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枇杷粉制作加工及等离子体灭菌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82087发布日期:2019-05-03 21:01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枇杷粉制作加工及等离子体灭菌工艺。



背景技术:

枇杷全身皆宝,枇杷叶、花、果、核等部位富含挥发油、苦杏仁苷、皂苷、黄酮、三萜酸、水溶性多糖和有机酸等活性成分。目前,枇杷主要是以鲜果供应,尚未进行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在枇杷产区,枇杷叶、花、核这些具有较高附加值的部分基本上被浪费掉,没有得到应有的应用。因此,对枇杷叶进行深度开发利用,有利于促进枇杷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对综合利用枇杷资源,提高枇杷的经济价值,开发新产品,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

枇杷叶系蔷薇科植物枇杷[eriobotryajaponica(thunb.)lindl.]的叶子,性微寒,味苦辛,止咳平喘,清肺和胃,降气化痰,收载于历版中国药典[梁敬钰等,海峡药学,2006,18(1):6-11]。传统中医临床常以蜜炙枇杷叶或枇杷叶与其它中药配伍成复方药入药,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中医验方清燥救肺汤、辛润止咳汤等就采用枇杷叶与半夏、细辛等其它中药配伍用于慢支痰黄、粘稠等症状的治疗;由枇杷叶与党参、桑叶、半夏等药制成的气管炎片则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哮喘、多痰症状的缓解[刘传安等,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1):2117-2118]。

鉴于枇杷叶制剂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对其活性成分的分离、药理药效学评价等研究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现代药理药效学研究表明,枇杷叶含有皂苷、苦杏仁苷、黄酮、鞣质、维生素等化学成分。枇杷叶提取物具有广泛地生理活性,有望开发成为高效、低毒的具有化痰止咳、消炎平喘、抗病毒、抗肿瘤、抗肝炎功能的新型治疗药物或者保健食品。现采用枇杷叶提取而后做成枇杷粉的方法对枇杷叶进行提取,而后进行制药、保健品等产品;现有的枇杷叶提取方法存在繁琐、提取物质量不高等问题,且枇杷粉在制作完毕后,其保质问题成为人们的困扰。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枇杷粉制作加工及等离子体灭菌工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枇杷粉制作加工及等离子体灭菌工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

(1)选取若干新鲜采摘的枇杷叶作为原料,除去表面绒毛,再进行清洗,而后晾干;

(2)对清洗后的枇杷叶进行提取,采用有机溶液将枇杷叶进行混合,于82-88℃条件下提取2-4次,每次40-55min;

(3)将多次的提取液进行混合、搅拌;

(4)将提取液进行高温浓缩,温度为140-180℃,时间70-110min;

(5)将浓缩液进行二次高温浓缩,浓缩温度220-260℃,时间40-70min;

(6)将浓缩液喷雾干燥,得到固态颗粒状原料;

(7)将固态颗粒状原料进行粉碎,而后配比薄荷进行混料,得到枇杷粉;

(8)将枇杷粉采用包装盒进行包装;

(9)包装完毕后,将放有枇杷粉的包装盒放入等离子体杀菌装置内进行等离子体杀菌处理,杀菌电压设置为50-60kv。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有机溶液为枇杷叶干重的22-25倍。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有机溶液中水含量35-70%。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有机溶液为乙醇、丙醇、异丙醇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溶剂。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7)中,薄荷含量为8-14%。

进一步的,对枇杷粉采用2-4次间隔的杀菌工序,每次杀菌时间为25-35s,间隔时间为30s。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一种枇杷粉制作加工及等离子体灭菌工艺对枇杷叶进行提取枇杷粉而后进行等离子体杀菌的工序,其工艺简单,提取精纯,提取物质量好,采用等离子体杀菌,用高电压等离子体灭菌,通过高电压,形成冷源等离子体来对食品表面进行杀菌,同时,控制杀菌处理时间,大大抑制了枇杷粉的菌落总数、消灭空气中的微生物,从而可以达到一种最佳的杀菌保藏效果,大大延长其保质时间。提取后的枇杷粉止久咳,除顽痰,消烦渴,生津液,舒胸化逆,制虚火,养真阴,通肺窍,定气喘等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

本发明的一种枇杷粉制作加工及等离子体灭菌工艺,其包括如下步骤:

(1)选取若干新鲜采摘的枇杷叶作为原料,除去表面绒毛,再进行清洗,而后晾干;

(2)对清洗后的枇杷叶进行提取,采用乙醇有机溶液将枇杷叶进行混合,于82℃条件下提取4次,每次55min,有机溶液为枇杷叶干重的22倍,有机溶液中水含量40%;

(3)将多次的提取液进行混合、搅拌;

(4)将提取液进行高温浓缩,温度为140℃,时间110min;

(5)将浓缩液进行二次高温浓缩,浓缩温度220℃,时间70min;

(6)将浓缩液喷雾干燥,得到固态颗粒状原料;

(7)将固态颗粒状原料进行粉碎,而后配比薄荷,进行混合原料,薄荷含量为8%,得到枇杷粉;

(8)将枇杷粉采用包装盒进行包装;

(9)包装完毕后,将放有枇杷粉的包装盒放入等离子体杀菌装置内进行等离子体杀菌处理,杀菌电压设置为50kv,采用4次间隔的杀菌工序,每次杀菌时间为25s,间隔时间为30s。

实施例2

本发明的一种枇杷粉制作加工及等离子体灭菌工艺,其包括如下步骤:

(1)选取若干新鲜采摘的枇杷叶作为原料,除去表面绒毛,再进行清洗,而后晾干;

(2)对清洗后的枇杷叶进行提取,采用乙醇-丙醇有机溶液将枇杷叶进行混合,于85℃条件下提取3次,每次48min,有机溶液为枇杷叶干重的24倍,有机溶液中水含量55%;

(3)将多次的提取液进行混合、搅拌;

(4)将提取液进行高温浓缩,温度为160℃,时间90min;

(5)将浓缩液进行二次高温浓缩,浓缩温度240℃,时间55min;

(6)将浓缩液喷雾干燥,得到固态颗粒状原料;

(7)将固态颗粒状原料进行粉碎,而后配比薄荷进行混料,薄荷含量为10%,得到枇杷粉;

(8)将枇杷粉采用包装盒进行包装;

(9)包装完毕后,将放有枇杷粉的包装盒放入等离子体杀菌装置内进行等离子体杀菌处理,杀菌电压设置为55kv,采用3次间隔的杀菌工序,每次杀菌时间为30s,间隔时间为30s。

实施例3

本发明的一种枇杷粉制作加工及等离子体灭菌工艺,其包括如下步骤:

(1)选取若干新鲜采摘的枇杷叶作为原料,除去表面绒毛,再进行清洗,而后晾干;

(2)对清洗后的枇杷叶进行提取,采用异丙醇有机溶液将枇杷叶进行混合,于88℃条件下提取4次,每次40min,有机溶液为枇杷叶干重的25倍,有机溶液中水含量65%;

(3)将多次的提取液进行混合、搅拌;

(4)将提取液进行高温浓缩,温度为180℃,时间70min;

(5)将浓缩液进行二次高温浓缩,浓缩温度260℃,时间40min;

(6)将浓缩液喷雾干燥,得到固态颗粒状原料;

(7)将固态颗粒状原料进行粉碎,而后配比薄荷进行混料,薄荷含量14%,得到枇杷粉;

(8)将枇杷粉采用包装盒进行包装;

(9)包装完毕后,将放有枇杷粉的包装盒放入等离子体杀菌装置内进行等离子体杀菌处理,杀菌电压设置为60kv,采用2次间隔的杀菌工序,每次杀菌时间为35s,间隔时间为30s。

对照组1:不进行等离子体杀菌处理;

对照组2:进行单次的等离子体杀菌处理20s,杀菌电压设置为40kv;

对照组3:进行2次间隔的等离子体杀菌处理,杀菌电压设置为50kv,每次杀菌时间为40s,间隔时间为40s;

对照组4:进行4次间隔的等离子体杀菌处理,杀菌电压设置为60kv,每次杀菌时间为20s,间隔时间为20s。

表1:枇杷粉的等离子体处理检测记录表:

根据枇杷粉的等离子体处理检测记录表可以看出,枇杷粉在高电压等离子体处理下,进行菌落总数的测定,实验结果显示它们的初始菌落总数都有一定的差异,而经过高电压等离子体处理过的都在不同程度地抑制着菌落总数的生成;枇杷粉在50kv电压下通过dbd等离子体设备处理,最适杀菌处理时间为25-35s,间隔30s时,其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总酸的情况良好,抑菌效果最佳。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发明其中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