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双锅炒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02803发布日期:2018-11-02 21:34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茶叶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智能双锅炒干机。

背景技术

茶叶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农产品,受很多人喜欢。茶树长出新叶后,即进入采摘季节,采摘下的青叶需进行炒制工序,普通的茶户人家通常采用手工炒制,这种炒制方法效率低,费时费力。茶叶杀青的过程中茶叶需翻得快撒得开,才能保证茶叶杀青均匀透彻。而在茶叶的制作过程中,由于茶叶具有水分,炒制时容易黏连在一起,很难保证均匀炒制。现有技术中有许多的炒茶机,存在着使用不便,占地空间打,炒制的速度不易控制,翻炒的方式单一,炒出的茶叶质量不佳等缺陷。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炒茶效率高,便于调节,占地空间小,操作灵活的茶叶炒干机。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炒茶效率高,便于调节,占地空间小,操作灵活的茶叶炒干机,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双锅炒干机,包括:

传动机构: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支撑构件和立柱,所述的支撑构件包括支撑杆和摆动机构,所述的支撑杆和摆动机构铰接,所述的摆动机构包括导轨、滑块、曲柄轴,所述的滑块在所述的导轨内作往复运动,所述的曲柄轴铰接在滑块上。

动力装置:所述的动力装置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的第一电机带动所述的支撑构件在立柱上上下移动,所述的第二电机带动所述的滑块在导轨中运动。

炒茶锅:所述的炒茶锅包括锅体、炒板和固定杆,所述的固定杆与所述的曲柄轴连接,所述的锅体和炒板均连接在固定杆上。

在本发明的方案中,第一电机带动支撑构件在支撑杆上的移动,通过第一电机可以调节支撑构件在支撑杆上的位置,从而确定了滑块在导轨上的位置,从而可以调节导轨的摆动幅度,通过第二电机带动滑块运动,导致导轨的摆动,再通过滑块带动曲柄轴转动从而带动固定杆连同锅体的摆动,实现对茶叶的翻炒。

作为优选,所述的立柱内设有丝杆,所述的支撑构件固定连接在所述的丝杆上。

本发明通过转动丝杆来实现支撑构件的高度调节,该方案有助于在极小的范围内调节支撑构件的高度从而对炒茶锅的摆动幅度进行调节,提高了调节的精度,加强了本发明的操作性,降低了调节难度,而且避免了电机的直接受力,延长了电机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还包括外壳:所述的外壳内侧设有加热板。

作为优选,所述的曲柄轴包括第一曲柄轴和第二曲柄轴,所述的第一、二曲柄轴连接在所述的滑块的两侧,所述的炒茶锅包括第一炒茶锅和第二炒茶锅分别连接在第一、二曲柄轴上。

本发明在滑块上设有两个曲柄轴,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加快了炒茶的速度,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的固定杆包括固定杆外层和固定杆内层,所述的锅体连接在所述的固定杆内层上,所述的炒板连接在所述的固定杆外层上,所述的曲柄轴与固定杆内层连接。

作为优选,还包括第三电机:所述的第三电机固定连接在所述的外壳内侧且与所述的固定杆外层连接。

由于固定杆和第三电机连接故在本发明运行过程中位置不会发生变化,采用此种设计可以便于炒板和锅体在炒制时进行相对运动,加快了对茶叶的炒制速度,另外也便于后续通过第三电机带动炒板转动从而进行出料的操作,而且可以在完成炒制后快速将处理好的茶叶清出,便于下一次炒制的进行,提高了生产效率,可以进行连续炒制。

作为优选,所述的固定杆外层与第三电机连接处设有离合器。

本发明在固定杆外层与电机连接处设有离合器,当需要进行翻转的时候则闭合离合器,第三电机带动固定杆外层转动,从而带动连接在固定杆外层的炒板一起转动,通过炒板的运动从而将炒茶锅中的茶叶清理出去,实现自动出料。

作为优选,所述的滑块上设有主动轴和偏心轮,所述的主动轴与偏心轮连接,带动偏心轮转动,所述的偏心轮与滑块连接,所述的偏心轮带动滑块在所述的导轨内运动。

主动轴转动带动偏心轮转动,偏心轮连接滑块。偏心轮转动时滑块在导轨中上下滑动,同时带动导轨左右摆动。上方滑块在跟随导轨左右摆动的同时带动与曲柄轴连接的连杆左右摆动,从而使曲柄轴在一定范围内来回转动,从而达到炒茶的目的。本发明通过主动轴和偏心轮来带动滑块运动,可以较电机直接推动滑块运动消耗能耗更少而且对于导轨的磨损更小,而且有助于防止由于电机震动而导致的运动轨迹发生变化而对导轨造成损伤的问题,有助于延长机械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所述的偏心轮和滑块上设有相对应的连接孔,连接孔内设有连接销。

采用该方法进行连接,连接销在偏心轮转动时可以相对于偏心轮和滑块在连接孔内进行转动,便于减少偏心轮和滑块间在运动时受到的扭力作用,同时也可以减少导轨的摆动幅度,便于进行摆动幅度的调节,而且当连接销发生损坏的情况时只需要更换连接销就可以进行进行作业,减少了维修成本,有助于生产的稳定进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具有操作灵活简便,一种炒茶效率高,占地空间小的优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传动机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炒茶锅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固定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解释:

实施例1

一种智能双锅炒干机,包括:

外壳1:所述的外壳1内侧设有加热板11。

传动机构2:所述的传动机构2包括支撑构件21和立柱22,所述的立柱22内设有丝杆221,所述的支撑构件21固定连接在所述的丝杆221上,所述的支撑构件21包括支撑杆211和摆动机构212,所述的支撑杆211和摆动机构212铰接,所述的摆动机构212包括导轨2121、滑块2122、曲柄轴2123,所述的滑块2122上设有主动轴21221和偏心轮21222,所述的主动轴21221与偏心轮21222连接,带动偏心轮21222转动,所述的偏心轮21222和滑块2122上设有相对应的连接孔6,连接孔6内设有连接销61,所述的偏心轮21222带动滑块2122在所述的导轨2121内运动,所述的曲柄轴2123连接在滑块2122上,所述的曲柄轴2123包括第一曲柄轴21231和第二曲柄轴21232,所述的第一、二曲柄轴连接在所述的滑块2122的两侧,炒茶锅5包括第一炒茶锅8和第二炒茶锅9,分别连接在第一、二曲柄轴上。

动力装置3:所述的动力装置3包括第一电机31、第二电机32和第三电机33,所述的第一电机31带动所述的支撑构件21在立柱22上上下移动,所述的第二电机32带动所述的滑块2122在导轨2121中运动,所述的第三电机33与所述的固定杆外层531连接,所述的曲柄轴2123与固定杆内层532连接。

炒茶锅5:所述的炒茶锅5包括锅体51、炒板52和固定杆53,所述的固定杆53与所述的曲柄轴2123连接,所述的锅体51和炒板52均连接在固定杆53上,所述的固定杆53包括固定杆外层531和固定杆内层532,所述的锅体51连接在所述的固定杆内层532上,所述的炒板52连接在所述的固定杆外层531上,在所述的固定杆外层531与电机连接处设有离合器7。

本发明在运行前,首先通过第一电机31和支撑杆211调节摆动机构212的位置,通过改变滑块2122与摆动机构212和支撑杆211的铰接点的距离从而改变导轨2121的摆动幅度,来确定炒茶锅5的摆动幅度,当本发明运行时,通过第二电机32带动主动轴21221转动从而带动偏心轮21222转动,偏心轮21222在转动中带动滑块2122共同运动,从而使得滑块2122在导轨2121中上下移动,同时带动导轨2121左右摆动,同时带动滑块2122上的曲柄轴2123摆动,从而实现炒茶锅5的左右摆动,通过炒板52和炒茶锅5在摆动过程中的相对运动对茶叶进行翻炒。当炒制结束后,则闭合离合器7,开启第三电机33,第三电机33带动炒板52转动,将茶叶从锅内倒出,完成出料。

本发明具有操作灵活简便,炒茶效率高,占地空间小的优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