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线莲保健绿茶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751846发布日期:2019-01-29 16:56阅读:545来源:国知局
一种金线莲保健绿茶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是一种金线莲保健绿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绿茶是中国的主要茶类之一,是指茶树的新叶或芽未经发酵而制成的茶。绿茶保留了鲜叶中的茶多酚、儿茶素、叶绿素、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具有特殊效果,是其他茶类所不及的。然而,受茶树品种的限制,绿茶缺乏众多的功能性活性成分。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保健意识的提高,保健绿茶得到重视,创制新配方及实现新功能成为保健绿茶发展的趋势。

金线莲,又名花叶开唇兰、金丝草等,是一种多年生的兰科开唇兰属珍稀药用植物。在民间,金线莲性味甘平,素有“药王”、“神草”等美称,富含黄酮、多糖、三萜有机酸、生物碱等类重要活性物质,表现为肝保护、抗炎、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等药理作用。近年来,金线莲的保健功能受到人们的广泛热宠,为宾馆、酒家及家庭的高档食材。

目前,国内关于金线莲茶相关文献不多,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用发酵等预处理的金线莲来制作金线莲茶,该类型的金线莲茶,多采用去除根部后的茎叶为金线莲原料;但是该类型的金线莲茶没有充分利用富含重要活性物质的金线莲根部,造成原料浪费且发酵过程引起重要活性物质的转化,损失了金线莲的保健功能。第二种类型是直接用非发酵等预处理的金线莲来制作金线莲茶,这些非发酵的金线莲茶尽管保留了金线莲的原始风味,但口感风味普遍不太理想,特别是金线莲中含有乌头碱等的辛辣味道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金线莲保健绿茶,该保健绿茶采用绿茶与名贵中药材金线莲和甘草科学配伍,使茶的疏肝健脾、益气养血功能增强,茶性温和,具有生津止渴、舒肝排毒、提神醒脑、健脾和胃、延年养颜,且消除了乌头碱等的辛辣味和毒副作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金线莲保健绿茶,包括以下质量份组分:绿茶100~250份、金线莲1~35份和甘草10~60份。

优选地,包括以下质量份组分:绿茶150~200份、金线莲10~25份和甘草20~50份。

优选地,所述绿茶为庐山云雾茶、恩施玉露茶、龙岩斜背绿茶、英山云雾绿茶、信阳毛尖绿茶和五峰毛尖绿茶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的配伍原则为:绿茶性凉,用其来防暑降温,金线莲也属于凉性质的中药材;金线莲和绿茶的直接配合,势必导致其茶水凉性过重,饮用人群受到影响;而本发明通过使用甘草去除金线莲中乌头碱等成分的毒性,从而实现金线莲绿茶的保健功能。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上述金线莲保健绿茶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金线莲保健绿茶的制备方法,将绿茶、金线莲和甘草分别烘至含水量为6~10%,粉碎,按配比混合,灭菌,即可。

优选地,所述烘烤温度为80~100℃。

优选地,所述粉碎后过30~40目筛,优选40目筛。

优选地,所述灭菌条件为紫外灯灭菌0.5~1小时。

优选地,所述灭菌前还包括装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提供的保健绿茶采用绿茶与名贵中药材金线莲和甘草科学配伍,使茶的疏肝健脾、益气养血功能增强,制得的保健茶茶性温和,具有生津止渴、舒肝排毒、提神醒脑、健脾和胃、延年养颜,且消除了乌头碱等的辛辣味和毒副作用。

(2)本发明所提供的金线莲保健绿茶中含有多种疏肝健脾、益气养血保健功能的成分,如多糖、氨基酸和黄酮,因此具有明显的保健功能。

(3)本发明所提供的金线莲保健绿茶,通过调节原料配方,形成风味佳、口感好的饮品。

附图说明

图1为黄酮的标准曲线图;

图2为多糖的标准曲线图;

图3为氨基酸的标注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任何在本发明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内所做的有限次修改,仍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1

1)净化与烘干:挑选出没有虫蛀和明显重污垢的金线莲、甘草,清水清洗,去除表面附着的泥土、污垢、微生物和杂菌;将庐山云雾绿茶、金线莲和甘草在80℃下分别烘至含水量为10%。

2)粉碎:将烘干的庐山云雾茶、金线莲和甘草分别粉碎,过40目筛,得到庐山云雾茶、金线莲和甘草碎料。

3)装袋与灭菌:分别取150份庐山云雾茶、10份金线莲和15份甘草的碎料装入无纺布袋中,每袋3克,封袋,紫外灯灭菌0.5小时,即得金线莲保健绿茶。

上述金线莲保健绿茶用150ml开水冲泡5~10min,即可饮用。

本实施例制得的金线莲保健绿茶水保留了庐山云雾茶水的清香与口感,同时增加了茶水微甜的余味。按照下述检测方法对茶水中的活性成分进行测定,结果为:每150ml本实施例所得金线莲保健绿茶水中较相同质量的庐山云雾绿茶水分别增加了20μg多糖、45μg氨基酸和50μg黄酮,没有检测出乌头碱成分。

实施例2

1)净化与烘干:挑选出没有虫蛀和明显重污垢的金线莲、甘草,清水清洗,去除表面附着的泥土、污垢、微生物和杂菌;100℃下烘烤至恩施玉露绿茶、金线莲和甘草的含水量为6%。

2)粉碎:将烘干的恩施玉露茶、金线莲和甘草分别粉碎,过40目筛,得到恩施玉露茶、金线莲和甘草碎料。

3)装袋与灭菌:分别取150份恩施玉露茶、15份金线莲和20份甘草的碎料装入无纺布袋中,每袋3克,封袋,紫外灯灭菌1小时。

上述金线莲保健绿茶用150ml开水冲泡5~10min,即可饮用。本实施例制得的金线莲保健绿茶水保留了恩施玉露茶水的清香与口感,同时增加了茶水微甜的余味。按照下述检测方法对茶水中的活性成分进行测定,结果为:每150ml本实施例制得的金线莲保健绿茶水较相同质量的恩施玉露茶水分别增加了32μg多糖、57μg氨基酸和72μg黄酮,没有检测出乌头碱成分。

实施例3

1)净化与烘干:挑选出没有虫蛀和明显重污垢的金线莲、甘草,清水清洗,去除表面附着的泥土、污垢、微生物和杂菌;90℃下烘烤至龙岩斜背绿茶、金线莲和甘草的含水量为8%。

2)粉碎:将烘干的龙岩斜背茶、金线莲和甘草分别粉碎,过40目筛,得到龙岩斜背茶、金线莲和甘草碎料。

3)装袋与灭菌:分别取200份龙岩斜背茶、20份金线莲和20份甘草的碎料装入无纺布袋中,每袋3克,封袋,紫外灯灭菌0.8小时。

上述金线莲保健绿茶用150ml开水冲泡5~10min,即可饮用。本实施例制得的金线莲保健绿茶水保留了龙岩斜背茶水的清香与口感,同时增加了茶水微甜的余味。按照下述检测方法对茶水中的活性成分进行测定,结果为:每150ml本实施例制得的金线莲保健绿茶水较相同质量的龙岩斜背茶水分别增加了31μg多糖、61μg氨基酸和73μg黄酮,没有检测出乌头碱成分。

实施例4

1)净化与烘干:挑选出没有虫蛀和明显重污垢的金线莲、甘草,清水清洗,去除表面附着的泥土、污垢、微生物和杂菌;95℃下烘烤至英山云雾绿茶、金线莲和甘草的含水量为7%。

2)粉碎:将烘干的英山云雾茶、金线莲和甘草分别粉碎,过40目筛,得到英山云雾茶、金线莲和甘草碎料。

3)装袋与灭菌:分别取150份英山云雾茶、10份金线莲和18份甘草的碎料装入无纺布袋中,每袋3克,封袋,紫外灯灭菌0.9小时。

上述金线莲保健绿茶用150ml开水冲泡5~10min,即可饮用。本实施例制得的金线莲保健绿茶水保留了英山云雾茶水的清香与口感,同时增加了茶水微甜的余味。按照下述检测方法对茶水中的活性成分进行测定,结果为:每150ml本实施例制得的金线莲保健绿茶水较相同质量的英山云雾茶水分别增加了18μg多糖、22μg氨基酸和46μg黄酮,没有检测出乌头碱成分。

实施例5

1)净化与烘干:挑选出没有虫蛀和明显重污垢的金线莲、甘草,清水清洗,去除表面附着的泥土、污垢、微生物和杂菌;92℃下烘烤至信阳毛尖绿茶、金线莲和甘草的含水量为9%。

2)粉碎:将烘干的信阳毛尖茶、金线莲和甘草分别粉碎,过40目筛,得到信阳毛尖茶、金线莲和甘草碎料。

3)装袋与灭菌:分别取150份信阳毛尖茶、12份金线莲和15份甘草的碎料装入无纺布袋中,每袋3克,封袋,紫外灯灭菌0.6小时。

上述金线莲保健绿茶用150ml开水冲泡,即可饮用。本实施例制得的金线莲保健绿茶水保留了信阳毛尖茶水的清香与口感,同时增加了茶水微甜的余味。按照下述检测方法对茶水中的活性成分进行测定,结果为:每150ml本实施例制得的金线莲保健绿茶水较相同质量的信阳毛尖茶水分别增加了22μg多糖、35μg氨基酸和42μg黄酮,没有检测出乌头碱成分。

实施例6

1)净化与烘干:挑选出没有虫蛀和明显重污垢的金线莲、甘草,清水清洗,去除表面附着的泥土、污垢、微生物和杂菌;98℃下烘烤至五峰毛尖绿茶、金线莲和甘草的含水量为8%。

2)粉碎:将烘干的五峰毛尖茶、金线莲和甘草分别粉碎,过40目筛,得到五峰毛尖茶、金线莲和甘草碎料。

3)装袋与灭菌:分别取200份五峰毛尖茶、20份金线莲和25份甘草的碎料装入无纺布袋中,每袋3克,封袋,紫外灯灭菌0.7小时。

上述金线莲保健绿茶用200ml开水冲泡5~10min,即可饮用。本实施例制得的金线莲保健绿茶水保留了五峰毛尖茶水的清香与口感,同时增加了茶水微甜的余味。按照下述检测方法对茶水中的活性成分进行测定,结果为:每200ml本实施例制得的金线莲保健绿茶水较相同质量的五峰毛尖茶水分别增加了18μg多糖、26μg氨基酸和35μg黄酮,没有检测出乌头碱成分。

上述对实施例1-6制备所得的金线莲绿茶中多糖、氨基酸、黄酮和乌头碱的检测方法如下:

茶水制备:取5袋(每袋3克)同一金线莲保健绿茶于固定体积(vml)的开水冲泡5~10min,取适当体积冷却后的茶水,分别按照前述方法测定多糖、氨基酸、黄酮和乌头碱的信号(记录为a);另5袋(每袋3克)相同绿茶于固定体积(vml)的开水冲泡5~10min,取适当体积冷却后的茶水(v1ml),分别按照前述方法取测定多糖、氨基酸、黄酮和乌头碱的信号(记录为b)。

金线莲保健绿茶水中增加的活性物质按下式计算:组分(μg)=x×v/5v1,x为对应信号(a-b)的含量。

一、黄酮的检测方法

1.黄酮的标准曲线

准确称取10mg槲皮素溶于100ml水溶液中,配制成0.1mg/ml的槲皮素标准溶液作为储备液。

量取标准溶液0.00ml、0.40ml、0.60ml、0.80ml、1.00ml、1.20ml、1.60ml、2.00ml分别置于10ml的比色管中,依次分别加入2ml30%乙醇、0.2ml5%亚硝酸钠溶液,摇匀,静置5min后加入0.2ml10%硝酸铝溶液,摇匀,静置6min后加入2ml4%氢氧化钠,用30%乙醇定容至刻度,摇匀,静置10-15min后测定331nm处的吸光度(absorbance/abs),平行测定三次,以吸光度为横坐标、槲皮素质量浓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详见图1。

2.黄酮含量的测定

量取1.00-3.00ml茶水于10ml的比色管中,依次分别加入2ml30%乙醇、0.2ml5%亚硝酸钠溶液,摇匀,静置5min后加入0.2ml10%硝酸铝溶液,摇匀,静置6min后加入2ml4%氢氧化钠,用30%乙醇定容至刻度,摇匀,静置10-15min后测定331nm处的吸光度,平行测定三次,平均值从标准曲线计算黄酮含量。

二、多糖的检测方法

1.标准曲线的绘制

葡萄糖标准溶液的配制:精密称取105℃干燥恒重葡萄糖250mg,置250ml量瓶中,溶解并定容至250ml,摇匀即得1.0g/l标准储备液,冷藏备用。

分别移取上述标准溶液1ml、2ml、3ml、4ml、5ml,另取10ml蒸馏水作为空白。每一试管中加入1.0ml5%苯酚溶液,混匀,迅速加入5.0ml浓硫酸,振摇5min后放置30min,在最大吸收波长490nm处测定吸光度,平行测定三次,以吸光度a为纵坐标,葡萄糖质量浓度c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详见图2。

2.多糖含量的测定

量取1.00-3.00ml茶水于25ml的比色管中,用蒸馏水水稀释至10ml,加入5%苯酚溶液1ml混匀,迅速加入5.0ml浓硫酸,振摇5min后放置30min,在最大吸收波长490nm处测定吸光度,平行测定三次,平均值从标准曲线计算多糖含量。

三、氨基酸的检测方法

1.标准曲线的绘制

标准品溶液的制备:将l-酪氨酸标准品于100℃下干燥至恒重,精密称取10.2mg置于烧杯中加入10ml0.02mol/l的氢氧化钠,全溶解后用玻璃棒引流到容量瓶,加蒸馏水定容至刻度,尔后移入试剂瓶,得到0.1mg·ml-1的l-酪氨酸标准液。

准确吸取l-酪氨酸标准母液0.0、0.2、0.4、0.6、0.8、1.0ml,分别置于10ml比色管中,各加水补充至容积为1.6ml。然后加入磷酸缓冲液0.4ml,充分混合,加入0.4ml茚三酮试剂,充分混匀后在90~100℃沸水浴中进行显色反应,冷却后,测定573nm处的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酪氨酸质量浓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详见图3。

2.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量取1.00-3.00ml茶水于10ml比色管中,加入2%茚三酮溶液0.2ml和ph=6.8的磷酸盐缓冲液0.4ml,摇匀,置于水浴锅中加热15min后取出,迅速用冷水冷却至室温,加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在90~100℃沸水浴中进行显色反应,以不加样品液、不加l-酪氨酸标准溶液、只加显色剂溶液作空白对照测定样品提取液的吸光度,平行测定3次,平均值从标准曲线计算氨基酸含量。

四、乌头碱的检测方法

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本川乌中乌头碱含量的测定方法进行: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四氢呋喃(25:15)为流动相a,以0.lmol/l醋酸铵溶液(每1000ml加冰醋酸0.5ml)为流动相b,按规定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35nm。理论板数按新乌头碱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乌头碱对照品、次乌头碱对照品、新乌头碱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异丙醇-三氣甲烷(1:1)混合溶液分别制成每lml含乌头碱50mg、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各0.15mg的混合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后,称取2g,置具塞锥形瓶中,加氨试液3ml,精密加入异丙醇-乙酸乙酯(1:1)混合溶液50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300w,频率40khz;水温在25℃以下)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异丙醇-乙酸乙酯(1:1)混合溶液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勻,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25ml,40ftc以下减压回收溶剂至干,残渣精密加入异丙醇-三氣甲烷(1:1)混合溶液3ml溶解,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