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水虾饲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926889发布日期:2018-11-14 01:14阅读:57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耐水虾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虾在分类系统中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游泳亚目,以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虾类养殖业和加工业的得到大力发展,也促进了虾饲料加工业的发展,虾饲料是虾类养殖业不可缺少的一项物质条件,为虾类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由于虾的摄食方式为抱食,用螯足抓住颗粒饲料后,沿饲料外沿啃食,其啃食时间远大于鱼类的吞食时间,且在啃食过程中,虾的运动也加剧了饲料的散失。因此,虾饲料应具备较高的水中稳定性,即虾饲料应具备良好的耐水性,以减少虾饲料在水中的散失率和可溶性营养物质的流失,同时减少对水体的污染,避免水产动物因水体的污染而发病甚至死亡。现有技术中,公布号为cn107397088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耐水虾饲料,包括豆粕、鱼粉蛋白、菜粕、鸡肝、玉米淀粉、油脂、氯化钙、葡萄糖、果糖、硅藻土、氨基酸、虾用维生素、虾用矿物质、复合磷脂、乌贼膏、杀菌剂、防腐剂和包膜材料等原料,其中,油脂采用了鱼油与红花油的复配混合物,杀菌剂采用了大蒜素、肉桂精油等。该发明的技术方案用包膜材料包覆虾饲料,提高了虾饲料的耐水性,但包膜材料阻碍了饲料中气味的散发,导致饲料的诱食性差,且饲料的组成成分复杂,含有红花油、大蒜素等刺激性味道极大的原料,也会影响饲料对虾的诱食作用。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水虾饲料,具有高耐水性和诱食性的优点。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耐水虾饲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15~30份的棉籽粕、20~30份的菜籽粕、30~45份的豆粕、50~60份的次粉、12~20份的贝壳粉、8~15份的诱食剂、3~6份的维生素预混料、2~5份的油脂、0.5~2份的沸石粉。所述油脂为鱼油、菜籽油或棕榈油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诱食剂为鱼排粉、鱼虾粉、乌贼内脏粉或糖蜜中的至少两种。进一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18~24份的棉籽粕、24~26份的菜籽粕、36~40份的豆粕、52~55份的次粉、16~18份的贝壳粉、10~12份的诱食剂、4.5~5份的维生素预混料、3~4份的油脂、1~1.8份的沸石粉。实施上述技术方案,以棉籽粕、菜籽粕、豆粕为主要的植物蛋白源,棉籽粕和菜籽粕分别是棉籽和油菜籽浸出去油后所得的副产品,棉籽粕和菜籽粕具有较高的蛋白含量,且对饲料的耐水性能够产生良性影响。豆粕是大豆提取豆油后的副产品,豆粕中含有的氨基酸种类丰富,营养均衡,还富含多种微生物酶类、维生素等成分,能够促进虾对饲料中棉籽粕和菜籽粕吸收利用,三者配合能够满足虾对蛋白类营养的需求。次粉为小麦加工的副产物,主要由细碎麸屑和部分小麦胚乳组成,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淀粉等营养成分,可作为虾的营养来源,同时,次粉中还含有非淀粉多糖,有利于增强饲料的粘合性,进而增强饲料的耐水性。贝壳粉是贝壳经过高温煅烧粉碎的粉末,主要包括碳酸钙、甲壳素、少量氨基酸和多糖物质等成分,能够作为虾的钙源,同时也有利于提高饲料的下沉性,使饲料能够沉入水底,便于底栖性的虾摄食,提高饲料的利用率。维生素预混料为多种维生素及生物素等与载体的混合物,目前市面上销售的维生素预混料包括va、vc、ve、vd3及生物素、赖氨酸等成分,有利于促进蛋白质的转化吸收,满足虾对维生素的需求。沸石粉为表面粗糙的多孔结构,有较强的携载能力,能够使其他饲料成分吸附在沸石粉表面或孔穴和通道内,有利于提高饲料的利用率、混合均匀性和下沉性,同时沸石粉对鱼虾类有促生长作用。诱食剂是指用于改善饲料适口性、增进动物十余的添加剂,主要由刺激味觉成分和辅助制剂组成。由于鱼类、虾类及乌贼类水产动物本身具有较大的腥味,故以这些水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品对虾具有良好的诱食作用。鱼排粉、鱼虾粉和乌贼内脏粉均为农业部发布的《饲料原料目录》中记载的原料,其中,鱼排粉是采用加工鱼类水产品过程中剩余的鱼体部分(包括鱼骨、鱼内脏、鱼头、鱼尾、鱼皮、鱼眼、鱼鳞和鱼鳍)经蒸煮、烘干和粉碎过程得到的产品。鱼虾粉是以鱼、虾、蟹等水产动物及其加工副产物为原料,经蒸煮、压榨、干燥、粉碎等工序获得的产品。乌贼内脏粉以乌贼内脏为原料,经油脂分离、酶解、浓缩、干燥后得到的产品。鱼排粉、鱼虾粉和乌贼内脏粉均带有浓烈的鱼腥味,对虾有良好的诱食作用,有利于提高虾的摄食率,且各种水产动物的加工副产品(鱼皮、鱼眼等部位)中含有明胶,故用这些加工副产品制备得到的鱼排粉、鱼虾粉能够促进饲料的粘合,在促进诱食性的同时还有利于提高其耐水性。而油脂添加在饲料中,有助于改善饲料的适口性,促进虾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进一步,所述糖蜜为甜菜糖蜜。实施上述技术方案,甜菜糖蜜为甜菜糖厂的副产物,其产量约为甜菜的3~4%,主要成分为糖类,包括蔗糖、矿物质和可溶性胶体等成分,能够提高饲料的粘合性,进而提高其耐水性,还可消除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的毒害,有利于实现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平衡。进一步,所述诱食剂为鱼排粉、鱼虾粉或乌贼内脏粉中的至少一种与糖蜜的混合物。实施上述技术方案,甜菜糖蜜中含有的甜菜碱占甜菜糖蜜含氮量的50%,甜菜碱能够刺激动物的嗅觉和味觉,与鱼排粉、鱼虾粉和乌贼内脏粉协同配合能够明显提高虾对饲料的摄食率。进一步,所述诱食剂为鱼虾粉与糖蜜的混合物,所述鱼虾粉与糖蜜的混合质量比为8~10:1。实施上述技术方案,鱼虾粉本身的腥味和鲜味与糖蜜中含有的甜菜碱的刺激作用配合,有利于提高虾对饲料的摄食率;鱼虾粉中的含有的明胶成分与糖蜜共同作用,有助于提高饲料的粘合作用,同时也不会对饲料中的营养成分造成破坏,鱼虾粉与糖蜜按上述比例复配得到的饲料兼具优异的诱食性和耐水性。进一步,所述诱食剂与沸石粉的质量比为8~11:1。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沸石粉的结构对鱼虾粉有吸附作用,改善了饲料的均匀性,避免因糖蜜的加入而使饲料部分粘结,在上述复配比例下,饲料兼具优良的混合均匀性和下沉性。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水虾饲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按照原料配方称取各组分,将棉籽粕、菜籽粕、豆粕、次粉、贝壳粉、维生素预混料和沸石粉混合粉碎,过60~100目筛,过筛率>80%。步骤二:向步骤一得到的混合物中加入诱食剂,然后通入85~95℃的水蒸气,调质5~8min。步骤三:将步骤二得到的混合物在80~95℃下制粒,制得的饲料颗粒干燥后喷涂油脂,静置冷却至室温后,即得。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先将各粉状的营养成分混合后粉碎过筛,有利于提高各粉状成分之间的混合均匀性,然后添加诱食剂并调质,饲料在其自身的粘合作用下制粒,制粒完成后再喷涂油脂,既有助于提升饲料的耐水性,又有利于促进虾对饲料的吸收。进一步,所述步骤二中调质后混合物的水分含量在17%~20%。实施上述技术方案,调质可使物料软化,使饲料中的淀粉充分糊化,并提高颗粒密度,增强其耐水性。而步骤二所得混合物中的水分含量越大,则饲料的耐水性越好,但混合物中水分含量过大又易引起制粒的模孔堵塞、难以干燥,故上述水分含量有利于兼顾耐水性和可加工性。进一步,所述步骤三中制粒的环模压缩比为18~22。实施上述技术方案,环模压缩比也称为压模孔的长径比,环模压缩比的大小直接影响饲料颗粒的生产率、设备耗电量和颗粒质量,环模压缩比越大,饲料颗粒的溶失率越小。但环模压缩比过大还会导致挤压时间变长、物料温度偏高、产品颜色加深,在上述环模压缩比范围内可制备得到饲料颗粒质量良好。进一步,所述步骤三中的干燥采用微波干燥,微波功率为4~8w/g,干燥时间为220~450s。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微波干燥能够深入物料内部进行作用,可明显缩短干燥时间,对饲料中的营养成分损耗少,干燥效果均匀一致,有利于降低饲料的粉化率,提高其耐水性。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饲料配方通过研究各原料成分特性,结合虾养殖过程中的常见问题,提供了适合虾食用的具有高耐水性、诱食性和下沉性的饲料。鱼排粉、鱼虾粉、乌贼内脏粉和甜菜碱对虾均有诱食作用,也有利于提高饲料颗粒的粘合性和耐水性,饲料颗粒中的沸石粉成分与上述成分配合有助于提高饲料颗粒内成分分布的均匀性,次粉也对饲料的粘合性有促进作用,棉籽粕、菜籽粕对饲料的耐水性有良性影响。同时,贝壳粉和沸石粉共同提高了饲料颗粒的下沉性,经过以上各成分比例的复配,可得到营养均衡、摄食率高又易消化吸收的虾饲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的原料均为常见的市售产品。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耐水虾饲料,由以下质量的原料组成:33kg的棉籽粕、44kg的菜籽粕、66kg的豆粕、110kg的次粉、26.4kg的贝壳粉、4.4kg的鱼排粉、4.4kg的鱼虾粉、6.6kg的乌贼内脏粉、2.2kg的甘蔗糖蜜、6.6kg的维生素预混料、2.2kg的鱼油、2.2kg的菜籽油、1.1kg的沸石粉。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耐水虾饲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按照上述配方比例称取各组分,将棉籽粕、菜籽粕、豆粕、次粉、贝壳粉、维生素预混料和沸石粉混合粉碎,过60目筛,使混合粉末的过筛率>80%。步骤二:向步骤一得到的混合物中加入鱼排粉、鱼虾粉、乌贼内脏粉和甘蔗糖蜜,然后通入85℃的水蒸气,调质8min,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含量为17%。步骤三:将步骤二得到的混合物在80℃下制粒,制粒的环模压缩比为18,对制得的饲料颗粒进行微波干燥,微波功率为4w/g,干燥时间为450s,干燥后喷涂包含有鱼油和菜籽油的混合油脂,静置冷却至室温后,即得。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主要在于:本实施例的耐水虾饲料配方由以下质量的原料组成:32.4kg的棉籽粕、43.2kg的菜籽粕、64.8kg的豆粕、93.6kg的次粉、28.8kg的贝壳粉、9kg的鱼排粉、9kg的鱼虾粉、8.1kg的维生素预混料、2.7kg的鱼油、2.7kg的棕榈油、1.8kg的沸石粉。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按照上述配方比例称取各组分,将棉籽粕、菜籽粕、豆粕、次粉、贝壳粉、维生素预混料和沸石粉混合粉碎,过80目筛,使混合粉末的过筛率>80%。步骤二:向步骤一得到的混合物中加入鱼排粉和鱼虾粉,然后通入95℃的水蒸气,调质5min,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含量为19%。步骤三:将步骤二得到的混合物在95℃下制粒,制粒的环模压缩比为20,对制得的饲料颗粒进行微波干燥,微波功率为8w/g,干燥时间为220s,干燥后喷涂包含有鱼油和棕榈油的混合油脂,静置冷却至室温后,即得。实施例三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主要在于:本实施例的耐水虾饲料配方由以下质量的原料组成:42kg的棉籽粕、50kg的菜籽粕、74kg的豆粕、108kg的次粉、34kg的贝壳粉、20kg的鱼虾粉、2.4kg的甜菜糖蜜、9.6kg的维生素预混料、4kg的鱼油、3kg的棕榈油、2.2kg的沸石粉。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耐水虾饲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按照上述配方比例称取各组分,将棉籽粕、菜籽粕、豆粕、次粉、贝壳粉、维生素预混料和沸石粉混合粉碎,过100目筛,使混合粉末的过筛率>80%。步骤二:向步骤一得到的混合物中加入鱼虾粉和甜菜糖蜜,然后通入90℃的水蒸气,调质7min,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含量为18%。步骤三:将步骤二得到的混合物在85℃下制粒,制粒的环模压缩比为22,对制得的饲料颗粒进行微波干燥,微波功率为6w/g,干燥时间为340s,干燥后喷涂包含有鱼油和棕榈油的混合油脂,静置冷却至室温后,即得。实施例四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主要在于:本实施例的耐水虾饲料配方由以下质量的原料组成:28.8kg的棉籽粕、31.2kg的菜籽粕、48kg的豆粕、66kg的次粉、21.6kg的贝壳粉、12.72kg的鱼虾粉、1.68kg的甜菜糖蜜、6kg的维生素预混料、2.4kg的鱼油、2.4kg的菜籽油、2.16kg的沸石粉。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耐水虾饲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按照上述配方比例称取各组分,将棉籽粕、菜籽粕、豆粕、次粉、贝壳粉、维生素预混料和沸石粉混合粉碎,过80目筛,使混合粉末的过筛率>80%。步骤二:向步骤一得到的混合物中加入鱼虾粉和甘蔗糖蜜,然后通入88℃的水蒸气,调质6min,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含量为20%。步骤三:将步骤二得到的混合物在80℃下制粒,制粒的环模压缩比为21,对制得的饲料颗粒进行微波干燥,微波功率为5w/g,干燥时间为400s,干燥后喷涂包含有鱼油和菜籽油的混合油脂,静置冷却至室温后,即得。实施例五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三的区别主要在于:本实施例的耐水虾饲料配方由以下质量的原料组成:24kg的棉籽粕、24kg的菜籽粕、36kg的豆粕、48kg的次粉、16kg的贝壳粉、10.88kg的鱼虾粉、1.12kg的甜菜糖蜜、4.8kg的维生素预混料、4kg的菜籽油、1.6kg的沸石粉。实施例六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三的区别主要在于:本实施例的耐水虾饲料配方由以下质量的原料组成:26.4kg的棉籽粕、30kg的菜籽粕、45.6kg的豆粕、63.6kg的次粉、19.2kg的贝壳粉、11.64kg的鱼虾粉、1.32kg的甜菜糖蜜、5.76kg的维生素预混料、4.8kg的鱼油、1.44kg的沸石粉。实施例七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三的区别主要在于:本实施例的耐水虾饲料配方由以下质量的原料组成:35.2kg的棉籽粕、40kg的菜籽粕、60.8kg的豆粕、84.8kg的次粉、25.6kg的贝壳粉、17.28kg的鱼虾粉、1.92kg的甜菜糖蜜、7.68kg的维生素预混料、5.6kg的棕榈油、2.4kg的沸石粉。对比例一本对比例与实施例三的区别主要在于:本对比例的耐水虾饲料配方中不含有鱼虾粉和沸石粉。对比例二本对比例与实施例三的区别主要在于:本对比例的耐水虾饲料配方中不含有甜菜糖蜜和沸石粉。对比例三本对比例与实施例三的区别主要在于:本对比例的耐水虾饲料配方中不含有鱼虾粉和甜菜糖蜜。对比例四本对比例提供一种耐水虾饲料,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35kg的豆粕、15kg的鱼粉蛋白、15kg的菜粕、10kg的鸡肝、12kg的玉米淀粉、4kg的油脂、5kg的氯化钙、6kg的葡萄糖、3kg的果糖、10kg的200目硅藻土、2kg的氨基酸、0.3kg的虾用维生素、0.1kg的虾用矿物质、2kg的复合磷脂、3kg的乌贼膏、3kg的杀菌剂、1kg的防腐剂和30kg的包膜材料。其中,包膜材料为10kg的羧甲基壳聚糖和20kg的甲基纤维素;油脂为0.67kg的鱼油和3.33kg的红花油;氨基酸为1.17kg的精氨酸和0.83kg的赖氨酸;杀菌剂为1.5kg的大蒜素和1.5kg的肉桂精油;防腐剂为0.4kg的番茄红素和0.6kg的虾青素。本对比例采用的制备方法如下:按上述配方称取各原料,将豆粕、鱼粉蛋白、菜粕、鸡肝、玉米淀粉粉碎均匀,加入鱼油、红花油、氯化钙、葡萄糖、果糖、硅藻土、精氨酸、赖氨酸、虾用维生素、虾用矿物质、复合磷脂、乌贼膏混匀,加入调制器中,通入蒸汽,调节温度为105℃,保温1.8h,加入大蒜素、肉桂精油、番茄红素和虾青素混匀制粒,过100目筛得到混合颗粒。用羧甲基壳聚糖和甲基纤维素的水溶液对混合颗粒进行包衣、干燥,过80目筛得到耐水虾饲料。产品检测耐水性检测:按照gb/t22919.1-2008的标准对本发明各实施例及对比例所制备饲料的进行水中稳定性和粉化率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饲养检测:从市场上购买个头、体重相近的健康对虾110只,以十只为一组,对各组虾的体重进行记录,然后用各实施例的对比例的饲料分别对各组对虾进行饲养,各组对虾的饲养管理方式相同,喂养60天后再次统计各组对虾的体重,得到的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表1各实施例和对比例的耐水性检测结果组别水中稳定性(散失率)/%粉化率/%实施例一9.81.72实施例二8.91.69实施例三5.50.95实施例四7.81.53实施例五7.31.50实施例六5.71.16实施例七5.91.21对比例一11.41.98对比例二13.12.21对比例三12.82.17对比例四10.82.08由表1可见,经过两个小时的浸泡后,各实施例和对比例的散失率均符合国家标准中斑节对虾的饲料加工质量指标(≤16%),但对比例一至四的散失率不符合行业标准中对虾配合饲料的理化指标(≤10%)。本发明各实施例制备的饲料产品散失率较低,其中,实施例三、六、七中采用的诱食剂中鱼虾粉与甜菜糖蜜的比例落入8~10:1的范围内,且有诱食剂与沸石粉的比例落入8~11:1范围内的技术方案的水中稳定性最好、粉化率最低。而实施例四和实施例五中诱食剂与沸石粉比例低于8:1,其散失率和粉化率略有升高,证明上述比例范围为最优复配比例。实施例二的配方中诱食剂仅采用了鱼排粉和鱼虾粉,未添加甜菜糖蜜,其散失率较实施例四和实施例五升高,证明甜菜糖蜜是增强饲料耐水性的重要成分。实施例一的配方中诱食剂采用的是甘蔗糖蜜,且诱食剂与沸石粉的比例高于11:1,该配方制备的饲料耐水性相对较差。对比例一和二均不含有沸石粉,破坏了诱食剂与沸石粉的复配组合效果,且诱食剂的配方并非最优配方,其耐水性较差,而对比例三中不含有诱食剂,仅含有沸石粉的配方对饲料耐水性能的提升有限。对比例四的配方中通过采用包膜材料增强其耐水性,但其饲料成分本身的粘结性相对较差,一旦饲料颗粒的包膜破损,会增加散失率。表2各实施例和对比例的饲养统计结果组别初始平均体重/g60d平均体重/g平均增重/g存活率/%实施例一0.6514.5313.8890实施例二0.614.3613.76100实施例三0.615.3814.78100实施例四0.5514.7914.24100实施例五0.614.8614.26100实施例六0.6515.3214.67100实施例七0.6515.2314.58100对比例一0.5512.3511.7590对比例二0.612.7212.17100对比例三0.610.539.9390对比例四0.5510.8510.390由表2可见,各实施例组的对虾平均增重均由于对比例,对比例一中未添加鱼虾粉和沸石粉,即其配方的诱食剂为甜菜糖蜜,其诱食效果不如鱼虾粉和甜菜糖蜜的复配;对比例二中未添加糖蜜和沸石粉,即其配方的诱食剂为鱼虾粉,其单独使用的诱食效果也不如与糖蜜的复配;对比例三中不含有诱食剂,其诱食效果明显变差。而对比例四中虽然含有乌贼膏成分,有一定诱食作用,但其配方中还含有红花油、大蒜素和肉桂精油等带刺激性气味的成分,不利于饲料发挥诱食作用,且其饲料颗粒表面包覆的膜材料阻隔了气味的散发,进而降低了诱食作用。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