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牡丹籽多肽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837520发布日期:2018-11-07 08:02阅读:101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保健食品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牡丹籽多肽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牡丹为芍药属的落叶亚灌木,是中国栽培牡丹品种的近缘野生种之一。牡丹花可以食用,牡丹籽油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非常重要的保健及药用价值。从牡丹籽中提取出牡丹籽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以亚麻酸为主,还包括油酸、亚油酸、同时含有k、fe、zn等多种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但仍有大量营养物质遗留在榨取油脂后的牡丹籽饼粕内,其中蛋白类物质占30-40%。牡丹多肽,是指牡丹籽饼粕中的蛋白质经微生物发酵间接处理或蛋白酶直接作用后,再经过分离和精制等处理得到的低聚肽混合物。现有的牡丹籽多肽普遍采用微生物发酵和/或蛋白酶进行制备,但是单独采用蛋白酶和微生物发酵较两者联合效果较差,并且微生物发酵耗时长,程序繁琐,而使用蛋白酶制备,如果要获得较高的收率需要多种类型的酶联合处理,成本较高。技术实现要素: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牡丹籽多肽的制备方法,使得所述制备方法耗时短、收率高、操作简便。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牡丹籽多肽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将脱脂牡丹籽粕粉碎,然后将牡丹籽粕粉冻干后再与水混合均匀,均质制得牡丹籽粕混合液;步骤2、向牡丹籽粕混合液中加入纤维素酶酶解,制得牡丹籽粕酶解液1,然后向牡丹籽粕酶解液1中加入alcalase酶与木瓜蛋白酶的混合酶液进行酶解,制得牡丹籽粕酶解液2;步骤3、牡丹籽粕酶解液2高温灭酶,然后固液分离,制得牡丹籽多肽液,浓缩干燥获得所述牡丹籽多肽。针对现有制备牡丹多肽工艺收率不高、耗时长以及工序复杂的问题,本发明在酶解制备之前先行对牡丹籽粕原料进行冻干,通过冻干对原料的细胞壁进行破壁,释放更多的蛋白质,先后经过纤维素酶酶解和alcalase酶与木瓜蛋白酶的混合酶解,进一步释放蛋白质并将其高效的分解为多肽,最终以较短的耗时获得了较高的收率。作为优选,牡丹籽粕粉和水的重量比为1:4-6。作为优选,所述纤维素酶的添加量为牡丹籽粕混合液质量的0.01-0.05%;在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纤维素酶的添加量为牡丹籽粕混合液质量的0.03%。作为优选,所述纤维素酶酶解在45-65℃和ph4.5-6.5条件下酶解4-5h。作为优选,所述混合酶液添加量为牡丹籽粕酶解液1质量的0.03%~0.05%;在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混合酶液添加量为牡丹籽粕酶解液1质量的0.04%,在温度50~60℃、ph值7.0~8.5条件下酶解6-8h,所述混合酶液中alcalase酶与木瓜蛋白酶的体积比为1:1。作为优选,所述牡丹籽粕用粉碎机粉碎并过40目筛;所述均质先胶体磨磨浆后再通过高压均质机均质,均质压力为25~30mpa。作为优选,采用碟片离心机对牡丹籽粕酶解液2进行固液分离,所述浓缩为浓缩至水分含量为65~70%;所述干燥为喷雾干燥。本发明通过调整蛋白酶的种类、酶解顺序以及是否冻干作为对照工艺和本发明进行收率的对比试验,结果显示,采用本发明工艺可以获得60%以上的收率,而对照工艺普遍介于30-55%的收率。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通过冻干工艺首先对牡丹籽粕原料进行破壁,进而先采用纤维素酶解除牡丹籽粕中其他物质对蛋白质的束缚,最后通过适宜的混合酶解组合-alcalase酶与木瓜蛋白酶进行高效酶解,获得了高收率的牡丹籽多肽,同时采用的蛋白酶数量少,整个工艺简便、耗时短。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牡丹籽多肽的制备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本文内容,适当改进工艺参数实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已经通过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相关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
发明内容、精神和范围内对本文所述制备方法进行改动或适当变更与组合,来实现和应用本发明技术。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涉及到对比试验,各试验组除了应有的区别外,其余试验环境和原材料等均保持一致。以下就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牡丹籽多肽的制备方法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以颜色正常、无异味、无霉变的脱脂牡丹籽粕为原料;将脱脂牡丹籽粕用粉碎机粉碎并过40目筛后制得牡丹籽粕粉,将牡丹籽粕粉进行冻干,冻干粉和水按照1:5的重量比混合均匀,然后通过胶体磨磨浆后再通过高压均质机均质处理制得牡丹籽粕混合液,均质压力为25~30mpa;向牡丹籽粕混合液中加入其总重0.03%纤维素酶酶解,制得牡丹籽粕酶解液1,然后向牡丹籽粕酶解液1中加入其总重0.04%的alcalase酶与木瓜蛋白酶的混合酶液(alcalase酶与木瓜蛋白酶体积比为1:1)进行酶解,制得牡丹籽粕酶解液2;牡丹籽粕酶解液2快速升温至90~95℃,并保温8~10分钟进行高温灭酶,然后采用碟片离心机对牡丹籽粕酶解液2进行固液分离,制得牡丹籽多肽液,浓缩至水分含量为65%左右,喷雾干燥获得所述牡丹籽多肽。实施例2:对比试验对比工艺1: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不进行冻干,牡丹籽粕粉直接和水制成牡丹籽粕混合液;对比工艺2: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不进行冻干和纤维素酶解,直接用牡丹籽粕混合液进行alcalase酶与木瓜蛋白酶的混合酶酶;对比工艺3: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混合酶解时采用中性neutrase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对比工艺4: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混合酶解时采用alcalase酶和胰蛋白酶;收率=牡丹籽多肽/脱脂牡丹籽粕*100%结果见表1。表1工艺收率(3次试验收率)实施例161.5%;63.1%;60.4%对比工艺140.8%;42.2%;41.9%对比工艺234.8%;37.6%;31.2%对比工艺347.5%;49.5%;49.1%对比工艺452.6%;51.5%;54.7%由表1可以看出,经过冻干、纤维素酶解以及alcalase酶与木瓜蛋白酶的混合酶解后,牡丹籽多肽的收率可达到60%以上,而且在耗时上也不会超过20小时,相比目前微生物发酵的工艺,时间大幅缩短;同时,各对照工艺的收率普遍不如本发明工艺收率,在30-55%之间。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