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制剂、水产饲料以及水产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324795发布日期:2019-04-05 21:44阅读:506来源:国知局
微生物制剂、水产饲料以及水产养殖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微生物制剂、水产饲料以及水产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含药物成分的饲料添加剂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近几年来抗生素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抗生素在动物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同时也给养殖动物及人类带来了一定的副作用。首先抗生素在杀灭致病菌的同时,也将动物体内的其他有益菌同时进行了杀灭,严重破坏了动物体内原有的有益菌群,打破了机体内自有的微生物平衡,不断被打破的微生物平衡系统对机体免疫力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致使养殖动物越来越容易发病;其次,长时间饲喂抗生素去除致病菌的同时,很容易导致耐药性问题发生,最终致使养殖成功率及抗生素残留越来越严重。

因此找到具有替代抗生素的替代品是目前行业内普遍认同且都在努力的方向。

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生物制剂,该微生物制剂可以用于到水产养殖中饲喂水产养殖动物例如鱼、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小龙虾以及蟹、海参、贝类等,能够有效杀灭因致病菌感染的养殖动物的体内致病菌如弧菌、气单胞菌、假单胞菌、沙门氏菌等,具有增强养殖动物的摄食量,提高其生长率、成活率和机体免疫力等特点,此外,该微生物制剂还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疗因副溶血弧菌、哈维氏弧菌、荧光弧菌、溶藻弧菌、坎氏弧菌、河弧菌、创伤弧菌、气单胞菌、霍乱弧菌、假单胞菌、沙门氏菌等致病菌引起的疾病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微生物制剂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简单易操作,所制备出的微生物制剂可以用于到水产养殖中饲喂水产养殖动物例如鱼、虾以及蟹、海参、贝类等,以杀灭因致病菌感染的养殖动物的体内致病菌。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产饲料,采用该水产饲料投喂水产养殖动物例如鱼、虾以及蟹、海参、贝类等,可以治疗或预防致病菌感染,增强养殖动物的摄食量,提高其生长率、成活率和机体免疫力等,同时预防和治疗因副溶血弧菌、哈维氏弧菌、荧光弧菌、溶藻弧菌、坎氏弧菌、河弧菌、创伤弧菌、气单胞菌、霍乱弧菌、假单胞菌、沙门氏菌等致病菌引起的疾病。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产养殖方法,采用该方法养殖水产动物例如鱼、虾以及蟹、海参、贝类等,可以有效治疗和预防致病菌感染,增强养殖动物的摄食量,提高其生长率、成活率和机体免疫力等,同时预防和治疗因副溶血弧菌、哈维氏弧菌、荧光弧菌、溶藻弧菌、坎氏弧菌、河弧菌、创伤弧菌、气单胞菌、霍乱弧菌、假单胞菌、沙门氏菌等致病菌引起的疾病。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生物制剂,其包括噬菌蛭弧菌和益生菌;

优选的,所述益生菌选自德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德氏乳杆菌乳酸亚种、粪肠球菌、干酪乳杆菌、嗜酸乳杆菌、沼泽红假单胞菌、丁酸梭菌、侧孢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以及植物乳杆菌中的任意一种。

噬菌蛭弧菌是由stolp和petzhold等人从菜豆叶烧病假单胞菌atcc11355中分离发现的一类以攻击和裂解其他细菌来完成自身生长和繁殖的寄生菌。噬菌蛭弧菌具有类似噬菌体的功效,对引起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致病菌具有良好的裂解、清除的功效,同时噬菌蛭弧菌没有任何的副作用。它具有独特的生活史,一是在宿主细胞外的自由游动,第二是在宿主细胞内的繁殖、生长。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对如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荧光弧菌、溶藻弧菌、坎氏弧菌、河弧菌、创伤弧菌、气单胞菌、霍乱弧菌、假单胞菌、沙门氏菌等病害菌具有很好的杀灭功效。

目前噬菌蛭弧菌制剂均已液态或冻干粉的单一菌株的形式应用,其弊端在于作用效果单一,且不够持久,使用后一段时间内具有反弹的特点,同时液体的噬菌蛭弧菌随着新陈代谢的增加,有毒有害物质越积越多,导致产品的有效成分越来越少,引起效果例如生长率、成活率和机体免疫力等大打折扣。

本发明创造性地将噬菌蛭弧菌与益生菌例如德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德氏乳杆菌乳酸亚种、粪肠球菌、干酪乳杆菌、嗜酸乳杆菌或植物乳杆菌进行复配,通过优化各菌种间活菌数比,形成复合微生物制剂,将其用于到水产养殖中,可以起到治疗或预防弧菌感染的效果,同时增强养殖动物的摄食量,提高其生长率、成活率和机体免疫力,此外,该微生物制剂还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疗因副溶血弧菌、哈维氏弧菌、荧光弧菌、溶藻弧菌、坎氏弧菌、河弧菌、创伤弧菌、气单胞菌、霍乱弧菌、假单胞菌、沙门氏菌等致病菌引起的疾病问题。

在上述的益生菌中,德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德氏乳杆菌乳酸亚种、干酪乳杆菌、粪肠球菌、嗜酸乳杆菌以及植物乳杆菌都属于乳酸菌类的一种,这些菌能够利用碳水化合物进行发酵后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乳酸菌在水产养殖动物及人类消化系统内广泛存在,是机体必不可少且非常重要的菌群。这些菌具有较强的产酸能力,能够有效控制养殖动物机体、肠道内的酸碱性,其产生的乳酸对于致病菌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主要表现在抑制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哈维氏弧菌、荧光弧菌、溶藻弧菌、坎氏弧菌、河弧菌、创伤弧菌、气单胞菌、霍乱弧菌、假单胞菌、沙门氏菌等的繁殖和生长,同时这些乳酸菌对养殖动物的消化过程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提高饲料的消化利用率,促进诱食等。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所述方案中,所述噬菌蛭弧菌与所述益生菌的活菌数比为(1-104):(1-106)。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所述方案中,所述噬菌蛭弧菌与所述益生菌的活菌数比为1:(1-106)。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所述方案中,所述噬菌蛭弧菌与所述益生菌的活菌数比为1:1、1:10、1:100、1:1000、1:10000、1:100000或1:1000000。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所述方案中,所述噬菌蛭弧菌与所述益生菌的活菌数比为(1-104):1。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所述方案中,所述噬菌蛭弧菌与所述益生菌的活菌数比为10:1、100:1、1000:1或10000:1。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所述方案中,每g所述微生物制剂中,所述噬菌蛭弧菌的含量为1×104-1×109pfu。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所述方案中,每g所述微生物制剂中,所述益生菌的含量为1×105-1×1010cfu。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所述方案中,每g所述微生物制剂中,所述噬菌蛭弧菌的含量为1×104pfu、1×105pfu、1×106pfu、1×107pfu、1×108pfu或1×109pfu。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所述方案中,每g所述微生物制剂中,所述益生菌的含量为1×105cfu、1×106cfu、1×107cfu、1×108cfu、1×109cfu或1×1010cfu。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所述方案中,每g所述微生物制剂中,所述噬菌蛭弧菌的含量为1×104pfu,益生菌的含量为1×105cfu。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所述方案中,每g所述微生物制剂中,所述噬菌蛭弧菌的含量为1×104pfu,益生菌的含量为1×106cfu。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所述方案中,每g所述微生物制剂中,所述噬菌蛭弧菌的含量为1×104pfu,益生菌的含量为1×107cfu。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所述方案中,每g所述微生物制剂中,所述噬菌蛭弧菌的含量为1×104pfu,益生菌的含量为1×108cfu。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所述方案中,每g所述微生物制剂中,所述噬菌蛭弧菌的含量为1×104pfu,益生菌的含量为1×109cfu。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所述方案中,每g所述微生物制剂中,所述噬菌蛭弧菌的含量为1×104pfu,益生菌的含量为1×1010cfu。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所述方案中,每g所述微生物制剂中,所述噬菌蛭弧菌的含量为1×105pfu,益生菌的含量为1×105cfu。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所述方案中,每g所述微生物制剂中,所述噬菌蛭弧菌的含量为1×105pfu,益生菌的含量为1×106cfu。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所述方案中,每g所述微生物制剂中,所述噬菌蛭弧菌的含量为1×105pfu,益生菌的含量为1×107cfu。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所述方案中,每g所述微生物制剂中,所述噬菌蛭弧菌的含量为1×105pfu,益生菌的含量为1×108cfu。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所述方案中,每g所述微生物制剂中,所述噬菌蛭弧菌的含量为1×105pfu,益生菌的含量为1×109cfu。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所述方案中,每g所述微生物制剂中,所述噬菌蛭弧菌的含量为1×105pfu,益生菌的含量为1×1010cfu。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所述方案中,每g所述微生物制剂中,所述噬菌蛭弧菌的含量为1×106pfu,益生菌的含量为1×105cfu。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所述方案中,每g所述微生物制剂中,所述噬菌蛭弧菌的含量为1×106pfu,益生菌的含量为1×106cfu。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所述方案中,每g所述微生物制剂中,所述噬菌蛭弧菌的含量为1×106pfu,益生菌的含量为1×107cfu。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所述方案中,每g所述微生物制剂中,所述噬菌蛭弧菌的含量为1×106pfu,益生菌的含量为1×108cfu。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所述方案中,每g所述微生物制剂中,所述噬菌蛭弧菌的含量为1×106pfu,益生菌的含量为1×109cfu。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所述方案中,每g所述微生物制剂中,所述噬菌蛭弧菌的含量为1×106pfu,益生菌的含量为1×1010cfu。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所述方案中,每g所述微生物制剂中,所述噬菌蛭弧菌的含量为1×107pfu,益生菌的含量为1×105cfu。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所述方案中,每g所述微生物制剂中,所述噬菌蛭弧菌的含量为1×107pfu,益生菌的含量为1×106cfu。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所述方案中,每g所述微生物制剂中,所述噬菌蛭弧菌的含量为1×107pfu,益生菌的含量为1×107cfu。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所述方案中,每g所述微生物制剂中,所述噬菌蛭弧菌的含量为1×107pfu,益生菌的含量为1×108cfu。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所述方案中,每g所述微生物制剂中,所述噬菌蛭弧菌的含量为1×107pfu,益生菌的含量为1×109cfu。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所述方案中,每g所述微生物制剂中,所述噬菌蛭弧菌的含量为1×107pfu,益生菌的含量为1×1010cfu。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所述方案中,每g所述微生物制剂中,所述噬菌蛭弧菌的含量为1×108pfu,益生菌的含量为1×105cfu。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所述方案中,每g所述微生物制剂中,所述噬菌蛭弧菌的含量为1×108pfu,益生菌的含量为1×106cfu。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所述方案中,每g所述微生物制剂中,所述噬菌蛭弧菌的含量为1×108pfu,益生菌的含量为1×107cfu。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所述方案中,每g所述微生物制剂中,所述噬菌蛭弧菌的含量为1×108pfu,益生菌的含量为1×108cfu。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所述方案中,每g所述微生物制剂中,所述噬菌蛭弧菌的含量为1×108pfu,益生菌的含量为1×109cfu。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所述方案中,每g所述微生物制剂中,所述噬菌蛭弧菌的含量为1×108pfu,益生菌的含量为1×1010cfu。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所述方案中,每g所述微生物制剂中,所述噬菌蛭弧菌的含量为1×109pfu,益生菌的含量为1×105cfu。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所述方案中,每g所述微生物制剂中,所述噬菌蛭弧菌的含量为1×109pfu,益生菌的含量为1×106cfu。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所述方案中,每g所述微生物制剂中,所述噬菌蛭弧菌的含量为1×109pfu,益生菌的含量为1×107cfu。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所述方案中,每g所述微生物制剂中,所述噬菌蛭弧菌的含量为1×109pfu,益生菌的含量为1×108cfu。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所述方案中,每g所述微生物制剂中,所述噬菌蛭弧菌的含量为1×109pfu,益生菌的含量为1×109cfu。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所述方案中,每g所述微生物制剂中,所述噬菌蛭弧菌的含量为1×109pfu,益生菌的含量为1×1010cfu。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所述方案中,所述微生物制剂还含有载体;

所述载体选自鱼粉、豆粕和面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所述方案中,所述微生物制剂的剂型为粉剂或颗粒型。

本发明的微生物制剂还可以添加载体,现有的微生态制剂常以滑石粉、麸皮等作为载体,但滑石粉、麸皮具有明显的劣势,其对养殖动物的摄食和消化不好。但本发明的微生物制剂以鱼粉、豆粕、面粉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作为辅料或载体,可以大幅提高微生态制剂的耐水性,将其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时添加到饲料中投喂时,促使微生态制剂粘附在饲料表面。当然,鱼粉、豆粕或面粉这些载体也作为固型剂,以微生物制剂便于制成粉末或颗粒,同时起到提高诱食性的重要功效。结合鱼粉、豆粕以及微生态制剂的各自优异特点,可促使养殖动物快速、全面的摄食该微生物制剂,进而促进其含有的微生物在养殖动物体内发挥相应的作用例如抑制致病菌感染,提高其生长率、成活率和机体免疫力,预防和治疗因副溶血弧菌、哈维氏弧菌、荧光弧菌、溶藻弧菌、坎氏弧菌、河弧菌、创伤弧菌、气单胞菌、霍乱弧菌、假单胞菌、沙门氏菌等致病菌引起的疾病。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微生物制剂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将噬菌蛭弧菌与益生菌混合;

优选的,所述益生菌选自德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德氏乳杆菌乳酸亚种、粪肠球菌、干酪乳杆菌、嗜酸乳杆菌以及植物乳杆菌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上述制备方法还包括:将噬菌蛭弧菌与益生菌的混合物与载体混合。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载体选自鱼粉、豆粕和面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本发明提供的微生物制剂的制备方法步骤简单,易于操作,所制备出的微生物制剂可以用于到水产养殖中饲喂水产养殖动物例如鱼、虾以及蟹、海参、贝类等,以杀灭因致病菌感染的养殖动物的体内致病菌。且该微生物制剂具有增强养殖动物的摄食量,提高其生长率、成活率和机体免疫力等特点,此外,该微生物制剂还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疗因副溶血弧菌、哈维氏弧菌、荧光弧菌、溶藻弧菌、坎氏弧菌、河弧菌、创伤弧菌、气单胞菌、霍乱弧菌、假单胞菌、沙门氏菌等致病菌引起的疾病。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用的噬菌蛭弧菌为噬菌蛭弧菌冻干粉,所用的益生菌为益生菌冻干粉。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产饲料,其包括有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微生物制剂。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在所述饲料中,所述微生物制剂的含量为0.00002-2%。

采用该水产饲料投喂水产养殖动物例如鱼、虾以及蟹等,可以治疗或预防致病感染,增强养殖动物的摄食量,提高其生长率、成活率和机体免疫力等,同时预防和治疗因副溶血弧菌、哈维氏弧菌、荧光弧菌、溶藻弧菌、坎氏弧菌、河弧菌、创伤弧菌、气单胞菌、霍乱弧菌、假单胞菌、沙门氏菌等致病菌引起的疾病。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产养殖方法,其包括:将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微生物制剂,或者如上所述的水产饲料投喂水产养殖动物。

其中,水产养殖动物可以是例如海淡水鱼、虾、小龙虾、蟹、龟、海参、贝类特种养殖动物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水产动物的组合。

采用该方法养殖水产动物例如鱼、虾以及蟹等,可以有效治疗和预防致病菌感染,增强养殖动物的摄食量,提高其生长率、成活率和机体免疫力等,同时预防和治疗因副溶血弧菌、哈维氏弧菌、荧光弧菌、溶藻弧菌、坎氏弧菌、河弧菌、创伤弧菌、气单胞菌、霍乱弧菌、假单胞菌、沙门氏菌等致病菌引起的疾病。

需要说明的是,单独使用如上所述的微生物制剂时,可在投喂的时候,将其添加到饲料中投喂养殖动物,当然也可以单独将微生物制剂进行投喂,无论以何种方式进行投喂,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实验例6中的空白对照组的南美白对虾的外形照片。

图2为实验例6中的对照组1的南美白对虾的外形照片。

图3为实验例6中的对照组2的南美白对虾的外形照片。

图4为实验例6中的对照组3的南美白对虾的外形照片。

图5为实验例6中的实施例201组的南美白对虾的外形照片。

图6为实验例6中的实施例202组的南美白对虾的外形照片。

图7为实验例6中的空白对照组的南美白对虾的肝胰腺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

图8为实验例6中的对照组1的南美白对虾的肝胰腺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

图9为实验例6中的实施例202组的南美白对虾的肝胰腺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

图10为实验例7中的空白对照组的螃蟹鳃部感染情况。

图11为实验例7中的对照组3的螃蟹鳃部感染情况。

图12为实验例7中的实施例238组的螃蟹鳃部感染情况。

图13为实验例10中的空白对照组的小龙虾的外形照片。

图14为实验例10中的对照组1的小龙虾的外形照片。

图15为实验例10中的对照组2的小龙虾的外形照片。

图16为实验例10中的对照组3的小龙虾的外形照片。

图17为实验例10中的实施例325组的小龙虾的外形照片。

图18为实验例10中的实施例360组的小龙虾的外形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制备微生物制剂

1制备噬菌蛭弧菌干粉

(1)宿主菌浓缩液的制备:首先挑取大肠杆菌菌单菌落,接种于营养肉汤液体培养基(20g/l)内,于150rpm、30℃条件下培养24h,得到培养液;其次将培养液进行离心处理,离心条件为4000rpm、4℃、离心25min,收集沉淀物,以每80ml培养液收集的沉淀用2.5mldnb液体培养基悬浮,得到宿主菌浓缩液,在4℃的冰箱内保存,待用。

所用的营养肉汤液体培养基为营养肉汤20g/l,ph6.8,121℃高压灭菌20分钟后备用。

(2)噬菌蛭弧菌的制备:按照噬菌蛭弧菌、宿主菌浓缩液:dnb液体培养基的体积比为1:1:50的比例进行混合,恒温培养恒温培养的条件为180rpm、30℃,每12h增加一次宿主菌浓缩液,培养48-72h,得到培养液;将培养液离心,营养肉汤液体培养基为营养肉汤20g/l,ph6.8,121℃高压灭菌20分钟后备用,取上清液,使用0.45μm醋酸纤维素滤膜过滤,滤液使用质量体积比为1.5%盐度的灭菌蒸馏水调整浓度,使噬菌蛭弧菌的浓度达到1*1010pfu/ml,得到噬菌蛭弧菌溶液。

所用的dnb液体培养基,通过如下步骤制备:称取0.7g/l营养肉汤,0.45g/l酪蛋白酸水解物和0.9g/l的酵母提取物,15g/l海水晶,用蒸馏水溶解均匀,调ph6.8-7.3,121℃、0.1mpa条件下处理30分钟后保存备用。

(3)制备冻干保护剂:将奶粉(雅培牌欧洲亲体爱尔兰原罐进口配方奶粉4段,蛋白质18.3%、脂肪21.6%,)加入适量水溶化后、加入蔗糖,使各组分的浓度分别为奶粉15%w/v、蔗糖12%w/v,将两者混合均匀后调节ph7.8,灭菌备用,制得冻干保护剂。

(4)将步骤(2)所得噬菌蛭弧菌溶液和步骤(3)所得冻干保护剂按照体积比为1:4比例混合,获得冻干混合液,先将冻干混合液在-80℃预冻1.5h后,进行真空冷冻干燥,得到噬菌蛭弧菌冻干粉1×1011pfu/g,在真空条件下密封保存,备用。

2制备益生菌冻干粉

(1)将益生菌即德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菌(lactobacillusdelbrueckiisubspeciesbulgaricus,通常称其为保加利亚乳杆菌(xactobacillmbulgaricm))种接种于斜面培养基上,于37℃条件下培养24小时,使其处于对数生长期。

所用的斜面培养基为mrs(g/l):葡萄糖20g;胰蛋白胨10;牛肉膏10;酵母提取物5;柠檬酸二胺2;磷酸氢二钾2;七水合硫酸镁58;4水合硫酸锰25;吐温801ml;琼脂20。

斜面培养基配置方法:将七水合硫酸镁、四水合硫酸锰及吐温80以外的各成分溶解,冷却至50℃以下后,使用醋酸调节ph6-6.5,然后加入七水合硫酸镁、四水合硫酸锰,最后加入葡萄糖和吐温80。在121℃条件下高压灭菌20分钟,备用。

(2)悬浊液的制备:将培养至对数期的种子分别用无菌水制成1010cfu/ml的益生菌悬浊液。

(3)发酵液制备:将步骤(2)所得的益生菌悬浊液按照10%的体积比接种到50l的发酵罐中,在37℃条件下培养48-72h,搅拌速度为100rpm,通气量为1vols/min,控制初始ph为6.8。

所述发酵液配方如同步骤(1)的斜面培养基。

(4)制备冻干保护剂:将奶粉加入适量水溶化后、加入蔗糖,使各组分的浓度分别为奶粉15%w/v、蔗糖12%w/v,将两者混合均匀后调节ph7.8,灭菌备用,制得冻干保护剂。

(5)将步骤(2)所得益生菌悬浊液及步骤(4)所得冻干保护剂按照体积比为1:4比例混合,获得冻干混合液,先将冻干混合液-80℃预冻1.5h后,进行真空冷冻干燥,得到益生菌冻干粉(每种益生菌的含量不同,最终通过滑石粉作为稀释剂,将益生菌都统一稀释至1×1012cfu/g),在干燥阴凉条件下密封保存,备用。

3制备微生物制剂

将步骤1制得的噬菌蛭弧菌冻干粉、步骤2制得的益生菌冻干粉、鱼粉以及豆粕混合,制得微生物制剂;各组分用量见表1。

实施例2-36

实施例2-36的微生物制剂与实施例1的方法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所用的噬菌蛭弧菌冻干粉、益生菌冻干粉、鱼粉以及豆粕的用量和配比不同,见表1。

表1

实验例1

检测实施例1-36的微生物制剂的抑制致病菌感染的效果

实验在福建省龙海市东泗镇的南美白对虾实验基地内进行,共120口池塘,每个池塘18立方米·1米水深。实验周期30天。实验分为36组,每组3个重复,每口塘对虾数量均为8000尾,对虾规格为1cm。第一组为空白对照组,对照组1为噬菌蛭弧菌含量为103pfu/g+德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104cfu/g+20%%鱼粉+35%豆粕组,对照组2为噬菌蛭弧菌含量为1010pfu/g+德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1011cfu/g+20%鱼粉+35%豆粕组,对照组3为噬菌蛭弧菌含量为104pfu/g+普通饲料组。其余组为实验组,编号实施例1-36。实验组、对照组1、对照组2、对照组3均以20%的添加量替代普通虾饲料(即20%微生物制剂+80%普通虾饲料),空白对照组只投喂普通虾饲料(即100%普通虾饲料),不添加任何蛭弧菌、德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等微生物制剂。实验过程中的致病菌是养殖水体中自然存在的,实验前各池塘致病菌数量基本一致。实验结果表明,各个实验组的数据指标显著优于各对照组(p﹤0.05),详细数据见表2。

致病菌抑制率的计算方法:(实验前水体致病菌数量(个/ml)-实验后水体致病菌数量(个/ml))/实验前水体致病菌数量(个/ml);这里统计的是总有害菌数包括:副溶血弧菌、哈维氏弧菌、荧光弧菌、溶藻弧菌、坎氏弧菌、河弧菌、创伤弧菌、气单胞菌、霍乱弧菌、假单胞菌、沙门氏菌,

成活率的计算方法:每口塘对虾出塘数量(尾)/每口塘放苗数量(尾)*100%

增重率的计算方法:(对虾出塘时平均重量(g)-放苗时对虾平均重量(g))/放苗时对虾平均重量(g)*100%。

酚氧化酶活力的检测方法:以邻苯二酚为底物,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酚氧化酶的活性。具体操作:在离心管内加入4.4ml、0.2mol/l的trishcl(ph8),缓冲溶液,0.4ml、0.5mol/l的l脯氨酸溶液,0.4ml、0.5mol/l邻苯二酚,和0.8ml粗酶液混合,盖上离心管盖放37℃的水浴锅中预热10min后,取出立即放入冰中,终止反应,倒入比色皿中,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260-700nm波长范围内每隔2nm进行扫描,确定po作用产物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

酚氧化酶酶活力的测定,将离心管依次加入4.4ml、0.2mol/l的tris-hcl(ph8)缓冲溶液,0.4ml、0.5mol/l的l-脯氨酸、0.4ml、0.5mol/l邻苯二酚,置于37℃恒温水浴5min,然后加入预先37℃预热2min的粗酶液0.8ml,该混合液作为酶反应体系,立即将该混合液置于比色皿中,选择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动力学模块,在产物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下测定反应液的吸光度,每隔10s记录1次吸光度,一共测定10敏,并计算po活力,选取反应体系吸光度a直线上升区间数据计算酶活,由于此阶段属于酶促反应的初速率阶段。

其中,粗酶液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将冻藏于-20℃的整只对虾置于4℃条件下解冻,冰浴下剪碎研磨成肉糜,称取5g加入20mltris-hcl提取缓冲液(质量体积比1∶4),静置于4℃条件下进行浸提,然后高速冷冻离心,4℃、12000r/min条件下冷冻离心30min,取其上清液即为po粗酶液。

酶活力以酶反应的初速率表示,以在常务最大吸收波长(λmax)每分钟增加0.001定义为一个酶活力单位,即单位体积酶液在单位时间使酶反应体系在525nm波长处吸光度增加0.001定义为1个酶活力单位,用a/(min·ml)表示。

酶活力/(a/(min·ml))=△a/(0.001×t×v)。

表2中的酚氧化酶活力(u/mg)是经过换算后的,反应的是对虾每mg体重所对应的酚氧化酶活力。

式中:△a为吸光度变化量;t为反应时间/min;v为反应体系中加入的酶液体积/ml。

酶促反应速率(v)以单位时间内a的吸光度的增加量表示。

v/(a/min)=△a/t。

酚氧化酶是虾体内的一种含有铜离子的金属酶,是虾机体的一个免疫指标,酚氧化酶的含量高低影响机体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酚氧化酶活力越大表示虾体对抵抗外界微生物进入机体的防御力越强,进而指示机体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越强。

表2

实施例37-72

实施例37-72的微生物制剂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所用的益生菌为德氏乳杆菌乳酸亚种(lactobacillusdelbrueckiisubsp.lactis),另外,实施例37-72的微生物制剂中的各组分的用量配比见表3。

表3

实验例2

检测实施例37-72的微生物制剂的抑制致病菌感染的效果

实验在福建省龙海市东泗镇的南美白对虾实验基地内进行,共120口池塘,每个池塘18立方米·1米水深。实验周期30天。实验分为36组,每组3个重复,每口塘对虾数量均为8000尾,对虾规格为1cm。第一组为空白对照组,对照组1为噬菌蛭弧菌含量为103pfu/g+德氏乳杆菌乳酸亚种104cfu/g+40%鱼粉+10%豆粕组,对照组2为噬菌蛭弧菌含量为1010pfu/g+德氏乳杆菌乳酸亚种1011cfu/g+40%鱼粉+10%豆粕组,对照组3为噬菌蛭弧菌含量为104pfu/g+普通饲料组。其余组为实验组,编号实施例37-72。实验组、对照组1、对照组2、对照组3均以20%的添加量替代普通虾饲料,空白对照组只投喂基础饲料(普通虾饲料),不添加任何蛭弧菌、德氏乳杆菌乳酸亚种等微生物制剂。实验过程中的致病菌是养殖水体中自然存在的,实验前各池塘致病菌数量一致。实验结果表明,各个实验组的数据指标指标显著优于各对照组(p﹤0.05),详细数据见表4。

表4

实施例73-108

实施例73-108的微生物制剂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所用的益生菌为粪肠球菌(enterococcusfaecalis),另外,实施例73-108的微生物制剂中的各组分的用量配比见表5。

表5

实验例3

检测实施例73-108的微生物制剂的抑制致病菌感染的效果

实验在福建省龙海市东泗镇的南美白对虾实验基地内进行,共120口池塘,每个池塘18立方米·1米水深。每口塘对虾数量均为8000尾,对虾规格为1cm。实验周期30天。实验分为36组,每组3个重复,第一组为空白对照组,对照组1为噬菌蛭弧菌含量为103pfu/g+粪肠球菌104cfu/g+20%鱼粉+50%豆粕组,对照组2为噬菌蛭弧菌含量为1010pfu/g+粪肠球菌1011cfu/g+20%鱼粉+50%豆粕组,对照组3为噬菌蛭弧菌含量为104pfu/g+普通饲料组。其余组为实验组,编号实施例73-108。实验组、对照组1、对照组2、对照组3均以20%的添加量替代普通虾饲料,空白对照组只投喂基础饲料(普通虾饲料),不添加任何蛭弧菌、粪肠球菌等微生物制剂。实验过程中的致病菌是养殖水体中自然存在的,实验前各池塘致病菌数量一致。实验结果表明,各个实验组的数据指标指标显著优于各对照组(p﹤0.05),详细数据见表6。

表6

实施例109-144

实施例109-144的微生物制剂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所用的益生菌为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casei),另外,实施例109-144的微生物制剂中的各组分的用量配比见表7。

表7

实验例4

检测实施例109-144的微生物制剂的抑制致病菌感染的效果

实验在福建省龙海市东泗镇的南美白对虾实验基地内进行,共120口池塘,每个池塘18立方米·1米水深。每口塘对虾数量均为8000尾,对虾规格为1cm。实验周期30天。实验分为36组,每组3个重复,第一组为空白对照组,对照组1为噬菌蛭弧菌含量为103pfu/g+干酪乳杆菌104cfu/g+30%鱼粉+30%豆粕组,对照组2为噬菌蛭弧菌含量为1010pfu/g+干酪乳杆菌1011cfu/g+30%鱼粉+30%豆粕组,对照组3为噬菌蛭弧菌含量为104pfu/g+普通饲料组。其余组为实验组,编号实施例109-144。实验组、对照组1、对照组2、对照组3均以20%的添加量替代普通虾饲料,空白对照组只投喂基础饲料(普通虾饲料),不添加任何蛭弧菌、干酪乳杆菌等微生物制剂。实验过程中的致病菌是养殖水体中自然存在的,实验前各池塘致病菌数量一致。实验结果表明,各个实验组的数据指标指标显著优于各对照组(p﹤0.05),详细数据见表8。

表8

实施例145-180

实施例145-180提供的微生物制剂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所用的益生菌为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acidophilus),另外,实施例145-180的微生物制剂中的各组分的用量配比见表9。

表9

实验例5

检测实施例145-180提供的微生物制剂的抑制致病菌感染的效果

实验在山东省潍坊市的南美白对虾实验基地内进行,共120口池塘,每个池塘20立方米·1米水深。每口塘对虾数量均为8000尾,对虾规格为1cm。实验周期30天。实验分为36组,每组3个重复,第一组为空白对照组,对照组1为噬菌蛭弧菌含量为103pfu/g+嗜酸乳杆菌104cfu/g+40%鱼粉+20%豆粕组,对照组2为噬菌蛭弧菌含量为1010pfu/g+嗜酸乳杆菌1011cfu/g+40%鱼粉+20%豆粕组,对照组3为噬菌蛭弧菌含量为104pfu/g+普通饲料组。其余组为实验组,编号实施例145-180。实验组、对照组1、对照组2、对照组3均以20%的添加量替代普通虾饲料,空白对照组只投喂基础饲料(普通虾饲料),不添加任何蛭弧菌、嗜酸乳杆菌等微生物制剂。实验过程中的致病菌是养殖水体中自然存在的,实验前各池塘致病菌数量一致。实验结果表明,各个实验组的数据指标指标显著优于各对照组(p﹤0.05),详细数据见表10。

表10

实施例181-216

实施例181-216提供的微生物制剂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所用的益生菌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另外,实施例181-216的微生物制剂中的各组分的用量配比见表11。

表11

实验例6

(1)检测实施例181-216提供的微生物制剂的抑制致病菌感染的效果

实验在山东省潍坊市的南美白对虾实验基地内进行,共120口池塘,每个池塘20立方米·1米水深。每口塘对虾数量均为8000尾,对虾规格为1cm。实验周期30天。实验分为36组,每组3个重复,第一组为空白对照组,对照组1为噬菌蛭弧菌含量为103pfu/g+植物乳杆菌104cfu/g+20%鱼粉+40%豆粕组,对照组2为噬菌蛭弧菌含量为1010pfu/g+植物乳杆菌1011cfu/g+20%鱼粉+40%豆粕组,对照组3为噬菌蛭弧菌含量为104pfu/g+普通饲料组。其余组为实验组,编号实施例181-216。实验组、对照组1、对照组2、对照组3均以20%的添加量替代普通虾饲料,空白对照组只投喂基础饲料(普通虾饲料),不添加任何蛭弧菌、植物乳杆菌等微生物制剂。实验过程中的致病菌是养殖水体中自然存在的,实验前各池塘致病菌数量一致。实验结果表明,各个实验组的数据指标指标显著优于各对照组(p﹤0.05),详细数据见表12。

表12

(2)检测南美白对虾的外形

各实验组的南美白对虾的外形检测结果见图1-6,图1显示了本实验例的空白对照组的南美白对虾的外形,其表现出活力差、色斑多、空肠严重、长势慢以及肝脏肿大等特征(其他实验例中的空白组的南美白对虾的外形与此类似);图2显示了本实验例对照组1的南美白对虾的外形,其表现出活力提升、胃小、肠道细、长势一般、肝脏有修复的特征(其他实验例中的对照组1的南美白对虾的外形与此类似);图3显示了本实验例对照组2的南美白对虾的外形,其表现出活力提升、体色透亮、长势一般、肠道细、肝脏清晰的特点(其他实验例中的对照组2的南美白对虾的外形与此类似);图4显示了本实验例对照组3的南美白对虾的外形,其表现出体色透亮、长势一般、胃不饱满、肠道有空肠、肝脏清晰的特征(其他实验例中的对照组3的南美白对虾的外形与此类似);图5和图6分别显示了实施例201和202的南美白对虾的外形特征,均表现出活力强、肠道粗壮、体色透亮、肝脏清晰、色斑少、胃饱满的特征(其他实验例中的实施例组和本实验例中的其他实施例组的南美白对虾的外形与此类似)。

(3)检测南美白对虾的肝胰腺

检测肝胰腺的染色方法为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每个处理的每个试验平行中随机取出1尾试验虾,利用无菌尖头镊子从对虾头胸甲部位取出完整的肝胰腺(外有包膜),置于4%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液中固定,以备切片he染色。从福尔马林固定液中取出固定好的肝胰腺,先用酒精冲洗,然后进行修块与冲洗、脱水与透明、透蜡、包埋、切片(厚度为4μm),最后he染色。将做好的组织切片置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使用olympus摄影显微镜进行图像采集。

结果如图7-图9所示,图7显示了本实验例空白对照组的南美白对虾的肝胰腺出现病变(其他实验例中的空白对照组表现类似的特征),图8显示本实验例的对照组1的南美白对虾的肝胰腺较饱满(其他实验例中的对照组1以及对照组2-3,以及本实验例中的对照组2-3表现类似的特征);图9显示了本实验例的实施例202组的南美白对虾的肝胰腺细胞饱满(其他实验例中的实施例组和本实验例中的实施例组表现出类似的特征)。

实施例217-252

实施例217-252提供的微生物制剂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所用的益生菌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另外,实施例217-252的微生物制剂中的各组分的用量配比见表13。

表13

实验例7

(1)检测实施例217-252提供的微生物制剂的抑制致病菌感染的效果

实验在江苏省兴化的螃蟹养殖实验基地内进行,共40口池塘,每个池塘8亩。一亩塘螃蟹数量均为1000只,螃蟹规格为5g/只。实验周期210天。实验分为36组,各组取样时选取池塘5个点(池塘4角+池塘中间),第一组为空白对照组,对照组1为噬菌蛭弧菌含量为103pfu/g+植物乳杆菌104cfu/g+5%鱼粉+70%豆粕组,对照组2为噬菌蛭弧菌含量为1010pfu/g+植物乳杆菌1011cfu/g+5%鱼粉+70%豆粕组,对照组3为噬菌蛭弧菌含量为104pfu/g+普通饲料组。其余组为实验组,编号实施例217-252。实验组、对照组1、对照组2、对照组3均以20%的添加量替代普通螃蟹饲料,空白对照组只投喂基础饲料(普通螃蟹饲料),不添加任何蛭弧菌、植物乳杆菌等微生物制剂。实验过程中的致病菌是养殖水体中自然存在的,实验前各池塘致病菌数量一致。实验结果表明,各个实验组的数据指标指标显著优于各对照组(p﹤0.05),详细数据见表14。

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检测方法:sod酶活力的测定使用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第一分所提供试剂盒进行测定并计算酶活。

超氧化物气化酶是一种重要的抗氧化酶,是活性氧参与清除体内的自由基。sod酶对于保护功能大分子不会氧化破坏具有重要的作用。sod酶活力越大,表明机体的免疫能力越好,sod酶活力越小,表明机体的免疫能力越差。

表14

(2)通过解剖手段检测螃蟹鳃部感染情况,结果图10-图12,图10显示了本实验例中的空白对照组的螃蟹鳃部感染情况,其感染有致病菌,水肿严重;图11显示了本实验例中的对照组3的螃蟹鳃部感染情况,其表现出一般性感染,但肠道较细,食物填充物不足(本实验例的对照组1-2表现出与此类似的特征);图12显示了本实验例中的实施例238组的螃蟹鳃部感染情况,其表现出螃蟹鳃部清洁、肠道清晰、食物饱满(本实验例的其他实施例组表现出与此类似的特征)。

实施例253-288

实施例253-288提供的微生物制剂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所用的益生菌为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acidophilus),另外,实施例253-288的微生物制剂中的各组分的用量配比见表15。

表15

实验例8

检测实施例253-288提供的微生物制剂的抑制致病菌感染的效果

实验在湖北省潜江市的小龙虾养殖实验基地内进行,共40口池塘,每个池塘10亩。一亩塘小龙虾平均放苗数量为5000只,小龙虾规格为5g。实验周期30天。实验分为36组,取样时选取池塘四角+池塘中间,共5个点,第一组为空白对照组,对照组1为噬菌蛭弧菌含量为103pfu/g+植物乳杆菌104cfu/g+1%鱼粉+78%豆粕组,对照组2为噬菌蛭弧菌含量为1010pfu/g+植物乳杆菌1011cfu/g+1%鱼粉+78%豆粕组,对照组3为噬菌蛭弧菌含量为104pfu/g+普通饲料组。其余组为实验组,编号实施例253-288。实验组、对照组1、对照组2、对照组3均以20%的添加量替代普通小龙虾饲料,空白对照组只投喂基础饲料(普通小龙虾饲料),不添加任何蛭弧菌、植物乳杆菌等微生物制剂。实验过程中的致病菌是养殖水体中自然存在的,实验前各池塘致病菌数量一致。实验结果表明,各个实验组的数据指标指标显著优于各对照组(p﹤0.05),详细数据见表16。

表16

实施例289-324

实施例289-324提供的微生物制剂的制备方法为行业内通用制备方法,实施例289-324所用的益生菌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另外,实施例289-324的微生物制剂中的各组分的用量配比见表17。

表17

实验例9

检测实施例289-324提供的微生物制剂的抑制致病菌感染的效果

实验在湖北省潜江市的小龙虾养殖实验基地内进行,共40口池塘,每个池塘10亩。一亩塘小龙虾平均放苗数量为5000只,小龙虾规格为5g。实验周期30天。实验分为36组,取样时选取池塘四角+池塘中间,共5个点,第一组为空白对照组,对照组1为噬菌蛭弧菌含量为103pfu/g+枯草芽孢杆菌104cfu/g+1%鱼粉+78%豆粕组,对照组2为噬菌蛭弧菌含量为1010pfu/g+枯草芽孢杆菌1011cfu/g+1%鱼粉+78%豆粕组,对照组3为噬菌蛭弧菌含量为104pfu/g+普通饲料组。其余组为实验组,编号实施例289-324。实验组、对照组1、对照组2、对照组3均以20%的添加量替代普通小龙虾饲料,空白对照组只投喂基础饲料(普通小龙虾饲料),不添加任何蛭弧菌、枯草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制剂。实验过程中的致病菌是养殖水体中自然存在的,实验前各池塘致病菌数量一致。实验结果表明,各个实验组的数据指标指标显著优于各对照组(p﹤0.05),详细数据见表18。

表18

实施例325-360

实施例325-360提供的微生物制剂的制备方法为行业内通用制备方法,实施例325-360所用的益生菌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licheniformis),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另外,实施例325-360的微生物制剂中的各组分的用量配比见表19。

表19

实验例10

检测实施例325-360提供的微生物制剂的抑制致病菌感染的效果

实验在江苏省连云港市的小龙虾养殖实验基地内进行,共40口池塘,每个池塘8亩。一亩塘小龙虾平均放苗数量为5000只,小龙虾规格为5g。实验周期30天。实验分为36组,取样时选取池塘四角+池塘中间,共5个点,第一组为空白对照组,对照组1为噬菌蛭弧菌含量为103pfu/g+地衣芽孢杆菌104cfu/g+1%鱼粉+78%豆粕组,对照组2为噬菌蛭弧菌含量为1010pfu/g+地衣芽孢杆菌1011cfu/g+1%鱼粉+78%豆粕组,对照组3为噬菌蛭弧菌含量为104pfu/g+普通饲料组。其余组为实验组,编号实施例325-360。实验组、对照组1、对照组2、对照组3均以20%的添加量替代普通小龙虾饲料,空白对照组只投喂基础饲料(普通小龙虾饲料),不添加任何蛭弧菌、地衣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制剂。实验过程中的致病菌是养殖水体中自然存在的,实验前各池塘致病菌数量一致。实验结果表明,各个实验组的数据指标指标显著优于各对照组(p﹤0.05),详细数据见表20。

表20

(2)检测小龙虾的外形

各实验组的小龙虾的外形检测结果见图13-18,图13显示了本实验例的空白对照组的小龙虾的外形,小龙虾身体弯曲,身体肌肉不饱满,活力差,甲壳暗淡,摄食量少,长势较差(其他实验例中的空白组的小龙虾的外形与此类似);图14显示了本实验例对照组1的小龙虾的外形,小龙虾身体舒展,活力较好,身体肌肉较饱满,甲壳光亮,摄食量一般,长势一般(其他实验例中的对照组1的小龙虾的外形与此类似);图15显示了本实验例对照组2的小龙虾的外形,其表现出小龙虾身体舒展,活力强,肌肉健壮,四肢强壮,甲壳光亮,肌肉饱满,摄食量较大(其他实验例中的对照组2的小龙虾的外形与此类似);图16显示了本实验例对照组3的小龙虾的外形,其表现出小龙虾身体舒展、但是甲壳较小,长势一般,身体偏瘦,摄食量一般,活力不足(其他实验例中的对照组3的小龙虾的外形与此类似);图17显示了实施例325组的小龙虾的外形特征,均表现出小龙虾甲壳光亮、四肢健壮,体质健康、肌肉饱满,活力好,摄食量大。图18显示了实施例360组的小龙虾的外形特征,均表现出小龙虾身体舒展、甲壳光亮、体质健康、肌肉充实,四肢健壮,活力好,摄食量好。(其他实验例中的实施例组和本实验例中的其他实施例组的小龙虾的外形与此类似)。

实施例361-396

实施例361-396提供的微生物制剂的制备方法为行业内通用制备方法,实施例361-396所用的益生菌为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coagulans),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另外,实施例361-396的微生物制剂中的各组分的用量配比见表21。

表21

实验例11

检测实施例361-396提供的微生物制剂的抑制致病菌感染的效果

实验在江苏省连云港市的小龙虾养殖实验基地内进行,共40口池塘,每个池塘8亩。一亩塘小龙虾平均放苗数量为5000只,小龙虾规格为5g。实验周期30天。实验分为36组,取样时选取池塘四角+池塘中间,共5个点,第一组为空白对照组,对照组1为噬菌蛭弧菌含量为103pfu/g+凝结芽孢杆菌104cfu/g+1%鱼粉+78%豆粕组,对照组2为噬菌蛭弧菌含量为1010pfu/g+凝结芽孢杆菌1011cfu/g+1%鱼粉+78%豆粕组,对照组3为噬菌蛭弧菌含量为104pfu/g+普通饲料组。其余组为实验组,编号实施例361-396。实验组、对照组1、对照组2、对照组3均以20%的添加量替代普通小龙虾饲料,空白对照组只投喂基础饲料(普通小龙虾饲料),不添加任何蛭弧菌、凝结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制剂。实验过程中的致病菌是养殖水体中自然存在的,实验前各池塘致病菌数量一致。实验结果表明,各个实验组的数据指标指标显著优于各对照组(p﹤0.05),详细数据见表22。

表22

实施例397-432

实施例397-432提供的微生物制剂的制备方法为行业内通用制备方法,实施例397-432所用的益生菌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pumilus),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另外,实施例397-432的微生物制剂中的各组分的用量配比见表23。

表23

实验例12

检测实施例397-432提供的微生物制剂的抑制致病菌感染的效果

实验在江苏省连云港市的小龙虾养殖实验基地内进行,共40口池塘,每个池塘8亩。一亩塘小龙虾平均放苗数量为5000只,小龙虾规格为5g。实验周期30天。实验分为36组,取样时选取池塘四角+池塘中间,共5个点,第一组为空白对照组,对照组1为噬菌蛭弧菌含量为103pfu/g+短小芽孢杆菌104cfu/g+1%鱼粉+78%豆粕组,对照组2为噬菌蛭弧菌含量为1010pfu/g+短小芽孢杆菌1011cfu/g+1%鱼粉+78%豆粕组,对照组3为噬菌蛭弧菌含量为104pfu/g+普通饲料组。其余组为实验组,编号实施例397-432。实验组、对照组1、对照组2、对照组3均以20%的添加量替代普通小龙虾饲料,空白对照组只投喂基础饲料(普通小龙虾饲料),不添加任何蛭弧菌、短小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制剂。实验过程中的致病菌是养殖水体中自然存在的,实验前各池塘致病菌数量一致。实验结果表明,各个实验组的数据指标指标显著优于各对照组(p﹤0.05),详细数据见表24。

表24

实施例433-468

实施例433-468提供的微生物制剂的制备方法为行业内通用制备方法,实施例433-468所用的益生菌为侧孢芽孢杆菌(bacilluslaterosporu),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另外,实施例433-468的微生物制剂中的各组分的用量配比见表25。

表25

实验例13

检测实施例433-468提供的微生物制剂的抑制致病菌感染的效果

实验在江苏省盱眙市的小龙虾养殖实验基地内进行,共40口池塘,每个池塘10亩。一亩塘小龙虾平均放苗数量为5000只,小龙虾规格为5g。实验周期30天。实验分为36组,取样时选取池塘四角+池塘中间,共5个点,第一组为空白对照组,对照组1为噬菌蛭弧菌含量为103pfu/g+侧孢芽孢杆菌104cfu/g+1%鱼粉+78%豆粕组,对照组2为噬菌蛭弧菌含量为1010pfu/g+侧孢芽孢杆菌1011cfu/g+1%鱼粉+78%豆粕组,对照组3为噬菌蛭弧菌含量为104pfu/g+普通饲料组。其余组为实验组,编号实施例433-468。实验组、对照组1、对照组2、对照组3均以20%的添加量替代普通小龙虾饲料,空白对照组只投喂基础饲料(普通小龙虾饲料),不添加任何蛭弧菌、侧孢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制剂。实验过程中的致病菌是养殖水体中自然存在的,实验前各池塘致病菌数量一致。实验结果表明,各个实验组的数据指标指标显著优于各对照组(p﹤0.05),详细数据见表26。

表26

实施例469-504

实施例469-504提供的微生物制剂的制备方法为行业内通用制备方法,实施例469-504所用的益生菌为丁酸梭菌(clostridiumbutyricum),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另外,实施例469-504的微生物制剂中的各组分的用量配比见表27。

表27

实验例14

检测实施例469-504提供的微生物制剂的抑制致病菌感染的效果

实验在湖北省潜江市的小龙虾养殖实验基地内进行,共40口池塘,每个池塘10亩。一亩塘小龙虾平均放苗数量为5000只,小龙虾规格为5g。实验周期30天。实验分为36组,取样时选取池塘四角+池塘中间,共5个点,第一组为空白对照组,对照组1为噬菌蛭弧菌含量为103pfu/g+丁酸梭菌104cfu/g+1%鱼粉+78%豆粕组,对照组2为噬菌蛭弧菌含量为1010pfu/g+丁酸梭菌1011cfu/g+1%鱼粉+78%豆粕组,对照组3为噬菌蛭弧菌含量为104pfu/g+普通饲料组。其余组为实验组,编号实施例469-504。实验组、对照组1、对照组2、对照组3均以20%的添加量替代普通小龙虾饲料,空白对照组只投喂基础饲料(普通小龙虾饲料),不添加任何蛭弧菌、丁酸梭菌等微生物制剂。实验过程中的致病菌是养殖水体中自然存在的,实验前各池塘致病菌数量一致。实验结果表明,各个实验组的数据指标指标显著优于各对照组(p﹤0.05),详细数据见表28。

表28

实施例505-540

实施例505-540提供的微生物制剂的制备方法为行业内通用制备方法,实施例505-540所用的益生菌为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palustris),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另外,实施例505-540的微生物制剂中的各组分的用量配比见表29。

表29

实验例15

检测实施例505-540提供的微生物制剂的抑制致病菌感染的效果

实验在江苏省盱眙市的小龙虾养殖实验基地内进行,共40口池塘,每个池塘10亩。一亩塘小龙虾平均放苗数量为5000只,小龙虾规格为5g。实验周期30天。实验分为36组,取样时选取池塘四角+池塘中间,共5个点,第一组为空白对照组,对照组1为噬菌蛭弧菌含量为103pfu/g+沼泽红假单胞菌104cfu/g+1%鱼粉+78%豆粕组,对照组2为噬菌蛭弧菌含量为1010pfu/g+沼泽红假单胞菌1011cfu/g+1%鱼粉+78%豆粕组,对照组3为噬菌蛭弧菌含量为104pfu/g+普通饲料组。其余组为实验组,编号实施例505-540。实验组、对照组1、对照组2、对照组3均以20%的添加量替代普通小龙虾饲料,空白对照组只投喂基础饲料(普通小龙虾饲料),不添加任何蛭弧菌、沼泽红假单胞菌等微生物制剂。实验过程中的致病菌是养殖水体中自然存在的,实验前各池塘致病菌数量一致。实验结果表明,各个实验组的数据指标指标显著优于各对照组(p﹤0.05),详细数据见表30。

表30

综上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微生物制剂通过噬菌蛭弧菌与益生菌例如德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德氏乳杆菌乳酸亚种、粪肠球菌、干酪乳杆菌、嗜酸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丁酸梭菌、沼泽红假单胞菌或植物乳杆菌科学配伍后,再复配鱼粉、豆粕以及以面粉或高筋面粉为特定载体,以20%以上的添加量在对虾、蟹、小龙虾、鱼饲料中使用,可明显降低养殖动物体内的肝脏、肠道及水体的致病菌数量,同时能够促进养殖动物对饲料的消化,促进其摄食。该微生物制剂具有明显可替代抗生素的功能表现。此外,其与类似功能的饲料添加剂相比,具有更加安全、高效、无残留、无毒副的优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