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过电化学大豆分离蛋白提高乳液稳定性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425234发布日期:2019-04-17 02:46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一种通过电化学大豆分离蛋白提高乳液稳定性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豆蛋白改性工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过电化学改性大豆分离蛋白提高乳液稳定性的方法,即利用自制的电化学改性蛋白质反应釜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改性并均质制备乳液。



背景技术:

大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豆类之一,能为人们提供丰富的蛋白质及油脂,是食品加工业中重要的原辅料。大豆蛋白在食品行业的应用相当广泛,这主要是因为其具有良好的乳化等功能性质,这些功能性质主要取决于其理化性质。

目前,大豆蛋白的改性技术主要基于结构决定功能的原理,通过化学因素、物理因素或生物因素对蛋白结构性质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在不影响蛋白营养价值的基础上达到加强或改善其加工功能特性化特性进行探究提升。其中,物理改性与酶法改性对比化学改性具有更好的安全性能,但其中酶法改性中的食品级酶制剂在我国的开发生产中还需进一步提升,以解决酶制剂产品得率低、原料利用率低等问题。电化学改性蛋白质是利用直流电流产生的效应改变蛋白质结构,使得蛋白质的功能性质发生相应的变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过电化学大豆分离蛋白提高乳液稳定性的方法。利用自制的电化学改性蛋白质反应釜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改性,通入直流电流,电解后大豆分离蛋白空间结构改变,α-螺旋结构量降低含,β-折叠和无规则卷曲的含量增多,与玫瑰籽油进行均质制备乳液,乳液的稳定性提高。

附图说明:图1电化学改性蛋白质反应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

用自制的电化学改性蛋白质反应釜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改性并制备乳液的方法通过以下步骤实现:步骤一:自制的电化学改性蛋白质反应釜。电解过程中需在阴阳极之间施加电压,保持恒定的电流密度。阴极室通过质子交换膜与阳极连通,阳极产生的h质子在恒定电流的作用下移动通过nafion质子交换膜与阴极的大豆分离蛋白质溶液接触;步骤二:将一定浓度大豆蛋白溶液置于阴极电解槽中,通入一定电流密度的直流电电解一定时间。反应结束后取出样品在-20℃下预冻5h后,再进行真空冷冻干燥(-50℃)24h,得到电化学改性蛋白质冻干粉,将改性大豆分离蛋白溶于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向溶液中加入玫瑰籽油后进行均质处理制得乳液,均质转速20000r/min,均质时间2min。

具体实施方式二:

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不同点在于步骤二中大豆蛋白溶液浓度为0.025g/ml-0.075g/ml,其它步骤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

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不同点在于步骤二中直流电电流密度为2ma/cm2-6ma/cm2,其它步骤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

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不同点在于步骤二中电化学改性电解时间为60min-120min,其它步骤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电化学大豆分离蛋白提高乳液稳定性的方法。利用自制的电化学改性蛋白质反应釜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改性,将大豆蛋白溶液置于阴极电解槽中,通入一定电流密度的直流电解,反应结束后取出样品进行真空冷冻干燥,得到电化学改性蛋白质冻干粉,将改性大豆分离蛋白溶于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向溶液中加入玫瑰籽油后进行均质处理制得乳液。将浓度为0.050g/mL大豆分离蛋白溶液经4mA/cm2直流电流作用,电化学改性120min,所得大豆分离蛋白空间结构改变,α‑螺旋结构量降低含,β‑折叠和无规则卷曲的含量增多。利用电解后的大豆分离蛋白溶液与玫瑰籽油进行均质制备乳液,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殿宇;赵月;王旭;李丹;陈俊;潘明喆;江连洲;王立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北农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8.09.30
技术公布日:2019.04.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