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心脑血管病的饮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548007发布日期:2019-04-30 17:58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食品饮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心脑血管病的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高血压、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的通称。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等特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作节奏的加快,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而有些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因发病隐匿,因而被忽视,往往在健康体检时才发现。

心脑血管疾病主要起因于长时间饮食习惯问题,饮食中脂肪、胆固醇等物质过多,加上没有合理的运动促进其代谢,导致其在体内逐渐积累,并掺杂在血液中,容易和体内游离的矿物质结合,附着在血管内表面,引起血管狭窄甚至形成血栓。心脏为了保持足够的供血量,就增加血压,造成高血压疾病。如果血压过高,可能引起血管崩裂,导致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如果由于堵塞供血不足,即为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另外由于人们生活方式和膳食结构的明显转变,使得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肥胖等愈加明显,这也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持续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

心脑血管疾病发作前早期症状:经常性心慌、气短、胸闷,干活动时加重;干重活时心前区疼痛或左部放射性发木发痛;干轻活时感觉很累,且胸闷气喘;饭后胸骨后憋胀得厉害,有时冒冷汗;睡觉时经常胸闷难受,不能平躺;感情激动时心跳加快,胸部有明显不适应;胸闷偶有刺痛感,一般1-2s后消失;走路时间稍长或速度略快便胸憋气喘、心跳加快;睡觉时经常胸憋难受,不能平躺;长时间躺卧后突然坐起来,感到胸部难受。一旦得上这类疾病,轻者需要长期吃药维持,重者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去医院救治,给家庭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酸甜可口、疗效好、利用率高的防治心脑血管病的饮料。

本发明还提供了该防治心脑血管病的饮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防治心脑血管病的饮料,是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得:黑蒜液10-15%、树莓5-7%、大蒜多糖3-5%、聚谷氨酸1-1.5%、增效剂1%、低聚异麦芽糖1.2-1.6%、柠檬酸0.2-0.4%、苹果酸0.06-0.1%、木糖醇1-3%、蜂蜜0.5-1.5%,余量为水。

所述的,黑蒜液是由以下方法制得的:

1)将黑蒜去皮后干燥,真空脱臭,粉碎后过200目筛,得黑蒜粉;

2)将黑蒜粉和水混合后,在55-60℃条件下蒸煮浸提10-15min,得一次滤液和一次滤渣;将一次滤渣和水混合,在60-65℃条件下蒸煮浸提15-20min,得二次滤液和二次滤渣;

3)合并一次滤液和二次滤液,添加果胶酶进行澄清,离心过滤,低温真空浓缩至相对密度1.5g/cm3,得黑蒜液。

所述的,黑蒜粉和水的重量比为1:4。

所述的,一次滤渣和水的重量比为1:3。

所述的,增效剂是由茶多酚和库拉索芦荟凝胶冻干粉按照1:0.5-1的重量比制得的。

本发明增效剂既可以促进人体对饮料有效成分的吸收,还可以有效提高人体的机体免疫力,增强体质。

所述的,聚谷氨酸的分子量为70万,纯度为85%。

一种防治心脑血管病的饮料的制备方法,是由以下步骤制得:

1)取树莓清洗干净,加入3倍重量的水,破碎,离心,取上清液于300目筛绢中连续过滤,添加果胶酶进行澄清,离心过滤,得树莓汁;

2)将增效剂和聚谷氨酸加至水中,混合均匀,得液料;

3)将树莓汁、黑蒜液和大蒜多糖加至液料中,混合均匀;再加入低聚异麦芽糖、柠檬酸、苹果酸、木糖醇和蜂蜜,混合均匀,在60-70℃、25-28mpa条件下均质两次,经脱气、灌装、杀菌、冷却,即可制得防治心脑血管病的饮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防治心脑血管病的饮料通过多种营养物质的有机结合,有效的将不同成分融入到产品中,这些成分相互配合,协同作用,配比均衡合理、酸甜可口、味道甘甜、疗效好、利用率高,可有效提高代谢活力,促进吸收,具有抗氧化、降血脂、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效,对心脑血管病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可长期饮用。

2.本发明添加低聚异麦芽糖、木糖醇和蜂蜜代替蔗糖,既可以保持产品风味,又更益于人体健康。

3.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易行,产品安全、无毒副作用,经过均质后,产品具有极高的稳定性,显著提高产品的保存质量,提高产品的风味和档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发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说明书中的原料除记载有自制方法的外,均可在公开市场购得。

实施例1

一种防治心脑血管病的饮料,是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得:黑蒜液13%、树莓6%、大蒜多糖4%、聚谷氨酸1.3%、增效剂1%、低聚异麦芽糖1.4%、柠檬酸0.3%、苹果酸0.08%、木糖醇2%、蜂蜜1%,余量为水。

所述的,黑蒜液是由以下方法制得的:

1)将黑蒜去皮后干燥,真空脱臭,粉碎后过200目筛,得黑蒜粉;

2)将黑蒜粉和水混合后,在58℃条件下蒸煮浸提13min,得一次滤液和一次滤渣;将一次滤渣和水混合,在63℃条件下蒸煮浸提18min,得二次滤液和二次滤渣;

3)合并一次滤液和二次滤液,添加果胶酶进行澄清,离心过滤,低温真空浓缩至相对密度1.5g/cm3,得黑蒜液。

所述的,黑蒜粉和水的重量比为1:4。

所述的,一次滤渣和水的重量比为1:3。

所述的,增效剂是由茶多酚和库拉索芦荟凝胶冻干粉按照1:0.8的重量比制得的。

所述的,聚谷氨酸的分子量为70万,纯度为85%。

一种防治心脑血管病的饮料的制备方法,是由以下步骤制得:

1)取树莓清洗干净,加入3倍重量的水,破碎,离心,取上清液于300目筛绢中连续过滤,添加果胶酶进行澄清,离心过滤,得树莓汁;

2)将增效剂和聚谷氨酸加至水中,混合均匀,得液料;

3)将树莓汁、黑蒜液和大蒜多糖加至液料中,混合均匀;再加入低聚异麦芽糖、柠檬酸、苹果酸、木糖醇和蜂蜜,混合均匀,在65℃、27mpa条件下均质两次,经脱气、灌装、杀菌、冷却,即可制得防治心脑血管病的饮料。

实施例2

一种防治心脑血管病的饮料,是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得:黑蒜液10%、树莓7%、大蒜多糖5%、聚谷氨酸1%、增效剂1%、低聚异麦芽糖1.6%、柠檬酸0.2%、苹果酸0.1%、木糖醇3%、蜂蜜0.5%,余量为水。

所述的,黑蒜液是由以下方法制得的:

1)将黑蒜去皮后干燥,真空脱臭,粉碎后过200目筛,得黑蒜粉;

2)将黑蒜粉和水混合后,在60℃条件下蒸煮浸提10min,得一次滤液和一次滤渣;将一次滤渣和水混合,在65℃条件下蒸煮浸提20min,得二次滤液和二次滤渣;

3)合并一次滤液和二次滤液,添加果胶酶进行澄清,离心过滤,低温真空浓缩至相对密度1.5g/cm3,得黑蒜液。

所述的,黑蒜粉和水的重量比为1:4。

所述的,一次滤渣和水的重量比为1:3。

所述的,增效剂是由茶多酚和库拉索芦荟凝胶冻干粉按照1:1的重量比制得的。

所述的,聚谷氨酸的分子量为70万,纯度为85%。

一种防治心脑血管病的饮料的制备方法,是由以下步骤制得:

1)取树莓清洗干净,加入3倍重量的水,破碎,离心,取上清液于300目筛绢中连续过滤,添加果胶酶进行澄清,离心过滤,得树莓汁;

2)将增效剂和聚谷氨酸加至水中,混合均匀,得液料;

3)将树莓汁、黑蒜液和大蒜多糖加至液料中,混合均匀;再加入低聚异麦芽糖、柠檬酸、苹果酸、木糖醇和蜂蜜,混合均匀,在60℃、28mpa条件下均质两次,经脱气、灌装、杀菌、冷却,即可制得防治心脑血管病的饮料。

实施例3

一种防治心脑血管病的饮料,是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得:黑蒜液15%、树莓5%、大蒜多糖3%、聚谷氨酸1.5%、增效剂1%、低聚异麦芽糖1.2%、柠檬酸0.4%、苹果酸0.06%、木糖醇1%、蜂蜜1.5%,余量为水。

所述的,黑蒜液是由以下方法制得的:

1)将黑蒜去皮后干燥,真空脱臭,粉碎后过200目筛,得黑蒜粉;

2)将黑蒜粉和水混合后,在55℃条件下蒸煮浸提15min,得一次滤液和一次滤渣;将一次滤渣和水混合,在60℃条件下蒸煮浸提15min,得二次滤液和二次滤渣;

3)合并一次滤液和二次滤液,添加果胶酶进行澄清,离心过滤,低温真空浓缩至相对密度1.5g/cm3,得黑蒜液。

所述的,黑蒜粉和水的重量比为1:4。

所述的,一次滤渣和水的重量比为1:3。

所述的,增效剂是由茶多酚和库拉索芦荟凝胶冻干粉按照1:0.5的重量比制得的。

所述的,聚谷氨酸的分子量为70万,纯度为85%。

一种防治心脑血管病的饮料的制备方法,是由以下步骤制得:

1)取树莓清洗干净,加入3倍重量的水,破碎,离心,取上清液于300目筛绢中连续过滤,添加果胶酶进行澄清,离心过滤,得树莓汁;

2)将增效剂和聚谷氨酸加至水中,混合均匀,得液料;

3)将树莓汁、黑蒜液和大蒜多糖加至液料中,混合均匀;再加入低聚异麦芽糖、柠檬酸、苹果酸、木糖醇和蜂蜜,混合均匀,在70℃、25mpa条件下均质两次,经脱气、灌装、杀菌、冷却,即可制得防治心脑血管病的饮料。

对比例1

一种防治心脑血管病的饮料,是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得:树莓6%、大蒜多糖4%、聚谷氨酸1.3%、增效剂1%、低聚异麦芽糖1.4%、柠檬酸0.3%、苹果酸0.08%、木糖醇2%、蜂蜜1%,余量为水。

其余同实施例1。

对比例2

一种防治心脑血管病的饮料,是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得:黑蒜液13%、树莓6%、增效剂1%、低聚异麦芽糖1.4%、柠檬酸0.3%、苹果酸0.08%、木糖醇2%、蜂蜜1%,余量为水。

其余同实施例1。

对比例3

一种防治心脑血管病的饮料,是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得:黑蒜液13%、树莓6%、大蒜多糖4%、聚谷氨酸1.3%、低聚异麦芽糖1.4%、柠檬酸0.3%、苹果酸0.08%、木糖醇2%、蜂蜜1%,余量为水。

其余同实施例1。

官能评价

在全市范围内分别随机选取5个年龄阶段的测试人群,每个年龄段各90名,随机分成3组,每组30名,对本发明实施例1-3制备的防治心脑血管病的饮料进行酸甜度及风味官能评价,官能评价标准见表1,酸甜度及风味评价结果见表2和表3。

表1官能评价标准

表2酸甜度评价结果

表3风味评价结果

从表2和表3可以看出,本发明制备的防治心脑血管病的饮料酸甜度总体满意率达到100%,风味总体满意率达到99%,明显高于对比例1-3。说明本发明防治心脑血管病的饮料是一种配比均衡合理、酸甜可口、味道甘甜易于群众接受的良好饮品。

动物试验

模型的制备:金黄地鼠适应性饲养一周,自由饮食饮水,光照周期10h/14h。第7天开始换喂高脂饲料(配方:胆固醇0.5%、棕榈油20%、基础饲料79.5%),饲喂两周后,将动物乙醚麻醉,称重后,眶后静脉采血0.5ml,0.5%肝素抗凝,5000rpm离心10min,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浆中tc(总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tg(甘油三酯)、hdl-c(高密度脂蛋白)和alt(谷丙转氨酶)水平。

分组和给药:根据tc、ldl-c、tg、hdl-c和alt值和动物体重分组,10只/组,各组无显著性差异,按10ml/kg体积灌胃给药。其中,实验组1-3灌胃本发明实施例1-3制备的防治心脑血管病的饮料;对照组1-3灌胃对比例1-3制备的防治心脑血管病的饮料;正常组为空白对照组,不进行给药;模型组给与等体积溶媒。各组喂养方式相同。给药两周,将动物乙醚麻醉,称重后,眶后静脉采血0.5ml,肝素抗凝,5000rpm离心10min,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浆中tc、ldl-c、tg、hdl-c和alt水平,试验结果如表4所示。

表4本发明饮料对高胆固醇模型金黄地鼠血脂水平的影响

注:与正常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由表4可知,与模型组相比,本发明防治心脑血管病的饮料均能显著降低动物血脂水平,并改善肝功能。对照组对动物血脂水平的降低和肝功能的改善效果明显低于实验组。

典型案例

案例1:王先生,61岁,患高血脂和高血压6年,血压最高时达到200/125毫米汞柱,常出现头晕、气虚和头疼等症状。服用本发明防治心脑血管病的饮料前空腹验血,血清总胆固醇为7.25mmol/l、甘油三酯为4.25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1.2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3.85mmol/l,部分生化检测指标偏离正常参考值范围。连续服用本发明防治心脑血管病的饮料,每天清晨起床口服1次,每次30ml。3个星期后,头晕、气虚和头疼的情况明显减轻。饮用3个月后,血压降到130-150/85-95毫米汞柱;空腹验血,血清总胆固醇为4.15mmol/l、甘油三酯为1.70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1.60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2.56mmol/l,有关血液生化检测指标均基本恢复正常。

案例2:傅女士,52岁,患高血压、高血脂4年,血压最高时达到175/110毫米汞柱,常出现头疼、头晕、全身无力等症状,长期服用降压降血脂药物,血压血脂仍偏高。服用本发明防治心脑血管病的饮料前空腹验血,血清总胆固醇为7.45mmol/l、甘油三酯为5.98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1.08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4.15mmol/l,部分生化检测指标偏离正常参考值范围。连续服用本发明防治心脑血管病的饮料,每天清晨起床口服一次,每次30ml,1周后,头疼头晕的症状自感减轻。饮用3个月后血压降到120-130/80-90毫米汞柱;空腹验血,血清总胆固醇为4.55mmol/l、甘油三酯为2.85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1.45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2.20mmol/l,有关血液生化检测指标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参考值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