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鲢鱼饲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686911发布日期:2019-01-22 18:24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产品饲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鲢鱼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鱼类食品是人们的主要食材之一,不管是在餐馆或是超市里,我们都会购买到美味可口的鱼类食品。鲢鱼是鱼类的一种,深受人们所喜爱,然而,现有的鱼饲料营养单一且适口性差,导致鲢鱼不能充分食用饲料,从而造成大量饲料被浪费;由于市场上没有高品质的鱼饲料,有些养殖户就直接从日常生活中寻找鱼类的食材,例如动物粪便、米糠等,这些搭配不合理的鱼类食材不能为鲢鱼的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造成鲢鱼的生长受阻,更严重的还会导致鲢鱼的大面积死亡,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鲢鱼饲料及其制备方法,其可以有效解决
背景技术
中所提到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鲢鱼饲料,所述鲢鱼饲料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棉粕30-50份,菜籽饼粉20-30份,红薯粉10-20份,花生粕15-28份,酒糟粉10-18份,白扁豆粉3-8份,螺旋藻3-8份,山梨酸钾0.5-1.6份,鱼油1-3份,蚕蛹粉2-6份,草酸氢钙1-3份,蚯蚓粉2-6份,灵香草5-12份,贝壳粉3-8份,乳酸钙4-9份,中药添加剂1-6份;所述保健助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杜仲叶3-7份,紫苏2-8份,桔梗1-5份,甘草粉1-6份,旱莲草3-5份,纤维素酶1-5份;所述保健助剂按照以下步骤制备:将杜仲叶、紫苏、桔梗、甘草粉和旱莲草洗净后一起放到烘干箱中干燥,取出放在干燥处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再倒入打粉机中机械粉碎为过20目标准筛的混合药材,加入纤维素酶水溶液至浸过混合药材表面,搅匀后浸泡2-3h,然后倒入砂罐中搅匀,加水煮沸后用文火慢熬45min,过滤并浓缩至室温测定相对密度为1.15-1.18的浸膏,即为所需的中药添加剂。优选地,所述鲢鱼饲料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棉粕35份,菜籽饼粉27份,红薯粉13份,花生粕24份,酒糟粉13份,白扁豆粉5份,螺旋藻5份,山梨酸钾1.3份,鱼油3份,蚕蛹粉3份,草酸氢钙1.3份,蚯蚓粉3份,灵香草8份,贝壳粉5份,乳酸钙7份,中药添加剂2份;所述保健助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杜仲叶5份,紫苏6份,桔梗2份,甘草粉4份,旱莲草3份,纤维素酶4份;所述保健助剂按照以下步骤制备:将杜仲叶、紫苏、桔梗、甘草粉和旱莲草洗净后一起放到烘干箱中干燥,取出放在干燥处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再倒入打粉机中机械粉碎为过20目标准筛的混合药材,加入纤维素酶水溶液至浸过混合药材表面,搅匀后浸泡2-3h,然后倒入砂罐中搅匀,加水煮沸后用文火慢熬45min,过滤并浓缩至室温测定相对密度为1.15-1.180的浸膏,即为所需的中药添加剂。优选地,所述鲢鱼饲料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棉粕50份,菜籽饼粉26份,红薯粉12份,花生粕25份,酒糟粉10份,白扁豆粉3份,螺旋藻6份,山梨酸钾1.2份,鱼油3份,蚕蛹粉4份,草酸氢钙1份,蚯蚓粉3份,灵香草11份,贝壳粉6份,乳酸钙7份,中药添加剂4份;所述保健助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杜仲叶4份,紫苏2份,桔梗5份,甘草粉3份,旱莲草5份,纤维素酶3份;所述保健助剂按照以下步骤制备:将杜仲叶、紫苏、桔梗、甘草粉和旱莲草洗净后一起放到烘干箱中干燥,取出放在干燥处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再倒入打粉机中机械粉碎为过20目标准筛的混合药材,加入纤维素酶水溶液至浸过混合药材表面,搅匀后浸泡2-3h,然后倒入砂罐中搅匀,加水煮沸后用文火慢熬45min,过滤并浓缩至室温测定相对密度为1.15-1.180的浸膏,即为所需的中药添加剂。所述的鲢鱼饲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棉粕、菜籽饼粉、红薯粉、花生粕、酒糟粉按比例混合均匀后,粉碎为粉末;(2)将螺旋藻和灵香草切碎备用;(3)将剩余原料组分与步骤(1)、步骤(2)物料混合,搅拌均匀后烘干制粒,粒径0.6-1.2毫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鲢鱼饲料以棉粕、菜籽饼粉、红薯粉和花生粕为主要原料,同时添加白扁豆粉、螺旋藻、山梨酸钾、蚕蛹粉、草酸氢钙、蚯蚓粉、灵香草和中药添加剂等辅料,使其营养丰富、均衡且适口性好,可以给鲢鱼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降低鲢鱼发病率,提高鲢鱼的成活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实施例一一种鲢鱼饲料,所述鲢鱼饲料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棉粕30份,菜籽饼粉20份,红薯粉10份,花生粕15份,酒糟粉10份,白扁豆粉3份,螺旋藻3份,山梨酸钾0.5份,鱼油1份,蚕蛹粉2份,草酸氢钙1份,蚯蚓粉2份,灵香草5份,贝壳粉3份,乳酸钙4份,中药添加剂1份;所述保健助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杜仲叶3份,紫苏2份,桔梗1份,甘草粉1份,旱莲草3份,纤维素酶1份;所述保健助剂按照以下步骤制备:将杜仲叶、紫苏、桔梗、甘草粉和旱莲草洗净后一起放到烘干箱中干燥,取出放在干燥处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再倒入打粉机中机械粉碎为过20目标准筛的混合药材,加入纤维素酶水溶液至浸过混合药材表面,搅匀后浸泡2-3h,然后倒入砂罐中搅匀,加水煮沸后用文火慢熬45min,过滤并浓缩至室温测定相对密度为1.15-1.18的浸膏,即为所需的中药添加剂。所述的鲢鱼饲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棉粕、菜籽饼粉、红薯粉、花生粕、酒糟粉按比例混合均匀后,粉碎为粉末;(2)将螺旋藻和灵香草切碎备用;(3)将剩余原料组分与步骤(1)、步骤(2)物料混合,搅拌均匀后烘干制粒,粒径0.6-1.2毫米。实施例二一种鲢鱼饲料,所述鲢鱼饲料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棉粕50份,菜籽饼粉30份,红薯粉20份,花生粕28份,酒糟粉18份,白扁豆粉8份,螺旋藻8份,山梨酸钾1.6份,鱼油3份,蚕蛹粉6份,草酸氢钙3份,蚯蚓粉6份,灵香草12份,贝壳粉8份,乳酸钙9份,中药添加剂6份;所述保健助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杜仲叶7份,紫苏8份,桔梗5份,甘草粉6份,旱莲草5份,纤维素酶5份;所述保健助剂按照以下步骤制备:将杜仲叶、紫苏、桔梗、甘草粉和旱莲草洗净后一起放到烘干箱中干燥,取出放在干燥处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再倒入打粉机中机械粉碎为过20目标准筛的混合药材,加入纤维素酶水溶液至浸过混合药材表面,搅匀后浸泡2-3h,然后倒入砂罐中搅匀,加水煮沸后用文火慢熬45min,过滤并浓缩至室温测定相对密度为1.15-1.18的浸膏,即为所需的中药添加剂。所述的鲢鱼饲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棉粕、菜籽饼粉、红薯粉、花生粕、酒糟粉按比例混合均匀后,粉碎为粉末;(2)将螺旋藻和灵香草切碎备用;(3)将剩余原料组分与步骤(1)、步骤(2)物料混合,搅拌均匀后烘干制粒,粒径0.6-1.2毫米。实施例三一种鲢鱼饲料,所述鲢鱼饲料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棉粕35份,菜籽饼粉27份,红薯粉13份,花生粕24份,酒糟粉13份,白扁豆粉5份,螺旋藻5份,山梨酸钾1.3份,鱼油3份,蚕蛹粉3份,草酸氢钙1.3份,蚯蚓粉3份,灵香草8份,贝壳粉5份,乳酸钙7份,中药添加剂2份;所述保健助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杜仲叶5份,紫苏6份,桔梗2份,甘草粉4份,旱莲草3份,纤维素酶4份;所述保健助剂按照以下步骤制备:将杜仲叶、紫苏、桔梗、甘草粉和旱莲草洗净后一起放到烘干箱中干燥,取出放在干燥处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再倒入打粉机中机械粉碎为过20目标准筛的混合药材,加入纤维素酶水溶液至浸过混合药材表面,搅匀后浸泡2-3h,然后倒入砂罐中搅匀,加水煮沸后用文火慢熬45min,过滤并浓缩至室温测定相对密度为1.15-1.180的浸膏,即为所需的中药添加剂。所述的鲢鱼饲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棉粕、菜籽饼粉、红薯粉、花生粕、酒糟粉按比例混合均匀后,粉碎为粉末;(2)将螺旋藻和灵香草切碎备用;(3)将剩余原料组分与步骤(1)、步骤(2)物料混合,搅拌均匀后烘干制粒,粒径0.6-1.2毫米。实施例四一种鲢鱼饲料,所述鲢鱼饲料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棉粕50份,菜籽饼粉26份,红薯粉12份,花生粕25份,酒糟粉10份,白扁豆粉3份,螺旋藻6份,山梨酸钾1.2份,鱼油3份,蚕蛹粉4份,草酸氢钙1份,蚯蚓粉3份,灵香草11份,贝壳粉6份,乳酸钙7份,中药添加剂4份;所述保健助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杜仲叶4份,紫苏2份,桔梗5份,甘草粉3份,旱莲草5份,纤维素酶3份;所述保健助剂按照以下步骤制备:将杜仲叶、紫苏、桔梗、甘草粉和旱莲草洗净后一起放到烘干箱中干燥,取出放在干燥处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再倒入打粉机中机械粉碎为过20目标准筛的混合药材,加入纤维素酶水溶液至浸过混合药材表面,搅匀后浸泡2-3h,然后倒入砂罐中搅匀,加水煮沸后用文火慢熬45min,过滤并浓缩至室温测定相对密度为1.15-1.180的浸膏,即为所需的中药添加剂。所述的鲢鱼饲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棉粕、菜籽饼粉、红薯粉、花生粕、酒糟粉按比例混合均匀后,粉碎为粉末;(2)将螺旋藻和灵香草切碎备用;(3)将剩余原料组分与步骤(1)、步骤(2)物料混合,搅拌均匀后烘干制粒,粒径0.6-1.2毫米。试验例选择同一批健康活泼,大小体重基本相同的2000条淡水鱼进行养殖,设定对照组和实施例组,每组200条淡水鱼,对照组用普通鱼饲料饲喂,实施例组分别采用本发明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制备的饲料饲喂,喂养时间为15个月,喂养效果见下表。实验分组发病率(%)成活率(%)实施例一19.286.3实施例二17.882.5实施例三20.385.6实施例四18.688.2对照组38.770.5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