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工榨面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80834发布日期:2019-02-15 22:07阅读:181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食品制造技术,尤其与一种手工榨面制作工艺有关。



背景技术:

榨面又名米粉干,是浙江地方传统名吃之一,明清时已驰名,产于越乡——浙江剡县,就是现在的浙江新昌、嵊州一带。榨面形似面条,成圆柱长条状,可对折盘也可错乱圆盘,做工考究,具有韧而不硬,干而不易碎的特点。传统的榨面制作工艺主要经过磨粉、蒸煮、压榨和日晒几道工序,所制作的榨面容易糊,吃的时候容易产生粘牙感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解决传统制作工艺制作的榨面易糊、易粘牙的缺陷,提供一种制作的榨面爽口、韧性好的手工榨面制作工艺。

为此,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手工榨面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制作原料米粉,采用大米进行筛米,去除杂质后浸泡,将经过去除杂质的米完全浸泡在15℃~25℃的常温水中3~4小时后沥水,大米表面含有水分但不会滴水,然后将经过沥水的大米放入打粉机中粉碎,粉碎过程中使用200目的细网板进行2次加工成米粉;第二步,和粉蒸熟,将第一步制得的米粉放入和粉机,以水和粉的重量比为1:8的比例加入清水搅拌形成粉球,将粉球置入蒸筒在100℃的蒸箱中蒸熟;第三步,榨条,将蒸熟的粉球倒入榨机,经过100目的圆孔细网板压榨形成直径1.4~1.6㎜的米粉条,按长度800~1000㎜剪断成短条堆放;第四步,分散风干,将成堆的短条先用机器预分散,再进行初次手工分散摊匀,置于常温和微风环境中风干3~4小时后,再次进行手工分散,然后再在常温下放置4~5小时;第五步,返蒸,将分散风干的米粉条放入蒸筒里,再在100℃的蒸箱中返蒸;第六步,漂清,将返蒸的米粉条放入常温清水中进行漂清处理;第七步,手工成型,将经过漂清处理的米粉条由人工放入竹帘上的具有圆心内腔的成型模具中,使米粉条叠置成圆盘形的榨面盘后脱出成型模具,榨面盘贴留于竹帘上;第八步,晾晒和醒面,将贴留在竹帘上的榨面盘移到日光下晾晒4~6小时,使榨面盘的米粉条变干变硬,在晾晒过程中,在晾晒到3小时左右时对榨面盘进行一次人工醒面,完成晾晒后即制得成品榨面,收储密封保存。

本发明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返蒸、漂清和晾晒中途人工醒面的工艺处理以及合理调整风干、晾晒时间,解决了传统工艺制得的榨面易糊以粘牙的缺陷,使得榨面蓬松滑溜有嚼劲、不会糊汤、不粘牙。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制作原料米粉,采用大米进行筛米,去除杂质后浸泡,将经过去除杂质的米完全浸泡在15℃~25℃的常温水中3~4小时后沥水,大米表面含有水分但不会滴水,然后将经过沥水的大米放入打粉机中粉碎,粉碎过程中使用200目的细网板进行2次加工成米粉;第二步,和粉蒸熟,将第一步制得的米粉放入和粉机,以水和粉的重量比为1:8的比例加入清水搅拌形成粉球,将粉球置入蒸筒在100℃的蒸箱中蒸熟;第三步,榨条,将蒸熟的粉球倒入榨机,经过100目的圆孔细网板压榨形成直径1.4~1.6㎜的米粉条,按长度800~1000㎜剪断成短条堆放;第四步,分散风干,将成堆的短条先用机器预分散,再进行初次手工分散摊匀,置于常温和微风环境中风干3~4小时后,再次进行手工分散,然后再在常温下放置4~5小时;第五步,返蒸,将分散风干的米粉条放入蒸筒里,再在100℃的蒸箱中返蒸;第六步,漂清,将返蒸的米粉条放入常温清水中进行漂清处理;第七步,手工成型,将经过漂清处理的米粉条由人工放入竹帘上的具有圆心内腔的成型模具中,使米粉条叠置成圆盘形的榨面盘后脱出成型模具,榨面盘贴留于竹帘上;第八步,晾晒和醒面,将贴留在竹帘上的榨面盘移到日光下晾晒4~6小时,使榨面盘的米粉条变干变硬,在晾晒过程中,需要在晾晒到3小时左右时对榨面盘进行一次人工醒面,完成晾晒后即制得成品榨面,收储密封保存。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手工榨面制作工艺,属于食品制造技术,包括制作原料、和粉蒸熟、榨条、分散风干、返蒸、漂清、手工成型和晾晒醒面八个步骤,第一步使用200目的细网板2次粉碎成米粉;第二步以水粉比重1:8的比例搅拌形成粉球后置入蒸筒在100℃的蒸箱中蒸熟;第三步经过100目的圆孔细网板压榨形成直径1.4~1.6㎜的米粉条,剪短堆放;第四步手工分散摊匀置于常温和微风中风干后再次进行手工分散;第五步再在100℃的蒸箱中返蒸;第六步将返蒸后的米粉条漂清;第七步将漂清处理的米粉条由成型模具中叠置成圆盘形;第八步将榨面盘移到日光下晾晒4~6小时,在晾晒到3小时左右时对榨面进行一次人工醒面,制成滑溜有嚼劲的榨面。

技术研发人员:李雨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李雨文
技术研发日:2018.12.14
技术公布日:2019.02.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