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橙汁饮料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930350发布日期:2019-02-22 20:12阅读:10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橙汁饮料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橙汁饮料的制备方法,属于食品饮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自动化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多地可以享受各种饮料用于解渴。目前市场上出售的饮料五花八门、种类繁多,如碳酸饮料、果汁饮料、乳饮料、茶饮料等。其中果汁饮料由各种水果榨汁制成,营养比较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尤以维生素c最多,且含钙、磷等矿物质(无机盐)。而橙汁饮料除了可以补充维生素c外,还可以补钾、核黄素,增加体内优质胆固醇的含量,预防心脏病和脑中风。

目前市场上通常制作橙汁饮料,是将橙子去皮后榨汁的,或者是带皮榨汁的,果肉和果皮分开榨汁,再去掉果皮苦味,再混合生产橙汁的极少,主要是因为橙皮中含有较多的苦味素,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容易产生沉淀和苦味等现象,严重影响橙汁加工的进一步发展。

在一些情况下,采用吸附树脂进行吸附,但是现有的吸附树脂吸附时间长、吸水率低、成本高,并且现有的吸附树脂多是将果皮和果肉混合起来一起吸附,导致在吸附苦味的同时,也吸附了果汁的一部分本身香甜,影响了饮料的口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口感好、添加剂少、最大程度保留鲜橙营养的橙汁饮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橙汁饮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预处理:将新鲜橙子去皮后,得到果肉和果皮,将果肉破碎,榨汁,得到新鲜橙汁,在常温条件下过均质机,均质压力为5-8mp,得到均质橙汁;

(2)果皮处理:将果皮破碎后得到果皮浆,加入果皮浆重量2-3倍的水,然后再加入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在40℃条件下酶解60-80min,在80℃条件下灭酶后,过滤,得到清液,将清液通过吸附树脂,得到果皮汁;其中,吸附树脂的量为清液重量的4-5倍,吸附时间为10-20分钟,吸附温度为12℃-15℃,吸附ph值为7.5,上述吸附温度和时间以及ph值,可以使得吸附树脂能够有效的吸收果皮中的苦味。

(3)混合:将步骤(1)中得到的均质橙汁和步骤(2)中得到的果皮汁混合得到混合汁,加入黄原胶、柠檬酸、木糖醇和甜叶菊苷,充分混合均匀后,在40-45℃条件下过均质机,均质压力为7-10mp,得到橙汁;

(4)杀菌:步骤(3)中得到的橙汁在80-85℃条件下,杀菌15-20min;杀菌完成包装后即可得到橙汁饮料。

其中,加入的果胶酶和纤维素酶的总量为果皮浆重量的1-3%;加入黄原胶、柠檬酸、木糖醇和甜叶菊苷为混合汁重量的1-2%、0.02-0.04%、0.03-0.05%和0.01-0.02%。

作为改进,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橙汁饮料的制备方法,果胶酶和纤维素酶的重量比为1:1。

作为改进,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橙汁饮料的制备方法,步骤(3)中加入的柠檬酸和甜叶菊苷的重量比为2:1。

作为改进,步骤(3)中加入黄原胶、柠檬酸、木糖醇和甜叶菊苷分别为混合汁重量的2%、0.02%、0.05%和0.01%。

根据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橙汁饮料,具有口感好、添加剂少、最大程度保留鲜橙营养等优点。

为了提高吸附树脂的吸附效率,本发明采用一种自制的吸附树脂,所述吸附树脂为大孔吸附树脂,所述的吸附树脂制备方法为:用质量份数为5-10%的氯化钙溶液作为水相,并加入水相质量30-50%的油相,搅拌升温到80℃以上保温2小时,继续升温到90℃保温10小时,然后过滤洗涤,制备吸附树脂;

所述的油相包括100份乙酸丁酯、10-20份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5-10份苯乙烯、5-10份对苯二甲酸并加入致孔剂和过氧化二叔丁基。

上述特殊吸附树脂可以满足在不影响饮料口感的情况下,仅仅吸附其苦味,不产生副作用,吸附效果好。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对清液处理的吸附装置,该吸附装置内部设有吸附树脂。该吸附装置包括筒体以及位于筒体内部的滤芯,所述的筒体为圆柱形,滤芯紧贴筒体内壁,滤芯内固定有吸附树脂,滤芯和筒体同轴,滤芯可以绕着筒体的轴向转动,所述的筒体的顶部设有一入口,清液从入口内进入筒体,在用吸水树脂进行吸附后从位于筒体底部的侧面出口排出。从底部观察滤芯,该滤芯内设有充满滤芯的隔网,隔网上设有框架,框架上设有固定吸附树脂的网,并且能够使得清液通过隔网,隔网周围为一壳体,隔网和壳体固定,隔网中心部为一中心柱,中心柱带动隔网和壳体转动,壳体和筒体之间通过轴承等连接以使得壳体和筒体之间能够相对转动,中心柱和一驱动装置连接,在优选方案中,驱动装置可以为齿轮。

在用该吸附装置对清液进行吸附后,克服了传统吸附装置静止的缺陷,静止的吸附装置,一方面容易使得被堵住,一方面吸附树脂和清液的接触性不好,吸附效果差。本发明的吸附装置通过隔网将吸附树脂分散固定,吸附树脂占的空间大,但是吸附树脂分布的比较散,不会堵住清液,吸附性能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通过过滤和吸附去除橙皮的苦味,提高了橙皮的价值,通过两次均质,使得橙汁更稳定,制备出来的橙汁饮料具有橙子原有的风味,口感良好且稳定性好。

同时本发明的吸附效果高、吸收时间短、吸附后果汁基本没有苦味,并且不会影响其他有效成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另一侧观察的示意图;

图3是滤芯的示意图

图中标记:1-筒体,101-入口,102-出口,2-滤芯,201-隔网,202-中心柱,203-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橙汁饮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预处理:将新鲜橙子去皮后,得到果肉和果皮,将果肉破碎,榨汁,得到新鲜橙汁,在常温条件下过均质机,均质压力为8mp,得到均质橙汁;

(2)果皮处理:将果皮破碎后得到果皮浆,加入果皮浆重量3倍的水,然后再加入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在40℃条件下酶解80min,在80℃条件下灭酶后,过滤,得到清液,将清液通过吸附树脂,得到果皮汁;其中,吸附树脂的量为清液重量的4倍,清液通过吸附树脂的时间为10min;

(3)混合:将步骤(1)中得到的均质橙汁和步骤(2)中得到的果皮汁混合得到混合汁,加入黄原胶、柠檬酸、木糖醇和甜叶菊苷,充分混合均匀后,在40℃条件下过均质机,均质压力为10mp,得到橙汁;

(4)杀菌:步骤(3)中得到的橙汁在80℃条件下,杀菌20min;杀菌完成包装后即可得到橙汁饮料。

其中,加入的果胶酶和纤维素酶的总量为果皮浆重量的3%;加入黄原胶、柠檬酸、木糖醇和甜叶菊苷为混合汁重量的2%、0.02%、0.05%和0.01%。

所述的一种橙汁饮料的制备方法,果胶酶和纤维素酶的重量比为1:1。

实施例2

一种橙汁饮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预处理:将新鲜橙子去皮后,得到果肉和果皮,将果肉破碎,榨汁,得到新鲜橙汁,在常温条件下过均质机,均质压力为5mp,得到均质橙汁;

(2)果皮处理:将果皮破碎后得到果皮浆,加入果皮浆重量2倍的水,然后再加入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在40℃条件下酶解60min,在80℃条件下灭酶后,过滤,得到清液,将清液通过吸附树脂,得到果皮汁;其中,吸附树脂的量为清液重量的5倍,清液通过吸附树脂的时间为12min;

(3)混合:将步骤(1)中得到的均质橙汁和步骤(2)中得到的果皮汁混合得到混合汁,加入黄原胶、柠檬酸、木糖醇和甜叶菊苷,充分混合均匀后,在45℃条件下过均质机,均质压力为7mp,得到橙汁;

(4)杀菌:步骤(3)中得到的橙汁在85℃条件下,杀菌15min;杀菌完成包装后即可得到橙汁饮料。

其中,加入的果胶酶和纤维素酶的总量为果皮浆重量的1%;加入黄原胶、柠檬酸、木糖醇和甜叶菊苷为混合汁重量的1%、0.04%、0.03%和0.02%。

所述一种橙汁饮料的制备方法,果胶酶和纤维素酶的重量比为1:1。

一种用于橙汁饮料去苦的吸附树脂,树脂为本发明采用一种自制的吸附树脂,所述的吸附树脂为大孔吸附树脂,所述的吸附树脂制备方法为:用质量份数为5-10%的氯化钙溶液作为水相,并加入水相质量30-50%的油相,搅拌升温到80℃以上保温2小时,继续升温到90℃保温10小时,然后过滤洗涤,制备吸附树脂本制备方法吸附树脂的后处理步骤可参考专利申请cn201710411666.x或其他制备大孔树脂的现有技术。

所述的油相包括100份乙酸丁酯、10-20份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5-10份苯乙烯、5-10份对苯二甲酸并加入致孔剂和过氧化二叔丁基。

制备得到的吸附树脂性能指标如下:

其中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本发明公开对清液处理的吸附装置,如图1所示,该吸附装置内部设有吸附树脂。该吸附装置包括筒体1以及位于筒体1内部的滤芯2,所述的筒体为圆柱形,滤芯紧贴筒体1内壁,滤芯内固定有吸附树脂,滤芯和筒体1同轴,滤芯2可以绕着筒体的轴向转动,所述的筒体的顶部设有一入口101,清液从入口内进入筒体,在用吸水树脂进行吸附后从位于筒体底部的侧面出口102排出。如图2所示,从底部观察滤芯,该滤芯内设有充满滤芯的隔网,隔网上设有框架,框架上设有固定吸附树脂的网,并且能够使得清液通过隔网,隔网周围为一壳体,隔网和壳体固定,隔网中心部为一中心柱202,中心柱带动隔网和壳体转动,壳体和筒体之间通过轴承等连接以使得壳体和筒体之间能够相对转动,中心柱和一驱动装置连接。

在用该吸附装置对清液进行吸附后,克服了传统吸附装置静止的缺陷,静止的吸附装置,一方面容易被堵住,一方面吸附树脂和清液的接触性不好,吸附效果差。本发明的吸附装置通过隔网将吸附树脂分散固定,吸附树脂占的空间大,但是吸附树脂分布的比较散,不会堵住清液,吸附性能好。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