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花果香浓郁型乌润滇红茶的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929661发布日期:2019-02-22 20:09阅读:66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红茶的制作工艺,具体涉及一种花果香浓郁型乌润滇红茶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早在1939年云南滇红茶试制成功,距今有长达70多年,此后云南滇红茶得于名扬国内外。由于云南茶叶产区相比国内其他产区相对落后,茶叶在生产的流程制定及进行实际执行存在较多不稳定因素,云南生产的滇红茶品质难以稳定,所以云南滇红茶在在足火工艺的过程中需要将温度调节较高,使茶叶香气统一,但此方法生产出滇红茶喝后体热人容易上火,舌头、喉咙干燥不适,受众群体减少,且在冲泡的过程中随滇红茶投茶量不一,在冲泡的过程中对冲泡技巧的要求较高,很难随意胡乱冲泡出一杯口感上好的滇红茶。而且由于近几年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升,消费升级对高品质性价比、口感稳定、易品饮的滇红茶一直处于空白市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生产一款高性价比且易于规模化的花果香浓郁型乌润滇红茶,在传统滇红茶的生产工艺基数上进行研发优化,提出了一种花果香浓郁型乌润滇红茶的制作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创造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花果香浓郁型乌润滇红茶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1:茶树优选第一批国家认定优良品种云南凤庆大叶种;茶树必须选择1900年大批量种植于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大寺乡云南大叶种茶凤庆群体种,茶箐必须符合高山乔木有机种植标准;a2:选择茶菁采摘时间,春茶3月下旬至5月中旬,夏茶6月上旬至8月下旬,秋茶9月中旬至10月下旬,且选择天气晴朗的时候采摘;a3:采摘标准的二级茶菁,并在3.5小时内运送到加工地;a4:选择凋萎水筛,并将鲜叶铺撒上去,选择凋萎温度和湿度,凋萎5小时取出;a5:选择55型揉捻机,采用先缓后快,先松后紧的方式,揉捻70分钟到80分钟;a6:使用解块机将茶菁处理成散状;a7:在一定的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情况下,将茶菁叠码厚度10-12厘米,发酵5小时;a8:对发酵后的茶菁进行干燥;a9:将干燥好的茶菁进行除杂装箱。

作为优选,所述的a4中的凋萎温度选择24-28摄氏度;所述a4中的凋萎湿度为40%-60%;所述的a4中鲜叶铺撒的厚度为1.5-2里面。

作为优选,所述的a7中发酵所选的温度为28-32摄氏度;所述的a7中发酵所选的相对湿度为65%。

作为优选,所述的a9中干燥包括以下步骤:b1:一次干燥,使用全自动烘干机进行一次干燥,将茶箐以1.5-2厘米厚度投入机器内,将干燥温度调节至105摄氏度,干燥50-60min,毛茶含水率达到10%视为一次干燥完成,否则继续干燥;b2:一次退火,将完成一次干燥毛茶放置洁净木板仓内,将毛茶堆高至20厘米后放置7天;木板仓内温度调节至24-28摄氏度之间,湿度40%以内。毛茶含水率恢复至12-13%为退火完成;否则继续退火;b3:二次干燥,使用全自动烘干机进行二次干燥,将毛茶以2-2.5厘米厚度投入机器内,将干燥温度调节至90摄氏度,干燥80-90min,毛茶含水率达到6%视为二次干燥完成,否则继续干燥;b4:将完成二次干燥毛茶放置洁净木板仓内,将毛茶堆高至50-60厘米后放置15天;木板仓内温度调节至28-35摄氏度之间,湿度30%以内;毛茶含水率恢复至6-7%为二次退火完成,否则继续退火。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花果香浓郁型乌润滇红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a4中凋萎需要达到的标准是:茶箐含水率约60-65%,失水率达35-40%;茶箐叶缘部分锯齿略有红边,茶梗柔软不易折断,芽尖茶毫线路,不可出现脱叶现象。

作为优选,a5中揉捻需要达到的标准为:成条率95%以上,破壁率达到95%;揉捻完成的茶箐呈红铜色,手捏成团且有茶汁附着于手面,不外溢;手紧握茶汁溢而不成滴流。

作为优选,a7中发酵需要到达的标准为:待青草味消散,出现浓郁花果香且叶梗呈橘红色或褐红色。

本发明创造的有益效果:(1)选择国家认定优良品种云南凤庆大叶种,其内质丰富,茶多酚含量高,制出红茶香气由于其他品质;有机种植茶树能形成茶箐稳定内含物形成,后续能制出品质稳定的滇红茶;(2)本发明专利叙述采摘月份顺应当地茶箐正常生长情况,且天气晴朗进行采摘的茶箐整体含水率均匀,能够稳定滇红茶的品质;(3)标准采摘的茶箐能使其在萎凋工序中水分正常流失,不会造成叶片水分完全流失,茶茎水分还存有等死青现象;规定时间内将茶箐运输至工厂,不易导致茶箐在长时间自然发热而产生自然发酵;(4)1.5-2厘米茶箐铺撒厚度更能使茶箐在萎凋过程中正常流失水分;24-28摄氏度的温度更能是茶箐在萎凋过程中散发出自然的桂花香;(5)特定温度、湿度、茶箐发酵厚度、发酵时间有利于茶箐香气形成,发酵更均匀;(6)在特定的温湿度条件下使用木板对干毛茶进行退火更能使烘干的茶叶燥味退散;(7)本发明的红茶,外观条索乌黑油润,干茶香而不扬,茶汤香气呈浓郁花果香、甜香,滋味甜润回甘,喝后喉咙无干燥不适感,适于长期品饮不易上火。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本发明的红茶,外观条索乌黑油润,干茶香而不扬,茶汤香气呈浓郁花果香、甜香,滋味甜润回甘,喝后喉咙无干燥不适感,适于长期品饮不易上火。其具体制作方法如下:

茶树优选:

茶树优选第一批国家认定优良品种云南凤庆大叶种。茶树必须选择1900年大批量种植于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大寺乡云南大叶种茶凤庆群体种,茶箐必须符合高山乔木有机种植标准。选择国家认定优良品种云南凤庆大叶种,其内质丰富,茶多酚含量高,制出红茶香气由于其他品质;有机种植茶树能形成茶箐稳定内含物形成,后续能制出品质稳定的滇红茶。

茶箐采摘时间、条件:

春茶3月下旬至5月中旬,夏茶6月上旬至8月下旬,秋茶9月中旬至10月下旬。天气晴朗采摘。雨天、雾天采摘茶箐,茶箐叶片会有水珠残留,在萎凋过程中水分流失难控制,萎凋产出的茶箐难稳定发酵。其他月份采摘茶箐,茶箐内含物不稳定,最终生产出滇红茶品质不稳定本发明专利叙述采摘月份顺应当地茶箐正常生长情况,且天气晴朗进行采摘的茶箐整体含水率均匀,能够稳定滇红茶的品质。

茶箐采摘等级标准:

采摘标准二级茶箐(一芽二叶)约4-5厘米。茶箐从采摘及运输到工厂的时间约3.5小时,茶箐不可让其发热,不可变质。标准采摘的茶箐能使其在萎凋工序中水分正常流失,不会造成叶片水分完全流失,茶茎水分还存有等死青现象。规定时间内将茶箐运输至工厂,不易导致茶箐在长时间自然发热而产生自然发酵。

萎凋:

选择萎凋水筛,鲜叶铺撒1.5-2厘米。温度控制在24-28摄氏度,湿度40-60%。萎凋5小时,茶箐含水率约60-65%,失水率达35-40%。茶箐叶缘部分锯齿略有红边,茶梗柔软不易折断,芽尖茶毫线路,不可出现脱叶现象。萎凋的好与坏决定茶箐在发酵过程中的发酵均匀度及叶底色泽均匀度和百香果香味的形成。1.5-2厘米茶箐铺撒厚度更能使茶箐在萎凋过程中正常流失水分;24-28摄氏度的温度更能是茶箐在萎凋过程中散发出自然的桂花香。

揉捻:

选择55型揉捻机,采用先缓后快,先松后紧的原则;揉捻70min-80min,成条率95%以上,破壁率达到95%;揉捻完成的茶箐呈红铜色,手捏成团且有茶汁附着于手面,不外溢。手紧握茶汁溢而不成滴流。

解块:

使用解块机将块状茶箐处理成散状。

发酵:

温度28-32摄氏度,相对湿度65%;茶箐堆码厚度10-12厘米,发酵5小时;待青草味消散,出现浓郁花果香且叶梗呈橘红色或褐红色。

特定温度、湿度、茶箐发酵厚度、发酵时间有利于茶箐香气形成,发酵更均匀。干燥:

一次干燥:

使用全自动烘干机进行一次干燥,将茶箐以1.5-2厘米厚度投入机器内,将干燥温度调节至105摄氏度,干燥50-60min,毛茶含水率达到10%视为一次干燥完成。

一次退火:

将完成一次干燥毛茶放置洁净木板仓内,将毛茶堆高至20厘米后放置7天。木板仓内温度调节至24-28摄氏度之间,湿度40%以内。毛茶含水率恢复至12-13%为退火完成。

二次干燥:

使用全自动烘干机进行二次干燥,将毛茶以2-2.5厘米厚度投入机器内,将干燥温度调节至90摄氏度,干燥80-90min,毛茶含水率达到6%视为二次干燥完成。

二次退火:

将完成二次干燥毛茶放置洁净木板仓内,将毛茶堆高至50-60厘米后放置15天。木板仓内温度调节至28-35摄氏度之间,湿度30%以内。毛茶含水率恢复至6-7%为二次退火完成。

在特定的温湿度条件下使用木板对干毛茶进行退火更能使烘干的茶叶燥味退散。

除杂装箱:

使用风选机、静电除杂机和红外茶叶色选机对茶叶进行除杂、除尘后使用纸箱进行贮存,纸箱内先放置塑料内膜袋后在将茶叶放置入内,完成放置后应该将内膜袋进行折叠,尽量做到茶叶与空气有一定隔离,完成折叠后将纸箱封箱入库。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创造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