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萼梅红豆蔻风味小馒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51187发布日期:2018-09-29 00:04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食品焙烤领域,具体涉及以绿萼梅、红豆蔻为原料,加入具有保健功效的中药材,制得的一种绿萼梅红豆蔻风味小馒头。



背景技术:

绿萼梅,蔷薇科梅属植物绿萼梅,以花入药。小乔木,高4-10米;树皮浅灰色或带绿色,平滑;小枝绿色,光滑无毛。叶片卵形或椭圆形,叶边常具小锐锯齿,灰绿色。花单生或有时2朵同生于1芽内,香味浓,先于叶开放;花梗短,花萼为绿色;花瓣碟形,花色洁白,香气浓郁,有单瓣、重瓣和复瓣之分;花萼绿色,萼筒宽钟形,萼片卵形或近圆形,先端圆钝。具有疏肝解郁、开胃升津的功效。主治胸闷不舒、消化不良、胃纳不佳。

红豆蔻,本品为姜科植物大高良姜的干燥成熟果实。呈长球形,中部略细,长0.7-1.2厘米,直径0.5-0.7厘米。表面红棕色或暗红色,略皱缩,顶端有黄白色管状宿萼,基部有果梗痕。果皮薄,易破碎。种子6,扁圆形或三角状多面形,黑棕色或红棕色,外被黄白色膜质假种皮,胚乳灰白色。气香,味辛辣。具有醒脾消食、燥湿散寒的功效。主脘腹冷痛、食积胀满、呕吐泄泻、饮酒过多。

地灵根,为木犀科植物紫药女贞的根。灌木,高1-4米。树皮灰褐色或褐色;小枝褐色或灰褐色,圆柱形或稍具棱,密被短柔毛。单叶,对生;叶柄长1-5毫米。被微柔毛,具沟;叶片薄革质,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有时为披针形,长1-4厘米,宽0.6-1.5厘米,稀较大,长可达9厘米,先端锐尖或渐尖,有时钝至近圆形,稀尾尖,基部渐窄或近圆形、叶缘反卷,有时仅沿上面中脉被短柔毛。具有消食健胃、清热利尿的功效。主湿热尿淋、肝炎、消化不良。

北风草,茎呈方柱形,有分枝,长约50厘米,有绒毛状长柔毛。叶对生,多皱缩或破碎,完整叶片展开后呈卵形,长1.5-4厘米,边缘具锯齿,两面密被短绒毛。轮伞花序,有苞片较少,条形;花萼筒状,外表面密被柔毛,花冠筒状唇形,多干缩。小坚果卵状三棱形。气微,味淡。具有清肺止咳、清热解毒。主肺热咳嗽、胸痛、咽喉肿痛、目赤青盲、乳痈、湿疹、跌打损伤。

楮实子,本品为桑科植物构树的干燥成熟果实。略呈球形或卵圆形,稍扁,直径约1.5毫米。表面红棕色,有网状皱纹或颗粒状突起,一侧有棱,一侧有凹沟,有的具果梗。质硬而脆,易压碎。胚乳类白色,富油性。无臭,味淡。具有补肾清肝、明目利尿的功效。用于腰膝酸软、虚劳骨蒸、头晕目昏、目生翳膜、水肿胀满。

饼干,具有耐贮藏、易携带、口味多样等特点,深受人们喜爱。饼干品种正向休闲化和功能化食品方向发展。按其加工工艺的不同,又可分为:酥性饼干、薄脆饼干、曲奇饼干、夹心饼干、威化饼干、蛋卷等。

本发明涉及的一种绿萼梅红豆蔻风味小馒头,成品麦香浓郁、口感细腻、酥软可口,易保存,市场消费量大,保质期长,贮运方便等优点,且目前尚未见有利用这种原料制备饼干的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以绿萼梅、红豆蔻为原料,同时添加地灵根、北风草、楮实子开发出一种绿萼梅红豆蔻风味小馒头,填补了国内使用这类原料制作面包的一项空白。

一种绿萼梅红豆蔻风味小馒头,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步骤制作:

a.绿萼梅预处理:取新鲜采摘的绿萼梅,洗净沥干,放入破壁机内,破碎3-5次,倒入容器内,加入绿萼梅重0.03-0.05%的纤维素酶,加热至38-42℃,保持10-20分钟,取出放入烘房内烘干至含水量低于10%,再通过过滤机过滤,制得绿萼梅粉;

b.红豆蔻皮预处理:取新鲜成熟的红豆蔻,放入温盐水中浸泡10-20分钟,去除外表种皮,使用流动水冲洗,沥干水分,后放入容器内,加入红豆蔻重0.06-0.08%的果胶酶,加热至38-42℃,保持10-20分钟,再加入红豆蔻重15-20%的蜂蜜、2-4%的白砂糖、3-5倍的清水,中火熬制20-30分钟,再通过过滤机过滤3-4次,制得红豆蔻甜汁;

d.中药材预处理:按一定比例取中药材地灵根、北风草、楮实子,置容器内浸泡3-5小时,后取出放入中药煎煮机内,再加入原料中药材重6-8倍的水,煎煮10-15分钟,再入浆渣分离机进行浆渣分离,制得中药汁;

e.面团制作:取牛奶70-90重量份、鸡蛋20-30重量份、蜂蜜10-12重量份、臭粉0.05-0.10重量份、绿萼梅粉5-10重量份、红豆蔻甜汁10-20重量份,放入搅拌机内,搅拌均匀,再加入白糖25-30重量份、葡萄糖10-20重量份、中药汁5-8重量份,继续搅拌,最后加入适量的过筛后的小麦淀粉,进行搅拌,制得绿萼梅红豆蔻中药混合面团;

f.成型、烘烤:将绿萼梅红豆蔻中药混合面团放入挤出机内,调制出口宽度为0.8-1厘米,挤出后切成2-5毫米的小团,滚圆,放入铺有一层面粉的烤盘中,间隔为1-2厘米,在小面团表面喷上水雾,放入预热后的烤箱中层,烤至表面呈现金黄色,后取出放在烤网上自然冷却,制得绿萼梅风味小馒头;

h.包装、检验、贮存:将冷却后的绿萼梅风味小馒头用食品级包装物进行包装,检验合格后于清洁、干燥、通风的库房中贮存。

本发明步骤d中一定比例的中药材为以下原料重量比:地灵根20-40%、北风草15-30%、楮实子20-30%。

本发明步骤f烤箱预热的温度为210-220℃之间。

本发明步骤所需打浆机均为装有80-100目网筛的打浆机,所需过滤机均为装有120-140目网筛的过滤机。

本发明的作用机理:

绿萼梅,疏肝解郁、开胃升津;红豆蔻,醒脾消食、燥湿散寒;地灵根,消食健胃、清热利尿;北风草,清肺止咳、清热解毒;楮实子,补肾清肝、明目利尿。采用以上五味中药相互配伍,协同生效,通过调节肝的升发,肺的肃降,促进脾的健运,以达开胃升津、醒脾消食等功效。

本发明以绿萼梅、红豆蔻为原料,同时添加地灵根、北风草、楮实子,制作出一种绿萼梅红豆蔻风味小馒头。其充分利用绿萼梅、红豆蔻的营养价值,与中药相互配伍,协同增效,从而达到开胃升津、醒脾消食等功效。发明中,对原料进行酶解处理,有效去除了原料中含有的酸苦辛辣等刺激性成份,制得的成品麦香浓郁、口感细腻、酥软可口、进食方便,易保存,且保健功能突出,长期食用可明显改善人体胃纳不佳、食积胀满等不适。其制作工艺简单,易于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较为详细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绿萼梅红豆蔻风味小馒头,采用以下步骤制作:

a.绿萼梅预处理:取新鲜采摘的绿萼梅,洗净沥干,放入破壁机内,破碎3次,倒入容器内,加入绿萼梅重0.03%的纤维素酶,加热至38℃,保持10分钟,取出放入烘房内烘干至含水量低于10%,再通过过滤机过滤,制得绿萼梅粉;

b.红豆蔻皮预处理:取新鲜成熟的红豆蔻,放入温盐水中浸泡10分钟,去除外表种皮,使用流动水冲洗,沥干水分,后放入容器内,加入红豆蔻重0.06%的果胶酶,加热至38℃,保持10分钟,再加入红豆蔻重15%的蜂蜜、2%的白砂糖、3倍的清水,中火熬制200分钟,再通过过滤机过滤3次,制得红豆蔻甜汁;

d.中药材预处理:按重量比例取中药材地灵根40%、北风草30%、楮实子30%,置容器内浸泡3小时,后取出放入中药煎煮机内,再加入原料中药材重6倍的水,煎煮10分钟,再入浆渣分离机进行浆渣分离,制得中药汁;

e.面团制作:取牛奶70kg、鸡蛋20kg、蜂蜜10kg、臭粉0.05kg、绿萼梅粉5kg、红豆蔻甜汁10kg,放入搅拌机内,搅拌均匀,再加入白糖25kg、葡萄糖10kg、中药汁5kg,继续搅拌,最后加入适量的过筛后的小麦淀粉,进行搅拌,制得绿萼梅红豆蔻中药混合面团;

f.成型、烘烤:将绿萼梅红豆蔻中药混合面团放入挤出机内,调制出口宽度为0.8厘米,挤出后切成2毫米的小团,滚圆,放入铺有一层面粉的烤盘中,间隔为1-2厘米,在小面团表面喷上水雾,放入预热后的烤箱中层,烤至表面呈现金黄色,后取出放在烤网上自然冷却,制得绿萼梅风味小馒头;

h.包装、检验、贮存:将冷却后的绿萼梅风味小馒头用食品级包装物进行包装,检验合格后于清洁、干燥、通风的库房中贮存。

本发明实施例1经8位胃纳不佳、食积胀满的消费者,连续食用10天,每日30克,症状明显缓解人数为5人,有效率为62.5%;连续食用15天,每日30克以上,症状明显缓解人数为6人,有效率为75%。

实施例2,一种绿萼梅红豆蔻风味小馒头,采用以下步骤制作:

a.绿萼梅预处理:取新鲜采摘的绿萼梅,洗净沥干,放入破壁机内,破碎4次,倒入容器内,加入绿萼梅重0.04%的纤维素酶,加热至38℃,保持15分钟,取出放入烘房内烘干至含水量低于10%,再通过过滤机过滤,制得绿萼梅粉;

b.红豆蔻皮预处理:取新鲜成熟的红豆蔻,放入温盐水中浸泡15分钟,去除外表种皮,使用流动水冲洗,沥干水分,后放入容器内,加入红豆蔻重0.07%的果胶酶,加热至40℃,保持15分钟,再加入红豆蔻重18%的蜂蜜、3%的白砂糖、4倍的清水,中火熬制25分钟,再通过过滤机过滤3次,制得红豆蔻甜汁;

d.中药材预处理:按重量比例取中药材地灵根30%、北风草20%、楮实子25%、南酸枣15%、石枣子10%,置容器内浸泡4小时,后取出放入中药煎煮机内,再加入原料中药材重7倍的水,煎煮12分钟,再入浆渣分离机进行浆渣分离,制得中药汁;

e.面团制作:取牛奶80kg、鸡蛋25kg、蜂蜜11kg、臭粉0.07kg、绿萼梅粉8kg、红豆蔻甜汁15kg,放入搅拌机内,搅拌均匀,再加入白糖28kg、葡萄糖15kg、中药汁7kg,继续搅拌,最后加入适量的过筛后的小麦淀粉,进行搅拌,制得绿萼梅红豆蔻中药混合面团;

f.成型、烘烤:将绿萼梅红豆蔻中药混合面团放入挤出机内,调制出口宽度为1厘米,挤出后切成4毫米的小团,滚圆,放入铺有一层面粉的烤盘中,间隔为2厘米,在小面团表面喷上水雾,放入预热后的烤箱中层,烤至表面呈现金黄色,后取出放在烤网上自然冷却,制得绿萼梅风味小馒头;

h.包装、检验、贮存:将冷却后的绿萼梅风味小馒头用食品级包装物进行包装,检验合格后于清洁、干燥、通风的库房中贮存。

南酸枣,果实呈椭圆形或卵圆形,长2-3厘米,直径1.4-2厘米。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稍有光泽,具不规则的皱褶;基部有果梗痕。果肉棕褐色。核近卵形,红棕色或黄棕色,顶端有5个(偶有4或6个)明显的小孔。质坚硬。种子5颗,长圆形。无臭,味酸。具有养心安神、消积化食的功效。主气滞血瘀、胸痛、心悸气短、神经衰弱、失眠、食滞腹满。

石枣子,为兰科植物云南石仙桃的假鳞茎或全草。根茎圆柱形,稍弯曲,长10-35厘米,直径2-3mm,节明显,节间长2-4厘米。表面棕黄色或棕褐色,节上有残存气根。假鳞茎圆柱形,长2-3厘米,直径2-74mm,表面棕黄色或棕褐色,具纵皱纹,有的假鳞茎顶端残叶片。质硬,易折断,断面浅棕色,纤维性。气微,味淡。具有润肺止咳、散瘀止痛、清热利湿的功效。主肺痨咯血、肺热咳嗽、胃腹痛、风湿疼痛、疮疡肿毒。

本发明实施例2的作用机理:

绿萼梅,疏肝解郁、开胃升津;红豆蔻,醒脾消食、燥湿散寒;地灵根,消食健胃、清热利尿;北风草,清肺止咳、清热解毒;楮实子,补肾清肝、明目利尿;南酸枣,养心安神、消积化食;石枣子,润肺止咳、散瘀止痛。采用以上七味中药相互配伍,协同生效,通过调节肝的升发,肺的肃降,促进脾的健运,以达开胃升津、醒脾消食等功效。

本发明实施例2经13位胃纳不佳、食积胀满的消费者,连续食用15天,每日30克,症状明显缓解人数为9人,有效率为69.23%;连续食用20天,每日30克以上,症状明显缓解人数为10人,有效率为76.92%。

实施例3,一种绿萼梅红豆蔻风味小馒头,采用以下步骤制作:

a.绿萼梅预处理:取新鲜采摘的绿萼梅,洗净沥干,放入破壁机内,破碎5次,倒入容器内,加入绿萼梅重0.05%的纤维素酶,加热至42℃,保持20分钟,取出放入烘房内烘干至含水量低于10%,再通过过滤机过滤,制得绿萼梅粉;

b.红豆蔻皮预处理:取新鲜成熟的红豆蔻,放入温盐水中浸泡20分钟,去除外表种皮,使用流动水冲洗,沥干水分,后放入容器内,加入红豆蔻重0.08%的果胶酶,加热至42℃,保持20分钟,再加入红豆蔻重20%的蜂蜜4%的白砂糖、5倍的清水,中火熬制30分钟,再通过过滤机过滤4次,制得红豆蔻甜汁;

d.中药材预处理:按重量比例取中药材地灵根20%、北风草15%、楮实子20%、南酸枣15%、石枣子10%、谷芽12%、山苦草8%,置容器内浸泡5小时,后取出放入中药煎煮机内,再加入原料中药材重8倍的水,煎煮15分钟,再入浆渣分离机进行浆渣分离,制得中药汁;

e.面团制作:取牛奶90kg、鸡蛋30kg、蜂蜜12kg、臭粉0.10kg、绿萼梅粉5-10kg、红豆蔻甜汁20kg,放入搅拌机内,搅拌均匀,再加入白糖30kg、葡萄糖20kg、中药汁8kg,继续搅拌,最后加入适量的过筛后的小麦淀粉,进行搅拌,制得绿萼梅红豆蔻中药混合面团;

f.成型、烘烤:将绿萼梅红豆蔻中药混合面团放入挤出机内,调制出口宽度为1厘米,挤出后切成5毫米的小团,滚圆,放入铺有一层面粉的烤盘中,间隔为2厘米,在小面团表面喷上水雾,放入预热后的烤箱中层,烤至表面呈现金黄色,后取出放在烤网上自然冷却,制得绿萼梅风味小馒头;

h.包装、检验、贮存:将冷却后的绿萼梅风味小馒头用食品级包装物进行包装,检验合格后于清洁、干燥、通风的库房中贮存。

谷芽,呈类圆球形,直径约2mm,顶端钝圆,基部略尖。外壳为革质的稃片,淡黄色,具点状皱纹,下端有初生的细须根,长约3-6mm,剥去稃片,内含淡黄色或黄白色颖果(小米)1粒。无臭,味微甘。具有消食和中、健脾开胃的功效。用于食积不消、腹胀口臭、脾胃虚弱、不饥食少。

山苦草,为唇形科植物散瘀草的全草。多年生草本,长7-32厘米。平展上升或齿匍匐茎,细弱,密被灰白色长柔毛或绵状长柔毛。具有清热平肝、消炎解毒的功效。主治慢性肝炎、尿路感染、口腔炎、疮疡肿毒。

本发明实施例3的作用机理:

绿萼梅,疏肝解郁、开胃升津;红豆蔻,醒脾消食、燥湿散寒;地灵根,消食健胃、清热利尿;北风草,清肺止咳、清热解毒;楮实子,补肾清肝、明目利尿;南酸枣,养心安神、消积化食;石枣子,润肺止咳、散瘀止痛;谷芽,消食和中、健脾开胃;山苦草,清热平肝、消炎解毒。采用以上九味中药相互配伍,协同生效,通过调节肝的升发,肺的肃降,促进脾的健运,以达开胃升津、醒脾消食等功效。

本发明实施例3经18位胃纳不佳、食积胀满的消费者,连续食用15天,每日30克,症状明显缓解人数为13人,有效率为72.22%;连续食用15天,每日40克以上,症状明显缓解人数为15人,有效率为83.33%。

以上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本发明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