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茶的烘焙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929655发布日期:2019-02-22 20:09阅读:2328来源:国知局
乌龙茶的烘焙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乌龙茶的烘焙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乌龙茶的制作工艺一般包括;萎凋→摇青→炒青→揉捻→烘焙5大步骤。

萎凋:分日光萎凋和室内萎凋两种。日光萎凋又称晒青,让鲜叶散发部分水分,使叶内物质适摄氏度转化,达到适宜的发酵程摄氏度;室内萎凋又称凉青,让鲜叶在室内自然萎凋,也是乌龙茶萎凋中常见的一种方法。

摇青:是乌龙茶(青茶)做青的关键。将萎凋后的茶叶经过4~5次不等的摇青过程,使鲜叶发生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形成乌龙茶叶底独特的“绿叶红镶边”特点,以及乌龙茶独特的芳香。

炒青:以炒青机破坏茶中的茶酵素,防止叶子继续变红,使茶中的青味消退,茶香浮现。

揉捻:属造型步骤,即将茶叶制成球形或条索形,形成乌龙茶的外形结构。

烘焙:即干燥,去除多余水分和苦涩味,焙至茶梗手折断脆,气味清纯,使茶香高醇。一般而言,传统的烘焙一般采用炭焙或者电焙,在100~110摄氏度左右温摄氏度下烘焙5小时以上,这样的炭焙或者电焙方式不仅仅耗时耗力;另外,使用该炭焙或者电焙所制备的茶叶还会出现返青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乌龙茶的烘焙方法,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乌龙茶的烘焙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提供杀青做青之后的乌龙茶,并将其放置于加热容器中;

s2,将所述加热容器升温到100~115摄氏度,保温15~45分钟,并进行抽气排除水分和杂味;

s3,将所述加热容器升温到125~135摄氏度,同时用红外线照射,保温20~45分钟;

s4,将所述加热容器升温到145~155摄氏度,同时用红外线照射进行提香,保温3~8分钟。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在步骤s2中,将所述加热容器升温到108~112摄氏度,并保温15~30分钟。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在步骤s3中,将所述加热容器升温到128~132摄氏度,并保温25~35分钟。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在步骤s4中,将所述加热容器升温到148~152摄氏度,并保温3~5分钟。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红外线的波长为2~50微米。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红外线的波长为25~35微米。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乌龙茶的烘焙方法进一步包括:

s5,将步骤s4后的茶叶摊放至簸箕,待温摄氏度到常温,装袋保存。

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红外线,特别是远红外线,对茶叶具有一定的穿透力,通过红外线,特别是远红外线照射所述乌龙茶,可以使茶叶内部的水分快速的发散出来,故将烘焙的温摄氏度升温到125~135摄氏度,甚至145~155摄氏度,也不会使茶叶叶片产生烧焦现象。从而可以节约烘焙时间和电源。另外,由于从内部将茶叶内部的水分快速的发散出来,所制备的茶叶还可以显著降低返青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乌龙茶的烘焙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参照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乌龙茶的烘焙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提供杀青做青之后的乌龙茶,并将其放置于加热容器中;

s2,将所述加热容器升温到100~115摄氏度,保温15~45分钟,并进行抽气排除水分和杂味;

s3,将所述加热容器升温到125~135摄氏度,同时用红外线照射,保温20~45分钟;

s4,将所述加热容器升温到145~155摄氏度,同时用红外线照射进行提香,保温3~8分钟。

在步骤s1中,乌龙茶在加热容器中的摊放厚摄氏度不宜高于6厘米,优选的,乌龙茶在加热容器中的摊放厚摄氏度为4~5厘米。

步骤s2的主要作用是初步将乌龙茶中水分和杂味排除,时间的节点以无杂味和水雾为准。其温摄氏度的设定和传统的炭焙或者电焙方式的温摄氏度基本一致,优选的,将所述加热容器升温到108~112摄氏度,并保温15~30分钟。本实施例中,将所述加热容器升温到110摄氏度,并保温20分钟。

步骤s3的主要作用是进一步将乌龙茶中的水分排除。在这一步骤中,为了将茶叶内部的水分尽量发散出来,故,选用对茶叶具有一定穿透力的红外线,特别是远红外线同时对烘焙中的茶叶进行照射。优选的,所述红外线的波长为2~50微米(中红外,远红外波段)。更优选的,所述红外线的波长为25~35微米(远红外波段)。另外,由于红外线的作用,茶叶内部的水分可以快速发散出来,故,其烘焙温摄氏度可以比传统的炭焙或者电焙方式的温摄氏度高,而不会产生茶叶烧焦的现象。优选的,其温摄氏度可以达到128~132摄氏度。此外,由于温摄氏度升高,故,还可以进一步降低烘焙的时间,其烘焙的保温时间优选为25~35分钟。本实施例中,将所述加热容器升温到130摄氏度,同时用红外线照射,保温30分钟。

步骤s4的主要作用是提香。由于茶叶中的香气成分(如:芳香精油)的沸点一般在150摄氏度以上,因此,需要较高的温度并结合红外的作用才可以将茶叶内部的香气成分发散到叶面表层,进而起到提香的作用。优选的,将所述加热容器升温到148~152摄氏度,并保温3~5分钟。在这一步骤中,温度太高,时间太长都容易产生茶叶烧焦的现象。本实施例中,,将所述加热容器升温到150摄氏度,同时用红外线照射,保温5分钟。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乌龙茶的烘焙方法进一步包括:

s5,将步骤s4后的茶叶摊放至簸箕,待温摄氏度到常温,装袋保存。

实施例a组:

a1:将杀青做青之后的乌龙茶,并将其放置于加热容器中;升温到110摄氏度,保温20分钟;将所述加热容器升温到130摄氏度,同时用中红外线照射(波长约10~25微米),保温30分钟,取样品a1留样观察。

a2:将杀青做青之后的乌龙茶,并将其放置于加热容器中;升温到110摄氏度,保温20分钟;将所述加热容器升温到125摄氏度,同时用中红外线照射,保温30分钟,取样品a2留样观察。

a3:将杀青做青之后的乌龙茶,并将其放置于加热容器中;升温到110摄氏度,保温20分钟;将所述加热容器升温到125摄氏度,同时用中红外线照射,保温20分钟,取样品a3留样观察。

a4:将杀青做青之后的乌龙茶,并将其放置于加热容器中;升温到110摄氏度,保温20分钟;将所述加热容器升温到135摄氏度,同时用中红外线照射,保温30分钟,取样品a4留样观察。

a5:将杀青做青之后的乌龙茶,并将其放置于加热容器中;升温到110摄氏度,保温20分钟;将所述加热容器升温到135摄氏度,同时用中红外线照射,保温45分钟,取样品a5留样观察。

a6:将杀青做青之后的乌龙茶,并将其放置于加热容器中;升温到110摄氏度,保温20分钟;将所述加热容器升温到130摄氏度,同时用远红外线照射(波长约25~50微米),保温30分钟,取样品a1留样观察。

实施例a组对比例a:

a1:将杀青做青之后的乌龙茶,并将其放置于加热容器中;升温到110摄氏度,保温20分钟;将所述加热容器升温到120摄氏度,保温20分钟,取样品a1留样观察。

a2:将杀青做青之后的乌龙茶,并将其放置于加热容器中;升温到110摄氏度,保温20分钟;将所述加热容器升温到130摄氏度,保温30分钟,取样品a2留样观察。

将实施例a及其对比例a所获得样品进行肉眼烧焦观察及返青测试,得到如下数据(其中,烧焦程度分为:无烧焦、轻微叶沿烧焦、中度烧焦、重度烧焦四个等级;返青程度也分为:无返青、轻微返青、中度返青、重度返青四个等级):

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无论是中红外线,还是远红外线的处理,都可显著提高烘焙温度,减少烘焙时间,而不会产生茶叶烧焦的现象,另外,由于红外线的处理,其内部的水分可以充分的发散到外部,故还可以显著降低茶叶的返青现象。

将实施例a组中的a1、a6进一步取样烘焙:

b1-1:将a1样品升温到150摄氏度,同时用中红外线照射进行提香,保温5分钟,得到b1-1样品。

b1-2:将a1样品升温到150摄氏度,同时用中红外线照射进行提香,保温8分钟,得到b1-2样品。

b1-3:将a1样品升温到150摄氏度,同时用中红外线照射进行提香,保温3分钟,得到b1-3样品。

b1-4:将a1样品升温到145摄氏度,同时用中红外线照射进行提香,保温5分钟,得到b1-4样品。

b1-5:将a1样品升温到155摄氏度,同时用中红外线照射进行提香,保温8分钟,得到b1-5样品。

将实施例b1组所获得样品进行肉眼烧焦观察及冲泡品尝测试,得到如下数据(其中,冲泡测试等级分为,清香、芳香以及浓郁三个等级)。

表2

b6-1:将a6样品升温到150摄氏度,同时用远红外线照射进行提香,保温5分钟,得到b6-1样品。

b6-2:将a6样品升温到150摄氏度,同时用远红外线照射进行提香,保温8分钟,得到b6-2样品。

b6-3:将a6样品升温到150摄氏度,同时用远红外线照射进行提香,保温3分钟,得到b6-3样品。

b6-4:将a6样品升温到145摄氏度,同时用远红外线照射进行提香,保温5分钟,得到b6-4样品。

b6-5:将a6样品升温到155摄氏度,同时用远红外线照射进行提香,保温8分钟,得到b6-5样品。

将实施例b6组所获得样品进行肉眼烧焦观察及冲泡品尝测试,得到如下数据:

表3

从表2及表3中可以看出,在这一烘焙阶段,温度过高,时间过长都容易导致茶叶的烧焦,另外,相对于通过中红外线的照射,远红外的照射可以更好提升茶叶的芳香度。香气更为浓郁,茶汤水中带香,更为耐泡。这可能是由于,由于远红外线的渗透作用为毫米级(与茶叶的厚度相当),可以使茶叶内部的香气成分发散到叶面表层。而,中红外线的渗透作用较强,直接穿透茶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