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花水牛乳酸奶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192616发布日期:2018-12-08 05:50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苹果花水牛乳酸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唐代孙思邈曾说苹果花有“益心气”;元代忽思慧认为能苹果花“生津止渴”;清代名医王士雄称苹果花有“润肺悦心,生津开胃,醒酒”等功效。苹果中含有的一种多酚类,极易在水中溶解,因而易被人体所吸收。据研究发现,未成熟苹果中所含有的多酚类含量高于成熟苹果10倍之多。而且未成熟苹果中含有的有机酸、氨基酸、钠离子等成分,均比成熟的苹果含量高。而且神奇的“苹果酚”还可以抑制黑色素的产生,因而对美白皮肤大有功效。由于我国苹果产量可观,并且苹果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所以其发展前景乐观,目前尚无苹果花水牛酸奶产品。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能有效提高水牛酸奶的多糖含量、蛋白含量、乳酸菌含量,还能起到润肺悦心,生津开胃,醒酒等功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苹果花水牛乳酸奶,其特征在于,所述乳酸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10-20份的苹果花汁、3-7份的白砂糖、80-150份的水牛乳、7-10份的酸奶发酵剂。

进一步的,所述酸奶发酵剂由德氏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假长双歧杆菌、植物乳杆菌按2∶1∶1∶1的质量比组成。

进一步的,所述植物乳杆菌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12#,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15699从生鲜水牛乳中分离而得。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制备苹果花水牛乳酸奶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质量份称取各原料成分;

(2)苹果花汁制备:采摘新鲜苹果花,清洗、切片后加入与苹果花同等质量比的沸水中烫2~3min后将苹果花取出,然后再向苹果花中加入苹果花质量2-5倍的常温水进行打浆,打浆结束后,将浆液放入转速为5000r/min的离心机中进行离心,取上清液得苹果花汁;

(3)将新鲜的水牛乳过滤后,加入白砂糖混匀,升温至95℃预杀菌5min然后进行降温,待温度降至60℃时,加入步骤(2)所得苹果花汁、混匀、冷却至40℃得到苹果花水牛乳混合液;

(4)向步骤(3)所得混合液中加入所述发酵剂混匀后装杯,并在41℃的条件下恒温发酵5h,当酸度达到60~70°t时,停止发酵;

(5)将步骤(4)发酵好的苹果花水牛乳酸奶置于4℃冰箱后熟贮藏。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常温水的温度为25℃~27℃。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的水牛乳取自三品杂交水牛的牛乳;所述三品杂交水牛由摩拉水牛、尼里拉菲水牛和普通水牛杂交而得。

其中,上述摩拉水牛为印度摩拉水牛;尼里拉菲水牛为巴基斯坦尼里拉菲水牛。

本申请发酵菌剂的来源如下:

购自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

1、德氏保加利亚乳杆菌(保藏编号为cgmccno:1.6970);

2、嗜热链球菌(保藏编号为cgmccno:1.2718);

3、假长双歧杆菌(保藏编号为cgmccno:1.3005)。

利用上述方法生产的酸奶,蛋白质含量≥3.9,远高于gb19302-2010国标要求。利用上述方法生产的酸奶,按活菌数计乳酸菌含量≥1.2亿cfu/ml。远超gb19302-2010国标要求。

利用上述方法生产的酸奶,其对dpph·自由基的ec50值为20.68μg/ml。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酸奶,集苹果花与水牛奶两者的营养与保健于一体,风味独特,组织状态稳定,口感爽滑细腻;本发明方法用水牛乳与苹果花为主料制备酸奶,成本低廉,简单易操作,无任何添加剂,安全、健康;本发明经德氏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假长双歧杆菌、植物乳杆菌四种乳酸菌混合发酵比常规的乳酸菌发酵效果更好,不仅能将蛋白质、纤维素、果胶等大分子物质转化为人体易于吸收的小分子物质,还能产生乳糖酶等有助于人体消化乳糖,且酸奶中的大量活菌还可以改善人体肠道微生态环境。

2、本发明的酸奶中含有10%以上的苹果花汁,该汁富含果胶、多糖类物质,具有增稠稳定性特征及益生元特征,解决了苹果花贮藏期短的问题,提高了苹果花深加工附加值。本发明的苹果花水牛乳酸奶,比普通酸奶具有润肺悦心,生津开胃,醒酒等功效。

3、本发明的苹果花在沸水中烫水时间为2~3min,如果时间短于2min将会造成苹果花中的生涩味不能很好被去除,影响酸奶口感,当烫水时间高于3min时,会造成苹果花中的活性物质失活,影响水牛酸奶品质。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实施例1:

一种苹果花水牛乳酸奶,所述乳酸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10份的苹果花汁、3份的白砂糖、80份的水牛乳、7份的酸奶发酵剂。

上述酸奶发酵剂由德氏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假长双歧杆菌、植物乳杆菌按2∶1∶1∶1的质量比组成。

上述植物乳杆菌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12#,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15699从生鲜水牛乳中分离而得。

上述用于制备苹果花水牛乳酸奶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质量份称取各原料成分;

(2)苹果花汁制备:采摘新鲜苹果花,清洗、切片后加入与苹果花同等质量比的沸水中烫2min后将苹果花取出,然后再向苹果花中加入苹果花质量2倍的常温水进行打浆(步骤(2)常温水的温度为25℃),打浆结束后,将浆液放入转速为5000r/min的离心机中进行离心,取上清液得苹果花汁;

(3)将新鲜的水牛乳(水牛乳取自三品杂交水牛的牛乳;其中,三品杂交水牛由摩拉水牛、尼里拉菲水牛和普通水牛杂交而得。上述摩拉水牛为印度摩拉水牛;尼里拉菲水牛为巴基斯坦尼里拉菲水牛。)过滤后,加入白砂糖混匀,升温至95℃预杀菌5min然后进行降温,待温度降至60℃时,加入步骤(2)所得苹果花汁、混匀、冷却至40℃得到苹果花水牛乳混合液;

(4)向步骤(3)所得混合液中加入所述发酵剂混匀后装杯,并在41℃的条件下恒温发酵5h,当酸度达到60°t时,停止发酵;

(5)将步骤(4)发酵好的苹果花水牛乳酸奶置于4℃冰箱后熟贮藏。

实施例2:

一种苹果花水牛乳酸奶,所述乳酸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20份的苹果花汁、3-7份的白砂糖、150份的水牛乳、10份的酸奶发酵剂。

上述酸奶发酵剂由德氏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假长双歧杆菌、植物乳杆菌按2∶1∶1∶1的质量比组成。

上述植物乳杆菌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12#,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15699从生鲜水牛乳中分离而得。

上述用于制备苹果花水牛乳酸奶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质量份称取各原料成分;

(2)苹果花汁制备:采摘新鲜苹果花,清洗、切片后加入与苹果花同等质量比的沸水中烫3min后将苹果花取出,然后再向苹果花中加入苹果花质量5倍的常温水进行打浆(步骤(2)常温水的温度为27℃),打浆结束后,将浆液放入转速为5000r/min的离心机中进行离心,取上清液得苹果花汁;

(3)将新鲜的水牛乳(水牛乳取自三品杂交水牛的牛乳;其中,三品杂交水牛由摩拉水牛、尼里拉菲水牛和普通水牛杂交而得。上述摩拉水牛为印度摩拉水牛;尼里拉菲水牛为巴基斯坦尼里拉菲水牛。)过滤后,加入白砂糖混匀,升温至95℃预杀菌5min然后进行降温,待温度降至60℃时,加入步骤(2)所得苹果花汁、混匀、冷却至40℃得到苹果花水牛乳混合液;

(4)向步骤(3)所得混合液中加入所述发酵剂混匀后装杯,并在41℃的条件下恒温发酵5h,当酸度达到70°t时,停止发酵;

(5)将步骤(4)发酵好的苹果花水牛乳酸奶置于4℃冰箱后熟贮藏。

实施例3:

一种苹果花水牛乳酸奶,所述乳酸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15份的苹果花汁、3-7份的白砂糖、110份的水牛乳、8份的酸奶发酵剂。

上述酸奶发酵剂由德氏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假长双歧杆菌、植物乳杆菌按2∶1∶1∶1的质量比组成。

上述植物乳杆菌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12#,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15699,从生鲜水牛乳中分离而得。

上述用于制备苹果花水牛乳酸奶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质量份称取各原料成分;

(2)苹果花汁制备:采摘新鲜苹果花,清洗、切片后加入与苹果花同等质量比的沸水中烫2.5min后将苹果花取出,然后再向苹果花中加入苹果花质量3倍的常温水进行打浆(步骤(2)常温水的温度为26℃),打浆结束后,将浆液放入转速为5000r/min的离心机中进行离心,取上清液得苹果花汁;

(3)将新鲜的水牛乳(水牛乳取自三品杂交水牛的牛乳;其中,三品杂交水牛由摩拉水牛、尼里拉菲水牛和普通水牛杂交而得。上述摩拉水牛为印度摩拉水牛;尼里拉菲水牛为巴基斯坦尼里拉菲水牛。)过滤后,加入白砂糖混匀,升温至95℃预杀菌5min然后进行降温,待温度降至60℃时,加入步骤(2)所得苹果花汁、混匀、冷却至40℃得到苹果花水牛乳混合液;

(4)向步骤(3)所得混合液中加入所述发酵剂混匀后装杯,并在41℃的条件下恒温发酵5h,当酸度达到65°t时,停止发酵;

(5)将步骤(4)发酵好的苹果花水牛乳酸奶置于4℃冰箱后熟贮藏。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