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养生蒲公英红茶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168829发布日期:2021-05-25 14:37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养生红茶制备工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养生蒲公英红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茶文化,在我国的历史悠久;茶文化意为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茶文化起源地为中国,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但历史文献资料最早追溯至春秋),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中华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中国各地对茶的配制是多种多样的。

饮茶不仅能够提高生活品质,在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保健养生,茶作为兼备饮料和食疗功效的饮品,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红茶,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香气物质比鲜叶明显增加;所以红茶具有红茶、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特征。

蒲公英,菊科,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圆锥状,表面棕褐色,皱缩,叶边缘有时具波状齿或羽状深裂,基部渐狭成叶柄,叶柄及主脉常带红紫色,花葶上部紫红色,密被蛛丝状白色长柔毛;头状花序,总苞钟状,瘦果暗褐色,长冠毛白色;且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散结的效果。

因此,将蒲公英结合红茶制备工艺进行制备,能够得到一种改良蒲公英茶口感口味且达到兼备饮料和食疗功效的饮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口味醇厚清甜、营养健康,可作为食疗兼备的养生蒲公英红茶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养生蒲公英红茶及其制备方法,原料为蒲公英杆和蒲公英叶;其制备工艺为:鲜叶分筛→去杂、清洗、切段→揉捻→发酵→干燥。

所述的鲜叶分筛为:

鲜叶标准:(1)特级:小叶未展无杆;(2)一级:小叶初展、小杆;(3)二级:叶杆已展或同等嫩度。

采摘时间:晴天,待露水干后采摘;一天中的采摘时间因季节而不同,时间最好是上午9时至下午4时,俗称“午青”叶,质量最好;上午9时以前采的茶叶称“早青”,质量次之:下午4时以后采的茶叶为“晚青”,质量较差。所以说选择晴天采的“午青”叶是加工制作高档生态茶的关键。春茶上午9~10点钟采摘的上午青,制茶品质好;夏秋茶下午3点后采摘的晚青制茶品质好。

储运要求:在采摘的过程中鲜叶不可紧压,以免芽叶破碎、叶温增高,采下的鲜叶要放置在阴凉处并及时运送。在采摘、运送、贮放等一系列操作过程中,应使用清洁、透气性良好的茶篮和竹筐装运,保持鲜叶的新鲜度与完整性,堆放时不可重压,避免茶芽受损氧化,禁用编织袋装运鲜叶。

所述的去杂、清洗、切段加工为:将鲜叶滩开将次级叶条剔出,用清水冲洗干净,人工或机械将茶叶切段。

所述的萎凋加工为:

严格控制萎凋车间的清洁度、风温和湿度,使车间内整洁、明亮,风温处于22~26℃,湿度保持在70%;萎凋时间控制在13~15小时;天气晴朗,气温在20℃以上时,不需加温。

进厂的鲜叶及时上萎凋槽萎凋,不同等级、品种的茶叶要分开;上叶时要将叶子抖散,均匀散在槽面上;要求叶层蔬松,厚度一致为15cm;萎凋过程中,严禁用手翻动叶子;萎凋叶含水量以58%~62%为适度,般春茶萎凋程度宜重,含水量控制在58%~60%,;夏秋茶宜轻,含水量控制在60%~62%;感官判断萎凋适度为:叶质和嫩茎萎软,失去鲜态时的挺展和脆性,握叶柔软、稍粘、成团,嫩茎弯曲不断;叶色失去表面的鲜绿光泽成无光泽的暗绿色,叶面呈皱;鲜叶原有的青气基本消失并散发清香;鲜叶萎凋到度后,应立即输送揉捻,不可停留堆积,以免发热红变。

所述的揉捻处理为:

使用揉捻机进行揉捻处理,并按照如下步骤进行操作:1、检查设备滚台表面是否清洁,清洁台面和转筒内外;

2、先让机器空转2分钟,然后加压,将杀青出来的代用茶倒入揉捻机转筒内,转动转筒盖使刚好压住代用茶,锁紧上盖,使成条率在85%以上,破碎率45~50%;

3、揉捻速度和时间:每分钟40~50转,揉捻时间50-60分钟;揉捻后质量标准:代用茶蜷缩成团,手感柔软,香气正常;

4、揉捻后的代用茶通过进一步处理,启动解块筛分设备,进行解块筛分,使代用茶分散开。

所述的发酵技术为:

温度:通常室温控制在20~25℃,发酵的叶温保持在30℃;如叶温超过40℃,要进行翻拌散热,以免发酵过分激烈;尤其是在高温季节里要采取降温措施,摊叶要薄,以利散热降温;反之,气温较低时,摊叶要厚,必要时采取一些保温措施。

湿度:空气湿度保持在90%以上有利于提高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有利于茶黄素的形成和积累;反之,发酵时空气湿度过低,不利于茶多酚的酶促氧化,使非酶促氧化加剧,造成汤色和叶底都变暗,滋味淡薄。摊叶厚度:一般在8~12厘米;嫩叶和叶型小的要薄摊;老叶和叶型大的要厚摊;气温低时要厚摊;气温高时应薄摊,摊放叶子要保持发酵时通气良好;发酵过程中应翻拌一次,以利散热通气。

所述的干燥处理为:

使用烘干机进行的烘烤处理,温度设置在100~120℃之间,同时做好设备正常运转的检查、准备工作;烘烤前对设备进行检查和清洁,将代用茶均匀平铺在物料筛上,厚度为1~2厘米,放在烘架上;开启烘干箱总电源,记时开始于5~8分钟时翻匀搅拌一次后关闭烘箱,等温度达到设定值后,控制在3~4小时,水分在10~15%之间;先进行预热,当温度预热到规定温度时,进行烘烤,开始计时,并记录烘烤的温度、时间。

进行二次烘干为足火,温度控制在110~120℃;2~3小时,水分控制在6~7%;每次复烤后,应摊凉30分钟以上;散热至室温后用风选机对代用茶进行风选筛分,将碎渣去除,再用分筛机对代用茶进行筛分等级,即可进入精选工序。

优选的,所述的揉捻处理前,对蒲公英叶使用蒸汽机进行蒸汽处理,便于使蒲公英叶恢复韧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产品由蒲公英叶和蒲公英芽进行加工成红茶,将传统药用原料结合红茶加工工艺,制备成药食兼备的健康饮品;且原料取料简单,加工工艺操作方便,能够批量进行生产满足现代人对于饮食健康的要求,同时改进原料口感,便于大多数食客的口感和需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释:

一种养生蒲公英红茶及其制备方法,原料为蒲公英芽和蒲公英叶;其制备工艺为:鲜叶分筛→萎凋加工→揉捻处理→发酵→干燥。

所述的鲜叶分筛为:

鲜叶标准:(1)特级:小叶未展无杆;(2)一级:小叶初展、小杆;(3)二级:叶杆已展或同等嫩度;

采摘时间:晴天,待露水干后采摘;一天中的采摘时间因季节而不同,时间最好是上午9时至下午4时,俗称“午青”叶,质量最好;上午9时以前采的茶叶称“早青”,质量次之:下午4时以后采的茶叶为“晚青”,质量较差。所以说选择晴天采的“午青”叶是加工制作高档生态茶的关键。春茶上午9~10点钟采摘的上午青,制茶品质好;夏秋茶下午3点后采摘的晚青制茶品质好。

储运要求:在采摘的过程中鲜叶不可紧压,以免芽叶破碎、叶温增高,采下的鲜叶要放置在阴凉处并及时运送。在采摘、运送、贮放等一系列操作过程中,应使用清洁、透气性良好的茶篮和竹筐装运,保持鲜叶的新鲜度与完整性,堆放时不可重压,避免茶芽受损氧化,禁用编织袋装运鲜叶。

所述的去杂、清洗、切段加工为:将鲜叶滩开将次级叶条剔出,用清水冲洗干净,人工或机械将茶叶切段。

所述的萎凋加工为:

严格控制萎凋车间的清洁度、风温和湿度,使车间内整洁、明亮,风温处于22~26℃,湿度保持在70%;萎凋时间控制在13~15小时;天气晴朗,气温在20℃以上时,不需加温。

进厂的鲜叶及时上萎凋槽萎凋,不同等级、品种的茶叶要分开;上叶时要将叶子抖散,均匀散在槽面上;要求叶层蔬松,厚度一致为15cm;萎凋过程中,严禁用手翻动叶子;萎凋叶含水量以58%~62%为适度,般春茶萎凋程度宜重,含水量控制在58%~60%,;夏秋茶宜轻,含水量控制在60%~62%;感官判断萎凋适度为:叶质和嫩茎萎软,失去鲜态时的挺展和脆性,握叶柔软、稍粘、成团,嫩茎弯曲不断;叶色失去表面的鲜绿光泽成无光泽的暗绿色,叶面呈皱;鲜叶原有的青气基本消失并散发清香;鲜叶萎凋到度后,应立即输送揉捻,不可停留堆积,以免发热红变。

所述的揉捻处理为:

使用揉捻机进行揉捻处理,并按照如下步骤进行操作:1、检查设备滚台表面是否清洁,清洁台面和转筒内外;

2、先让机器空转2分钟,然后加压,将杀青出来的代用茶倒入揉捻机转筒内,转动转筒盖使刚好压住代用茶,锁紧上盖,使成条率在85%以上,破碎率45~50%;

3、揉捻速度和时间:每分钟40-50转,揉捻时间50-60分钟;揉捻后质量标准:代用茶蜷缩成团,手感柔软,香气正常;

4、揉捻后的代用茶通过进一步处理,启动解块筛分设备,进行解块筛分,使代用茶分散开。

所述的发酵技术为:

温度:通常室温控制在20~25℃,发酵的叶温保持在30℃;如叶温超过40℃,要进行翻拌散热,以免发酵过分激烈;尤其是在高温季节里要采取降温措施,摊叶要薄,以利散热降温;反之,气温较低时,摊叶要厚,必要时采取一些保温措施。

湿度:空气湿度保持在90%以上有利于提高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有利于茶黄素的形成和积累;反之,发酵时空气湿度过低,不利于茶多酚的酶促氧化,使非酶促氧化加剧,造成汤色和叶底都变暗,滋味淡薄。摊叶厚度:一般在8~12厘米;嫩叶和叶型小的要薄摊;老叶和叶型大的要厚摊;气温低时要厚摊;气温高时应薄摊,摊放叶子要保持发酵时通气良好;发酵过程中应翻拌一次,以利散热通气。

所述的干燥处理为:

使用烘干机进行的烘烤处理,温度设置在100~120℃之间,同时做好设备正常运转的检查、准备工作;烘烤前对设备进行检查和清洁,将代用茶均匀平铺在物料筛上,厚度为1~2厘米,放在烘架上;开启烘干箱总电源,记时开始于5~8分钟时翻匀搅拌一次后关闭烘箱,等温度达到设定值后,控制在3~4小时,水分在10~15%之间;先进行预热,当温度预热到规定温度时,进行烘烤,开始计时,并记录烘烤的温度、时间。

进行二次烘干为足火,温度控制在110~120℃;2~3小时,水分控制在6~7%;每次复烤后,应摊凉30分钟以上;散热至室温后用风选机对代用茶进行风选筛分,将碎渣去除,再用分筛机对代用茶进行筛分等级,即可进入精选工序。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