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形茶叶杀青揉捻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93101发布日期:2019-03-13 23:38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蛋形茶叶杀青揉捻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涉及茶叶杀青与揉捻混合的机器,具体涉及蛋形茶叶杀青揉捻机。



背景技术:

茶叶机械化杀青,常用到电炒锅,电炒锅结构简单,包括一木质锅体支架,保温隔热层,设置在锅体支架上方的锅体,置于锅体与保温隔热层之间的电热丝。

现有的电炒锅温度控制也比较单一,一锅一炒,相对于制作工艺复杂的茶种而言,现有的电炒锅已经不能满足工艺中温度的变化。

如松阳银猴茶,制作工艺中有头青、揉捻、二青、三青、干燥等五个工序,二青工序中,锅温开始时需控制在90~100度,再降温至70度,历时15分钟之后,起锅摊凉,而三青中对于锅温又需要控制在60~80度,历时15~20分钟,对于电炒锅而言温度温度的降低或升高不是一时半刻就能完成的,因此或多或少就会增加时间,而且在加热之后还要摊凉等待。

另外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6509169A所公开的一种绿茶的制作方法,在杀青中,锅温最先控制在250-280度,然后冷却至25-30度,对于摊青的茶叶而言不是除了等待锅温下降就是直接更换一口锅温是25-30度的炒锅,而且在炒三青中,也出现炒青后等待冷却再次滚炒的情形。

也就是说,杀青过程中,存在炒锅温度升降切换的问题。这个问题,都是目前的炒锅所无法解决的。

还有,茶叶还存在揉捻的工序,揉捻通常是杀青后的下一道工序,揉捻为两个动作,一个是揉,就是把杀青后的茶叶揉成条形,保持茶叶纤维组织不致破坏,茶叶卷紧成索,另一个是捻,就是破坏杀青后的茶叶的组织细胞,使茶叶内所含物质渗透到茶叶的表面,提高茶叶在冲泡时的浓度。

现有的揉捻机包括揉盘、揉桶和驱动电机,揉桶设于揉盘上,并通过连杆与驱动电机相连,通过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的转向,实现揉桶如磨盘式的在揉盘上打转,而茶叶就放置在揉盘上,揉盘上还设有凸起,揉桶底部还会设有刷毛。但对于茶叶而言,茶叶经揉捻机揉捻之后会出现断裂,品质不统一的情况,主要是接触部位的压力和使茶叶与凸起之间的摩擦存在相同的硬度,导致茶叶与揉桶直接接触和与凸起接触受力不均,不是太大就是太小,而茶叶一端受力大,一端受力小就使得茶叶断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杀青工艺中,对多温度控制的需求,以及一些制茶工艺中杀青后需要直接揉捻以及现有揉捻机结构所带的茶叶品质低下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蛋形茶叶杀青揉捻机,并有助于茶叶新工艺的研发的提高。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蛋形茶叶杀青揉捻机,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由两个半球体通过一圆环支架的侧边铰接部拼合而成,半球体的外球体上排布有爪形加热装置;一旋转臂的旋转头部与圆环支架相连,所述圆环支架的内侧设有横架,横架上设有电机,电机轴的两端可套接杀青零件或揉捻零件;所述两个或其中一个半球体的内表面设有螺旋凸起。

所述圆环支架的设有空腔,位于壳体内侧的腔壁上设有通气孔,在圆环支架的一侧设有抽风机构,所述抽风机构的入气口没入空腔内,抽风机构的出气口位于壳体外侧。

所述杀青零件由与电机轴相匹配的套管、套管下方集合竹丝形成的扫帚组成。

所述揉捻零件由与电机轴相匹配的套管、套管下方由弹簧相连的其端部为柔性材料包裹的揉捻头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创新性的将杀青与揉捻集于一体,并可通过套接结构,实现机器的多样化使用,不仅能满足杀青工艺中对多温度切换的需求,也能完成普通工艺中杀青后对茶叶的揉捻,而且通过蛋形的结构,为茶叶揉捻时提供卸力方向,可使茶叶受力均匀,实现茶叶揉捻后品质的统一。

另外,本实用新型通过这样的结构,可供其他茶品制作工艺的进一步研究以及改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参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阐述。

参阅图1至图3,蛋形茶叶杀青揉捻机,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由两个半球体2、3通过一圆环支架4的侧边铰接部5拼合而成,两个半球体的外球体上排布有爪形加热装置6、7;一旋转臂8的旋转头部9与圆环支架4相连,所述圆环支架4的内侧设有横架41,横架41上设有电机42,电机42的电机轴的两端可套接杀青零件10或揉捻零件11;所述两个或其中一个半球体的内表面设有螺旋凸起12。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螺旋凸起12的凸起对应着外球体外侧的爪形加热装置的加热爪区域。

本实用新型的实现原理如下:

杀青时,如需要采用多种温度范围的切换,在电机轴的两端均套接杀青零件10,如需先升温至60~80度,抛炒10分钟后,再降温到40~60度,再炒10分钟。

此时,可通过加热装置7对半球体3进行控温在60~80度之间,通过加热装置6对半球体2进行控温在40~60度之间,然后依据杀青工艺,继续参阅图3,在铰接部5打开半球体2,将杀青零件从电机轴上拆下,并将鲜叶倒入半球体3内,然后装回杀青零件,盖上半球体2,进行抛炒,当炒够10分钟后,旋转臂8的旋转头部9内的伺服电机带动壳体1旋转,使得半球体2旋转至半球体3的益,半球体3在上方,内部的茶叶在这个旋转过程中滑入半球体2上,实现温度在40~60度之间抛炒,即完成温度的切换。

通过两个半球体2、3温度的预设,可满足多温度变化杀青工艺的需求,并且切换可以短时内完成,使得茶叶细胞在快速温度的变化中,更加容易使细胞破损,有助于损升现有制茶工艺的改进。

而如果制作工艺中温度只是一个范围,或者通过升温就可以到另一个范围的,在另一个半球体内的电机42轴端可以安装揉捻零件11,在杀青之后,经旋转臂翻转,即可对杀青后的茶叶进行揉捻操作。

有些茶叶工艺中揉捻时还会对温度有所要求,可以通过该半球体外的加热装置进行温度范围的控制。

进一步,所述圆环支架4的设有空腔(图未标),位于壳体1内侧的腔壁上设有通气孔(图未标),在圆环支架4的一侧设有抽风机构43,所述抽风机构43的入气口没入空腔内,抽风机构43的出气口位于壳体外侧。

通过抽风机构43,可使在杀青以及揉捻工序中由温度导致茶叶水份的水汽进行抽离,并可降低壳体1两个半球体2、3之间温度的影响。

进一步,做为对实施方式的改进,所述杀青零件10由与电机轴相匹配的套管、套管下方集合竹丝形成的扫帚组成。所述竹丝扫帚的竹丝端部呈圆球面,竹丝的表体呈圆柱体。

在本实用新型中,竹丝扫帚与茶叶接触紧密,接触面多,可使杀青时受热更均匀,并具竹丝本体具有一定的弹性,在接触大团的茶叶时可以不会大范围的弄断或弄裂茶叶表面,会使茶叶细胞破损。

进一步,做为对实施方式的改进,所述揉捻零件11由与电机轴相匹配的套管、套管下方由弹簧相连的其端部为柔性材料包裹的揉捻头组成。

柔性材料一般在工艺需求不超过250度以上的情况下选用硅胶,另外,柔性材料内可增设气泡,使柔性材料更具有弹性。在揉捻零件11作业时,整个揉捻头随着电机的转动而旋转,揉捻头接触到螺旋凸起12会被弹起,而成弹簧的作用下会使揉捻头另一端接触到另一侧的螺旋凸起上,整个过程可以模拟人工按压茶叶以及同时揉动茶叶的效果,并且因其表面具有弹性,使得茶叶与旋转的揉捻头以及碰撞的揉捻头时不至于被分离撕裂,这样就保证了茶叶的完整,并且随着旋转以及螺旋凸起的纹路走向阻力使得茶叶趋向于成条索。

在本实用新型中,电机一端装杀青零件10另一端装揉捻零件11,可以完成杀青后随着旋转头部9使得两个半球体位置变换,轻松完成揉捻工序的切换。并且通过提供这样的设备,有利于其他茶品制作工艺的研究以及改进。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