶油挤出,并使挤出后的奶油表面具有一定的棱角,将其放置在常温(25±2℃)和高温(36±2℃)的环境下,观察表面棱角的保持度,观察时间为5天。实施例以及对比例中放置在常温下的奶油均无任何变形,而放置在高温下的奶油,对比例中的奶油在第三天起开始有塌陷的现象产生,第四天晚上时奶油表面棱角的锐度不在明显,而实施例中奶油表面的棱角可以完整的保持至第五天晚上。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