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棘风味保健油炸鲻鱼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52279发布日期:2018-09-29 00:18阅读:47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以薜荔果、鲻鱼为原料,加入具有保健功效的中药材,制得的一种火棘风味保健油炸鲻鱼丸。



背景技术:

火棘,又名赤阳子、火把果、救军粮、红子刺、吉祥果,为蔷薇科植物火棘的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火棘是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3米,通常采用播种、扦插和压条法繁殖。火棘树形优美,夏有繁花,秋有红果,果实存留枝头甚久,在庭院中做绿篱以及园林造景材料,在路边可以用作绿篱,美化、绿化环境。具有良好的滤尘效果,对二氧化硫有很强吸收和抵抗能力。以果实、根、叶入药,性平,味甘、酸,果能消积止痢、活血止血的功效,用于消化不良、肠炎、痢疾、小儿疳积、崩漏等症状。

鲻鱼,体延长,前部近圆筒形,后部侧扁,一般体长20-40厘米,体重500-1500克。全身被圆鳞,眼大、眼睑发达。牙细小成绒毛状,生于上下颌的边缘。背鳍两个,臀鳍有8根鳍条,尾鳍深叉形。体、背、头部呈青灰色,腹部白色。鲻鱼性平,味甘、咸,具有健脾胃、补虚弱的功效,常用于消化不良、小儿疳积、贫血等症状。

灰树花,子实体覆瓦状丛生,有柄或近无柄。菌盖扇形或匙形,宽2-7厘米,厚1-2毫米。表面灰褐色,较光滑,有时可见短茸毛;孔面白色至淡黄色,密生延生的菌管,管口近圆形至多角形。体轻,质脆,断面类白色,不平坦。气腥,味微甘。具有益气健脾、补虚扶正的功效。主脾虚气弱、体倦乏力、神疲懒言、饮食减少、食后腹胀。

金露梅,为蔷薇科委陵菜属植物,别称金腊梅、金老梅、药王茶、棍儿茶、扁麻、木本委陵菜,该种枝叶茂密,黄花鲜艳,适宜作庭园观赏灌木,或作矮篱也很美观。叶与果含鞣质,可提制栲胶。嫩叶可代茶叶饮用。叶味甘、性平,有清暑热、益脑清心、健胃的功效,主治暑热眩晕、两目不清、胃气不和、滞食等症状。

大叶钩藤,攀援状大藤本,高12-15米。小枝压扁,有褐色疏粗毛,每一节上有双钩,钩幼时亦有疏粗毛。叶革质,宽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10-16厘米,宽6-12厘米,先端锐尖,基部。圆形或心形,上面近光滑,下面有褐黄色粗毛;托叶2裂。大叶钩藤味甘、性凉。具有清热平肝、熄风镇惊的功效,主治抽搐、高血压、神经性头痛、骨髓炎。

鱼丸,汉族传统名点,属于粤菜或闽菜系。亦名“水丸”,古时称“氽鱼丸”。因为它味道鲜美,多吃不腻,可作点心配料,又可作汤,是沿海人们不可少的海味佳肴。以火棘、鲻鱼为主要原料,灰树花、金露梅、大叶钩藤为保健原料,生产出一种营养保健型鱼丸,目前还未见报道和产品上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以火棘、鲻鱼为原料,同时添加灰树花、金露梅、大叶钩藤开发出一种火棘风味保健油炸鲻鱼丸。填补了国内使用这类原料制作鱼丸的一项空白。

一种火棘风味保健油炸鲻鱼丸,采用以下步骤制作:

a.火棘预处理:取成熟的火棘,去除果柄,冲洗干净,倒入不锈钢夹层锅中,加入适量95-100℃的热水,预煮3-5分钟,后加入火棘重1-2%的酒糟,密封静置发酵,待酒精度达到0.8-1%体积比,结束发酵,最后放入装有80-120目网筛的破碎机进行破碎,制得火棘泥;

b.鲻鱼预处理:取新鲜的鲻鱼,除去鱼鳞及内脏,切去鱼头,剔除鱼刺,切成鱼块冲洗3-4次,沥干体表水,加入鲻鱼鱼块重3-5%的食用盐、3-5%的干辣椒、3-5%的陈皮、2-3%的甘草、2-3%的茴香、5-8%的花椒,搅拌均匀,腌制40-50分钟;

c.中药材预处理:按一定比例取中药材灰树花、金露梅、大叶钩藤,加入原料中药材重12-16倍的水,浸泡30-40分钟,再煎煮30-50分钟,部分药材用80-120目的网筛除去中药渣,制得中药汁,部分药材连同煎煮液一起,用打浆机制成中药泥;

d.蒸鲻鱼:将腌制好的鲻鱼放入蒸锅夹层中,在蒸锅下放入鲻鱼块重5-10倍的中药汁、1-2%的枸杞、1-2%黄芪,用大火烧开,后转小火蒸至鲻鱼7-8成熟,放入装有80-100目网筛的打浆机中打浆,制成鲻鱼泥;

e.脆炸粉制作:取适量小麦粉,小麦粉重30-50%的木薯淀粉、1-2%的泡打粉,混合均匀,制得脆炸粉;

f.混合斩拌:取火棘泥20-28重量份、鲻鱼泥80-100重量份、中药泥2-4重量份、木薯淀粉8-15重量份、食用盐3-6重量份、蛋清8-15重量份、姜末2-4重量份、蒜末0.5-1重量份、鸡精0.5-1重量份,混合搅拌均匀,放入斩拌机斩拌10-20分钟,斩拌过程中适当加冰水,温度控制在10℃以下;

g.成型:将斩拌好的火棘鲻鱼泥放入自动成型机,制成直径2-3厘米的鱼丸,再放入85-100℃的热水中加热20-40分钟,加热过程中撇去浮沫;

h.冷却:将熟化定型的火棘风味鲻鱼丸迅速放入水温为0℃的水中,浸泡10-16分钟进行冷却;

i.包装、贮藏:冷却的火棘鲻鱼丸取出,裹上适量的脆炸粉,放入速冻机中冻结,后用食品级的包装袋进行包装,制得火棘风味保健油炸鲻鱼丸,放入冷库低温冷藏。

本发明所述步骤c一定比例的中药材为以下原料重量比:灰树花35-40%、金露梅30-40%、大叶钩藤20-35%;部分药材是将药材连同煎煮液一起按重量平均分成2部分。

本发明的作用机理:

火棘,消积止痢、活血止血;鲻鱼,健脾胃、补虚弱;灰树花,益气健脾、补虚扶正;金露梅,清暑热、益脑清心、健胃;大叶钩藤,清热平肝、熄风镇惊,利用以上五味中药相互配伍,协同生效,通过调节肝的升发,促进脾的健运,以达健胃消食的功效。

本发明以火棘、鲻鱼为原料,同时添加灰树花、金露梅、大叶钩藤,制作出一种火棘风味保健油炸鲻鱼丸。其充分利用火棘、鲻鱼的营养价值,与中药相互配伍,协同增效,具有健胃消食的功效。成品口感细腻,鲜香滑嫩,富有弹性,脆而不腻,营养丰富,长期食用可明显改善因消化不良导致食欲不振人群的不适。其制作工艺简单,易于实现,符合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市场前景广阔。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较为详细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火棘风味保健油炸鲻鱼丸,采用以下步骤制作:

a.火棘预处理:取成熟的火棘,去除果柄,冲洗干净,倒入不锈钢夹层锅中,加入适量95℃的热水,预煮3分钟,后加入火棘重1%的酒糟,密封静置发酵,待酒精度达到0.8%体积比,结束发酵,最后放入装有80目网筛的破碎机进行破碎,制得火棘泥;

b.鲻鱼预处理:取新鲜的鲻鱼,除去鱼鳞及内脏,切去鱼头,剔除鱼刺,切成鱼块冲洗3次,沥干体表水,加入鲻鱼鱼块重3%的食用盐、3%的干辣椒、3%的陈皮、2%的甘草、2%的茴香、5%的花椒,搅拌均匀,腌制40分钟;

c.中药材预处理:按重量比例取中药材灰树花40%、金露梅35%、大叶钩藤25%,加入原料中药材重12倍的水,浸泡30分钟,再煎煮30分钟,部分药材用80目的网筛除去中药渣,制得中药汁,部分药材连同煎煮液一起,用打浆机制成中药泥;

d.蒸鲻鱼:将腌制好的鲻鱼放入蒸锅夹层中,在蒸锅下放入鲻鱼块重5倍的中药汁、1%的枸杞、1%黄芪,用大火烧开,后转小火蒸至鲻鱼7成熟,放入装有80目网筛的打浆机中打浆,制成鲻鱼泥;

e.脆炸粉制作:取适量小麦粉,小麦粉重30%的木薯淀粉、1%的泡打粉,混合均匀,制得脆炸粉;

f.混合斩拌:取火棘泥20千克、鲻鱼泥80千克、中药泥2千克、木薯淀粉8千克、食用盐3千克、蛋清8千克、姜末2千克、蒜末0.5千克、鸡精0.5千克,混合搅拌均匀,放入斩拌机斩拌10分钟,斩拌过程中适当加冰水,温度控制在10℃以下;

g.成型:将斩拌好的火棘鲻鱼泥放入自动成型机,制成直径2厘米的鱼丸,再放入85℃的热水中加热20分钟,加热过程中撇去浮沫;

h.冷却:将熟化定型的火棘风味鲻鱼丸迅速放入水温为0℃的水中,浸泡10分钟进行冷却;

i.包装、贮藏:冷却的火棘鲻鱼丸取出,裹上适量的脆炸粉,放入速冻机中冻结,后用食品级的包装袋进行包装,制得火棘风味保健油炸鲻鱼丸,放入冷库低温冷藏。

本发明实施例1经27位因消化不良导致食欲不振人群,连续食用10天,每日20克,症状明显缓解人数为18人,有效率为66.67%;连续食用20天,每日30克,症状明显缓解人数为19人,有效率为70.37%。

实施例2,一种火棘风味保健油炸鲻鱼丸,采用以下步骤制作:

a.火棘预处理:取成熟的火棘,去除果柄,冲洗干净,倒入不锈钢夹层锅中,加入适量98℃的热水,预煮4分钟,后加入火棘重1%的酒糟,密封静置发酵,待酒精度达到0.9%体积比,结束发酵,最后放入装有100目网筛的破碎机进行破碎,制得火棘泥;

b.鲻鱼预处理:取新鲜的鲻鱼,除去鱼鳞及内脏,切去鱼头,剔除鱼刺,切成鱼块冲洗3次,沥干体表水,加入鲻鱼鱼块重4%的食用盐、4%的干辣椒、4%的陈皮、2%的甘草、2%的茴香、7%的花椒,搅拌均匀,腌制45分钟;

c.中药材预处理:按重量比例取中药材灰树花19%、金露梅26%、大叶钩藤10%、吴茱萸25%、三叶金锦香20%,加入原料中药材重14倍的水,浸泡35分钟,再煎煮40分钟,部分药材用100目的网筛除去中药渣,制得中药汁,部分药材连同煎煮液一起,用打浆机制成中药泥;

d.蒸鲻鱼:将腌制好的鲻鱼放入蒸锅夹层中,在蒸锅下放入鲻鱼块重8倍的中药汁、1%的枸杞、1%黄芪,用大火烧开,后转小火蒸至鲻鱼7成熟,放入装有80目网筛的打浆机中打浆,制成鲻鱼泥;

e.脆炸粉制作:取适量小麦粉,小麦粉重40%的木薯淀粉、1.5%的泡打粉,混合均匀,制得脆炸粉;

f.混合斩拌:取火棘泥24千克、鲻鱼泥90千克、中药泥3千克、木薯淀粉13千克、食用盐4.5千克、蛋清12千克、姜末3千克、蒜末0.8千克、鸡精0.8千克,混合搅拌均匀,放入斩拌机斩拌15分钟,斩拌过程中适当加冰水,温度控制在10℃以下;

g.成型:将斩拌好的火棘鲻鱼泥放入自动成型机,制成直径2-3厘米的鱼丸,再放入90℃的热水中加热30分钟,加热过程中撇去浮沫;

h.冷却:将熟化定型的火棘风味鲻鱼丸迅速放入水温为0℃的水中,浸泡13分钟进行冷却;

i.包装、贮藏:冷却的火棘鲻鱼丸取出,裹上适量的脆炸粉,放入速冻机中冻结,后用食品级的包装袋进行包装,制得火棘风味保健油炸鲻鱼丸,放入冷库低温冷藏。

吴茱萸,小乔木或灌木,高3-5米,嫩枝暗紫红色,与嫩芽同被灰黄或红锈色绒毛,或疏短毛。果密集或疏离,暗紫红色,有大油点;种子近圆球形,一端钝尖,腹面略平坦,褐黑色,有光泽。吴茱萸味苦,性辛,具有温中止痛、降逆止呕之功,常用于厥阴头痛、脏寒吐泻、脘腹胀痛、经行腹痛、五更泄泻等症。

三叶金锦香,灌木,高0.8-1.2m。茎通常六棱形,被平展的糙伏毛,通常无分枝。产自云南。具有补肾、止泻、止血的功效,主治肾虚腰痛、泄泻、外伤出血。

本发明实施例2的作用机理:

火棘,消积止痢、活血止血;鲻鱼,健脾胃、补虚弱;灰树花,益气健脾、补虚扶正;金露梅,清暑热、益脑清心、健胃;大叶钩藤,清热平肝、熄风镇惊;吴茱萸,温中止痛、降逆止呕,三叶金锦香,补肾、止泻、止血,利用以上七味中药相互配伍,协同生效,通过调节肝的升发,肾的封藏,促进脾的健运,以达健胃消食的功效。

本发明实施例2经31位因消化不良导致食欲不振人群,连续食用10天,每日20克,症状明显缓解人数为23人,有效率为74.19%;连续食用20天,每日30克,症状明显缓解人数为26人,有效率为83.87%。

实施例3,一种火棘风味保健油炸鲻鱼丸,采用以下步骤制作:

a.火棘预处理:取成熟的火棘,去除果柄,冲洗干净,倒入不锈钢夹层锅中,加入适量100℃的热水,预煮5分钟,后加入火棘重2%的酒糟,密封静置发酵,待酒精度达到1%体积比,结束发酵,最后放入装有120目网筛的破碎机进行破碎,制得火棘泥;

b.鲻鱼预处理:取新鲜的鲻鱼,除去鱼鳞及内脏,切去鱼头,剔除鱼刺,切成鱼块冲洗4次,沥干体表水,加入鲻鱼鱼块重5%的食用盐、5%的干辣椒、5%的陈皮、3%的甘草、3%的茴香、8%的花椒,搅拌均匀,腌制50分钟;

c.中药材预处理:按重量比例取中药材灰树花18%、金露梅17%、大叶钩藤10%、吴茱萸16%、三叶金锦香9%、赤地榆18%、果上叶12%,加入原料中药材重16倍的水,浸泡40分钟,再煎煮50分钟,部分药材用120目的网筛除去中药渣,制得中药汁,部分药材连同煎煮液一起,用打浆机制成中药泥;

d.蒸鲻鱼:将腌制好的鲻鱼放入蒸锅夹层中,在蒸锅下放入鲻鱼块重10倍的中药汁、2%的枸杞、2%黄芪,用大火烧开,后转小火蒸至鲻鱼8成熟,放入装有100目网筛的打浆机中打浆,制成鲻鱼泥;

e.脆炸粉制作:取适量小麦粉,小麦粉重50%的木薯淀粉、2%的泡打粉,混合均匀,制得脆炸粉;

f.混合斩拌:取火棘泥28千克、鲻鱼泥100千克、中药泥4千克、木薯淀粉15千克、食用盐6千克、蛋清15千克、姜末4千克、蒜末1千克、鸡精1千克,混合搅拌均匀,放入斩拌机斩拌20分钟,斩拌过程中适当加冰水,温度控制在10℃以下;

g.成型:将斩拌好的火棘鲻鱼泥放入自动成型机,制成直径3厘米的鱼丸,再放入100℃的热水中加热40分钟,加热过程中撇去浮沫;

h.冷却:将熟化定型的火棘风味鲻鱼丸迅速放入水温为0℃的水中,浸泡16分钟进行冷却;

i.包装、贮藏:冷却的火棘鲻鱼丸取出,裹上适量的脆炸粉,放入速冻机中冻结,后用食品级的包装袋进行包装,制得火棘风味保健油炸鲻鱼丸,放入冷库低温冷藏。

赤地榆,为牻牛儿苗科植物紫地榆的根。干燥根表皮暗褐色,内皮紫色,多皱缩纹理,有须根痕。药材多斜切成片,片长约2.5厘米,阔约1-1.5厘米,厚约2-5毫米;切面黄棕色,木部与皮部常分离,本部色泽较深。易折断,断面粉质样。无臭,味苦。具有消食健胃、清热利湿的功效。主泄泻、痢疾、消化不良、脘腹、鼻衄、便血、有经过多、产后出血不止、跌打损伤。

果上叶,又名小果上叶、石串莲,为兰科植物密花石豆兰的全草。密花石豆兰,多年生常绿草本,高6-10厘米。根茎匍匐横走,有节。假鳞茎肉质,绿色有棱,圆柱状长卵形,长1.5-3厘米,每一假鳞茎上生1叶。叶革质,厚而脆,长椭圆形,长4-6厘米,宽0.6-1.5厘米,先端凹入,基部楔形,全缘,中脉明显。果上叶味甘,性凉。具有润肺化痰、舒筋活络、消炎的功效,常用于肺结核咯血、慢性气管炎、慢性咽炎、风湿筋骨疼痛。

本发明实施例3的作用机理:

火棘,消积止痢、活血止血;鲻鱼,健脾胃、补虚弱;灰树花,益气健脾、补虚扶正;金露梅,清暑热、益脑清心、健胃;大叶钩藤,清热平肝、熄风镇惊;吴茱萸,温中止痛、降逆止呕,三叶金锦香,补肾、止泻、止血;赤地榆,消食健胃、清热利湿;果上叶,润肺化痰、舒筋活络、消炎,利用以上九味中药相互配伍,协同生效,通过调节肝的升发,肾的封藏,肺的肃降,促进脾的健运,以达健胃消食的功效。

本发明实施例3经37位因消化不良导致食欲不振人群,连续食用10天,每日20克,症状明显缓解人数为31人,有效率为83.78%;连续食用20天,每日30克,症状明显缓解人数为34人,有效率为91.89%。

以上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本发明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