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刺梨干果功能性饮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662624发布日期:2019-09-13 19:37阅读:56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功能性饮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刺梨干果功能性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刺梨,又叫做文先果、送春归,鲜果香味浓郁,果肉脆、略酸,带涩味。广泛分布于暖温带及亚热带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目前在河南栽植成功,同时在四川、贵州等地均有大量种植,年产量达数百万吨。刺梨是蔷薇科蔷薇属植物,刺梨鲜果含有多种氨基酸,其中5种是人体必需氨基酸;含多种微量元素(钙、铁、碘、锌和硒等);具有多种活性物质,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黄酮含量也十分高;还富含多种维生素,尤其是vc是猕猴桃的9倍。刺梨还具有一些生理功能如抗氧化能力、防治癌症、延年益寿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等。

刺梨因其有较高的功效成分,具有很好的功能性,可加工成刺梨饮料,但由于大量的单宁物质的影响,使其口味酸涩,且刺梨鲜果不易于保存,大多数是将刺梨鲜果制成干制品,再通过刺梨干果泡水饮用,刺梨里面的功效成分不能够完全利用,因此开发一种利用刺梨干果制成功能性的饮料,使里面更多的成分发挥作用,提高刺梨的使用价值,并方便消费者饮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刺梨干果功能性饮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刺梨干果细粉加入水中,接着加入异抗坏血酸钠、单宁酶和多糖,搅拌均匀,然后在30~60℃下浸提20~50min,过滤,将滤液自然冷却至室温,然后真空抽滤,得到刺梨提取液;

其中,所述刺梨干果细粉与水的用量比为1g:40~70ml,且所述多糖与水的用量比为2~6mg:1ml;

s2、向s1得到的刺梨提取液中加入白砂糖、柠檬酸、蜂蜜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搅拌均匀,接着均质处理,然后脱气处理,灌装,灭菌处理,即得到刺梨干果功能性饮料;

其中,所述白砂糖、柠檬酸、蜂蜜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与刺梨提取液的用量比为0.06~0.10g:0.3~0.5mg:0.01~0.05g:2~4mg:1ml。

优选的,步骤s1中,所述刺梨干果细粉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选择大小相似,无疤痕的干刺梨果实,洗涤,干燥,去籽,粉碎,过40目筛,即得到刺梨干果细粉。

优选的,步骤s1中,所述异抗坏血酸钠与水的用量比为0.5mg:1ml。

优选的,步骤s1中,所述单宁酶与水的用量比为0.5g:100ml。

优选的,步骤s2中,所述均质处理的温度为60~62℃,均质压力为25~30mpa。

优选的,步骤s2中,所述脱气处理采用超声波进行脱气,且超声波频率为20~25khz,脱气时间5~10min。

优选的,步骤s2中,所述灭菌的温度为62~65℃,时间为1~5min。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刺梨干果功能性饮料。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的刺梨干果功能性饮料,以刺梨干果提取液为原料,配以组分白砂糖、柠檬酸、蜂蜜和羧甲基纤维素钠,制备得到清澈透明、橙黄色呈酸甜味,有刺梨干果的香气的饮料,而且本发明通过对料液比、浸提时间以及各原料组分用量的调控,对该刺梨干果功能性饮料的气味、颜色、口感、甜度等方面的性质进行研究。本发明制备的饮料与市售感官状态相似产品比较,本发明提供的刺梨饮料中含有的多糖和黄酮等功能性物质来源天然,富含人体保健所需的营养成分,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和更少的食品添加剂,更健康。同时在保持较高的营养价值的情况下也改善了风味,可以直接饮用,方便消费者。而且本发明饮料中的刺梨属于野生植物,具有成本低、天然、无污染的特点,在食品、保健品以及药品开发方面均具有广阔的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予以实施,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下面各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试验方法,均按照本领域的常规方法和条件进行,所用原料均为市售。

以下实施例步骤s1中,所述刺梨干果细粉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选择大小相似,无疤痕的干刺梨果实,并去除上面的叶片,用清水洗去精选的干刺梨表面的灰尘与杂质,滴干水分,接着将刺梨在60℃下干燥100min,去籽,然后先进行粗研磨,再用粉碎机将粗研磨的进行粉碎,并过40目筛,即得到刺梨干果细粉;所述异抗坏血酸钠与水的用量比为0.5mg:1ml;所述单宁酶与水的用量比为0.5g:100ml;

所述多糖为从同品种刺梨中提取得到的多糖,具体提取方法为:首先通过实施例步骤s1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刺梨提取液(制备过程不添加多糖),然后将得到的刺梨提取液浓缩、脱色、分离、抽滤、真空干燥,即得到多糖。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刺梨干果功能性饮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刺梨干果细粉加入100ml水中,接着加入异抗坏血酸钠、单宁酶和多糖,搅拌均匀,然后在40℃下浸提50min,过滤,将滤液自然冷却至室温,然后真空抽滤,得到刺梨提取液;

其中,所述刺梨干果细粉与水的用量比为1g:50ml,且所述多糖与水的用量比为4mg:1ml;

s2、向s1得到的刺梨提取液中加入白砂糖、柠檬酸、蜂蜜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搅拌均匀,接着在均质温度为60℃,均质压力为25mpa下进行均质处理,然后在频率为25khz的超声波下脱气5min,灌装,在65℃下灭菌2min,即得到刺梨干果功能性饮料;

其中,所述白砂糖、柠檬酸、蜂蜜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与刺梨提取液的用量比为0.08g:0.3mg:0.01g:3mg:1ml。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提供的刺梨干果功能性饮料的制备方法均相同,区别仅在于s1中多糖与水的用量比为2mg:1ml。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提供的刺梨干果功能性饮料的制备方法均相同,区别仅在于s1中多糖与水的用量比为6mg:1ml。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提供的刺梨干果功能性饮料的制备方法均相同,区别仅在于s1中刺梨干果细粉与水的用量比为1g:40ml。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提供的刺梨干果功能性饮料的制备方法均相同,区别仅在于s1中刺梨干果细粉与水的用量比为1g:60ml。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提供的刺梨干果功能性饮料的制备方法均相同,区别仅在于s1中刺梨干果细粉与水的用量比为1g:70ml。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提供的刺梨干果功能性饮料的制备方法均相同,区别仅在于s1中浸提温度为30℃。

实施例8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提供的刺梨干果功能性饮料的制备方法均相同,区别仅在于s1中浸提温度为50℃。

实施例9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提供的刺梨干果功能性饮料的制备方法均相同,区别仅在于s1中浸提温度为60℃。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提供的刺梨干果功能性饮料的制备方法均相同,区别仅在于s1中浸提时间为40min。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提供的刺梨干果功能性饮料的制备方法均相同,区别仅在于s1中浸提时间为30min。

实施例1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提供的刺梨干果功能性饮料的制备方法均相同,区别仅在于s1中浸提时间为20min。

实施例1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提供的刺梨干果功能性饮料的制备方法均相同,区别仅在于s2中白砂糖、柠檬酸、蜂蜜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与刺梨提取液的用量比为0.06g:0.3mg:0.01g:3mg:1ml。

实施例1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提供的刺梨干果功能性饮料的制备方法均相同,区别仅在于s2中白砂糖、柠檬酸、蜂蜜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与刺梨提取液的用量比为0.10g:0.3mg:0.01g:3mg:1ml。

实施例1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提供的刺梨干果功能性饮料的制备方法均相同,区别仅在于s2中白砂糖、柠檬酸、蜂蜜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与刺梨提取液的用量比为0.08g:0.4mg:0.01g:3mg:1ml。

实施例1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提供的刺梨干果功能性饮料的制备方法均相同,区别仅在于s2中白砂糖、柠檬酸、蜂蜜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与刺梨提取液的用量比为0.08g:0.5mg:0.01g:3mg:1ml。

实施例17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提供的刺梨干果功能性饮料的制备方法均相同,区别仅在于s2中白砂糖、柠檬酸、蜂蜜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与刺梨提取液的用量比为0.08g:0.3mg:0.03g:3mg:1ml。

实施例18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提供的刺梨干果功能性饮料的制备方法均相同,区别仅在于s2中白砂糖、柠檬酸、蜂蜜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与刺梨提取液的用量比为0.08g:0.3mg:0.05g:3mg:1ml。

实施例19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提供的刺梨干果功能性饮料的制备方法均相同,区别仅在于s2中白砂糖、柠檬酸、蜂蜜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与刺梨提取液的用量比为0.08g:0.3mg:0.01g:2mg:1ml。

实施例20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提供的刺梨干果功能性饮料的制备方法均相同,区别仅在于s2中白砂糖、柠檬酸、蜂蜜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与刺梨提取液的用量比为0.08g:0.3mg:0.01g:4mg:1ml。

对比例1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提供的刺梨干果功能性饮料的制备方法均相同,区别仅在于s2中白砂糖、柠檬酸、蜂蜜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与刺梨提取液的用量比为0.01g:0.3mg:0.01g:3mg:1ml。

对比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提供的刺梨干果功能性饮料的制备方法均相同,区别仅在于s2中白砂糖、柠檬酸、蜂蜜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与刺梨提取液的用量比为0.02g:0.3mg:0.01g:3mg:1ml。

对比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提供的刺梨干果功能性饮料的制备方法均相同,区别仅在于s2中白砂糖、柠檬酸、蜂蜜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与刺梨提取液的用量比为0.04g:0.3mg:0.01g:3mg:1ml。

对比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提供的刺梨干果功能性饮料的制备方法均相同,区别仅在于s2中白砂糖、柠檬酸、蜂蜜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与刺梨提取液的用量比为0.08g:0.1mg:0.01g:3mg:1ml。

对比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提供的刺梨干果功能性饮料的制备方法均相同,区别仅在于s2中白砂糖、柠檬酸、蜂蜜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与刺梨提取液的用量比为0.08g:0.2mg:0.01g:3mg:1ml。

对比例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提供的刺梨干果功能性饮料的制备方法均相同,区别仅在于s2中白砂糖、柠檬酸、蜂蜜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与刺梨提取液的用量比为0.08g:0.6mg:0.01g:3mg:1ml。

对比例7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提供的刺梨干果功能性饮料的制备方法均相同,区别仅在于s2中白砂糖、柠檬酸、蜂蜜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与刺梨提取液的用量比为0.08g:0.3mg:0.07g:3mg:1ml。

对比例8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提供的刺梨干果功能性饮料的制备方法均相同,区别仅在于s2中白砂糖、柠檬酸、蜂蜜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与刺梨提取液的用量比为0.08g:0.3mg:0.09g:3mg:1ml。

对比例9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提供的刺梨干果功能性饮料的制备方法均相同,区别仅在于s2中白砂糖、柠檬酸、蜂蜜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与刺梨提取液的用量比为0.08g:0.3mg:0.10g:3mg:1ml。

对比例10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提供的刺梨干果功能性饮料的制备方法均相同,区别仅在于s2中白砂糖、柠檬酸、蜂蜜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与刺梨提取液的用量比为0.08g:0.3mg:0.01g:1mg:1ml。

对比例11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提供的刺梨干果功能性饮料的制备方法均相同,区别仅在于s2中白砂糖、柠檬酸、蜂蜜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与刺梨提取液的用量比为0.08g:0.3mg:0.01g:5mg:1ml。

对比例1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提供的刺梨干果功能性饮料的制备方法均相同,区别仅在于s2中白砂糖、柠檬酸、蜂蜜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与刺梨提取液的用量比为0.08g:0.3mg:0.01g:6mg:1ml。

下面对实施例1~20和对比例1~12制备的刺梨干果功能性饮料的营养成分及感官状态进行研究

一、不同多糖添加用量对饮料营养成分的含量以及感官的影响

对多糖添加用量分别为4mg/ml、2mg/ml和6mg/ml(实施例1~3)制备的饮料营养成分的含量以及感官因素进行评价,具体评价结果见表1。

表1不同多糖添加用量制备的饮料的营养成分的含量和感官评价

通过表1结果可知,多糖添加用量对黄酮的含量的影响极小,并且三个样品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多糖添加量为2mg/ml和4mg/ml的样品vc含量无明显差异,但都与多糖添加量6mg/ml的样品存在差异,对刺梨汁液的感官状态的影响略为明显,并且添加量为4mg/ml时感官状态最优,因此得出多糖添加最合适的量为4mg/ml。

二、不同刺梨干果细粉与水的用量比、浸提温度和浸提时间对饮料的营养成分的含量的影响

根据样品间营养指标测定结果的显著性差异对样品进行评分,先对各营养成分进行评分,同一营养成分含量最高的打5分,若含量第二的样品与含量第一的样品存在显著性差异则打4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则打5分,以此类推评出不同营养成分的得分,再将三者得分相加作为相应条件的最后积分,积分最高者则为最优条件。

下面对实施例1和实施例4~12制备的饮料中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表2营养成分分析表

通过表2可以看出,当刺梨干果细粉与水的用量比不同时,饮料中的黄酮量存在差异,多糖、vc量存在部分差异,且当刺梨干果细粉与水的用量比为1g:50ml,饮料的得分最高选为最优条件;温度不同时,黄酮和vc存在部分差异,多糖均存在差异,当浸提温度为40℃时,饮料的得分最高选为最优条件;浸提时间不同时,饮料中的黄酮量、多糖量都存在差异,vc量存在部分差异,当浸提时间为50min时,饮料的得分最高选为最优条件。

三、白砂糖、柠檬酸、蜂蜜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用量对饮料的感官影响

请15位品评员对实施例13~20和对比例1~12制备的饮料进行感官评价,并将15位品评员对实施例13~20和对比例1~12制备饮料的感官评价结果排序转换成秩(1=品质最差,6=品质最佳),感官评价结果见下表3,然后采用friedman秩和检验分析样品间的差异性。

通过表3结果可知,当白砂糖用量不同时,所制备的饮料样品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并且实施例1(e1)所添加的白糖用量使得制备的饮料的甜味最佳,其次是实施例13(d1)和实施例14(f1)制备的饮料。

表3白砂糖用量实验结果

表4单因素排序评价结果

柠檬酸用量、蜂蜜用量、cmc用量的秩和排序检验实验结果也采用同样的统计方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再把四个单因素排序结果和各水平间的显著性差异统计在表4。表4结果表明,当柠檬酸用量不同时,存在显著性差异,实施例15(d2)所添加的柠檬酸用量使得制备的饮料的酸味最佳,其次是实施例1(c2)和实施例16(e2);当蜂蜜添加量不同时,也存在显著性差异,实施例18(c3)所添加的蜂蜜用量使得制备的饮料的口感最佳,再依次是实施例17(b3)和实施例1(a3);当cmc添加量不同时差异不显著,不能明确的区分出最佳的添加量,因此将6个样品经过均质、灭菌等一系列处理后,放置一段时间,再观察6个样品的组织状态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结果得出,实施例19(b4)中的cmc添加量最佳,其次为实施例1(c4)、实施例20(d4)、对比例11(e4),对比例12(f4)和对比例10(a4)是最差的。

由单因素排序检验得出饮料调配中各因素的6个水平的秩和排序结果,并选取表4中各排序结果在前三的水平,设计出正交因素水平表见表5,然后再根据表5,设计出一个四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表,见表6,并对表6的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7。

表5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

表6正交试验实施方案及试验结果分析表

表7方差分析结果表

通过表5-7可知,白砂糖、柠檬酸、蜂蜜和cmc用量这四个因素的对饮料感官影响的主次因素为:a→b→d→c,说明因素a(白砂糖量)和因素b(柠檬酸用量)对产品的感官状态影响最大,而因素c(蜂蜜添加量)对饮料感官状态最小。通过表6中k值可得出,通过每一个因素的最佳水平制备得到的刺梨饮料的调配方案组合为a2b1c1d2。即白砂糖0.08g/ml、柠檬酸0.3mg/ml、蜂蜜0.01g/ml、cmc3mg/ml。

四、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饮料与市售饮料的营养成分对比分析

将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刺梨饮料与市售产品进行黄酮、多糖、vc对比,结果见表8。

表8本发明饮料与市售饮料的营养成分进行对比分析

通过表8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刺梨饮料的总黄酮、多糖、vc与市售产品的总黄酮、多糖、vc存在显著性差异,并且具有明显优势;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研制的刺梨饮料比市售产品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且食用安全。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涉及数值范围时,应理解为每个数值范围的两个端点以及两个端点之间任何一个数值均可选用,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