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菌菌糠原料的山羊全混合日粮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240014发布日期:2018-12-11 22:59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动物饲料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食用菌菌糠原料的山羊全混合日粮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山羊属于反刍动物,也称复胃动物,其生长过程中离不开秸秆或饲草等粗饲料。在我国山羊的存栏量和养殖历史远不如奶牛,但是由于山羊和奶牛同属于反刍动物,其复胃生理和饲料结构比较相似,因此,山羊的饲料技术多借鉴于奶牛。又因为奶牛的产奶性能与山羊的产肉性能区别,二者的饲料营养需求又有着各自的特点。

目前,在奶牛和山羊饲料中常用的粗饲料基本以秸秆和禾本科牧草为主。但是秸秆由于比较粗硬,或有较厚的蜡质层,多数需要经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方式处理,如切碎、膨化、揉搓、青贮、微贮、氨化等,这些方法能提高农作物秸秆的适口性,增加采食量,提高消化率,化学和生物处理还能改变秸秆的组织结构和提高营养价值。根据反刍动物对粗蛋白、能量、粗纤维、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需要,把处理后的秸秆粉、青贮玉米秸秆或干草粉等粗饲料与精饲料及各种添加剂充分混合配制奶牛全混合日粮(tmr)的技术已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推广应用。目前,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奶牛场采用此技术,我国的上海和广州等地也已开始应用。tmr饲喂技术就是按照反刍动物日粮营养和生理消化需要,将动物全天所需要的精料、粗料和添加剂全部混合到一起搅拌均匀(有的还进行制粒或压饼处理),再分次饲喂给动物。tmr技术能有效防止动物对日粮中加入的一些适口性差的饲料进行选择(挑食),改变农作物秸秆单喂时适口性差和消化率低的状况;有利于奶牛发挥产奶性能,并能提高其繁殖率;还可节省劳力,有助于控制生产成本。

菌糠是利用农作物秸秆、木屑等原料进行食用菌栽培,收获食用菌后的培养基剩余物,俗称菌渣或菌糠。菌糠是包含食用菌菌丝残体以及经过酶解,结构发生质变的粗纤维等成分的复合物。

我国年生产菌糠约900万吨,其主要原料是稻草、玉米芯、锯木屑、甘蔗渣、棉籽壳等多种农业秸秆及酒糟、醋糟等。经测定,这些基质经过多种微生物的作用,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均已被不同程度的降解,粗蛋白、粗脂肪均比不经过发酵前显著提高,粗纤维素明显降低,并且含有较丰富氨基酸、菌类多糖及fe、ca、zn、mg等微量元素。食用菌菌糠来源广泛,且属于资源再次利用,费用低廉,因此利用食用菌菌糠开发作动物饲料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一条有效途径。经检测,以砻糠为主要原料栽培香菇的菌糠,其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矿物质和无氮浸出物数据分别为7.82%、8.9%、25.63%、2.79%、33.3%;以玉米芯为原料栽培香菇的菌糠,其粗纤维从原来的36.1%下降到24.4%,木质素从13.2%下降到9.5%,粗蛋白从2%上升到9.5%。以棉籽壳为原料的菌糠中含粗蛋白质13.06%、粗纤维31.56%、粗脂肪4.20%、粗灰分10.89%、无氮浸出物33.01%、钙0.21%、磷0.07%。可见,食用菌培养基通过食用菌菌体的生物固氮作用、酶解作用等一系列生物转化过程,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均比不经过食用菌发酵前明显提高,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抗营养因子均被不同程度的降解,同时还产生了多种糖类、有机酸类和生物活性物质。菌糠饲料在我国许多地方的养殖场已开始使用,但是在不同畜禽上饲喂方法和效果有很大差异。

中国专利cn107821779a公开了一种复合饲料糠,包括粉碎的桑枝、玉米秸秆、苕子杆叶、食用菌糠和农田里的各种杂草杆经处理后混合均匀而成,其特征在于按重量比,桑枝占15-35%,玉米杆占15-35%,苕子杆叶占10-30%,食用菌糠10-15%,杂草杆叶占5-15%,但是该专利所包含的原料都是粗纤维含量较高的植物性秸秆和茎叶,不含任何能量饲料和蛋白质饲料,饲喂时还必须与其他营养性饲料同时饲喂。并且该专利所公开的饲料只能作为家畜填充胃容积的粗饲料,其包含的营养浓度非常低,且只可以作为包括猪、鸡、兔、羊等反刍和非反刍动物的粗饲料部分,不能作为全价饲料饲喂动物,饲喂时还必须与其他营养性饲料同时饲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食用菌菌糠原料的山羊全混合日粮及其制备方法,用食用菌菌糠代替部分饲料原料和粗草料制成肉用山羊tmr日粮,这样既不影响山羊的生产性能,还可降低饲料成本,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食用菌菌糠原料的山羊全混合日粮,包括以下组分及重量份含量的原料:

食用菌菌糠20-60、黄豆秸秆粉7-47、玉米碎粒10-20、豆粕4-8、麦麸4-10、食盐0.2-0.5、尿素0.2-0.5、添加剂0.2-0.5。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全混合日粮采用以下组分及重量份含量的原料:食用菌菌糠20-60、黄豆秸秆粉7-47、玉米碎粒18、豆粕6、麦麸5、食盐0.4、尿素0.4、添加剂0.2。

所述食用菌菌糠是人工栽培的食用菌被采收后残留在栽培瓶或栽培袋内的培养料,晒干,粉碎,制成的食用菌菌糠。

所述食用菌为金针菇、草菇等。

所述黄豆秸秆粉是人工种植的黄豆采收后的秸秆去泥晒干,切短至3-4厘米,然后再用粉碎机粉碎成粉。

加入的添加剂中每千克含:维生素e350-500mg,铜100-500mg,铁1200-6000mg,锰600-3000mg,锌800-3000mg,钙的重量百分比为8%-26%,总磷重量百分比为2.5-3.2%,碘12-80mg,硒4-10mg。

一种食用菌菌糠原料的山羊全混合日粮的制备方法,按照上述原料组成配方准备物料,将所有物料置于混合机中搅拌,搅拌均匀即得到的全混合日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tmr技术能有效防止动物对日粮中加入的一些适口性差的饲料进行选择(挑食),改变农作物秸秆单喂时适口性差和消化率低的状况;

2.食用菌菌糠来源广泛,且属于资源再次利用,费用低廉,因此利用食用菌菌糠开发作动物饲料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一条有效途径。

3.食用菌菌糠通过食用菌菌体的生物固氮作用、酶解作用等一系列生物转化过程,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均比不经过食用菌发酵前明显提高,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抗营养因子均被不同程度的降解,同时还产生了多种糖类、有机酸类和生物活性物质。

4、本配方选择除食用菌菌糠外的几种原料(如黄豆秸秆粉、玉米碎粒等)都是比较常规的饲料原料,其来源广泛,营养价值高且营养成分比例较均衡,是在长期养殖实践和试验中总结出其混合日粮能促进山羊提高生长速度和产肉性能,从而提高养殖山羊的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一种食用菌菌糠原料的山羊全混合日粮,包括以下组分及重量份含量的原料:食用菌菌糠40、黄豆秸秆粉27、玉米碎粒17、豆粕8、麦麸7、食盐0.4、尿素0.4、添加剂0.2。其中,使用的食用菌菌糠是人工栽培的香菇被采收后残留在栽培瓶或栽培袋内的培养料,晒干,粉碎,制成的食用菌菌糠。黄豆秸秆粉是人工种植的黄豆采收后的秸秆去泥晒干,切短至3-4厘米,然后再用粉碎机粉碎成粉。添加剂每千克含:维生素a12万iu,维生素d33.4万iu,维生素e>350mg,铜100-500mg,铁1200mg,锰600mg,锌800mg,钙8%,总磷>2.5%,碘12mg,硒4mg。

按照上述原料组成配方准备物料,将所有物料置于混合机中搅拌,搅拌均匀即得到的全混合日粮。

实施例2

一种食用菌菌糠原料的山羊全混合日粮,包括以下组分及重量份含量的原料:食用菌菌糠30、黄豆秸秆粉37、玉米碎粒20、豆粕6、麦麸6、食盐0.4、尿素0.4、添加剂0.2。其中,使用的食用菌菌糠是人工栽培的金针菇被采收后残留在栽培瓶或栽培袋内的培养料,晒干,粉碎,制成的食用菌菌糠。黄豆秸秆粉是人工种植的黄豆采收后的秸秆去泥晒干,切短至3-4厘米,然后再用粉碎机粉碎成粉。添加剂每千克含:维生素a12万iu,维生素d35万iu,维生素e>350mg,铜200mg,铁4000mg,锰1000mg,锌1000mg,钙16%,总磷>2.5%,碘40mg,硒6mg。

按照上述原料组成配方准备物料,将所有物料置于混合机中搅拌,搅拌均匀即得到的全混合日粮。

实施例3

一种食用菌菌糠原料的山羊全混合日粮,包括以下组分及重量份含量的原料:食用菌菌糠60、黄豆秸秆粉7、玉米碎粒18、豆粕8、麦麸6、食盐0.4、尿素0.4、添加剂0.2。其中,使用的食用菌菌糠是人工栽培的香菇被采收后残留在栽培瓶或栽培袋内的培养料,晒干,粉碎,制成的食用菌菌糠。黄豆秸秆粉是人工种植的黄豆采收后的秸秆去泥晒干,切短至3-4厘米,然后再用粉碎机粉碎成粉。添加剂每千克含:维生素a20万iu,维生素d38万iu,维生素e>350mg,铜500mg,铁6000mg,锰3000mg,锌3000mg,钙26%,总磷>2.5%,碘80mg,硒10mg。

按照上述原料组成配方准备物料,将所有物料置于混合机中搅拌,搅拌均匀即得到的全混合日粮。

以本实例制备的全混合日粮饲料作为试验品,进行了以下动物实验:

实验动物来源:上海农科院崇明白山羊试验场(品种:长江三角洲白山羊)

实验设计:按照体重接近(±1.0千克)、日龄相近(±5日)、无疾病的原则,选择3-4月龄间,体重在15千克左右的崇明白山羊断奶小公羊20只,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和本发明组。实验期为4周,预饲(预试验)1周。本次试验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精粗料分开饲喂方式,即先饲喂粗饲料,间隔半小时左右再饲喂精饲料。精饲料组成和配方与本发明实施例1组的精料部分(除食用菌菌糠与黄豆秸秆粉以外的原料)相同,对照组饲喂的粗饲料全部为青贮玉米秸秆,精粗料干物质重量百分比为35:65;本发明组饲喂本发明中实施例1的全混合日粮产品,试验全程采用自由采食和自由饮水,除了采用的饲料和饲喂方式不同,其他饲养管理方法两组无区别。

试验期间,在试验开始时和试验结束时对试验中的山羊在早晨饲喂前进行空腹称重,每天记录发料量和剩料量,计算在整个试验期间每组的饲料消耗量。试验羊只增重、采食及饲料报酬情况见表1。

表1试验羊只增重、采食及饲料报酬情况

上述数据表明本发明的饲料和原来使用的饲料相比,羊只的增重和饲料报酬优于原来的饲料。

根据记录的数据,进一步分析本发明组与对照组的每只羊获得的经济效益情况。

表2试验期28天每只羊经济效益分析

注:每只羊平均饲料成本=试验期间每只羊消耗的饲料重量×饲料单价

人工费按照每只羊28天总消耗人工费计算,由于对照组是采用传统的粗料与精料分开饲喂的方式,花费人工比较多,大约0.75元/只·天。而本发明组是采用全混合日粮(tmr)饲喂模式,比较节约人工,大约0.55元/只·天。

新增收入=试验期间每只羊总增重量×羊的市场价格(目前毛羊按照40元/公斤)

每只羊总投入=每只羊平均饲料成本+人工费

试验期间每只羊纯收入=新增收入-每只羊总投入

这部分的数据应该表明本发明由于饲料中使用了大量的食用菌菌糠,且采用全混合日粮(tmr)技术导致本发明饲料的价格低廉,因此每只羊消耗总成本较低,而本发明饲料所喂养的羊增重高于原来饲料喂养的效果,导致试验期间每只羊的纯收入较高。

本单位以食用菌菌糠为主要粗饲料来源生产肉用山羊全混合日粮(tmr)来饲喂长江三角洲白山羊,试验证明在保持同一生产性能水平下,对降低饲料成本,提高山羊经济效益有显著效果。

我们通过科学配方,用食用菌菌糠代替部分粗饲料原料制成肉用山羊tmr日粮,这样既不影响山羊的生产性能,还可降低饲料成本,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