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苦荞麦酵素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470420发布日期:2019-04-20 05:47阅读:89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酵素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苦荞麦酵素及其制备方法和在解酒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酵素是以乳酸菌等益生菌发酵粮食、蔬菜、果品而成的一种富含生物酶及乳酸、醋酸和少量乙醇等代谢产物的一种功能食品,广义的讲,我国的传统产品如纳豆、泡菜、豆瓣酱等也可以称为酵素。微生物发酵酵素主要的功效酶包括淀粉酶、脂肪酶、蛋白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微生物酵素还具有平衡机体,美白,抗衰老等保健功能。

微生物发酵的酵素能增强原料物质的营养,以糙米酵素为例,糙米经过酵母菌等益生菌发酵,其营养价值不仅超过糙米本身,而且糙米酵素的淀粉酶和蛋白酶酶活也有显著增强,具有较强还原性的谷光氨肽的浓度也有所增加。

苦荞麦(学名:fagopyrumtataricum(l.)gaertn.),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高30-70厘米,分枝,绿色或微逞紫色,有细纵棱,一侧具乳头状突起,叶宽三角形,长2-7厘米,两面沿叶脉具乳头状突起,下部叶具长叶柄,上部叶较小具短柄。生长在田边、路旁、山坡、河谷等潮湿地带,在中国东北、华北、西北等地都有分布。苦荞麦性味苦、平、寒,有益气力、续精神、利耳目、降气宽肠健胃的作用。苦荞麦含生物类黄酮、多种维生素、18种氨基酸、粗蛋白、叶绿素及其硒、锌、镁、铬、钙等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尚没有苦荞麦酵素产品的开发利用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苦荞麦酵素。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上述苦荞麦酵素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上述苦荞麦酵素在解酒中的应用。

一种苦荞麦酵素,所述苦荞麦酵素由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和酵母菌联合发酵苦荞麦制成。

所述苦荞麦酵素由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和酵母菌联合发酵苦荞麦和聚合草制成;所述苦荞麦和聚合草的质量比为10:(2-5)。

所述苦荞麦酵素由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和酵母菌联合发酵苦荞麦和聚合草制成;所述苦荞麦和聚合草的质量比为10:(2-5)。

聚合草为丛生型多年生草本,高30-90厘米,全株被向下稍弧曲的硬毛和短伏毛。根发达、主根粗壮,淡紫褐色。茎数条,直立或斜升,有分枝。基生叶通常50-80片,最多可达200片,具长柄,叶片带状披针形、卵状披针形至卵形,长30-60厘米,宽10-20厘米,稍肉质,先端渐尖;茎中部和上部叶较小,无柄,基部下延。

聚合草的干品粗蛋白含量为24.3%~26.5%,含有尿囊素(allantoin)的成分,可以刺激新细胞生长,外用治疗创伤,可促进伤口愈合。药用根茎,还有活血凉血、清热解毒的功能。聚合草传统用于观赏植物或饲草,发明人发现其根茎的发酵产物有明显的解酒功效。

上述苦荞麦酵素的制备方法,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1)将苦荞麦与红糖混合,杀菌后,加入无菌水,搅拌均匀;

(2)接种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和酵母菌,搅拌均匀,25-38℃发酵3-5d;

(3)将发酵料送入超声池,在超声强度0.1-0.2w/cm3条件下超声70-100min;然后再发酵8-12d;

(4)发酵完成后将发酵液经过25-35目过滤筛粗过滤,然后再经过100-120目过滤筛细过滤,制成苦荞麦酵素饮品。

步骤(1)所述苦荞麦与红糖的用量质量比为1:(1-3)。

步骤(1)所述苦荞麦和红糖质量之和与无菌水的用量比为1:(8-12)。

步骤(1)中还加入聚合草的干燥根粉,加入量占苦荞麦重量的20-60%。

接种枯草芽孢杆菌制剂的量为苦荞麦质量的0.5-2%,所述枯草芽孢杆菌制剂中枯草芽孢杆菌活菌的含量为1-3x108cfu/g。

接种乳酸菌制剂的量为苦荞麦质量的0.5-2%,所述乳酸菌制剂中乳酸菌活菌的含量为1-3x108cfu/g。

接种酵母菌制剂的量为苦荞麦质量的0.5-2%,所述酵母菌制剂中酵母菌活菌的含量为1-3x108cfu/g。

上述苦荞麦酵素在制备具有下述功能的产品中的应用:

(1)抗氧化功能;

(2)抗菌功能;

(3)解酒功能;

(4)美白功能;

(5)抗疲劳功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制备的苦荞麦酵素,以苦荞麦作为原料,采用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和酵母菌发酵制成,具有抗氧化,抗菌,解酒,美白,抗疲劳等多种功效,苦荞麦与聚合草的根茎粗粉联合发酵,具有协同增效功能,更加促进解酒功效的发挥。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验所用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和酵母菌购买自上海北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述实验中采用的试剂若无其他说明,均为常规试剂,实验方法若无其他说明,均为常规实验方法。

实施例1

一种苦荞麦酵素的制备方法,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1)取苦荞麦10kg,磨粉,与20kg红糖混合,加入无菌水300l,搅拌均匀;

(2)接种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和酵母菌,搅拌均匀,32℃发酵4d;接种枯草芽孢杆菌制剂的量为100g,枯草芽孢杆菌制剂中枯草芽孢杆菌活菌的含量为2x108cfu/g;接种乳酸菌制剂的量为100g,乳酸菌制剂中乳酸菌活菌的含量为1x108cfu/g;接种酵母菌制剂的量为100g,酵母菌制剂中酵母菌活菌的含量为1x108cfu/g;

(3)将发酵料送入超声池,在超声强度0.15w/cm3条件下超声90min;然后再发酵10d;

(4)发酵完成后将发酵液经过30目过滤筛粗过滤,然后再经过110目过滤筛细过滤,制成苦荞麦酵素饮品。

实施例2

一种苦荞麦酵素的制备方法,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1)取苦荞麦10kg,聚合草的根干品3kg,磨粉,与20kg红糖混合,加入无菌水300l,搅拌均匀;

(2)接种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和酵母菌,搅拌均匀,32℃发酵4d;接种枯草芽孢杆菌制剂的量为100g,枯草芽孢杆菌制剂中枯草芽孢杆菌活菌的含量为2x108cfu/g;接种乳酸菌制剂的量为100g,乳酸菌制剂中乳酸菌活菌的含量为1x108cfu/g;接种酵母菌制剂的量为100g,酵母菌制剂中酵母菌活菌的含量为1x108cfu/g;

(3)将发酵料送入超声池,在超声强度0.15w/cm3条件下超声90min;然后再发酵10d;

(4)发酵完成后将发酵液经过30目过滤筛粗过滤,然后再经过110目过滤筛细过滤,制成苦荞麦酵素饮品。

对比例1

一种苦荞麦酵素的制备方法,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1)取苦荞麦10kg,磨粉,与20kg红糖混合,加入无菌水300l,搅拌均匀;

(2)接种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和酵母菌,搅拌均匀,32℃发酵14d;接种枯草芽孢杆菌制剂的量为100g,枯草芽孢杆菌制剂中枯草芽孢杆菌活菌的含量为2x108cfu/g;接种乳酸菌制剂的量为100g,乳酸菌制剂中乳酸菌活菌的含量为1x108cfu/g;接种酵母菌制剂的量为100g,酵母菌制剂中酵母菌活菌的含量为1x108cfu/g;

(3)发酵完成后将发酵液经过30目过滤筛粗过滤,然后再经过110目过滤筛细过滤,制成苦荞麦酵素饮品。

实验例1:样品中gaba(γ-氨基丁酸)的测定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照实验样品为苦荞麦磨粉浸泡10h后的浸出液;测试步骤如下:

(1)衍生试剂的配制:精确称取opa0.1g、β-巯基乙醇130μl溶解在1ml乙腈和0.5ml甲醇中,然后加入用0.5m硼酸溶液定容至20ml;

(2)硼酸缓冲液的配制:取硼酸0.62g和koh0.52g溶于20ml蒸馏水中;

(3)流动相a(乙酸钠缓冲液)的配制:取无水乙酸钠8.0g溶于1000ml双蒸水,加入三乙胺220μl,用5%冰醋酸调ph为7.2,再加入5ml的四氢呋喃,混匀后过0.22um过滤膜;

(4)流动相b的配制:取8.0g乙酸钠,用双蒸水定容至1000ml,然后用2%的乙酸溶液调节ph为7.2,再按乙酸钠溶液:乙腈:甲醇=1:2:2(体积比)混合后过0.22um针孔过滤膜;

(5)样品的衍生:吸取衍生试剂和预处理后的发酵液按照1:1的比例混合,室温反应5min,取20μl进样;

(6)色谱分析:采用c18色谱柱(4.6mm×250mm),a、b混合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338nm,梯度洗脱;

(7)标准曲线的绘制与样品分析:精确称量gaba标准品10mg,用去离子水定容至100ml,然后精确量取5、10、20、30、40、50μl的标准品溶液,分别加入495、490、480、470、450ml的双蒸水,衍生测定,然后按照峰面积和gaba浓度绘制标准曲线;

gaba浓度(x)在0-5.0g/l的范围内与峰面积(y)的线性方程为:y=519266.54x-17195.85,r2=0.9980。

按照标准曲线方程根据样品的峰面积计算样品中的gaba浓度,测试结果见表1:

表1

注:*代表与实施例1组比较p<0.05;**代表p<0.01。

由表1可以看出,实施例1制备的苦荞麦酵素中gaba含量远远大于未发酵的原料产品(对照组,p<0.01),实施例2中加入聚合草联合发酵,gaba含量显著增加,对比例1未采用超声处理,gaba含量显著降低,证明超声处理有利于微生物生长,从而增加gaba的产量。

实验例2:小鼠解酒实验

实验用衡水老白干(67度):购自永辉超市;酒无罪药物,购自幸福人药房,其主要成分为葛根;icr小鼠:6-8周龄,雄性标重,购自凯学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随机选取50只雄性小鼠,于当日20:00禁食,次日8:00停止,然后每组分别按照0.1、0.15、0.2、0.25、0.3ml/10g的剂量对选取的50只雄性小鼠灌胃饮用酒,同时观察灌酒小鼠的醉酒数量、醉酒时间及死亡数量。小鼠是否醉酒以小鼠的翻正反射消失作为判断指标。

饮用酒量的选择试验结果显示以0.1、0.15、0.2、0.25、0.3ml/10g分别给小鼠灌胃饮用白酒,0.2ml/10g及其以上剂量组即有小鼠发生急性酒精中毒死亡,而0.15ml/10g剂量既有翻正反射消失,使小鼠呈现醉酒状态(翻正反射消失)而又无小鼠死亡,所以本试验选用0.15ml/10g饮用酒量。

先对小鼠灌胃饮用酒,经过5min后再对小鼠灌胃实施例1,实施例2及对比例1的苦荞麦酵素。取60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5组分别命名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实施例1组、实施例2组、对比例1组。在试验前先对小鼠禁食12h,然后按照0.15ml/10g的剂量分别给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实施例1组、实施例2组、对比例1组灌胃饮用酒。5组试验组要求均在灌胃饮用酒5min后按照0.15ml/10g剂量灌胃样品和药物,然后记录5组小鼠翻正反射消失时间(醉酒潜伏时间min)和翻正反射恢复时间(醒酒时间min)。测试结果见表2:

表2

注:*代表与实施例1组比较p<0.05;**代表p<0.01。

由表2可以看出,实施例1组的小鼠相对于空白对照组醉酒潜伏时间明显延长,醒酒时间显著缩短,接近阳性对照组,实施例2组的小鼠相对于实施例1组,醉酒潜伏时间明显延长,醒酒时间显著缩短,优于阳性对照组,对比例1组小鼠相对于实施例1组,醉酒潜伏时间明显缩短,醒酒时间显著延长,但好于空白对照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