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老枞味白茶的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751855发布日期:2019-01-29 16:56阅读:45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老枞味白茶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老枞水仙是武夷岩茶的四大名枞之一,老宗水仙茶叶叶质绵软,营养成分丰富,茶汤味极浓醇且厚重,具有陈年茶之味,其特有的枞味,主要有木质味、青苔味、糙米味深受人们的喜爱,老枞水仙一般采摘于五十年以上树龄的水仙茶树,品种较为稀缺产量少,售价较高。近年来,随着高香型茶树良种的推广应用,结合白茶加工工艺,加工成新品种白茶的产品正在逐渐增多,这种方法生产的白茶香味独特,使得部分营养物质得以较多的保留。但针对老枞味白茶的加工方法报道极少,这对于提高高香型茶树经济价值,增加老枞味白茶产量让更多消费者能够品尝到老枞味白茶、提升白茶产业与效益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申请号为201710973377.9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白茶加工工艺,利用大茶树叶为原料,经过萎凋、发酵、烘焙、复焙、装罐封坛等步骤,制得了一种老枞味足的白茶,但该方法采用传统萎凋方法,这种方法萎凋过程环境多变,茶叶的理化变化复杂,难以控制,青气不能被很好的去除,得到的白茶有青气会影响其老枞味,且不同批次生产的白茶品质参差不齐。技术实现要素: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品质老枞味白茶的加工方法。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老枞味白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原料:选择种植于海拔1000米以上且树龄60年以上的高香型茶树品种,8月中旬采摘当轮生长健壮的一芽五、六叶新梢为原料;(2)萎凋槽萎凋:萎凋环境的相对湿度控制在80%-90%,车间保持排气扇持续排气通风,鲜叶进萎凋槽摊开,摊叶厚度为13cm-16cm;先吹风8h,静置10h;之后又连续吹风16h,静置8h;之后再吹风16h,静置7h-9h,至萎凋叶7-8成干;(3)渥堆:将萎凋叶轻轻堆放在一起,堆放高度为48cm-52cm,渥堆时间为45h-50h;(4)初烘:用烘干机将步骤(3)得到的茶叶进行烘干,制得毛茶;(5)拣剔:毛茶在1周内完成拣剔;(6)足干:用烘干机将步骤(5)得到的拣剔后的毛茶烘干,制得老枞味白茶的成品。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鲜叶置于萎凋槽内进行萎凋,同时保证一定的摊叶厚度,将鲜叶中的青气基本退去,使得萎凋叶稍有花香,再经过渥堆处理,花香显、枞味显;得到的成品茶叶外形完整、尚灰绿或褐绿色,汤色橙黄亮,豆奶香显且持久、枞味显,茶汤滋味醇稍淡,耐冲泡;本方法操作简单,加工过程全部可人工控制,不依赖于自然环境且不受自然环境影响,得到的成品,品质优良、质量稳定。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予以说明。本发明最关键的构思在于:提供一种老枞味白茶的加工方法,该方法能够提升老枞味白茶的品质与稳定性。本发明提供一种老枞味白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原料:选择种植于海拔1000米以上且树龄60年以上的高香型茶树品种,8月中旬采摘当轮生长健壮的一芽五、六叶新梢为原料;(2)萎凋槽萎凋:萎凋环境的相对湿度控制在80%-90%,车间保持排气扇持续排气通风,鲜叶进萎凋槽摊开,摊叶厚度为13cm-16cm;先吹风8h,静置10h;之后又连续吹风16h,静置8h;之后再吹风16h,静置7h-9h,至萎凋叶7-8成干;(3)渥堆:将步骤(2)得到的萎凋叶轻轻堆放在一起,堆放高度为48cm-52cm,渥堆时间为45h-50h;(4)初烘:用烘干机将步骤(3)得到的茶叶进行烘干,制得毛茶;(5)拣剔:毛茶在1周内完成拣剔;(6)足干:用烘干机将步骤(5)得到的拣剔后的毛茶烘干,制得老枞味白茶的成品。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鲜叶置于萎凋槽内进行萎凋,摊叶厚度较高,高于传统白茶萎凋过程中的摊叶厚度,同时采用吹风和静置交替的方法,能够将鲜叶中的大量的不饱和脂肪族醇除去,使得青气基本退去,并促进了花香的初显;再将萎凋叶堆高48cm-52cm并经过45h-50h的渥堆处理,提高鲜叶内水解酶活性,分解转化苦涩物质,促进可溶性蛋白、可溶性果胶、氨基酸等成分的转化生成,进而促进了豆奶香的生成,经过长时间的轻微发酵,老枞味逐渐显露,渥堆也进一步促进茶叶内蛋白质、酯型儿茶素、芳香族醇类等物质的形成,使得花香显露且口感变得醇和;最终得到的成品,茶叶外形完整、尚灰绿或褐绿色,汤色橙黄亮,豆奶香显且持久、枞味显,茶汤滋味醇稍淡,耐冲泡,相较于传统生产工艺,成品无青气,且无涩味;本方法操作简单,加工过程全部可人工控制,不依赖于自然环境且不受自然环境影响,得到的成品品质优良、稳定。进一步的,步骤(1)所述的高香型茶树品种为梅占或菜茶。由上述描述可知,梅占和菜茶各类营养物质含量丰富,具有特殊的香气,适于制备老枞味白茶。进一步的,步骤(2)中所述静置过程中若温度超过35℃,则需将萎凋叶翻拌1次。由上述描述可知,静置过程中保持温度不高于35℃,能够有效的避免在制品因湿热作用发酵太快及避免各类菌斑的产生,同时可以避免茶叶中营养成分被破坏,保证老枞味白茶成品的品质。进一步的,步骤(4)和步骤(6)所述烘干机均为链板式烘干机。进一步的,步骤(4)中烘干温度为100℃-110℃,摊叶厚度为4cm-5cm,烘干时间为8min-12min,所述毛茶的含水率为9%-10%。进一步的,步骤(6)中烘干温度为78℃-82℃,摊叶厚度为5cm-7cm,烘干时间为7min-10min,所述成品的含水率为5%-6%。由上述描述可知,保证一定的摊叶厚度,不同烘干阶段由于水分不同选择不同的烘干温度,配合短时间烘干,能够避免茶叶中的水分蒸发过快,避免营养物质的损失,同时能够保留香气,毛茶含水率为9%-10%,可以有效地把脂质与空气隔离开来,阻止其发生氧化,防止在拣剔过程中茶叶变质。实施例1:老枞味白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原料:选择种植于海拔1000米以上且树龄60年以上的梅占茶树,8月中旬采摘当轮生长健壮的一芽五、六叶新梢为原料;(2)萎凋槽萎凋:将萎凋车间相对湿度控制在90%,车间保持排气扇持续排气通风,鲜叶进萎凋槽摊开,摊叶厚度为15cm;先吹风8h,静置10h;之后又连续吹风16h,静置8h;之后再吹风16h,然后静置8h至萎凋叶8成干;静置过程中若温度超过35℃,则需将萎凋叶翻拌1次;所述吹风温度为25℃-27℃(3)渥堆:将萎凋叶轻轻堆放在一起,堆叶高度为50cm,渥堆时间为48h;渥堆过程中环境温度为25℃-28℃;(4)初烘:用烘干机将渥堆后的茶叶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100℃,摊叶厚度为4cm,烘干时间为10min至毛茶含水率在9%,制得毛茶;(5)拣剔:毛茶在1周内完成拣剔;(6)足干:用烘干机将步骤(5)得到的拣剔后的毛茶烘干,烘干温度为80℃,摊叶厚度为6cm,烘干时间为10min,烘干至含水率为6%,摊晾至室温,装箱保存,得到老枞味白茶的成品。实施例2:老枞味白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原料:选择种植于海拔1000米以上且树龄60年以上的天山菜茶茶树,8月中旬采摘其当轮生长健壮的一芽五、六叶新梢为原料;(2)萎凋槽萎凋:将萎凋车间相对湿度控制在80%,车间保持排气扇持续排气通风,鲜叶进萎凋槽摊开,摊叶厚度为16cm;先吹风8h,静置10h;之后又连续吹风16h,静置8h;之后再吹风16h,然后静置7h至萎凋叶7成干;静置过程中若温度超过35℃,则需将萎凋叶翻拌1次;所述吹灯温度为27℃-28℃;(3)渥堆:将萎凋叶轻轻堆放在一起,堆叶高度为52cm,渥堆时间为45h;渥堆过程中环境温度为25℃-28℃;(4)初烘:用烘干机将渥堆后的茶叶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100℃,摊叶厚度为5cm,烘干时间为12min至毛茶含水率在9%,制得毛茶;(5)拣剔:毛茶在1周内完成拣剔;(6)足干:用烘干机将步骤(5)得到的拣剔后的毛茶烘干,烘干温度为82℃,摊叶厚度为5cm,烘干时间为7min,烘干至含水率为5%,摊晾至室温,装箱保存,得到老枞味白茶的成品。实施例3:老枞味白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原料:选择种植于海拔1000米以上且树龄60年以上的政和菜茶茶树,8月中旬采摘其当轮生长健壮的一芽五、六叶新梢为原料;(2)萎凋槽萎凋:将萎凋车间相对湿度控制在85%,车间保持排气扇持续排气通风,鲜叶进萎凋槽摊开,摊叶厚度为13cm;先吹风8h,静置10h;之后又连续吹风16h,静置8h;之后再吹风16h,然后静置9h至萎凋叶8成干;所述吹风温度为25℃-26℃;(3)渥堆:将萎凋叶轻轻堆放在一起,堆叶高度为48cm,渥堆时间为50h;渥堆过程中环境温度为25℃-28℃;(4)初烘:用烘干机将渥堆后的茶叶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105℃,摊叶厚度为4cm,烘干时间为8min至毛茶含水率在9%,制得毛茶;(5)拣剔:毛茶在1周内拣除茶梗、黄片及其他夹杂物,完成拣剔;(6)足干:用烘干机将步骤(5)得到的拣剔后的毛茶烘干,烘干温度为78℃,摊叶厚度为5cm,烘干时间为9min,烘干至含水率为6%,摊晾至室温,装箱保存,得到老枞味白茶的成品。对比例1: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原料和方法制作老枞味白茶,区别在于步骤(2)中采用自然条件萎凋,萎凋时间为36h。对比例2:采用与实施例2相同的原料和方法制作老枞味白茶,区别在于步骤(2)中采用自然条件萎凋,且摊叶厚度为5cm,萎凋时间为24h。对比例3:采用与实施例2相同的原料和方法制作老枞味白茶,区别在于省略步骤(3)。将对实施例1-3,和对比例1-3所制得的老枞味白茶进行测定:(1)感官评价:随机选择56名饮茶时间在5年以上的志愿者作为被测对象,对白茶的外观、茶汤的汤色、香气、滋味做出感官评价,因部分志愿者味引用过老枞味茶叶,老枞味的评定为有木质味、青苔味或糙米味。结果见表1:表1(2)耐冲泡度:取5g实施例1-3和对比例1-3的白茶,放入盖碗中,每次加入100ml,95℃的热水进行冲泡,前五次冲泡时间为5秒,第六到第八次冲泡时间为10秒,第八次到第十次冲泡时间为30秒。第十一到十二次冲泡时间为60秒,对茶汤颜色和味道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见表2:表2从表2中可以看出实施例1-3所制得的白茶冲泡12次后依然显色,且有香味,味道较之前稍淡,对比例1-3所制得的白茶耐冲泡性虽然不如实施例1-3,但也表现出较好的冲泡能力。(3)理化成分:对水浸出物含量、茶多酚总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和黄酮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见表3;其中,水浸出物含量采用gb/t8305-2002法测定,茶多酚总量采用gb/t8313-1987法测定,游离氨基酸含量采用gb/t8314-2002法测定,黄酮含量采用三氯化铝比色法测定;表3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对比例1对比例2对比例3水浸出物(%)43.0844.0843.4744.1245.2342.68茶多酚总量(%)13.4713.9813.7515.4915.7816.08游离氨基酸(%)4.985.024.774.384.254.12黄酮(mg/g)5.685.775.695.024.734.46较于对比例1-3,实施例1-3所制成白茶所浸泡的茶汤,导致苦涩味的茶多酚明显降低,决定茶汤滋味、鲜爽度的游离氨基酸总量较高,具有抗氧化保健功效的黄酮含量较高。综上所述,通过将鲜叶置于萎凋槽内进行萎凋,摊叶厚度较高,高于传统白茶萎凋过程中的摊叶厚度,同时采用吹风和静置交替的方法,能够将鲜叶中的大量的不饱和脂肪族醇除去,使得青气基本退去,并促进了花香的初显;再将萎凋叶堆高48cm-52cm并经过45h-50h的渥堆处理,提高鲜叶内水解酶活性,分解转化苦涩物质,促进可溶性蛋白、可溶性果胶、氨基酸等成分的转化生成,进而促进了豆奶香的生成,经过长时间的轻微发酵,老枞味逐渐显露,渥堆也进一步促进茶叶内蛋白质、酯型儿茶素、芳香族醇类等物质的形成,使得花香显露且口感变得醇和;最终得到的成品,茶叶外形完整、尚灰绿或褐绿色,汤色橙黄亮,豆奶香显且持久、枞味显,茶汤滋味醇稍淡,耐冲泡,相较于传统生产工艺,成品无青气,且无涩味,茶汤内营养物质含量较高,具有一定抗氧化、提高免疫力的保健功效;本方法操作简单,加工过程全部可人工控制,不依赖于自然环境且不受自然环境影响,得到的成品品质优良、稳定。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